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鰻魚的專屬自主管理師 #好習慣養成手環
提到鰻魚這孩子,只能感恩的說她還真沒啥需要我操心,唯獨「身高」這檔事。目前小二的她112公分,從沒人和她搶第一排位置,什麼多喝牛奶、均衡飲食、固定運動、早睡早起⋯這些聽到膩的叮嚀,她連幾點生長激素分泌旺盛都可以跟你解釋得像個專家一般。
小一暑假開始,我們更積極實施「運動」計畫,本來是努力跳繩,但她說很累,跳個幾十下就沒力,於是換成較不受場域限制的「跳床」,果真運動強度顯著提升,唯一免不了的就是要 #要老媽子疲勞式轟炸碎念🤬,對於已是很有想法的小學生而言,哪能不煩呀,搞得我也很沮喪😭 ,很多時候好像心一橫,放給她去,但哪個當媽的有可能這麼瀟灑呢?至少我是俗啊!
就在我們彼此都要瀕臨崩潰之際(上次我獨自離家其實就為了此事),我們的救星『Garmin vívofit jr. 2小童手環』即刻救援了我們母女倆七年多來的首次親子危機。
說實在,像我這種學生時代有體育課每週都想謊稱生理期逃課,100公尺跑1分多鐘,還跑到肚子痛的人,在認識Garmin前從沒半點興趣想去瞭解分毫,也不很清楚這類型手錶到底在幹什麼?我只偶爾在小*聯盟看過很多家長抱怨或學校禁止「學生配戴可通話,或是具備定位功能手環到校,有危險之虞」等內容。
就在去年11月初,適逢搶錢姐妹花「❄️冰雪奇緣2☃️」即將上映,#Garmin台灣 邀請鰻魚體驗最新 Disney×Garmin聯名《迪士尼公主-Frozen冰雪奇緣》系列,一看到極具質感的矽膠手環上,優雅低調奢華的冰雪圖騰設計,鰻魚立馬被圈粉,嘰哩呱啦的跟我說:「班上誰誰誰也是戴這個,他們是米妮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冰雪系列,分別有Elsa冰雪藍和Anna紫羅蘭兩款,兩色剛好正是Maya最喜愛的顏色(她已經背棄粉紅許久了!),一度陷入左右為難的選擇障礙。最後,Anna勝出。實際體驗的這一段時間發現,這個紫真的百搭,動靜皆宜,經常還有畫龍點睛的加分效果。
功能上,經研究瞭解,原來Garmin vívofit jr. 2小童手環是一款,專為4歲以上兒童設計,結合互動式體驗,具備:
🚴♀️ 活動追蹤
😴 睡眠監測
📝 任務設定
🏅 有趣獎勵制度
👸🏻 寓教於樂的主題式冒險旅程(各系列有不同故事)
👣Toe-to-Toe步數對戰
每一項功能都100%貼近學齡兒童的生活日常所需,尤其是常規的建立。
★ ☆ ✯ ☆ ★ ☆ ★ ☆ ✯ ✯
【📝 體驗心得小結】
簡單說,這根本是接替我協助鰻魚的「#智能版作息計畫全方位管家」。除了將之前每日例行事務、電腦打的獎勵項目&兌換點數全都騰到Garmin上,一目瞭然外。
家長我本人最喜愛的是下面三個功能:
❶ #睡眠監測,我可以很清楚瞭解鰻魚睡眠品質與平均就寢時間,進而有科學化數據可以和 Maya “討論” 她的作息是否該調整改進😝 (有數據當說嘴根據,真好!)
❷ #游泳防水等級🏊🏻♀️。Maya第一次要戴著錶泡澡時,還非常擔心「浸到水裡,真的不會壞掉嗎?」我也不是太確認的回說:「那你就放一下,試試看,壞掉再說😝!」現在洗澡,根本完全是忘了Garmin的存在,防水功能一極棒爸媽可以放心喔!
❸ #電池一年替換功能🔋,一開始鰻魚還狐疑地頻頻問我:「怎麼充電啊?」後來發現一年一換,直呼好方便。就是如此像身體的一部分,完全忘了它的存在,好多次捕捉了姐弟稍縱即逝的照片或影像,想跟大家分享,都因拍到了尚未能曝光的Garmin只能讓想po的內容先躺著。
總體來說,整隻錶的CP我們給4.5顆星🌟🌟🌟🌟🌟 ,不是有哪裡不好,而是期待下一代更進步!vívofit jr. 2小童手環滿滿為兒童而生,環繞在建立孩子「自動自發」好習慣出發,無敵感動的;我認為若家長能妥善規劃好任務獎勵內容,小童手環會是爸媽的好幫手。(詳細功能可自行參考官網 https://www.garmin.com.tw/minisite/vivo/vivofit-jr-2/elsa/ )
最後衷心建議,家有4歲以上幼童的家庭,趁早開始循序漸進培養自主管理的能力,愈大可是愈難管理,相信養過小孩的都知道!
