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作來強化你的微特質】
日本有一個字詞叫 #Ikigai(#生き甲斐),意思大概是「生存的意義」。根據這概念所說,如果你能夠找到一個事情,既是你擅長和享受的,而這剛好又是世界所需要的,別人又願意付錢請你做,那這就是你的Ikigai,這將成為你「生存的意義」。
這樣的願景很夢幻很完美。如果換作是以前的我的話,大概也會很想追求這種境界,很渴望找到這樣的一個事情、一份工作,甚至慨歎自己為甚麼如此不幸還沒能夠遇上。
但在這些年的生命修行中,我領悟到一個道理:與其等到完美出現才踏上旅途,倒不如在自己有能力的範圍下開始起步,然後在過程中一步一步走向完美。換句話說,追求完美永遠都只是一個過程,而絕非起步的先決條件。
Ikigai 中談到的四個主要元素,如果在這當下未能夠同時擁有的話,那大可先從其中一個開始,慢慢向那中央的同心圓進發。但更大的難題在於,我們該從哪裡出發?
剛畢業出社會工作的我們,對於自己真正擅長的大多不太確定,而自己所享受做的事,又好像無法變成職業,於是大多選擇做任何「#別人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從這開展自己的職涯。簡單一點來說,就是誰願意聘請,我就為誰打工。
隨著往後幾年的經驗累積,有些人抓到心法,做起事來開始駕輕就熟,這工作慢慢變成了「#專業」,賺到的錢也因此越來越多,但內心卻不禁感到空虛且遺憾。因為這好像並非自己所享受的,無法從中感受到熱情。
另有些人從工作中看見更宏大的使命,慢慢將工作變「#志業/天職」,渴望能為世界帶來改變,不惜掏空所有心力去達成目標。但宏大的使命往往超出了自己能力所及,儘管感到力不從心,卻偏偏逼著自己硬著頭皮向前衝。
更令人氣餒的是,有些人既練不成「專業」,又找不到能夠讓自己不顧一切、奮勇向前的「志業/天職」,唯有繼續做任何「別人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一直在職場中浮浮沉沉,無法找到自己的價值。
享受和擅長做的事情(簡稱 #熱情),雖然也可後天培養和強化,但更大程度上,天生已經有其基礎設定。這就是Human Design 人類圖中所說的天賦才華,也是我常說的「#職場微特質」。
要從「別人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中找出熱情絕不容易。相反,面對自己享受和擅長做的事情,我們自然能夠每時每刻都沉醉其中,要從中發展出使命感和專業,就相對簡單得多。
我天生擅長和享受拆解問題,所以小時候就喜歡玩樂高Lego,大學時諗政治學,畢業後做行銷工作,後來做市場顧問,到了今天作職場解讀。我並有刻意作出這樣的職涯安排,甚至直到近年才覺察到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但無論我是否有察覺到,這能力本來就存活在我的身體裡。我要做的,只是單純透過眼前的工作將其運用出來。換句話說,我是利用工作來強化自己的微特質,讓後者成為我的最大賣點。
當你認清自己最厲害的微特質是什麼,就找適合的工作去讓你一邊領薪賺錢,一邊強化你這些本來已經擁有的天賦吧。假如你是一個天生游泳很厲害的人,那幹麼不找一份工作,可以讓你天天游泳,享受自己熱愛的同時,卻有人願意花重金買你的專業。
假如你是一個很具創意,擁有很多天馬行空想法的人,那專注找對空間去創作這一些想法就好。別分心去想如何將這些想法實現出來。或許你會問,那這些想法不溝通出來,不落實出來,不就浪費了嗎?怎麼可以?
對,但誰說後面那些事非你做不可?你大可找一個很懂溝通、很懂落實,但缺乏創意思維的人去幫你忙。只要大家都認清自己的價值和長處,就自然能夠發揮協同效應,在每個人展現出個人獨特性的同時,又能一起創造更多。
在過去100-200年,由於工業革命、大企業的形成以及全球化的緣故,職場越來越強調合作與分工。個體彷彿不再重要,大家都只是這世界工廠中的一顆螺絲釘。工作的本質由以前看重專業技藝(#craftsmanship),轉變為機械/系統的運用。但這真的就是未來的必然進程嗎?
