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論文標題和結論能一樣嗎?雜誌社編輯如何看待這件事?
「Title 跟 conclusion 可不可以一樣,這個取決於你的證據強度、你的 study 的完整度。」
如果你做的是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ntrolled、multicenter study,所以你的 conclusion 非常強,那你可以把你的 conclusion 就直接寫成你的標題。
對於雜誌社 editor 來說,我們是會在意你這個標題,如果你沒有足夠強度的話,我把你登在我的雜誌上,我等於幫你背書,這就是 editor 的想法。
有時候我們 editor 就會要求說,作者你可不可以把你的標題,改成沒有指示性的標題,大多數的時候,我建議大家還是使用中立的標題比較 safe。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你的 study design 真的夠好,然後你的 data 也足夠支撐,你(標題)就寫強一點啊!
像我剛剛前面講的那個,脊髓損傷病人容易中風的(例子),登在 Neurology 這個雜誌,我們那個標題其實就是已經寫了「increase the risk of stroke」,中風比例會增加,證據夠強,editor 也接受。
--
課後最多校友成功發表的研究工作坊,深入淺出的課程設計、切身受用的交戰經驗。課後好評回饋,不論是初學者或進階者,都能有所收穫,滿載而歸!
🚩 2020 / 4 / 12(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下定決心,從零到一。為初學者量身設計的課程。
立即瞭解 │ http://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講者陣容
【吳昭慶】
神經外科頂尖期刊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之核心編輯成員。從素人狀態起步,歷經 author / reviewer / speaker / editor,用研究與發表,讓世界知道自己的技術與專業。
【吳青陽】
從別人眼中的小手術 port A 開始,逐步登上外科第一名期刊 Annals of Surgery,發表多項獨到研究與專利,並有肺癌手術系列研究。用 PubMed 的足跡,榮耀自己胸腔外科醫師的身份!
【蔡依橙】
原創論文被引用破百次,領導制訂亞洲心臟電腦斷層 guideline 後,希望協助每個想在國際舞台發光的年輕朋友,於是辭職創業,全心投入課程規劃,協助大量傑出校友,活出更好的人生。
--
年輕的臨床研究者,起步究竟需要什麼?我們年輕過、我們起步過、我們從什麼都沒有的狀況開始過,所以我們知道。從稿件送出,經過 editor / reviewer / revision 三關,究竟如何趨吉避凶;不講高深理論,直接從應用切入介紹統計,並實際讓你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初學者應該如何集中資源,避開常見誤區,我們給你務實建議。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最新活動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design guideline是什麼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Q:論文標題和結論能一樣嗎?雜誌社編輯如何看待這件事?
「Title 跟 conclusion 可不可以一樣,這個取決於你的證據強度、你的 study 的完整度。」
如果你做的是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ntrolled、multicenter study,所以你的 conclusion 非常強,那你可以把你的 conclusion 就直接寫成你的標題。
對於雜誌社 editor 來說,我們是會在意你這個標題,如果你沒有足夠強度的話,我把你登在我的雜誌上,我等於幫你背書,這就是 editor 的想法。
有時候我們 editor 就會要求說,作者你可不可以把你的標題,改成沒有指示性的標題,大多數的時候,我建議大家還是使用中立的標題比較 safe。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你的 study design 真的夠好,然後你的 data 也足夠支撐,你(標題)就寫強一點啊!
像我剛剛前面講的那個,脊髓損傷病人容易中風的(例子),登在 Neurology 這個雜誌,我們那個標題其實就是已經寫了「increase the risk of stroke」,中風比例會增加,證據夠強,editor 也接受。
--
課後最多校友成功發表的研究工作坊,深入淺出的課程設計、切身受用的交戰經驗。課後好評回饋,不論是初學者或進階者,都能有所收穫,滿載而歸!
🚩 2020 / 4 / 12(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下定決心,從零到一。為初學者量身設計的課程。
立即瞭解 │ http://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講者陣容
【吳昭慶】
神經外科頂尖期刊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之核心編輯成員。從素人狀態起步,歷經 author / reviewer / speaker / editor,用研究與發表,讓世界知道自己的技術與專業。
【吳青陽】
從別人眼中的小手術 port A 開始,逐步登上外科第一名期刊 Annals of Surgery,發表多項獨到研究與專利,並有肺癌手術系列研究。用 PubMed 的足跡,榮耀自己胸腔外科醫師的身份!