#Garmin
#vívofitjr2 #育兒手環 #好習慣養成手環
#太愛戴導致好幾支影片都因鰻魚忘了拔手環而重拍
(本篇為邀約體驗文)
garmin自動計圈設定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tryd的距離與配速超乎預期的精確】
之前就聽說Stryd的距離很準確,今天自己試了才知道有多準。精準的跑步距離,影響重大,解決了嚴肅跑者和教練的關鍵痛點!
原本是三個星期前就拿到最新一代的跑步功率計Stryd(有考慮到風阻的版本),但距離和配速並沒有聽說得準確,後來才知道Garmin手錶預設的距離是衛星(GPS)定位,並非連上Stryd之後就會自動轉換距離與配速的數據來源,因為Stryd已經有了台灣的官方代理商,所以直接私訊官方的客服後,很即時地獲得了服務與解答,並立刻解決了問題。
問題原來是出在Garmin的手錶會同時以「ANT+」和「藍芽」連線跑鞋上的Stryd,前者出現的連線字樣是「步頻感測器」,後者才是「Stryd」,之前我一直在藍芽連線的Stryd中找距離/配速的設定與校正功能,但一直沒找到。原來是在「步頻感測器」中(見影片中的設定)
台灣的官方人員(Stryd 跑步功率計 TW)回覆我說:「ANT+是Garmin獨有,其他廠牌手錶沒有這個傳輸協定,只能用藍芽,但是ANT+比藍芽準確。所以要選用以ANT+的『步頻感測器』來做設定。設定時,建議把距離和速度的數據來源都設成「總是使用」Stryd,原因是:如果沒有設定這樣,手錶就會繼續使用GPS作為配速及距離測量。自動校正要關閉,如果開啟的話,跑錶也是會抓取GPS的數據。」
在繁體的線上使用手冊中有詳細說明校正流程:
https://strydtaiwan.gitbook.io/stryd/qa/distance-and-calibration
官方設計的流程中,說明非常詳盡,從細節中就看得出很用心,例如第一個程序是:「找到一個距離為400公尺的田徑場,在第二條跑道的線上進行測試,距離會是406公尺。」我很好奇地問臺灣官方客服:「為何要在在第二條跑道的線上進行測試?而且正規400m操場的第二道距離應該是407.67公尺,為何文件上寫406公尺?」
臺灣官方回覆:「因為第一道要準確的靠在最裡面的內線比較困難,有凸起物,測試會比較危險,第二道可以輕鬆的靠近『內線』上。」
這種回覆不只一下子就解決了我的問題,而且也讓人感到專業與貼心。
在Garmin 945上把距離和速度的數據來源都設定成Stryd,校正係數也改成「100.00」之後,立刻就前往東華操場測試。冬日下午兩點半的操場,非常舒服,熱身結束後以感覺輕快的配速跑了八圈,開跑前先把左腳鞋帶上的Stryd對準起跑線,起跑後也刻意把左腳的每一步都踏在第二道的內線上,最後五步刻意放慢,使最後一步可以剛好使左腳鞋帶上的Stryd踏在一開始的起跑線上。
在400公尺操場跑第二道,延著內線跑,一圈是406公尺,八圈應該是3248公尺,最終跑錶上顯示的數據是:3.24 km
因為Garmin手錶只紀錄到小數第二位,所以就算八圈量測的是3240m,誤差也只有0.25%,而且這是在最差的情況下,有可能量測出來的距離是3245m,那誤差就更小了。
這麼精準的數據,大大滿足了嚴肅跑者與教練的需求。
因為RQ可以修改每次跑步的總距離,曾經有位大陸的學員(全馬230以內的跑者)為了可以修正每次跑操場的距離而開始改用RQ,雖然在RQ上改距離對其他數據分析沒有幫助,但他光是需要統計精準的跑量,就願意捨棄之前使用的平台,可見距離的準確度對嚴肅跑者有多重要,這種心情我很能理解,實際跑5公里,跑錶上顯示5.1就是不對,100公尺是差很多的!
距離與配速的準確度一直是嚴肅跑者與教練很在意的,先不論在跑步訓練中如何使用功率這個數據,光是距離的準確度就已經打中我們兩個族群的需求了。
而且不只如此,在會經過隧道的賽道上、在跑步機上、在高樓大廈林立的都會區裡,距離與配速不夠精準不夠即時的問題,一直是我們的痛點,這是衛星定位這個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但Stryd這款跑步功率計卻解開了這個痛點!!!