我認為,與其說這是未來的一個必然趨勢,我更認為過去這100-200年的工作模式,其實反而是歷史洪流中的一個U型峽谷,只是剛好拐了一個大急彎而已。隨著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出現,人類更大可能會回歸於個體工作模式,再次回到講求專業技藝(craftsmanship)的時代。
試想想,當有天人工智能的自學功能變得更完整,那機械/系統大概就不再需要人為操作。今天大部份的工作將會消失,能夠剩下的(或者會蛻變成的),就是需要創新、帶有創造力的工作類型。這正正回應到Human Design人類圖常說,2027年後慢慢走向的個體人世界。
其實這個趨勢,早已成形。就像我以前的尼爾森工作,我常跟同事強調,如果我們的賣點只是單純給予分析,必定會很快失去競爭力,很容易被取代,因為在這範疇上,我們遠遠比不上電腦。但當我們賣的是看事情的眼光、闊度和深度,即使是很強大的計算機,也不一定能夠取代你。因為客戶買的,並不一定是計算出來的最好選擇,而是你獨一無二的眼光。
在千變萬化的職場環境中,任何職業都很容易過時。Never put all eggs in one basket。如果你打算花光幾十年在單一行業上發展,成為某特定領域中的專業人士,這無疑是一項風險甚高的投資。我認為,我們真正要重視的,並不是在工作中的專業知識,而是我們可以隨意帶走的職場微特質,我們的軟實力。
當你能夠找到自己的職場微特質,無論你如何在職場上轉換跑道,你都必定能夠一直變強。因為你賣的已經不再是你的行業經驗,而是你那獨一無二的核心價值。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ikigai分析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ikigai分析圖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ikigai分析圖 在 Jessie潔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ikigai分析圖 在 DizzyKetchu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ikigai分析圖 在 Re: [討論] 生活和薪資該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 - 看板Soft_Job 的評價
- 關於ikigai分析圖 在 Sparksine - 對人生感到迷惘?試試Ikigai之道你思考過「活著的 ... 的評價
- 關於ikigai分析圖 在 免费在线下载Ikigai 中文版- Youtube downloader hd 無法下載 的評價
- 關於ikigai分析圖 在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ikigai 介紹的評價費用和推薦,PINTEREST 的評價
ikigai分析圖 在 Jessie潔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品牌經營學
你知道超能力是什麼嗎?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能力~~
那是你擅長的事情
也有人稱之為天賦吧
.
我們想要運用自己的特點
去發展與經營
往往回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知道自己擅長什麼
這樣我們才能夠繼續往下做
.
不過這件事情也只能在不斷摸索中
慢慢找尋,這可能不是一兩天
畢竟知道喜歡什麼這件事情也不簡單
.
這就有點像問你喜歡做什麼工作
很多人的回答是
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但因為現在工作做久了有經驗
所以就一直做
~~~
這答案很常聽到
.
不過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的超能力是什麼
現在有很多再討論如何找你的超能力方式
像是很有名的 IKIGAI 找到你能夠做什麼
包含了下面這四點:
.
👉你的喜好
👉你的強項
👉市場需求
👉世界需要
.
透過這四個大方向去想
找到這其中的交叉點就是你的超能力
但在思考這個的時候
我自己也是在想我能夠做什麼
其實也蠻難想的
尤其你一開始毫無頭緒時
.
後來無意間我在劉軒的心理課中
做過一個心理測驗
它會分析你的性格優勢
了解你的特點抓出你的前五大特點
進而讓你知道你的能力優勢
運用這樣的優勢
去尋找你能做的事情
.
這是我的測驗結果跟你分享
✅領導力
✅欣賞美麗
✅公平、公正與正義
✅希望、樂觀和未來意識
✅創造力和獨創性
.
最後說了這麼多
其實在尋找的過程中
你可以透過很多不同的思考、測驗
來多多了解自己
每當你有疑惑的時候
就停下來回頭再看一次
比對與校正當初的這些結果
如果你發現慢慢地有不同
那就表示你已經越來越清楚
.