【蔡依橙】
原創論文被引用破百次,領導制訂亞洲心臟電腦斷層 guideline 後,希望協助每個想在國際舞台發光的年輕朋友,於是辭職創業,全心投入課程規劃,協助大量傑出校友,活出更好的人生。
--
年輕的臨床研究者,起步究竟需要什麼?我們年輕過、我們起步過、我們從什麼都沒有的狀況開始過,所以我們知道。從稿件送出,經過 editor / reviewer / revision 三關,究竟如何趨吉避凶;不講高深理論,直接從應用切入介紹統計,並實際讓你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初學者應該如何集中資源,避開常見誤區,我們給你務實建議。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最新活動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design guideline是什麼 在 凡槿(廣告小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長話短說,因為俺下午去矯正牙醫那兒回診,橡皮筋從小螃蟹換成小海獅。小海獅粗了不少,本宮恨毒了它。此刻心情很不好,難得連吃飯都提不起勁。
新身分證設計比賽事件,我聽說了。有幾個想法,與大家分享(今兒個說話比較直,還請見諒)(回覆此文前請確定已讀全文)。
1. 設計比賽的重點是「設計」,不是國號。請各位投票給「嶼民在地」的小夥伴摸摸良心想一下,投票給它是出於喜愛其設計,還是因為它寫著「台灣國民」?
2. 設計獎的得獎作品「形|SHAPE」,獲獎原因主辦單位的粉專有做解釋,與我的預期相差不遠。它不是我最中意的參賽作品,從字型選擇、排版到大頭照擺放位置,我都想吐槽。但是,它的延展性確實佳,且可實行性高。
我見到不少人批評這作品普通,大象都能設計得出來。得了吧,我放大設計稿,圖紋設計頗精緻,而且設計理念好。「以台灣玉山山脈高線圖作為主要卡面圖紋設計,也寓意著指紋圖象代表身分證件的主要象徵。」第一部分其它參賽作品也都有做到,第二部分的身分證件寓意元素使它脫穎而出。我如果是評審,我也會投給它。
其實設計做到最後,細節、美觀、個人喜好,都不是優先考量,咱們第一個思考的是「這玩意兒可實行性高不高?製造成本要多少?」聽起來彷彿像每天跑菜市場斤斤計較的家庭主婦,一點都不浪漫。可是親愛的,設計本就不浪漫。天馬行空是廉價的,做出來才是真本領。
3. 改掉身分證上的「中華民國」字樣之前,需修憲改國號。國號不改,其它都是白搭,只是自爽用的。我支持直接討論要不要改護照,那才是真正的戰場。
4. 許多人都知道我不是聶永真的粉絲,甚至對他有點頭痛。但我這次想為他鼓鼓掌。一,他身為評審願意放下對中華民國的厭惡,讓比賽回歸到「以設計為本」,這點職業操守值得嘉許。二,評審那麼多位,他大可以裝死不表態,卻在事件一爆發第一個跳出來吸仇恨值(梁靜茹可能給了他一卡車的勇氣吧)。
5. 說到這裡,我要開罵惹。
這起事件評審們沒有錯,他們遵守遊戲規則也公允地選出了最佳作品。參賽者也是同樣地遵守規則,他們每一位都盡力了。網友們雖頑固又執著於意識形態,但是心情我可以理解。
最令我傻眼的是主辦單位(內政部),我氣他們頭腦簡單,還自以為民主又透明。
身分證改版設計本就不適合公開票選,這是公眾事務,不是商業設計。要考慮的點太多了,而且還不能喊「政治歸政治,設計歸設計」,身分證本身就是政治。
為了怕被砲,一開始不挑明說「中華民國」將出現在新版身分證上,說什麼「用詞不受限」。但誰又不知道現在的國號是中華民國、必會成為設計元素之一?我從前最討厭這種業主,明明是必要元素,卻不寫進 design guideline 裡。
直到出事後才撇清,被罵是能怪誰?只是現在有聶永真擋在那兒當砲灰被網友罵髒話,可我卻是看得真真的。有問題的是主辦單位,不是評審。
投票網友不高興,不無他們的道理。當初究竟是誰宣傳活動時說什麼「這次不是誰說了算」?這年頭一堆人連合約都懶得看,別期待他們會看評選規則。網友們誤會了規則,也是內政部誤導之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