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台灣問題中美不免一戰?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台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前陣子,美國國防情報局發布一份《中國軍力報告書》,不少人對它做出分析,也引發我對台海議題的一些聯想,以及台海一旦出現危機,美國會不會介入這場危機而導致美中兩國正面武力衝突的可能呢?今天我來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中國軍力報告書》的時代背景。這要從1981年9月說起,當時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Caspar Weinberger)要求國防情報局撰寫蘇聯軍力報告,讓美國政界和民眾了解蘇聯軍力擴展對美國的威脅。此後年度出版,直到2017年開始寫其他主要國家的軍力報告,2019年寫中國軍力報告。因此有些人認為,這是再一次鼓吹”中國威脅論”。我呢,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它和冷戰時期的美蘇對抗有所不同。這份報告在前言中說:進一步了解放軍將有助於美國有更多選項,可以知道何時反制中國、何時鼓勵中國、何時聯合中國。換言之,反制中國只占其一,美國還希望能鼓勵中國,走上有助於地區和全球穩定與繁榮的道路,並希望能夠聯合中國一起維護地區和全球的穩定與發展。所以,這和冷戰的美蘇對抗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這份報告對解放軍的軍力發展做出一個總體評估,認為解放軍從一個防御型的地面力量,主要擔負本土和周邊防御,今日逐步轉向一個具有聯合、敏捷和遠征特點的一支遠征投射力量,並開始在全球從事軍事外交等活動。在具體能力方面,報告說:解放軍在遠程精准打擊、信息戰、核武報復能力有相當精進,但仍有幾項不足,包括指揮結構生硬、聯合作戰能力不夠以及後勤能力不足等,而這些能力在實戰中往往更具關鍵。總體來說,這份報告的內容相對客觀和持平,沒有意識形態的措辭和表述。
這份報告還特別提到,解放軍演訓從2015年起,開始穿越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前出第一島鏈到西太平洋,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轟-6K中程戰略轟炸機,它到達最遠的位置距離關島約1,500公裡。這個距離正好是轟-6K所搭載”長劍-20”攻陸型巡航導彈的有效射程之內。所以說,轟-6K一旦前出到西太平洋某個距離,就能直接威脅到關島。而這只是一方面,中共軍機從2015年3月30日起至2018年6月底,前後將近40次前出第一島鏈到西太平洋,並且多次軍機繞台,並闖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台灣戰機升空驅離用無線電喊話時,中共軍機基本不回應。今後如果驅離的頻率愈來愈高,在中共軍機不回應的情況下,很容易因誤判而擦槍走火。現在我們來聽聽由台灣《台視》新聞取得一段無線電驅離喊話的音檔,時間在2018年3月26日……。由於有雜音,聽眾可能聽不清楚,我復誦一遍如下:”中華民國空軍廣播,你已進入我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請立即左轉180度飛離”,音檔還特別點名1架高度在8,300公尺的中共戰機說:請注意,盡速飛離。當天在4小時內,台灣戰機9度驅離喊話,中共戰機始終沒有回應。若情況不改,驅離頻率升高,難保不發生意外事故。
現在我們來看,美中兩個大國會不會陷入一個歷史宿命,就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埃裡森(Graham Allison)所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意指一個新興上升大國必然挑戰守成大國,而守成大國也必然回應,使得戰爭不可避免。《美國之音中文網》2017年11月27日為此專訪埃裡森教授,問他中美在未來幾十年內是否會有一戰?或說是否可能因台灣問題而引發中美軍事衝突?現在我們來聽聽他怎麼說……。聽完專訪,埃裡森認為中美不免一戰的概率有20%,而且台灣問題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導火索。
