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兩本書讓我戒掉社群網站成癮,把時間花在新的習慣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和《原子習慣》的綜合應用
------------------------------------------------------------------------------------
部落格好讀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2-books-to-quit-social-media-addiction/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以下簡稱《為什麼》)的作者 Charles Duhigg 是一位得過普立茲獎的記者,書中他引用許多研究文獻和實際案例來佐證和剖析他對於「習慣迴路」和「改變習慣」的觀點。書中列舉了許多生活、學界、業界的實際故事來說明習慣迴路,為整個論述的過程增添了許多色彩。作者也提到改變習慣的執行指南,以及用例子說明這套方法的效用。
《原子習慣》的作者 James Clear 則從心理層面出發,先解釋了習慣對於個人發展為何會帶來巨大差異,接著再用絕大部分的篇幅,說明他提倡培養新習慣、戒掉舊習慣的四個步驟。跟前一本比較起來,《原子習慣》更像是一個行動手冊,先說服你改變習慣為何重要,再給你處方教導你如何執行。
選讀這兩本書的原因
自從iPhone推出「螢幕使用時間」的統計和提醒後,我發現自已使用社群網頁的時間就一直居高不下(臉書和PTT)。雖然自己知曉,但沒有個好方法來貫徹,總是不斷地落入發願、嘗試、失敗的迴圈。
每個人都有想要戒掉的「壞」習慣,舉凡情節重大的例如酗酒、抽菸、嗜吃;生活習慣例如昂貴的咖啡、漫無目的逛網頁、滑手機爬社群媒體。
另一方面,人們也有想要建立的「好」習慣。例如固定的運動時段、閱讀書籍的時間、寫筆記記錄生活。
但是習慣這檔事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大部分人都會遇到虎頭蛇尾的挫折感,剛開始熱切地改變習慣,但過了一兩週就打回原形。然後我們再來怪罪自己缺乏恆心和意志力,沒能好好地維持。到底為什麼改變習慣這麼難?
讀完這兩本書,或許會讓你豁然開朗;甚至更進一步,應用書中所學培養自己的新習慣。本文除了摘錄兩本書中精華,也舉出我的親身經驗。
如何改變習慣
《為什麼》花了近半篇幅,反覆地舉例、論證一個難以撼動的事實:生物會本能地受習慣牽引著,走過的生活軌跡和行為模式,都是受到環境的「提示」,以及完成行為後的「獎勵」所制約。我們對於獎勵的渴望是強烈的,如果沒特別思考其他的可能途徑,我們總會不加思索地採用舊的習慣行為來獲得這份獎勵。
書中舉例青少年時期就借酒澆愁的人們,透過酒精獲得了精神舒緩和放鬆的獎勵,即使成年之後仍會採取同樣的行為來滿足這份渴望。因此潛意識裡就會埋藏著,喝酒是最有效可靠的解憂方式。
所以該如何改變習慣?用一句話和一張圖足以總結《為什麼》的精華:如果想改變習慣,最佳方式就是:你必須保持舊的提示,並提供舊的獎勵,但插入一個新的行為模式。
《原子習慣》作者是個以改變習慣成名的部落客,他主張要改變習慣必須先從改變心態做起,「焦點永遠都要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例如想要培養讀書的習慣,心態不該把目標放在每個月讀兩本這種結果上,而要打從心底認同自己要成為一個讀書的人。
有了正確心態的基礎後,就可以遵循建立新習慣四步驟:1) 讓提式顯而易見、2) 讓習慣有吸引力、3) 讓行動輕而易舉、4) 讓獎勵令人滿足。反之,若要戒掉舊習慣,則用同樣的步驟朝反方向操作。
戒掉社群網站成癮
《為什麼》是我約莫今年1月讀完的,當下決定運用書中流程,戒掉每天閒逛社群網站的習慣,尤其是臉書和PTT。後來透過朋友推薦再接觸到《原子習慣》,以下把兩本書綜合運用的6個步驟和結果做個分享。
1.認出慣性行為
身處科技業的我,下班回家後很累、很無聊,開始社群網頁的無盡迴圈,不斷看各種動態、新聞和參與各種社團討論直到洗澡睡覺。
2.做實驗找出獎勵
每一天測試一種行為,記錄事後的情緒和想法,持續兩週:1) 玩電腦遊戲、2) 看電影和影集、3) 單純閱讀書籍、4) 不瀏覽網頁,只參與社團討論、5) 只瀏覽網頁,不參與互動。經過交叉測試,前兩項讓我發現想要的不是娛樂。
分析自己閒逛社群網頁的習慣,是為了接觸新資訊、看新聞。參與社團討論大多是分享資訊給網友,而不是批評和閒聊。所以我想要的獎勵是「獲取新資訊和分享想法」。
3.改變身分認同的心態
