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青:搞乜郊野?
http://news.mingpao.com/20130915/uzc1.htm
郊野公園究竟能動不能動,社會其實還未開始討論,陳劍青認為,歸根究柢政府連最基本的資料也是誤導人的。他嘗試把概念梳理,好讓巿民知道他所看到的危機:
搞乜郊野?到底還想發展成怎樣?
2013年,香港城市地理佈局正被大幅度改造。特區政府銳意在不同邊境位置打造四大具中港跨境功能的發展區(新界東北、新界北、洪水橋、東涌擴建),以及五大填海區、釋放近二千公頃(約20個銅鑼灣)的深港邊境禁區,近日烽煙終於傳到佔香港約四成土地的郊野公園,政府意圖透過縮減「過量的」郊野公園範圍來進行城市擴張。
因土地資訊的壟斷與操弄,公眾還未有足夠的資訊走出為了「公眾利益」開發郊野公園的幌子,進入現時有關土地發展的基本問題:為何我們需要遠遠超出實際人口需要的土地開發?在人口增長迅速放緩的時代,為何仍要將上世紀「移山填海」的開發模式借屍還魂?「香港缺地」究竟是屬於哪一方土地利益階層的問題意識?最後,我們才有能力「妙探尋兇」,發現改造香港城市格局的始作俑者與其理由。
有關香港城市格局未來的「大辯論」久久沒有在社會展開,因政府提供最基礎的數字也極具誤導性,例多不舉了。連事實層面也不盡不實,市民根本沒有什麼好討論的,將毫無誠信的局長趕落台就是了。但在現今「大興土木」一詞竟能由貶義用成褒義,香港政府不屬於香港人,最需要的不再是揭露更多高官誠信、醉駕、瞞稅、房或者囤地利益,反要清楚自己的危機何在,才能知道如何好好的捍衛自己所珍視的東西。
高危地帶——飛地與綠化帶
於是,我們需要一層厚厚的本土地理知識作基礎,不至於被日復日公布的虛構估算、資訊及言論左右我們的意識,明辨危機之所在。其實,現時開發「郊野公園」的真正意思,議程當然不會是要削平大帽山、大東山、蚺蛇尖或馬鞍山來建造「天空之城」。按香港郊野公園及附近範圍的地理格局觀之,最值得關注的高危地帶實有兩類:
郊野飛地(Country Park Enclave)
已面臨即時危機的是「郊野飛地」。這類土地一直無車路可進,又被郊野公園包圍,故曰「飛」。這些都是處於郊野公園內,但又不屬於四成郊野公園範圍的土地,政府亦稱為「不包括的土地」。根據2012年申訴專員就西灣事件的主動調查報告,現時共有77塊、佔地2076公頃的飛地,較為人熟知的包括大浪西灣、咸田、白沙澳、白腊與海下。地權主要由原居民所有,通常也位處山谷、臨海與高原,可以想像這些地方百多年前是隔世的小農村。
正因它一直不被納入規劃保護,且又是可轉手的私人農地,這77塊成為了高危之中的高危地區。本土研究社兩年前進行西貢飛地的抽樣查冊發現,不少飛地的地權在1990年代後期及2010年附近開始出現明顯變動,由從前原居民繼承地權,近年急速變成由囤地/收地中介公司收購持有……(全文請見:http://news.mingpao.com/20130915/uzc1.htm)
Search
enclave意思 在 Lab Notes: 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飛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確實, enclave 是借自法文的動詞enclaver(就是包圍的 意思 ),又可上溯至拉丁文前綴「in」和拉丁文名詞「clavis」,後者 意思 是鑰匙(key),怎麼看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