聽眾也許會說,美國何以見得會介入台海衝突?今天我從法律的觀點來談。美國是民主法治的國家,依法行事是美國政府治理的一個基礎和原則。《台灣關系法》是美國國會制訂並通過的法律,1979年1月1日生效。該法第2條明文寫到美國的政策,包括6點說明。第3點是:美國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是基於台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的這一期望;第4點是: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等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第5點是:美國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第6點是: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
當然,《台灣關系法》並無明文要求美國有義務介入台海衝突。但從該法前後文對照來看,若對岸以非和平方式侵犯台灣,美國不會沒有作為。因為《台灣關系法》是國會通過的法律,其效力和位階高於中美3個聯合公報。聯合公報是美國總統在外交權限裡的一種”行政協議”,未經國會的表決通過。這也說明中美簽訂《八一七公報》後,美國仍繼續提供台灣防御系武器,主要是基於《台灣關系法》,它的效力和位階高於中美簽訂的聯合公報。當然,美國會怎麼介入台海衝突?美國保持了模糊空間和彈性。埃裡森教授說,中美不免一戰的概率有20%。但他同時也提到美中兩國可以找到共同利益,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我們來聽聽他的說法……。
在埃裡森教授的研究中,他分析從15世紀以來世界16個強權的更替,其中12個以戰爭解決,有4個沒有發生戰爭,包括:15世紀後期西班牙取代葡萄牙、20世紀初期美國取代英國、1940-1980年代蘇聯與美國因為恐怖平衡而並存,以及1990年代至今德國取代英國和法國。朋友們,您認為美中兩國會不會出現以上4種案例呢?我覺得是有這個概率的。您認為呢?聽眾朋友們,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台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謝謝大家收聽。下次再會。
撰稿人/亓樂義
*本欄目每周五首播新節目,之後還有幾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聽,或透過 YouTube及 RFA官網收聽。
(本節目主持人亓樂義為長期關注兩岸和印太軍事安全事務的軍事評論員,文章代表評論員個人觀點及立場)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graham allison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林忌書評】《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的評價
- 關於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graham allison台灣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美国之音中文网- 【书评:《注定一战 的評價
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擔心外交或軍事危機 對美國的考驗
早前曾提過,過去半世紀以上,全球最出色的geopolitical strategists(地緣策略家),肯定包括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和前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兩位,堪稱東西瑜亮。亦有人認為美國前總統卡特政府國家安全顧問Zbigniew Brzezinski(布熱津斯基)可與基辛格匹敵,但我更欣賞前總理周恩來,因為他才是中美建交的真正推手,並非一般人以為的尼克遜和基辛格。
滾滾紅塵,如今除基辛格外,其他的都已成古人。現時全球局勢,風起雲湧,中美似乎正站在墮進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險邊緣,俄國更在一旁肆意搞局。Ray Dalio形容現時全球政經局勢,有點近似1937年的狀况,經濟剛從大衰退恢復過來,利率仍徧低,資產價格處於高位,貧富懸殊加劇,導致德國、意大利等地方的Nationalism(國家主義)上揚。非常不幸,最後結果當然是80年前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目前形勢難與二戰前相提並論
我不太認同也不願接受現在形勢跟二戰前的局面作比較。我認為最少有四個重要分別。第一,雖說國家主義再度上揚,但其實仍只佔少數人。大部分尤其年青人,他們幾乎活在無國界的互聯網(中國例外),應驗了Marshall Mcluhan的global village預言。例如在英國,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支持留歐的。