我設定自己成吸收資訊的分享者,想培養的習慣是透過閱讀吸收資訊和寫作分享觀點。
4.使舊習慣隱而不見、讓它困難重重
起初,我把手機上的臉書和PTT軟體藏在層層資料夾裡,但最後總是能以最快的手順開啟它們。一週後,我把這兩個軟體從手機上刪除。其次,在電腦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設定某些網頁只有在特定時段可以使用。例如臉書和PTT我設定只有 22:00-22:30 允用。
5.插入新的行為模式、讓它輕而易舉
把沒在看的書收到櫃子裡,桌上只放兩本正在看的書,避免自己分心。買了事務板夾,夾著廢紙隨時做閱讀筆記。
6.讓獎勵令人滿足
新的習慣開始在 Medium 平台發文,滿足於拍手數和追隨者增加的感覺。
舊的習慣則改變成,參加閱讀和寫作相關的社團,分享跟討論的內容更為聚焦,也有助於新習慣的發展。
結果
截至目前,完全戒斷手機上的社群網站。電腦上的使用,也僅止於特定時段,雖然偶爾會因為發文關係偷偷解鎖,但之後應該會朝向更有規律的使用方式。
但是要完全戒斷社群網站是何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經營社群和保持人群聯繫,忽略社群的龐大流量和群眾效應是很可惜的事。我採用的折衷做法是《一週工作4小時》書中提到「批次化處理」的方法來克服。
與其無時無刻地盯著社群網頁,不如改成每天、每兩天、甚至每週才撥出固定的時間,一次性地瀏覽、處理社群網頁的事務30分鐘,其他時間一律不看。這個做法的好處除了省下時間之外,更能夠讓自己聚焦精力在想要專心完成的事務上。
要先習慣自律,唯有透過自律才能真正自由
讀完這兩本書後,讓我想到經典名作《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 Mortimer J. Adler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
True freedom is impossible without a mind made free by discipline.
想獲得真正自由就必須高度自律。
我們想要改變習慣,莫過於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掌握更多的人生自主權。
透過有效的習慣改造指南,轉化那些虛擲時光、百害無益的舊習,擺脫直覺式、本性式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打造出高度自律的生活。懂得掌握習慣的規律並調整之,形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樣貌,才能達到身心靈的真正自由。
習慣不會限制自由,而是創造了自由。事實上,沒能掌握習慣的人往往擁有最少的自由。—《原子習慣》
「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的推薦目錄:
- 關於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主播 路怡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問題] 螢幕使用時間-app限制,請問能上鎖嗎? - 看板iOS 的評價
- 關於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關於螢幕使用時間的問題(第2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iphone螢幕使用時間不準-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 的評價
- 關於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iphone螢幕使用時間不準-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 的評價
- 關於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如何限制小朋友使用ipad的時間(螢幕使用時間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3
長久以來,因為工作屬性的關係,關於電吉他相關的所有週邊器材、對比正常的電吉他愛好者而言,我可能更著重在『數位模擬』的發展面向上,而不是非常熱衷於類比器材的追求;當然!我認為真空管音箱組加上優秀的效果器,絕對是非常迷人的音色首選方案,但如果我們的工作場域就是無法提供『讓真空管器材好好工作』的外在環境條件的話,『數位模擬器材』用於『解決客觀環境的障礙』來說,應該已經是近年來所有樂器製造商所不能忽略的主流思考了。