今天終於完成設定,而且把這個功能打開後,看到了準確的距離,內心實在非常興奮,大力推薦給所有需要精準距離和配速的跑者和教練。
這陣子同時在測試一款新的游泳錶,隨後也跟廠商匯報測試心得,也是十分讚賞廠商的努力,那是一支從游泳愛好者的角度出發所設計的游泳訓練錶,非常貼心的細膩設計,不管是錶帶、使用者介面或數據分析上都很符合專業訓練的需求。談到最後,我跟廠商說:「台灣練游泳的人口很多,但使用三鐵錶上傳游泳數據的人非常少,不是這些錶不好,距離/配速/划頻/划距等數據都很準,但沒有人特別去推廣游泳的科學化訓練,沒有人推廣『泳錶』,泳錶不普及起來,RQ和我想做的游泳數據分析,永遠無法進行。」
科學化訓練這個產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而『賽事』與『硬體』更是整個產業的基底!所以現在我只要體驗到優質的賽事,或優秀的硬體都會大力推薦與支持,它們要被看見、被支持,我們才能進行優質的數據分析與教學活動。
對硬體來說,所謂的優質,最重要的是「數據的效度與信度」,碎片數據會失去效度,單一數據搜集來的功效不大,例如有廠商做出鞋墊可以測觸地時間,但這個數據沒有跟步頻、速度等數據結合,就算再精準,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再來是「信度」,也就是準確性,如果數據不準,再好的構想都沒用。就像比賽,最基本的是距離要準,某些賽事單位辦了好幾年的標鐵賽,三項的比賽距離一直不準,不管給的贈品再多/場佈與流程再好,仍無法算是優質比賽。就像訓練錶,不管多高大尚,有多少智慧型功能,只要距離和配速不準,就稱不上是優質。
Stryd另闢蹊徑,找到了另一種量測準確距離與配速的科技,這是跑界的一大福音!
--
Stryd剛剛進入台灣,現在不用再買水貨,而且能享有官方保固與前30天無條件退款,有問題還可以直接問臺灣的專業客服,比較有保障,有興趣者可以參考一下臺灣官方網站:
www.stryd.tw
此外,官方很貼地編寫了繁體版使用說明文件,大部分的設定和常見問題都整理在上面了:
https://strydtaiwan.gitbook.io/stryd/
--
註:影片中右上角的跑鞋鞋帶上繫的黑色倒三角裝置即為Stryd,要換鞋也非常方便,連鞋帶都不用拆,10秒內就可以把Stryd換到另一雙跑鞋上。
#Stryd
#StrydTW
#跑步功率計
garmin自動計圈設定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Stryd的距離與配速超乎預期的精確】
之前就聽說Stryd的距離很準確,今天自己試了才知道有多準。精準的跑步距離,影響重大,解決了嚴肅跑者和教練的關鍵痛點!
原本是三個星期前就拿到最新一代的跑步功率計Stryd(有考慮到風阻的版本),但距離和配速並沒有聽說得準確,後來才知道Garmin手錶預設的距離是衛星(GPS)定位,並非連上Stryd之後就會自動轉換距離與配速的數據來源,因為Stryd已經有了台灣的官方代理商,所以直接私訊官方的客服後,很即時地獲得了服務與解答,並立刻解決了問題。
問題原來是出在Garmin的手錶會同時以「ANT+」和「藍芽」連線跑鞋上的Stryd,前者出現的連線字樣是「步頻感測器」,後者才是「Stryd」,之前我一直在藍芽連線的Stryd中找距離/配速的設定與校正功能,但一直沒找到。原來是在「步頻感測器」中(見影片中的設定)
台灣的官方人員(Stryd 跑步功率計 TW)回覆我說:「ANT+是Garmin獨有,其他廠牌手錶沒有這個傳輸協定,只能用藍芽,但是ANT+比藍芽準確。所以要選用以ANT+的『步頻感測器』來做設定。設定時,建議把距離和速度的數據來源都設成「總是使用」Stryd,原因是:如果沒有設定這樣,手錶就會繼續使用GPS作為配速及距離測量。自動校正要關閉,如果開啟的話,跑錶也是會抓取GPS的數據。」
在繁體的線上使用手冊中有詳細說明校正流程:
https://strydtaiwan.gitbook.io/stryd/qa/distance-and-calibration
官方設計的流程中,說明非常詳盡,從細節中就看得出很用心,例如第一個程序是:「找到一個距離為400公尺的田徑場,在第二條跑道的線上進行測試,距離會是406公尺。」我很好奇地問臺灣官方客服:「為何要在在第二條跑道的線上進行測試?而且正規400m操場的第二道距離應該是407.67公尺,為何文件上寫406公尺?」
