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大家扮什麼🎃?
#去去武器走毛毛怪消失
萬聖節是幼稚園小孩的重頭戲,就是大家可以穿著不同的服裝,打扮成各種怪物一起拍照要糖果!這次雙胞胎多多奈奈的幼稚園也有活動,一歲的小豬剛學會走路第一次參加萬聖節扮個小南瓜好可愛🎃
女孩兒最怕被稱呼「毛毛怪」、手毛腳毛腋毛O毛各種毛,除了蜜蠟除毛之外,更建議直接雷射除毛一勞永逸!徹底擺脫毛毛怪的惡夢😈
這次在星采星和醫美,第一次嘗試雷射除毛,雷射的特殊「選擇性光熱療法」原理,讓雷射光只對毛髮作用,可避免表皮的傷害及產生疤痕,星采星和所使用的雷射除毛系統內亦配合皮膚冷卻系統DCD,有保護皮膚和止痛的效果。
雷射除毛一般建議六到八次才有效果,運用不同的介質激發出高能量的光束,具有特定波長,在短短的千分之一秒內.讓毛囊中的黑色素吸收雷射光,將毛根加熱燒除,當溫度上升,可使蛋白質結構變性,破壞毛髮的再生能力而達到半永久除毛的功效,現在開始超前部署,剛好明年夏天迎接美麗新人生!
#除毛 #雷射除毛 #腋下 #小腿 #醫美 #星采星和醫美 #劉漢偉醫師 #星采整形外科診所
dcd是什麼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書籍心得】書籍《我是特教老師,我是ADHD》
「特殊教育」的意義
。
目前ADHD的相關書,多來自國外翻譯,但畢竟不同台灣社會文化,本書《我是特教老師,我是ADHD》是國內由當事人自己(非醫生或心理師)所寫的書,較少專業術語和抽象語彙、淺顯易懂,讀起來很熟悉也很實用。書籍有四大部分:一、ADHD未確診前的成長過程。二、接受「原來我是ADHD」的心路歷程。三、ADHD的行為表現與相對應的方式,也有給教養者的建議。四、ADHD的人際情緒議題,與前一章相同,但多探討人際面如何相處。
。
我個人覺得有兩部分與其他書籍不同,並值得讀者細細了解。
1.什麼是「特教觀點」?
社會對於障礙的身份認定(同意他有不是故意的、無法控制的先天困難),其實都憑第一印象,但如果一個人外觀一般、說話一般,但其實他的內在剛經歷一場混亂風暴才輸入輸出呢?
也有DCD(發展性協調障礙)的作者曾言在未調整前坐或站都是問題、常用力過頭、只能綁右腳鞋帶左腳都綁不好、視知覺顫抖(看書只好速讀,因撐不了那麼久)…,我想這就是「特殊教育」的觀點,面對有著特殊障礙的兒童或成人,必須知曉他們內在運作的心理歷程,同樣一組輸入輸出而有的動作「耗能」不同,不能用一般標準等同視之,也不能用一般的教育方式達標,因為輸入輸出管道有異,我們才要特殊對待,並以「通用設計」的方式補強不能用的地方,截長補短發揮他們較優勢之處(代償作用)。
。
2.當事人接納障礙身份的心路歷程
作者被突然一個診斷打斷了他的期盼,從「再努力一點,就可以」轉變到「因為我有病,所以我不能」,從「不為」到「不能」是落差很大的自我評價。作者一想到要混亂過生活一輩子,悲從中來。
作者言真正的心路歷程是『診斷、衝擊、否認、生氣、絕望、重整、燃起希望』,提醒我們要有耐心等待當事人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接受它的時間。
。
『在這裡我要強調一件事,許多障礙可能都會有某些類似的行為表現,但是造成相同行為背後的因為卻大相徑庭,因此全面觀察孩子的優劣勢,並透過孩子的障礙來認識孩子,發展孩子特有的代償方式,這才是更加重要的。』
全文連結:https://sn094545.pixnet.net/blog/post/404958259
dcd是什麼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腦死並不會奇蹟清醒!】
新聞:13歲腦死男童奇蹟清醒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20180507/1348746
新聞:消防員腦死器捐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3127422
同樣「腦死」,兩樣情??
今天有看新聞的朋友,一定很困惑!
為何同樣是「腦死」,一位能夠奇蹟清醒,另一位卻器捐(真的死亡)?
「腦死」的人,是必定會死亡、是不可能會存活的,更妄論清醒!
那麼,這當中是不是有什麼誤會?當然有!
這13歲的男童,跟本不是「腦死」!
因為「腦死」的人,是必定會死亡、是不可能會存活的,我們才能在宣判「腦死」(而還有心跳)的人死亡之後,摘取他的器管進行移植!如果「腦死」的人還能清醒,全世界的醫學界又怎能允許這樣的移植進行呢?
兩則新聞最大的關鍵在:消防員是經過兩次非常「嚴謹」的「腦死判定流程」之後確認的「腦死」!而13歲的男童並沒有經過這樣的「嚴謹」的「腦死判定流程」,所以男童不能確定是不是「腦死」!而從他後來有清醒過來,他當時「肯定」也就不是「腦死」!
如果大家去看看國外媒體,其實都沒有提到男童是「腦死」!頂多只是「腦幹功能受損」!
那為何他父母會簽器捐同意書?
有兩個可能:
1. 他已經心跳停止,急救四次了,使用升壓劑在維持,若再次停止而不CPR的話,在「心跳停止」一段時間後,是可以進行「心臟死後器官捐贈」(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簡稱DCD)的。
2. 他當下可能是「腦幹功能受損」(瞳孔沒有反射、沒有咳嗽反射、沒有自主呼吸),「疑是腦死」!如果他在心跳還沒停止之前,想要進行器官捐贈的話,就必須得進行嚴格的「腦死判定流程」。但是,在沒有進行「腦死判定流程」時,他就改善了,所以,他並不是「腦死」!
在臨床的實務上,「腦幹功能受損」(瞳孔沒有反射、沒有咳嗽反射、沒有自主呼吸),在排除使用鎮靜劑、低體溫等等的情況,其實大部份就是會走向「腦死」!但是,如果沒有要進行器官捐贈,其實不需要進行「腦死判定流程」。新聞中的孩童,其「腦幹功能受損」的程度,外國媒體並無交代,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並沒有正式的被判定為「腦死」!
報導「腦死」病人會「清醒」,不僅會讓家屬誤會,而存在過度的期待,以致期待落空!同時也不利器官捐贈的推廣,更會給已經大愛器捐的家屬帶來困擾,甚至內疚與自責!家屬看了報導,可能會想自己是否還不夠努力去等待奇蹟就放棄?
【總結,如果是沒有經過「腦死判定流程」的判定,建議媒體在報導時,請勿使用「腦死」這個名詞!】
請協助分享澄清~
新聞:父母剛簽下器捐同意書 13歲腦死男童奇蹟清醒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20180507/1348746
新聞:敬鵬惡火添1死…等不到醒來 消防員林尉熙腦死器捐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3127422
國外媒體並沒有提到腦死
'Miracle' child comes to life from brain injuries after parents sign organ donation papers
https://www.usatoday.com/…/miracle-child-recover…/585044002/
dcd是什麼 在 What is Dyspraxia? 什么是动作协调障碍? | 当我们多了一份的 ... 的推薦與評價
DCD ),是一项常见的疾病,影响儿童及成人的精细及/ 或粗大动作协调的技能。然而DCD 常被视为一个总称去涵盖动作协调困难的疾病,动作协调障碍指的是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