每一年對於各個樂器製造廠牌來說,最重要的技術發表與競技場合 --- NAMM Show,在今年年初可以觀察到的主要發展趨勢,是『IR』技術加載到所有你看得到的產品類型上,從包括『Suhr』所發表的 PT15 I.R. 音箱頭:https://www.suhr.com/electronics/amplifiers/pt15-ir/ ,到『Audient』所發表的 SONO 錄音介面:https://audient.com/products/audio-interfaces/sono/overview/ ,對於電吉他愛樂者、工作使用者來說,這種『類比混搭數位』的產品,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只會越來越多,也因此,瞭解並熟悉『IR』的使用,應該會是新世代樂手無可避免的全新課題。
在『全數位模擬』的器材方面,『Kemper』與『FRACTAL』應該已經底定了高單價市場上的兩大技術門檻而分庭抗禮、各擅勝場;但在中、低價位的市場爭奪戰,我們不得不特別觀察到中國的幾家新興廠牌,已經將工業產品的完成度,提升到令人詫異的水平,而將原本的日系產品,驅趕到更低階、更入門的位置 (可以觀察一下 Zoom 所推出的最新產品 G1 Four:https://www.zoom-na.com/products/guitar-bass-effects/guitar/zoom-g1-four-g1x-four-guitar-multi-effects-processors )。而今年的 NAMM Show 中,最讓消費者期待的中價位器材,可能就是『Mooer』的 GE300:https://www.gearnews.com/namm-2019-mooer-presents-powerful-ge300-prototype/ 與『Hotone』的 AMPERO:http://www.hotoneaudio.com/news/297.html 了 (雖然另外一家『JOYO』也公佈了產品 Gembox 3:https://www.facebook.com/JoyoGembox3Effects/ ,但網路討論聲量好像沒有那麼集中)!從這兩家中國廠牌一釋出產品訊息開始,我就一直在注意這兩個產品的技術規格與完成進度;而 Hotone 更早就開放了網路預購,似乎意味著能夠比競爭對手更早將產品面市。果然,在春節之後,透過北京朋友的大力協助,我拿到了第一波預購的實際成品。經過幾天的實地操作之後,有一些粗淺的使用心得可以來分享一下。
[三. 電吉他相關器材測試]_測試藍皮書_01 Hotone AMPERO
為什麼我覺得在中價位器材領域,『中國製造』已經將『日本製造』驅趕到邊疆去了呢?其實,從 AMPERO 的外包裝一直到產品本身的質感,我認為所有的工業設計與製作完成度,不用說臺灣了,連日本可能都無法以相近的成本去執行到這麼高的水準!可能要等到你親手、親眼拿到、看到 AMPERO 實體,你才能瞭解我的讚嘆 … 且不說它外表的黑色髮絲紋路烤漆的細緻,與幾乎與 iPhone 一樣大的觸控式螢幕的亮度、彩度了,我幾乎不敢相信按照 Hotone 的技術規格書 (http://www.hotoneaudio.com/downloads/manual/Ampero/MP-100%28Ampero%29_Online%20Manual_CN_V01_190119.pdf ) 所提到的所有硬體、軟體,可以建制在這麼短小輕薄的體積裡 (請參考它與前文所提到過的 TECH 21 RK5 的大小對比照片)!但他們真的做到了 ……
在這種『又眼紅、又忌妒、又讚嘆』的複雜心情下,我的測試筆記是:
1. 在電源方面,AMPERO 原廠所提供的 18V 500mA 數位交換式變壓器,很意外地讓本體在工作時會發出一種高頻的數位雜訊 --- 以 Zoom 的相關產品來說,如果你不是用原廠提供的變壓器、而是使用其他廠牌的數位交換式變壓器,也會發出這樣的雜訊,不過,只要是使用原廠所配置的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但 AMPERO 剛好相反 --- 我必須更換成類似在光華商場購買的數位交換式變壓器,才能將這個數位雜訊消除,這其實是一個令人費解的疑惑。
2. 如果多年前 Zoom 的產品就能做到『自定義的效果器序列』,那麼 AMPERO 在這個版本中的『固定式效果器鏈接』就顯得有點兒侷限了。雖然,原廠所設定的鏈接已經非常接近大多數吉他手在效果器盤的擺放順序與思考邏輯,也應該可以應付大多數的音色設計使用需求,但這種『想要多一點彈性』的奢望,我還是希望能在未來的韌體更新中可以被達成 --- 如果它不是來自於硬體限制的話。
