共享經濟不會曇花一現
經濟日報 / 觀點 / 名家觀點
2018-07-05 00:42經濟日報 林建甫
無樁共享單車oBike,日前正式宣退出新加坡市場。雖然宣布台灣營運不受影響。但這個來自新加坡的共享單車,率先停止了自家門口的營運,引起各界的討論。無獨有偶,中國大陸的共享單車去年年中以來也出現了倒閉浪潮,去年7月悟空單車率先宣布破產後,小藍、酷騎、卡拉單車等多家業者也陸續宣告退出市場,目前較具規模的僅剩摩拜、ofo兩家。曾被譽為大陸的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以及眾所矚目的「共享經濟」是否只是曇花一現?
從「新創」的角度來看,oBike無樁共享單車「隨騎隨停」比起我們本土的Ubike是更吸引人,也是眾多通勤族連接住家和車站、捷運站「最後一哩路」的最佳選擇。然而這也衍生了亂停的負面效益,不僅影響市容,甚至沒有公德心的使用者將單車停放在人行道、河川、公園等不合適的地方,嚴重影響交通安全與環境,使得各處政府不得不提出更加嚴格規範,甚至開始控管共享單車的總數量,要求這些企業提出解決的方案。
其實業者也願意配合法規,透過與便利商店、餐廳、學校或政府機關合作,或是提供回饋金,讓使用者有誘因將單車停放到指定地區。雖然共享單車進入的門檻不高,但一下子市場湧入過多的業者參與競爭,加上因單車被盜、蓄意破壞事件層出不窮,讓業者管理及維修成本增加,這些新創業者錢燒完了,最終只能退出。
不過即使共享單車當前的市場或營運模式尚未成熟,許多的投資人或是企業仍趨之若鶩。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金額達人民幣258億元。其實除了共享單車,共享經濟的浪潮幾乎席捲了各個產業。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今年2月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揭露了2017年大陸共享經濟發展的情況。截至2017年底中國60家的獨角獸企業,有31家具備共享經濟的特性,其中有17家是2017年新進榜。而2017年共享經濟在大陸的交易額高達人民幣4.92兆元,較2016年成長47.2%,並創造了716萬個工作職缺。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特別指出共享經濟與製造業結合產生的效益,2017年交易額達到人民幣4,120億元。最有名例子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工廠」,為了因應新零售時代下C2B的客製化、快速等需求,消費者下單後最晚兩到三天就必須出貨,當訂單需求量大時,店家或企業短時間內無法如期完訂單,因此「淘工廠」將參與的線下「共享工廠」的產能、生產線、檔期作為商品在線出售,而許多代工廠將生產線的空檔期分享出去,開始為網路店家生產。目前入駐淘工廠平台已有16個省份,超過15,000家工廠參與。
從行業別來看,共享經濟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幾乎席捲中國十大行業,超過30個子領域都的共享經濟的身影。從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睡眠倉、共享紙巾、共享電腦、共享手機等,等各式各樣新創企業都可看到蹤影。預期未來五年仍將以每年30%以上的成長率快速發展。
或許中國本來就是社會主義體制,共享經濟發展容易,但各國企業也都積極切入浪潮,從早期的Uber、Airbnb、WeWork、Taskrabbit等等新創企業展露頭角,歐美共享經濟的發展也是如雨後春筍。
可惜的是,台灣這方面的進展相對緩慢,共享汽車Uber 因台灣法規不明,加上舊有產業計程車抗爭轉而與租賃業者合作,失去了部分共享經濟的價值。住宿網Airbnb因對短租沒有明確法律規範而引發爭議。其實政府的立場及決策方向也沒有錯,國外企業來台執業本就應該遵守台灣的法規。但當前法規不利共享經濟的發展也是不爭的事實,全球都在有積極投入共享經濟的發展,台灣不應視而不見,面對「破壞性創新」的跨領域、跨國界的新創浪潮,我們法規制度的鬆綁及與時俱進刻不容緩。(作者是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c2b例子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林建甫》虛實合體的新零售時代
2017/8/6 下午 09:07:12