第二,QE可能真的有份令貧富懸殊加劇,但當然並非唯一原因,科技發展可能更重要。只是賴有形的華爾街、富人、政客和外來移民,總比賴無形的AI、自動化、氣候變化、時代巨輪、巿場之手,和永遠最重要的自己。無論如何,現代民粹雖頗嚴重,但所謂西方窮人絕非真正肚餓,只是不順氣,不開心,整天怨天尤人而已。這種推動力似乎較為消極,雖會投反對票(如有投票的話),會上街示威遊行,甚至小暴亂,但真的搞革命的情况不多。更多人似乎選擇濫藥,每年美國死於opioid(鴉片)的人仍有好幾萬,比交通意外還要多。
西方民粹主義強烈 但不至於革命
第三,幸而暫時全球領袖中,似乎並無瘋狂到希特勒和日本皇軍這個地步的人。大家應已看出,朝鮮領袖金正恩當然不是一個民主政客,但絕非一個精神病患者。伊朗的宗教領袖,非常保守,但也非瘋狂。沙特的MbS年少傲慢,有點狂妄,但希望不會演變成大魔頭。俄羅斯總統普京老謀深算,對原有世界秩序構成威脅,但當然更非狂人,有非常厲害的克制能力。剩下來最擔心的當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確有病性自戀狂和sociopath傾向,亦有些精神和心理學專家企圖以此為由,推動憲法Article 25罷免他。但特朗普的病情尚未到這個地步。而且似乎他的本性並非太過暴力,中學時雖然念軍校,但反而越戰時找藉口逃避兵役。當上總統後,第一次命令轟炸敘利亞時,據說極擔心甚至敵方人命傷亡,是好事。
最後,當然現在接近10個國家擁有核武,仍是最有效阻嚇力。只希望不會再擴散出去,讓更多國家或更可怕的non-state actors得到此巨大威力武器。
Rudd分析 南中國海最易擦槍走火
曾見過有人問哈佛的Graham Allison教授, 在這亂世中,誰有資格繼承李光耀和基辛格,擔當中美等大國極需要的智者顧問角色呢?Allison想不出很好的答案。蜀中無大將,唯有廖化作先鋒,最後他只可推薦他的好友,澳洲前總理Kevin Rudd。他出身外交官,大學時已主修中文,對中國確有一定了解。但懂中文的老外很多,當然不等如就一定有智慧。Rudd屬工黨,兩度拜相(第二次只3個月),在2013年下台,在國內口碑一般,被認為最擅長搞黨內鬥爭(果然熟悉中國文化)。2014年宣布告別政壇,開始轉型走向國際關係,索性搬去美國,成為了哈佛Kennedy School學者,現在亦是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President,經常在傳媒出現,游走於全球各大峰會。但似乎本周沒有去Davos。
題外話,今年Davos真的差勁,G7只有三位元首出席,中俄元首亦沒有。另外主要嘉賓就是中國副主席王岐山和巴西新總統Bolsonaro,其他的就是一般大小企業的CEO,和其他大型峰會沒甚分別。過去最能代表Globalist(全球化支持者),被稱為Mr. Davos(從前是褒,現在是貶)的Carlos Ghosn,現在仍身困東京牢獄,除了是他的個人羞辱外,亦是對整個Davos class global elites 的一個極大警惕和諷刺。
說回到Rudd,雖然身分有點像李光耀,都曾當一國元首,但江湖地位和智慧,坦白來說,都有很大段距離。
看到他的最新視頻,討論今年中美關係。他認為中美今F年內將能達成某些貿易協議,但更重要的科技戰才剛開始。這觀點已是主流意見,沒甚新意。另外,他擔心如特朗普遇到Mueller(米勒)調查帶來的更大政治打擊,將變得更針對中國,利用「外敵」來團結國內支持者。他認為最容易擦槍走火的地方是南中國海,他亦擔心中國國家主義也在抬頭,會否同樣導致較緊張的南中國海局面。最後他也擔心朝鮮半島的局勢發展。他認為美朝對談判的預期或有愈來愈大的落差,將導致失望。而南北韓關係就愈來愈好,反而美韓關係惡化。
特朗普疑通俄 國內上下信心動搖
我也有類似擔憂,但比Rudd的論點較為深入和複雜。我擔心,假如美國遇上外交或軍事危機,無論是在亞洲、中東、歐洲,或其他地區,將會如何應對。原因是特朗普已面對嚴重內部問題,內閣都不齊全,根本缺乏處理外交或軍事危機的能力,甚至更關鍵的威信。更嚴重的是特朗普已開始公然被傳媒和國民懷疑直接通俄,某程度上,前國防部長Mattis(馬蒂斯)將軍辭職的原因也與此有關。從敘利亞撤軍,除背棄Kurd族反Assad政權的戰友外,亦大大幫了俄國在中東的部署和影響力。
所以我非常擔心如美國遇上某一個意外發生,或故意的挑釁,必須由特朗普作出一個重要的軍事行動決定。無論他作出任何決定,傳媒、人民、官員和最重要的軍方,會否對他的動機判斷有任何懷疑?正所謂軍令如山,總統是Commander in Chief,如下面的軍官和士兵對總統是否效忠國家這個最基本問題都存疑,是天大的事。如拒絕執行命令,則當然更嚴重,接近叛變,但不知是誰叛誰,更恐怖。到時,整個美國政府可能已接近崩潰邊緣。
但願連俄國、朝鮮、敘利亞和伊朗等國家,都不會瘋狂到試探這條底線。祈禱、祈禱、再祈禱!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千呼萬喚始出來。
第90屆奧斯卡獎公布完整入圍名單,《水底情深》獲得13項提名領先群雄。多數項目的選擇顯然符合當前氛圍,陷入性醜聞的詹姆斯.法蘭柯出局,在千呼萬喚之下,導演獎和攝影獎都分別出現了難得的女性入圍者。
.