現在的你正在
來來回回尋找自己的超能力嗎?
.
ps.本來想要將上面的文字節錄之後變成圖
但不知道為何就只想放一張圖片
好好的用文字寫出來
.
pps.照片是某天在微風南山前面拍的
我喜歡那天的陽光和剛好路過的人們
.
.
.
#jessielab潔西 #超能力 #市場 #品牌經營 #品牌策略 #優勢 #測驗 #IKIGAI #個人成長 #自媒體 #personalpower #gettoknowyourself #興趣 #熱情 #技能 #行銷
ikigai分析圖 在 DizzyKetchu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朋友私訊問最近能不能推薦一些書單,想起前一陣子 @booklover1119 邀請玩了持續一週每天分享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當時剛好正值在南北往返搬家又去了一趟東部,身邊剛好也就只放著幾本書,藉此機會剛好來整理一下(以下文長!)
【閱讀分享計畫-Day 1】
IKIGAI :
The Japanese secret to a long and happy life
By Hector Garcia / Francesc Miralles
曾經在網路上讀到有關於Ikigai(生之意義),就對日本人向來嚴謹的做事態度連分析生命意義也印象深刻,碰巧在英國機場逛書店時遇上他,於是一直帶在身邊斷斷續續地看,沒有要說因爲看完了此書就會找到生命的意義了,但至少他能給你個方向去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找回對自身喜愛事物的熱情。
【閱讀分享計畫-Day 2】
書名:
Together Is Better: A Little Book of Inspiration
(在一起,更好)
By Simon Sinek(賽門‧西奈克)
一開始注意到此書是因為朋友介紹了作者Simon Sinek的演講影片,看書很快的人應該半小時內即可閱畢,簡短扼要並有插圖還附上歌曲如本童書,卻句句正中了迷惘於職場上人們的心,我們都不孤單,需要去找出那值得且令人認同的價值觀去努力,昨日在咖啡廳碰上此書又再翻了一次,此時此刻的心情讀來更感同身受,於是想到不如就分享這本給需要點心靈養分的大家吧!
【閱讀分享計畫-Day 3】
書名:《Yohji Yamamoto:My Dear Bomb》
作者:山本耀司、滿田愛
在海浪滔滔的午後重讀了山本耀司這應不需多加介紹的書,談著男人與女人,布料與剪裁,一件作品注入了信念,價值是超越了金錢所能衡量。
【閱讀分享計畫-Day 4】
書名:
《あたらしいあたりまえ(嶄新的理所當然)》
作者:松浦弥太郎
很奇怪,松浦弥太郎其實在每本書裡都像是個很愛講道理滔滔不絕的大叔,但每次卻都還是被他所提出的觀點所點醒,也許跟書封設計也很有關才會一直下手?!(誤)
【閱讀分享計畫-Day 5】
書名:《Just Kids》
作者:Patti Smith
7年前買下這本書,其實是出於對Patti Smith的喜愛,對她與Robert Mapplethorpe這段友/愛/親情與倆人間激盪出的火花,隨著她筆下的文字幻化成影像躍於腦海中,在對的時空遇到對的人,成為永遠的傳奇,現在有時翻起《M Train》,也深深受到Patti文筆的感動。
【閱讀分享計畫-Day 6】
書名:《巴黎.倫敦流浪記(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
作者:George Orwell
記得這本書是當時高中同學幫我在誠品預定的,當時不知為何很執著與期待地想趕快拿到它,對於歐威爾這樣著名的作家還願意去關懷社會角落裡在辛苦努力的人們而感到欣慰,想成功與賺大錢並無不好,只是如何在獲得這些後還能想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並帶同理心的去理解關懷他人,這些都是很難能可貴的。
【閱讀分享計畫-Day 7】
書名:《池上日記》
作者:蔣勳
那天站在書桌前想了許久到底剩下的幾天要分享哪幾本呢,好多書在成長的過程中對自己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到底是要三毛好,艾倫狄波頓好,還是赫拉巴爾呢,但跟瀅瀅討論完(只有我們倆對這活動玩的特別起勁😂)覺得分享書的習慣好像不錯,也可以督促自己放下手機多閱讀,於是我把最近旅行在池上書局裡的蔣勳書櫃中買到的池上日記,分享給想去旅行的朋友,偶爾放下ig打卡勝地與秘境,透過作家們獨特的觀點與感受去看不同的鄉鎮風景,也許會有更多不同的體會與收穫。
#蒲公英閱讀分享計畫
#bookstagram #bookworm
#yaosmurmur