在台灣正積極討論新南向如何搶攻電子商務市場之際,全球最大的電商企業亞馬遜(Amazon)6月16日宣布以137億美元收購主打有機食品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這不僅是亞馬遜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併購案,很有可能也會是零售業「虛實整合」大戰的導火線。
此消息已在全美零售與超市業界投下震撼彈,克羅格、超值超市、沃爾瑪、好市多、目標百貨等大型零售業的股價均重挫,而亞馬遜卻上漲3.3%,反映出市場看好這樁合併案的綜效,同時也是對「虛實整合」、「新零售」等創新產業的前景高度期待。
無獨有偶,2015年大陸電商龍頭阿里巴巴與最大的家電零售業蘇寧雲商結盟,去年10月進一步合作,共同出資成立重慶貓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目標放在C2B的客製化消費者市場,並加強O2O(Online to Offline)領域的營運。除此之外,大陸第二大電商京東也與沃爾瑪交叉持股,投資第6大的永輝超市。愈來愈多的電子商務企業紛紛尋求與實體通路的整併、合作機會,馬雲所說的「新零售」時代來臨了。
經過多年的發展,O2O目前是泛指「將消費者從網路上帶到實體商店」的一種商業模式。因為行動網路的普及,而社群媒體和即時通訊等軟體更大量的使用,讓O2O效益更加放大。《史隆管理評論》指出:「實體與虛擬店面之間的界線將逐漸消失,世界變成一個沒有隔牆的展示間。」也就是說誰併了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線上與線下的整合。
當前電子商務企業都已逐漸體認到「消費者的體驗沒辦法取代」。網路購物僅能提供功能偏向單一的「交易」,而實體商業中,除了交易本身以外,還有面對面的售前與售後服務、場所空間所創造的感受,例如誠品書店就是好例子。但若只做實體,沒有結合網路,不擴增多元化通路,早晚將會被淘汰。
此次亞馬遜併購全食超市引發震撼,關鍵是因為亞馬遜充分將線上優勢帶到了線下實體商店。2015年11月開幕的實體書店Amazon Books經營策略就不同於其他書局。例如,強打暢銷書籍銷售,透過大數據的分析,精準地鎖定最高銷售的書籍,同時將「加購」的推銷手法直接套用到實體書店。
台灣ICT製造是強項,產業對於高科技的使用並不陌生,但長期以來製造的思維根深蒂固,缺乏製造加服務的經營思維。對於以消費者為中心的O2O落實大多也是紙上談兵。如何將O2O帶入企業、市場,甚至去打亞洲盃,深入新南向,是當務之急。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c2b例子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又一篇我睇唔過眼,想開佢波嘅Uber文。睇來我即將變成「Uber博客狙擊手」
除左下面「無保險咁我唔搭啦」,「囤積的士等如炒高牌價」兩個point非常有趣以外,我想問係咪寫到BBK咁就可以高D收視?係嘅話真係要參考下……
仲有就係,乜原來引多幾本書、提多幾個作者、ZIP多幾個Jargon,阿媽係女人就唔止係女人咁簡單……
==========
我先唔好講「唔出街可能無咁易死」,「最好起過Nuclear Bunker再住入去唔出黎咁就一世安全」,去反駁「未搞清楚保險,唔好意思我唔敢搭Uber」呢d邏輯
我只問一條問題,如果一個有一億港紙第三者保,但揸車好快好危險嘅的士/小巴司機,同埋一個得一百萬美金保,但揸車好穩陣嘅Uber司機,你會揀邊個?如果保險真係咁重要,你應該揀前者。又當然,你真係咁撚驚死,你應該係自己為自己投最撚貴嘅意外保險,而唔係靠的士佬、小巴佬幫你買,人地買極最多都係買一億,你自己可以買夠十億;當你買夠保險,個第三保響你仆街嘅時候仲有幾大重要性?
不過我都係想將個主題放響「講開那些手握大量的士牌的牌主,他們有的會把的士迫在停車場,市面缺少的士,他們這樣做,其實是要製造炒賣的士牌的條件。他們一點也不可憐,他們只是炒賣的士牌致富,得益於的士欠缺競爭的既得利益者。」呢一段上面。
大佬,首先「鬼的士」單新聞講緊係2012年底嘅新聞,有無人話我知2015都係咁?第二,如果要講有的士牌主為左炒高的士牌,所以囤積響停車場唔肯租比人,我地就要睇係集中程度有幾高:原來而家最多的士牌嘅牌主都不過係得幾百個牌,響2013年報紙話「五大車王」都不過集中左8.3%嘅牌照,何來壟斷?何來囤積?仲有,要用唔出車方式提升車租以至提升牌價,即係犧牲左自己嘅收入去換取其餘九成幾車主嘅利益(仲要假設係五大車王聯手兼全部停租的士,但新聞報都係講緊幾十架),邊有人咁蠢去咁幫D Free Rider?大前提仲要係車租真係可以用呢種方法有效提升先係wor!