3. AMPERO 是各國同類型產品中,少見的無法在『Preset』模式與『Stomp』模式之間切換的特例 --- 也就是說,你無法進入到那種『可以切換任一效果器 on/off』的 Live 使用慣性。但它提供了一個『CTRL』的切換鈕,依照使用手冊的說明,你可以從 AMPERO 的編輯頁面中去指定你希望切換的效果器族 --- 這樣的功能有點兒像是你用『Loop Switch』去『指定開關』一個或多個效果器,如果設定得宜,它可以讓你在同一個『Preset』裡呈現兩種不同的音色變化,搭配同一個頁面『Bank』的三組 Preset,可以很簡單地切換六種音色設定,就現場演出的需求來說,也還算應付得過去。
4. 在開始編輯 AMPERO 的音色之前,我建議應該要先讀過它的使用說明書。其實,從它附錄的中、英文使用說明書的敘述方式與遣詞用句來看,你可以很清楚理解到現今的『中國製造』與十年前的狀況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進步了。我也必須說,AMPERO 的音色編輯能力與內容,已經不是單用直覺的方式就可以全部發揮的,許多個人化的設定,只要能對說明書按圖索驥,應該都可以達成希望的樣貌。官網同時可以下載電腦用的編輯軟體,而且都有中文說明;雖然是使用簡體字,但的確很能讓人一目了然。
5. 最重要的音色部份,我認為 AMPERO 所製作的 Drive Pedal 類效果器,效能都有非常好的水準 --- 這應該與前幾年 Hotone 所發展的『XTOMP』系列產品 (http://www.xtomp.com/xtomp/description ) 所建立的音色技術與資料庫有直接的關聯。同樣的原因,AMPERO 所提供多達 64 個音箱頭模擬、60 個箱體模擬與 10 種收音麥克風模擬的相互搭配、組合之下,我覺得 Mid Gain 以上的音箱頭音色,都有超出這個產品價位的表現。不過,在『數位模擬』技術上最難突破、最難讓消費者心悅臣服的 Clean Tone、Break 與 Low Gain 的這些音色表現上,如果單純要用單一的音箱頭音色來論,我覺得 AMPERO 就只能是『還過得去』的感覺 --- 主要是因為在最基礎、最重要的 Clean Tone 音箱頭模擬音色方面,你很難調整出讓你真的可以感覺得到『細膩動態』的音色平台 (奇怪的是,Hotone 在早年所研製的迷你音箱頭系列,特別是仿 Vox 的那個型號,其實動態表現是非常優異的 --- 也許,實體與模擬,終究還是有物理上的絕對限制吧?);不過,如果先調出一個堪用的 Clean Tone 平台,然後搭配 Drive Pedal 去做認真的音色調配,我覺得還是可以整合出分數還不錯的 Break 與 Low Gain 的音色組合。
另外,我在調整 AMPERO 音箱頭的各種參數時,覺得這些的聲音基礎,在『觸感』上會很類似『Kemper』那種『音色快照』的特徵,就是那種雖然參數都可以調整,但調整超過一個範圍之後,聲音就會『迷失』、『模糊』了原有形體的感覺,反而會覺得沒有調整之前還比較好聽的奇特感。
在其他調變類、時間系與空間系的效果器表現上,我覺得 AMPERO 提供了一些還算有趣、但應該不算是『究極華麗』的元素;如果你對於這些類型的效果器有一定的要求,我想,你很可能只能把 AMPERO 當成單純的『前端型』音色組 (動態類效果器+破音類效果器+音箱頭+音箱箱體收音),而另外尋求其他高階效果器的支援了。
但我很想特別強調其中一個技術環節:AMPERO 的『麥克風收音位置』,是用了 X、Y、Z 三軸的概念來體現收音時,麥克風與喇叭單體的相對 3D 立體空間位置,而這三軸的變量,應該是我在這類型中階價位產品中覺得效能最好的技術表現,你的確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參數改變時所帶來的頻率具體變化,搭配那 10 種製作水平也頗能表現各自特色的麥克風,以及適度調整 EQ 這個效果器,對於調整出自己希望的音色,它完全是游刃有餘地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不過,雖然官方號稱可以同時啓用九種效果器組合的鏈接,但還是很容易發生『System Overload』的狀況,因此在音色的編輯上,要稍微去安排資源佔用的先後順位。