ikigai分析圖 在 Sparksine - 對人生感到迷惘?試試Ikigai之道你思考過「活著的 ... 的推薦與評價
⭐️為甚麼要找到Ikigai? 日本東北大學於2008年做了一項調查(〈日本的生之意義(ikigai)與死亡率的關係:大崎研究〉,2008),分析超過五萬名14~79歲 ... ... <看更多>
ikigai分析圖 在 免费在线下载Ikigai 中文版- Youtube downloader hd 無法下載 的推薦與評價
这并不是一本可以作为“*灵药”的 Ikigai 書! 阅读纸质书明Onsitecatalog 10 pdf 百度网盘免费下载陈氏香谱-[宋]陈敬撰Mac dump文件分析工具作者: Ken Mogi; ... ... <看更多>
ikigai分析圖 在 Re: [討論] 生活和薪資該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 - 看板Soft_Job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a3300552 (EYE)》之銘言:
: 是否還是要以待遇為主要考量~還是以生活健康家庭為考量依據呢?
很有意思的題目,以下列舉一些思考框架,有興趣的話可以動手實作看看,試著有
系統地把這個大問題拆解成相對小的題目。
# 需求層次理論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
)
可以用來分析自己目前是想滿足哪個層次的需求;維基百科上有更詳細的中文說明
。
1. 生理需求
2. 安全需求
3. 愛和歸屬的需求
4. 尊嚴需求
5. 自我實現需求
6. 超自我實現 (心流理論)
每個人身處的「需求層次」多少有出入;
在 1~4 層次,「花錢買快樂:用錢買物質 *直接* 影響人體生理機制/五感來觸發
大腦的快樂反應機制」是相對容易的,因為前人已經把這些交易機制、樣版都做好
了;「錢多」自然是好事,可以直接買到更多的快樂。
到了 5~6 層次,「交易的智慧」變得相對地更重要,可以參考下段的「四個困境」
。
# Ikigai 「生き甲斐」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kigai )
可以用來分析自己目前的處境;這個在維基百科上沒有中文資料,手動整理如下:
## 四個基本盤
* 你的長處:你擅長做的事
* 你的喜好:你喜歡做的事
* 這世界的需要:社會文明需要的東西
* 能賺錢的事:它人願意付錢交換的東西
這可以用來檢視「有多了解自己 (我擅長什麼?我喜歡什麼?)」、「有多了解這
個世界」。
## 四個起點
* 你的長處 + 你的喜好 = 熱情(passion)
* 你的喜好 + 這世界的需要 = 使命(mission)
* 這世界的需要 + 能賺錢的事 = 職業(vocation)
* 你的長處 + 能賺錢的事 = 專業(profession)
這可以用來盤點自己手上的籌碼。
## 四個困境
* 你的長處 + 你的喜好 + 這世界的需要 → 快樂但趨向窮苦
* 你的長處 + 你的喜好 + 能賺錢的事 → 滿足但趨向自卑
* 你的長處 + 這世界的需要 + 能賺錢的事 → 舒適但趨向空虛
* 你的喜好 + 這世界的需要 + 能賺錢的事 → 興奮但趨向心虛
這可以幫助自己找到目前缺少的東西。
# 分析「安全感」的 SCARF 模型 (
https://www.mindtools.com/pages/article/SCARF.htm )
* Status: 地位;自己對它人的重要性
* Certainty: 對未來的確定性、預測未來的能力
* Autonomy: 自主性;控制自身、身旁人事物的能力
* Relatedness: 歸屬感;是否覺得自己身處於「對」的地方、「對」的族群
* Fairness: 對與它人交易的機制、結果覺得是否公平
# 分析人生價值觀的「普世價值」模型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9%AE%E4%B8%96%E5%83%B9%E5%80%BC#%E5%BF%83%E7%90%86%E5%AD%A6%E8%A7%80%E9%BB%9E
)
以下來自維基百科:
* > 安全:強壯的肉體以避免疾病和天敵的傷害以及更高效地獲取物質、繁殖後代
> 。清潔,家庭安全,國家安全,社會秩序的穩定,報恩,健康,歸屬感。
* > 享樂:擁有生存必需的物質,如食物和財富,作為快樂享受生活的保障。
* > 權力:權威,領導地位,主導地位。
* > 成就:成功,能力,雄心,影響力,智慧,自尊。
* > 刺激:大膽刺激的行為,多樣的生活,精彩的生活。
* > 自主:創造力,自由,獨立,好奇心,選擇自己的目標。
* > 普世性(道德):博大胸懷,才智,社會公正,平等,和平,美麗,與自然的
