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e Skłodowska-Curie)的翻譯,先前引起很多的討論,可是關注這件事的不只是台灣。
由於先前曾到波蘭進行國會外交,因此我有收到來自波蘭朋友的訊息,希望我能在台灣幫忙關切,跟母國一樣以全名稱呼這位女科學家,我認為這訴求很合理也符合「國家教育研究院外國學者人名譯名審譯會總凡例」中,以標準發音為準的原則。雖然早期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譯法約束了名稱的使用,但基於對歷史名人的敬意,我認為早期翻譯是可以修正的。
另外在國教院的譯名資料庫中,確實存有一些特別的翻法,例如歌劇演唱家Nevada Mignon,中文把Mignon翻譯成「迷孃」。這很顯然是依據性別特意挑選了用字,跟讀音好像也不是那麼的符合。我在質詢中就提出,這類詞彙應該要全面加以檢視,不能只挑有「夫人」兩個字的出來看,才是符合時代的做法。
#正名
#母國很關注
curie發音 在 Enchantée,法語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稱呼 le titre - #瑪麗居禮 #MarieCurie ]
有次去商店買東西的時候,店員叫了我一聲「madame」,心裡一揪,想說亞洲臉孔大減齡,還有人以為我才18歲呢(自己說😂😂),怎麼就被叫起了女士,太顯老了吧! 不過,我的確也是結婚了,被稱為女士似乎也無不妥,但心裡又想:那他們怎麼知道我結婚了沒有?
後來帶著疑問去問法文老師,他說:「你們有沒有發現男性不分年紀,已婚或沒有,一律稱為 monsieur,只有女性有分成年輕或未婚小姐mademoiselle,跟成熟已婚女士 madame。後來就有了平權上的爭議,為什麼要依照狀態跟年齡去區分女性,現在愈來愈多人一律稱呼女性為madame了。」
「但是當然也有很多女性,依舊希望自己被稱呼為mademoiselle 來彰顯年輕,所以非常的敏感(délicat),要看情況跟臉色。」語畢一笑。果然希望看起來年輕是舉世皆準的真理 ! 😜
剛來法國辦理網路銀行開戶的時候,發現竟然還有一欄是「nom de jeune fille」女孩時用的姓氏,也就是所謂的 「nom de naissance」出生時的姓氏。因為結婚的時候,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冠夫姓,選擇冠夫姓的可以填上這格,作為對妳個人背景的尊重,這在台灣倒是沒看過(或我孤陋寡聞)
說回瑪麗居禮,法國媒體或是書籍上倒真的很少見以xxx夫人來稱呼一位女性。瑪麗居禮對科學的貢獻顯著,巴黎第六大學的命名也紀念了她和先生,稱為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瑪麗居禮也是少數能榮葬在萬神殿的五位女性之一。其中第五位,是今年才葬入的西蒙娜薇依 Simone Veil,作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她曾任歐洲議會議長,也曾是法國憲法委員會成員之一。最近到萬神殿會看到外頭掛著她的大幅海報,當然不會有人叫她薇依夫人。
對於稱呼,這裡相當尊重個人的意願。像是我的中文名字不好唸,又沒有另外取法文名字,為了不要造成大家太多困擾,「叫我Shiuan就好」,聽到我這麼說後,老師還會接著問「妳確定嗎?我們也可以努力學習唸妳的名字。」超暖心啊,不過真的這樣就好,不然我常常從發音聽不出是在叫我 (心裡碎念😅)。 日本人和韓國人一般來說都是直接用原文名字,他們倒是對於華人都有個英文名字的現象感到奇怪。
到底為什麼英文老師都要我們取英文名字呢? 關於稱呼的眉角想想真多,有這樣的討論很好,大家至少都知道居禮夫人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了吧(?)
講真的,騎了一百年的中港路都可以硬生生改成台灣大道,大家有因此迷路嗎? 與時俱進還人家本名真的有這麼難嗎🤔🙄
#支持瑪麗居禮正名 #記得按讚分享搶先看唷 #法國教會我的那些事
curie發音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星期巴黎上映了兩部女性傳記新片 ,兩位都是影響法國近代社會深遠的重量級人物 ,一位是之前喝咖啡順便提到二戰救夫的文學家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知 1914-1996) ,另一位就是現在要提的居里夫人 ( Marie Curie 1867-1934)。
拿過兩次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奮鬥生平我想大家在學校時都學過 ,在此不多提 ,這部片故事著眼在1911 年也就是國父孫中山推翻滿清政府那年 ,居里夫人喪夫後與另一位法國極重要的科學家保羅·朗之萬(Paul Langevin,1872-1946)不倫被法國輿論唾棄 ,甚至唾罵為「波蘭蕩婦」、「滾出法國」的悲慘歷史 。
這段學校不教 、居里夫人自傳不提的戀情 ,就發生在一百年前那個還會拿槍對決的保守法國社會 ,當時比居里夫人還小五歲瀟灑的朗之萬還曾是居里先生的學生 ,有老婆也有小孩 ,兩人魚雁往返的情書最終被持刀威脅吃醋的老婆拿到報社公布 ,頓時招受社會莫大壓力以至於身心崩潰差點自殺的居里夫人在照顧兩個女兒的責任驅使與姊姊的努力支持下,依然咬牙熬了過來,堅毅地在同一年帶著日後也得了諾貝爾獎的大女兒搭了兩天的火車到瑞典斯德哥爾摩親自領取諾貝爾化學獎 ,並持續日後二十幾年造福人類的科學研究 。
這樣的一段有婦之夫與師母的不倫戀情縱使放在現代還是會被輿論檢視攻擊 ,更何況當事人是保守時代兩位赫赫有名的科學家?簡直比花系列還花 。
說實在最初看片時版主有點打呵欠 ,科學家理性的家居生活與淡淡愛戀 ...規律的像教育紀錄片 lol (跟一旁法國友人對看暗示本片劇情很乾...),想不到就在居里先生意外身亡後原本一開始堅貞自持的居里夫人後來竟與男主角朗之萬有全裸的床戲 囧 ...劇情直轉有如修女傳跳接成艾曼紐夫人系列 ...真是不可思議 ,但影片裸露說實話並不情色 ,重點在展示居里夫人身為凡人一樣有情慾 ,在那樣失去所愛 、重新再愛的時空背景下 、在當時重男輕女的社會 、那樣虛偽的法國學術界掙扎中 ...闡述居里夫人所背負的生命心酸 ...,看完她與朗之萬的愛情 ,也讓人對現今社會許多千夫所指的畸戀產生多抱少丟一些石頭 ,多些體會同理心的憐憫 。
朗之萬因為反納粹、發明聲納、紀錄日軍南京大屠殺等偉蹟早進了祀奉法國偉人的先賢祠 ,在居里夫人之後 ,他還是光明正大地繼續幾段婚外情 ,而犧牲自己健康發現放射線造福萬千人類的居里夫人卻遲至1995年密特朗時代才被迎入先賢祠跟居里先生葬在一起 ,朗之萬的孫子最後還娶了居里夫人的孫女...。
PS: 本片女主角選自波蘭 由女星Karolina Gruszka詮釋 ,2016年已經在德國上映 ,雖然全片幾乎都為法語發音 ,但卻遲至今年法國觀眾才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