6. 就輸入、輸出端來說,AMPERO 提供了 EG、AG 與 Bass 的三種輸入選擇,也能夠搭載第三方 IR 檔案,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應付這三種樂器的需求;而同時有 Stereo 平衡 (XLR) 與 非平衡 (1/4 inch) 兩種輸出端,對於『直送外場 PA』來說,已經做到足夠的硬體配置條件了。但我個人還是會希望未來在韌體的更新上,可以提供『XLR 輸出帶箱體/收音模擬、1/4 inch 輸出可自定義是否有箱體/收音模擬』的這種彈性選項,以滿足我在送完整訊號給外場的同時,我還是可以在內場用我希望的發聲方式來聆聽到我的聲音。
7. 就整體而言, AMPERO 是一臺需要你花一些時間去編寫音色的器材;對宅錄來說,這不是什麼特別的問題,但應用在 Live 演出來說,它比較需要針對每一首不同的音樂曲目去做出完善的『Program』--- 雖然這看起來比較花費時間,但應該很可以提高整個音樂演出的完成度。
8. 綜上所述,我覺得 AMPERO 做為職業樂手的『預備方案』器材來說,絕對是一個優選方案 --- 輕便到你可以任意塞在任何位置帶出門、上飛機,安全的國際電源,當你的第一方案不論是效果器盤或音箱掛掉的時候,它可以迅速直送外場,而且可以同時提供 EG/AG 都非常到位的音色;染色類的效果器族雖然不能說是上乘,但絕對足以解決所有臨時發生的狀況,而不會讓音色顯得呆板無趣 --- 而且在這個價位 (請參考掏寶上的標準店家報價: https://s.taobao.com/search?q=hotone+ampero&type=p&tmhkh5=&spm=a21wu.241046-tw.a2227oh.d100&from=sea_1_suggest&catId=100 )、這個體積與重量,我看不出有誰可以做為它的對手。
而對於電吉他玩家來說,這個 All in one 的設備,應該已經提供了所有在練習與現場彈奏,甚至到宅錄的一切需求,對於精進自己的琴藝來說,它絕對算得上是物超所值的理想選擇。
以上。
就我所知,這個器材應該在三月份會在市場上普及,臺灣也有代理商會進貨,我想,屆時在 Youtube 上會有更多的高手做出更完整的影音測試與評論。我只是很想表述:當今的中國樂器製造商,看的已經是世界的市場,製作的已經是國際化的工業水準了。之於『韓流』音樂席捲歐美市場,這些中國製造的器材,應該也會在國際間被各類型樂手更廣泛地接受與應用以及討論;反觀我們臺灣 ……
所以心情有點兒複雜 ……
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主播 路怡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iPhone XR測評✅✅
🎊🎊文章出自Brian X. Chen紐約時報首席消費科技作者。
在美國🇺🇸週五上市的這款更便宜iPhoneXR ,是大多數人應該購買的型號。今年的其他iPhone——即已在商店中銷售的XS和XS MAX設備,售價約1000美元和1100美元——是面向願為高級相機或巨型螢幕花費高價的狂熱愛好者的豪華設備。
對於一般人來說,XR已經完全足夠,而且幾乎沒有缺點。它的6.1英寸螢幕基於LCD,這是一種較舊的顯示技術,看起來比XS手機上的OLED螢幕略遜一籌——但只有電影行家才看得出區別。
XR的單鏡頭攝像頭也不如XS的雙鏡頭。然而,XR仍可以使用人像模式——又稱散景效果——拍出非常令人滿意的人物照片,它將照片的主要拍攝對象置於清晰的焦內,同時對背景做少量模糊。

在我試用XR手機四天後,我發現了以下亮點。
蘋果研發了一種新型LCD屏來提高色彩準確度,並將XR的螢幕擴大到了手機的邊角。結果就是蘋果稱為「液體視網膜」的螢幕,它看起來比過去的iPhone LCD螢幕更好——更亮、更鮮艷。
我承認我很難分辨出液體視網膜屏和iPhone XS上的OLED屏有什麼區別。最明顯的跡象出現在黑色區域:如果你查看一張在黑暗中拍攝的照片,你會注意到XR螢幕上的黑色區域閃著微弱的藍色光芒,這來自於照亮螢幕的背光,而XS上的黑色區域看起來則更暗更真實,因為OLED技術關閉了個別像素使其變黑。
在用XR和XS瀏覽Instagram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一些在XS的OLED螢幕上看起來更好的照片。一個例子是一篇「紐約時報烹飪」版塊文章中的一幅關於櫻桃季的專業照片。照片展示了彩色籃子中的各種櫻桃,紅色和青色部分在XS上看起來比在XR上更準確,並且XS上木桌上的一些紅色污漬更加明顯。
這些缺點是微不足道的。反正你花在你手機上的大部分時間可能用於查看朋友和家人拍攝的業餘照片,所以值得節省250美元用這款略微不那麼鮮艷的螢幕。
如果你在XS和XR之間進行考慮,你的購買決定可能會取決於攝像頭。XR的單鏡頭能拍出色彩逼真的優質而清晰的照片,但由於它沒有第二個鏡頭,因此它不太能夠拍攝類似數碼單反相機的肖像模式照片,那種模式還是很有趣的。