我其實都唔肯定點解當時點解會有「鬼的士」存在,比較合理嘅可能性大概係的士牌公司為左要加強同司機議價能力,寧願到價先租出去,唔到價就擺住先;又或者係當時車租已低到一個彌補唔倒維修同折舊成本嘅水平,寧願損失車租(同埋少少停車場場租)。雖然我呢D都未必係正確答案,但至少無「製造炒賣的士牌的條件」咁天方夜譚。
又係例牌,避免ON9當寶,貼圖又貼LINK
=====
Uber — 值得支持的創造性破壞
有了小朋友之後,出入的難度大了很多,我不打算養車,所以出入多了坐的士,實際上間中坐的士也是平過養車。現在幾款最多人用的call的士app,基本上都一叫就有車(路線夠遠的話,8折的那一個app也是很快有車)。App召來的司機,大都是招待周到的,因為他們不想來也不會接受order,call的士app這種c2b(消費者對供應商)的模型,令僱客方便了,也令司機多了生意,實際上是促進經濟效率,值得支持。當然,多了用app的司機,等於街上兜客的的士少了,這是不能避免的。
身邊愈來愈多人推薦Uber,一直也很想試試。一些像我這種家有妻小的人會選擇買車,結果就是馬路上愈來愈多車,造成更多擠塞和廢氣。我現在的選擇是用app找的士,其實已經算是為社會減少一部車。Uber或類似服務出現,如果令出入更方便快捷,令汽車和道路使用更有效率(假設Uber令買車的需求減少),我舉腳贊成。當然,會有人問為什麼不用大型公共交通工具?你試下搬BB車上落巴士地鐵,你就會明。
不過,我還未用過Uber,原因是是擔心保險問題。現在政府正式對付Uber,相信Uber也預了這一天,也預了足夠的budget跟政府打官司。希望千億市值的Uber打得贏,解決了「不合法」牽涉的保險問題。可能有朋友會說我太小心,是的,家中有老有嫰,不得不小心,我最怕死咗冇得賠。看報導說Uber承諾一定有保險賠,其實我還是不夠放心。
至於Uber是否打爛司機飯碗的問題,基本上香港大部份司機也是租牌,扣除車租之後,他們的入息基本上就是十分有限。當他們收入上升的時候,車租會跟著升,基本上和佃農一樣。問過不少司機,他們說Uber對他們生計影響不大,反而是對牌主影響大。Uber出現,已經令的士牌炒價回落十萬,這才是那些牌主商會最肉痛的地方,也是他們高調出來反對Uber的原因。
講開那些手握大量的士牌的牌主,他們有的會把的士迫在停車場,市面缺少的士,他們這樣做,其實是要製造炒賣的士牌的條件。他們一點也不可憐,他們只是炒賣的士牌致富,得益於的士欠缺競爭的既得利益者。
科技應用在經濟活動,造就生產力上升、經濟效率提升,對於社會是好事,可是也會動搖既得利益者的壟斷利益(壟斷租值, monopoly rent)以及一部份從業者的收入,這種創新稱為「創造性破壞」,情況就好像蒸氣機出現會令手工業式微、電腦出現會令打字員職位消失一樣,香港的例子是DHL打破了香港郵政局壟斷、城市電訊的回撥服務打破香港電訊,帶來的就是生產成本下降和和經濟效率提升。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 提過有很多國家一直貧窮落後,或者曾經發達但最後衰落,其中一個原因是政治制度不民主,權力集中在既得利益集團手上,令社會不能夠保護「創造性破壞」,令新概念無法實現、生產力無法提升、無法吸引投資,結果就是你不容許創造性破壞,其他國家容許,人才、商機轉到其他地方去,結果就是國家發展停滯或倒退。 不要以為國家倒退,國民受損,既得利益者也會受損,他們因為控制遊戲規則,所以繼續盤滿缽滿,很多發展中國家就是這樣。
當然,反對Uber的人會引用一些國家取締Uber為例子,說明Uber不是非引入不可。這些國家的例子也說明一回事,就是創造性破壞出現,一定會遇到阻力,這從來都不只是科技和經濟問題,而更大程度上是政治問題,是要以民意來打的政治議題,正如DHL、回撥長途電話,還有當年「非法經營」的白牌車(今天的小巴)那樣。
沒有人說過一定要撐Uber這家企業,人家也是來賺錢的。不過引入新概念,令的士面對競爭而改善服務,令市民通勤更方便,這種創造性破壞,絕對值得支持。
庫斯克
https://www.thestandnews.com/…/uber-%E5%80%BC%E5%BE%97%E6%…/
c2b例子 在 五種常見的電子商務模式:B2B、B2C、C2B、C2C - 程式人生 的相關結果
例子 :噹噹、卓越、優凱特。 B2C網站型別主要有綜合商城(產品豐富的傳統商城EC化)、百貨商店(自有庫存,銷售商品)、 ... ... <看更多>
c2b例子 在 C2B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消費者企業之間模式(consumer to business,又譯消費者對商家模式,或C2B模式)是指消費者(個人)提供產品及服務需求給公司,向公司發起消費的商業模式。 ... <看更多>
c2b例子 在 從用戶需求出發!看C2B 如何透過大數據量身打造消費體驗 的相關結果
B2B、B2C 等名詞大家一定不陌生,但你知道C2B 是什麼意思嗎?一篇整理C2B 介紹,包含定義、運作方式、生活實例等,讓你一分鐘秒懂逆商業趨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