奧斯卡獎將在台灣時間3月5日於加州洛杉磯好萊塢的杜比劇院舉行。
.
完整名單如下:
.
【最佳影片】
Peter Spears, Luca Guadagnino, Emilie Georges and Marco Morabito, Producers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Tim Bevan, Eric Fellner, Lisa Bruce, Anthony McCarten and Douglas Urbanski, Producers
《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
Emma Thomas and Christopher Nolan, Producers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Sean McKittrick, Jason Blum, Edward H. Hamm Jr. and Jordan Peele, Producers
《逃出絕命鎮》(Get Out)
Scott Rudin, Eli Bush and Evelyn O'Neill, Producers
《淑女鳥》(Lady Bird)
JoAnne Sellar, Paul Thomas Anderson, Megan Ellison and Daniel Lupi, Producers
《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
Amy Pascal, Steven Spielberg and Kristie Macosko Krieger, Producers
《郵報:密戰》(The Post)
Guillermo del Toro and J. Miles Dale, Producers
《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
Graham Broadbent, Pete Czernin and Martin McDonagh, Producers
《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
【最佳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
《敦克爾克大行動》
喬登.皮爾(Jordan Peele)
《逃出絕命鎮》
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
《淑女鳥》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
《霓裳魅影》
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
《水底情深》
.
【最佳男主角】
堤摩西.柴勒梅德(Timothée Chalamet)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
《霓裳魅影》
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
《逃出絕命鎮》
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
《最黑暗的時刻》
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羅曼律師》(Roman J. Israel, Esq)
.
【最佳女主角】
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
《水底情深》
法蘭西絲.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
《意外》
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
《老娘叫譚雅》(I, Tonya)
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
《淑女鳥》
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
《郵報:密戰》
.
【最佳男配角】
威廉.達佛(Willem Dafoe)
《歡迎光臨奇幻城堡》(The Florida Project)
伍迪.哈里遜(Woody Harrelson)
《意外》
理察.詹金斯(Richard Jenkins)
《水底情深》
克里斯多夫.普拉瑪(Christopher Plummer)
《金錢世界》(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
山姆.洛克威爾(Sam Rockwell)
《意外》
.
【最佳女配角】
瑪麗.布萊姬(Mary J. Blige)
《泥沼》(Mudbound)
艾莉森.珍妮(Allison Janney)
《老娘叫譚雅》
蕾絲莉.蔓薇爾(Leslie Manville)
《霓裳魅影》
蘿莉.麥卡佛(Laurie Metcalf)
《淑女鳥》
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
《水底情深》
.
【最佳攝影】
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
《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
布魯諾.戴邦奈爾(Bruno Delbonnel)
《最黑暗的時刻》
賀塔.范.賀塔瑪(Hoyte van Hoytema)
《敦克爾克大行動》
瑞秋.莫里森(Rachel Morrison)
《泥沼》
達恩.勞斯特森(Dan Laustsen)
《水底情深》
.
【最佳剪輯】
強納森.阿摩司(Jonathan Amos)&保羅.馬其利斯(Paul Machliss)
《玩命再劫》(Baby Driver)
李.史密斯(Lee Smith)
《敦克爾克大行動》
塔提雅娜.瑞格爾(Tatiana S. Riegel)
《老娘叫譚雅》
席尼.沃林斯基(Sidney Wolinsky)
《水底情深》
喬葛.萊格瑞(Jon Gregory)
《意外》
.