> 融和,對環境的保護,內心的和諧。
* > 慈善:樂於助人,誠實,寬容,忠誠,責任,友誼。
* > 傳統:生活中的自我定位,謙讓,虔誠,尊重傳統,平和。
* > 社會整合:自律,服從。
# 結論
可以參考這類思考框架,有系統地把「平衡點」這個大問題拆解成相對小的題目:
* 了解自己
*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 想要什麼東西
* 為什麼會想要那些東西
* 制定計劃
* 想要的東西的輕重緩急
* 手上有什麼籌碼
* 有什麼交易管道
等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6.56.2.86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617625188.A.87D.html
是的,每個人的需求項目輕重緩急不同。
貓貓! XD
謝謝 :)
※ 編輯: AmosYang (136.56.2.86 美國), 04/06/2021 02:59:37
是的,我是從生化層級來看這件事,所謂「四大快樂荷爾蒙」:
* 獎賞:多巴胺(Dopamine):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4%9A%E5%B7%B4%E8%83%BA
* 止痛:內啡肽(Endorphin):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6%85%E5%95%A1%E8%82%BD
* 愛情:催產素(Oxytocin):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2%AC%E4%BA%A7%E7%B4%A0
* 寧靜:血清素(Serotonin):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A1%80%E6%B8%85%E7%B4%A0
網路上應該有「攝取什麼物質 / 做什麼事 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哪種快樂荷爾蒙」的
資料,可以做為「花錢買快樂」的指南。
※ 編輯: AmosYang (136.56.2.86 美國), 04/06/2021 05:01:21
XD
不客氣 :)
這討論串前面幾篇有論述幾種「大方向」,都很有意思。
我這篇是偏向「低成本動手實驗」的資訊,可以參考看看 :)
是的。「比」這個動作本身沒有問題;「為什麼比、如何比」相對地更有意思。
例如說,
(a) 為了求心安而比
* 有些人是要「跟別人一樣 / 歸屬感」才能心安
* 有些人是要「比別人『大』 / 優越感」才能心安
(b) 為了精進而比
* 方法
* 環境
* 效益
是的。
「人類先天生理機制」的演化速度跟不上人類文明的演化速度。
只能儘量從後天思維 (腦神經的發育、培育) 來彌補。
> 缺少能賺很多錢的事
或許我的這幾篇舊文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
* [心得] 「怎麼樣算(好)問題?」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574711044.A.1E1.html
> > 推 nekosgr93: 推 我覺得寫作品本身還好 找問題這件事才是最難的
> 這篇我想談「好問題」,但與《提問的智慧》 [2] 的「好問題」不同。
> 《提問的智慧》主張的是「能激發知性智識成長的,就是好問題」,我想談的是「
> 有價值、能交換利益的,叫做好問題」,也就是偏向「功利」的考量,去思考如何
> 做到「價值大於成本」。
* [心得] 「怎麼樣算(好)求職作品?」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574024530.A.45E.html
> 這篇我想談「求職作品」,偏向交易買賣雙方的效益考量,而非表達想法、疏發感
> 受、實現自我的「藝術作品」。
> # 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 好的求職作品,自然就是能促進交易成功的作品,也就是展現你「解決問題,創造
> 價值」的能力與實績;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去思考:
* Re: [請益] 創業要做什麼準備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591099725.A.E6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