臺灣官方回覆:「因為第一道要準確的靠在最裡面的內線比較困難,有凸起物,測試會比較危險,第二道可以輕鬆的靠近『內線』上。」
這種回覆不只一下子就解決了我的問題,而且也讓人感到專業與貼心。
在Garmin 945上把距離和速度的數據來源都設定成Stryd,校正係數也改成「100.00」之後,立刻就前往東華操場測試。冬日下午兩點半的操場,非常舒服,熱身結束後以感覺輕快的配速跑了八圈,開跑前先把左腳鞋帶上的Stryd對準起跑線,起跑後也刻意把左腳的每一步都踏在第二道的內線上,最後五步刻意放慢,使最後一步可以剛好使左腳鞋帶上的Stryd踏在一開始的起跑線上。
在400公尺操場跑第二道,延著內線的白線跑,一圈是406公尺,八圈應該是3248公尺,最終跑錶上顯示的數據是:3.24 km
因為Garmin手錶只紀錄到小數第二位,所以就算八圈量測的是3240m,誤差也只有0.25%,而且這是在最差的情況下,有可能量測出來的距離是3245m,那誤差就更小了。
這麼精準的數據,大大滿足了嚴肅跑者與教練的需求。
因為RQ可以修改每次跑步的總距離,曾經有位大陸的學員(全馬230以內的跑者)為了可以修正每次跑操場的距離而開始改用RQ,雖然在RQ上改距離對其他數據分析沒有幫助,但他光是需要統計精準的跑量,就願意捨棄之前使用的平台,可見距離的準確度對嚴肅跑者有多重要,這種心情我很能理解,實際跑5公里,跑錶上顯示5.1就是不對,100公尺是差很多的!
距離與配速的準確度一直是嚴肅跑者與教練很在意的,先不論在跑步訓練中如何使用功率這個數據,光是距離的準確度就已經打中我們兩個族群的需求了。
而且不只如此,在會經過隧道的賽道上、在跑步機上、在高樓大廈林立的都會區裡,距離與配速不夠精準不夠即時的問題,一直是我們的痛點,這是衛星定位這個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但Stryd這款跑步功率計卻解開了這個痛點!!!
今天終於完成設定,而且把這個功能打開後,看到了準確的距離,內心實在非常興奮,大力推薦給所有需要精準距離和配速的跑者和教練。
這陣子同時在測試一款新的游泳錶,隨後也跟廠商匯報測試心得,也是十分讚賞廠商的努力,那是一支從游泳愛好者的角度出發所設計的游泳訓練錶,非常貼心的細膩設計,不管是錶帶、使用者介面或數據分析上都很符合專業訓練的需求。談到最後,我跟廠商說:「台灣練游泳的人口很多,但使用三鐵錶上傳游泳數據的人非常少,不是這些錶不好,距離/配速/划頻/划距等數據都很準,但沒有人特別去推廣游泳的科學化訓練,沒有人推廣『泳錶』,泳錶不普及起來,RQ和我想做的游泳數據分析,永遠無法進行。」
科學化訓練這個產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而『賽事』與『硬體』更是整個產業的基底!所以現在只要體驗到優質的賽事,或優秀的硬體都會大力推薦與支持,它們要被看見、被支持,我們才能進行優質的數據分析與教學活動。
對硬體來說,所謂的優質,最重要的是「數據的效度與信度」,碎片數據會失去效度,單一數據搜集來的功效不大,例如有廠商做出鞋墊可以測觸地時間,但這個數據沒有跟步頻、速度等數據結合,就算再精準,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再來是「信度」,也就是準確性,如果數據不準,再好的構想都沒用。就像比賽,最基本的是距離要準,某些賽事單位辦了好幾年的標鐵賽,三項的比賽距離一直不準,不管給的贈品再多/場佈與流程再好,仍無法算是優質比賽。就像訓練錶,不管多高大尚,有多少智慧型功能,只要距離和配速不準,就稱不上是優質。
Stryd另闢蹊徑,找到了另一種量測準確距離與配速的科技,這是跑界的一大福音!
--
Stryd剛剛進入台灣,現在不用再買水貨,而且能享有官方保固與前30天無條件退款,有問題還可以直接問臺灣的專業客服,比較有保障,有興趣者可以參考一下臺灣官方網站:
www.stryd.tw
此外,官方很貼地編寫了繁體版使用說明文件,大部分的設定和常見問題都整理在上面了:
https://strydtaiwan.gitbook.io/stryd/
--
註:影片中右上角的跑鞋鞋帶上繫的黑色倒三角裝置即為Stryd,要換鞋也非常方便,連鞋帶都不用拆,10秒內就可以把Stryd換到另一雙跑鞋上。
#Stryd
#StrydTW
#跑步功率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