【最佳原創劇本】
艾蜜莉.戈登(Emily V. Gordon)&庫梅爾.南賈尼(Kumail Nanjiani)
《愛情昏迷中》(The Big Sick)
喬登.皮爾
《逃出絕命鎮》
葛莉塔.潔薇
《淑女鳥》
吉勒摩.戴.托羅&凡妮莎.泰勒(Vanessa Taylor)
《水底情深》
馬丁.麥克唐納(Martin McDonagh)
《意外》
.
【最佳改編劇本】
詹姆士.艾佛利(James Ivory)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史考特.諾伊史達特(Scott Neustadter)&麥克.韋伯(Michael H. Weber)
《大災難家》(The Disaster Artist)
史考特.法蘭克(Scott Frank)&詹姆士.曼格(James Mangold)&麥可.葛林(Michael Green)
《羅根》(Logan)
艾倫.索金(Aaron Sorkin)
《決勝女王》(Molly’s Game)
維吉爾.威廉斯(Virgil Williams)&迪.里斯(Dee Rees)
《泥沼》
.
【最佳原創音樂】
漢斯.季默(Hans Zimmer)
《敦克爾克大行動》
強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
《霓裳魅影》
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
《水底情深》
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
卡特.包威爾(Carter Burwell)
《意外》
.
【最佳原創歌曲】
Mary J. Blige, Raphael Saadiq and Taura Stinson(詞、曲)
"Mighty River"
《泥沼》
Sufjan Stevens(詞、曲)
"Mystery Of Love"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Kristen Anderson-Lopez and Robert Lopez(詞、曲)
"Remember Me"
《可可夜總會》(Coco)
Diane Warren(曲);Lonnie R. Lynn and Diane Warren(詞)
"Stand Up For Something"
《黑白正義》(Marshall)
Benj Pasek and Justin Paul(詞、曲)
"This Is Me"
《大娛樂家》(The Greatest Showman)
.
【最佳服裝設計】
賈桂琳.杜倫(Jacqueline Durran)
《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賈桂琳.杜倫
《最黑暗的時刻》
馬克.布里奇斯(Mark Bridges)
《霓裳魅影》
路易斯.塞奎拉(Luis Sequeira)
《水底情深》
康蘇拉塔.波兒(Consolata Boyle)
《女王與知己》(Victoria and Abdul)
.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Kazuhiro Tsuji, David Malinowski, Lucy Sibbick
《最黑暗的時刻》
Daniel Phillips and Lou Sheppard
《女王與知己》
Arjen Tuiten
《奇蹟男孩》(Wonder)
.
【最佳製作設計】
Sarah Greenwood(製作設計);Katie Spencer(場景陳設)
《美女與野獸》
Dennis Gassner(製作設計);Alessandra Querzola(場景陳設)
《銀翼殺手2049》
Sarah Greenwood(製作設計);Katie Spencer(場景陳設)
《最黑暗的時刻》
Nathan Crowley(製作設計);Set Decoration: Gary Fettis(場景陳設)
《敦克爾克大行動》
Paul Denham Austerberry(製作設計);Set Decoration: Shane Vieau and Jeff Melvin(場景陳設)
《水底情深》
.
【最佳音效剪輯】
Julian Slater
《玩命再劫》
Mark Mangini, Theo Green
《銀翼殺手2049》
Alex Gibson, Richard King
《敦克爾克大行動》
Nathan Robitaille
《水底情深》
Ren Klyce, Matthew Wood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
.
【最佳混音】
Mary H. Ellis, Julian Slater, Tim Cavagin
《玩命再劫》
Mac Ruth, Ron Bartlett, Doug Hephill
《銀翼殺手2049》
Mark Weingarten, Gregg Landaker, Gary A. Rizzo
《敦克爾克大行動》
Glen Gauthier, Christian Cooke, Brad Zoern
《水底情深》
Stuart Wilson, Ren Klyce, David Parker, Michael Semanick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
.