為了用XR的單鏡頭進行肖像模式拍攝,蘋果使用了機器學習,這涉及計算機分析圖像以識別照片中的人,並在模糊背景的同時正確地銳化它們。蘋果決定將其在設備上的機器輔助圖像處理技術專門限制在人類對象身上。
相比之下,XS相機上的第二個鏡頭可以幫助設備拍攝各種對象的肖像照片,包括狗和物體。除了機器學習的幫助之外,兩個鏡頭一起工作以創建景深效果,使主要拍攝對象在清晰焦內,同時模糊背景。
 
當你嘗試拍攝不是人類的肖像照片時,XR相機會顯示「未檢測到人臉」的信息。這對我這個養狗人士及美食愛好者來說是最大的缺陷(以及最終驅使我買XS的最大動力)。
相比之下,800美元的谷歌Pixel 3也只有一個鏡頭,在機器學習的幫助下,在我嘗試為狗、食物和人拍攝肖像模式照片時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我們來快速了解一下你需要知道的關於XR的其他信息:
• Apple表示XR在新款iPhone中續航時間最長。它可以播放16小時的影片,而XS Max能播放15小時。在我的測試中,我沒有注意到有意義的差別。兩款iPhone都有足夠長的電池續航時間讓我度過一天。
• 在跑分應用中測試單個處理器核心的速度時,XR與XS一樣快,比谷歌的Pixel 3快49%,比三星的Galaxy S9快45%。
• XR的機身比XS厚約半毫米,部分原因是便宜的手機必須為用於照亮LCD螢幕的背光騰出空間。此外,XR的6.1英寸螢幕比配有5.8英寸螢幕的XS略大。結果,它放在口袋裡時感覺比XS更笨重(當然,配備6.5英寸螢幕的XS Max感覺最笨重)。
• XR沒有3D Touch功能,這項iPhone特色功能可讓用戶通過在觸摸屏上施加壓力來控制某些軟體。相反,將手指放在按鈕上,如鎖定螢幕上的相機快捷方式,並按住它會產生觸覺反饋。這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缺失:我甚至忘了3D Touch的存在,因為我很少使用它。
• XR有六種顏色:白、黑、藍、黃、珊瑚和紅。XS手機有三種:金、白和黑。
正如新產品經常會有的情況,耐心等待的人會得到好報。如果你拒絕在XS上揮霍以等待XR,你將獲得一個很棒的手機——另外還多出些錢💰!
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關於螢幕使用時間的問題(第2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螢幕使用時間的問題- 我的用法是將小孩納入家庭,我是監護人,這樣任何設定 ... 我兒子可以超用時間剛剛拿他手機一試,發現他只要重開機,所有限制立馬解除爛透了. ... <看更多>
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iphone螢幕使用時間不準-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點擊開啟APP就會跳出「您已達到時用XXX的上限」,不會打開APP。 當然,還是有後路走可以走,提示畫面畫面的下方會有「忽略限制」的選項,點擊後有三個 ... ... <看更多>
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忽略限制 在 [問題] 螢幕使用時間-app限制,請問能上鎖嗎? - 看板iOS 的推薦與評價
機型:iphone 6S+ plus
系統版本:14.01
問題描述:
這是台最近給小孩的手機,
為了防止小孩一直拿手機玩,有設定遊戲30分鐘的使用限制,
但我發現,他還是會玩超過30分鐘,甚至到一兩個小時。
後來偷偷觀察,他會進去螢幕使用時間裡面,
將他想玩的app放入永遠允許的白名單,等玩完再移出來....
請問這螢幕使用時間,沒辦法用密碼管控嗎?
不然,設置好像只是感覺自我良好而已
--
g121630 化妝前 → 化妝後 ◢ 化妝前 → 化妝後
◢███◣ 魚 ◢███◣ ◣ ◢███◣ ◢██◣◢
◎██< 類 ●██● ◢ ◣██◢ ◤◤◤◥▌▋
~●───●~ 無 ~●───●~ ◣ ●▄▄▄▄● ≧ ● ◥ ▊
◥████◤ 效 ◥████◤ ◢ ◢◥▼▼▼◤◣ ◥ε"█◤
◥████◎ ◥████◎ ◣ █m ▃▃▃ m█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1.86.19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OS/M.1603118376.A.5C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