【最佳視覺效果】
John Nelson, Paul Lambert, Richard R. Hoover, Gerd Nefzer
《銀翼殺手2049》
Christopher Townsend, Guy Williams, Jonathan Fawkner, Dan Sudick
《星際異攻隊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
Stephen Rosenbaum, Jeff White, Scott Benza, Mike Meinardus
《金剛:骷髏島》(Kong: Skull Island)
Ben Morris, Mike Mulholland, Chris Corbould, Neal Scanlon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
Joe Letteri, Dan Lemmon, Daniel Barrett, Joel Whist
《猩球崛起:終極決戰》(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最佳動畫片】
Tom McGrath and Ramsey Naito
《寶貝老闆》(The Boss Baby)
Nora Twomey and Anthony Leo
《戰火下的小花》(The Breadwinner)
Lee Unkrich and Darla K. Anderson
《可可夜總會》
Carlos Saldanha
《萌牛費迪南》(Ferdinand)
Dorota Kobiela, Hugh Welchman and Ivan Mactaggart
《梵谷:星夜之謎》(Loving Vincent)
.
【最佳紀錄片】
Steve James, Mark Mitten and Julie Goldman
《國寶銀行:小可入獄》(Abacus: Small Enough to Jail)
Agnès Varda, JR and Rosalie Varda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
Bryan Fogel and Dan Cogan
《伊卡洛斯》(Icarus)
Feras Fayyad, Kareem Abeed and Søren Steen Jespersen
《阿勒坡最後的男人》(Last Men in Aleppo)
Yance Ford and Joslyn Barnes
《堅強之島》(Strong Island)
.
【最佳實景短片】
Reed Van Dyk
《Dekalb Elementary》
Derin Seale and Josh Lawson
《The 11 O'Clock》
Kevin Wilson, Jr.
《My Nephew Emmett》
Chris Overton and Rachel Shenton
《The Silent Child》
Katja Benrath and Tobias Rosen
《All Of Us》
.
【最佳動畫短片】
Glen Keane and Kobe Bryant
《Dear Basketball》
Victor Caire and Gabriel Grapperon
《歡迎光臨豪宅派對》(Garden Party)
Dave Mullins and Dana Murray
《失物招領》(Lou)
Max Porter and Ru Kuwahata
《爸爸的打包術》(Negative Space)
Jakob Schuh and Jan Lachauer
《童話大亂逗》(Revolting Rhymes)
.
【最佳紀錄短片】
Laura Checkoway and Thomas Lee Wright
《Edith & Eddie》
Frank Stiefel
《Heaven Is a Traffic Jam on the 405》
Elaine McMillion Sheldon and Kerrin Sheldon
《毒鎮英雌》(Heroin(e))
Thomas Lennon
《Knifeskills》
Kate Davis and David Heilbroner
《Traffic Stop》
.
【最佳外語片】
《不思議女人》(A Fantastic Woman)(智利)
《夢鹿情謎》(On Body and Soul)(匈牙利)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The Insult)(黎巴嫩)
《當愛不見了》(Loveless)(俄羅斯)
《抓狂美術館》(The Square)(瑞典)
.
.
(圖為以《老娘叫譚雅》提名奧斯卡影后的瑪格.羅比。)
.
(本文中文片名採台灣片商或DVD代理商引進命名、影展命名、官方線上平台命名為主,未引進則維持原文名稱。)
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graham allison台灣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graham allison台灣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提供graham allison台灣,graham allison中文,graham allison台灣,中國崛起速度快得讓人來不及吃驚 ... ... <看更多>
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美国之音中文网- 【书评:《注定一战 的推薦與評價
人类进入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问题莫过于:美国和中国之间会爆发战争吗?美中之战会是命定的劫数吗?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埃里森(Graham Allison)把这种命中注定 ... ... <看更多>
graham allison中文 在 【林忌書評】《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的推薦與評價
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作者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 ) ,以提出「修昔底德陷阱」來比喻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衝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