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週 #快訊 再添 3 則,累計 7 則!🎊
🎉 黃暉凱醫師團隊,針對中風後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策略,撰寫文獻回顧,獲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刊登!
🎉 楊弘維醫師團隊,關於化膿性肌肉感染治療的個案分享,獲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以致編者信刊登!
🎉 何偉宏醫師團隊,以數位模型計算進入牙髓腔時所需要移除的牙本質研究,獲 Journal of Endodontics 刊登!
🚩 2020 / 4 / 12(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國際期刊 editor 與資深 reviewer 教你投稿重點,有!
✓ 成敗關鍵 revision,怎麼做才最好,有!
✓ 提供頂尖期刊範例論文,原作者讓你問,有!
✓ 提供範例論文的 revision letter 讓你學習參考,有!
✓ 資源稀少時代起步,給年輕伙伴的務實建議,有!
✓ 初學者最常用的統計,互動實作,有!
臨床中的每個機會,都是發表的可能。
立即報名 ☛ http://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年輕的臨床研究者,起步究竟需要什麼?
我們年輕過、我們起步過、我們從什麼都沒有的狀況開始過,所以你的疑問,我們知道。
💬 因為資源稀少,幾乎只能做臨床研究。
💬 因為剛起步,所做的主題個案少。
💬 因為個案少,所以很難通過常態檢定。
💬 因為害怕統計,看到千百種統計方式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 因為不知道到底怎麼寫,才會讓 reviewer 喜歡?
💬 因為不知道怎麼 revision 才有機會被刊登?
💬 因為不知道哪些特色是 editor 會在意的?
💬 身邊有好多種不同建議,到底哪一種適合我?
💬 我這樣努力下去,真的會有成績嗎?會是怎樣的成績?
💬 有沒有剛走過這條路的人可以告訴我?
■ 這次的工作坊改款,就是這樣設計的。
延續過去的優秀成果,保持課程簡潔直接的核心,重新以一個新進研究者的需求打造。
從稿件送出,經過 editor / reviewer / revision 三關,究竟如何趨吉避凶;不講高深理論,直接從應用切入介紹統計,並實際讓你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初學者應該如何集中資源,避開常見誤區,我們給你務實建議;在台灣,想從一個 author,逐漸變成期刊 editor,是可能的嗎?
這些你都想知道,卻幾乎沒有機會聽到的內容,都將在課程中與你分享;你對統計曾經擁有的害怕,我們協助你破除,在你的電腦上,解決你的困難,讓你親手畫出多種圖表,甚至包括 ROC curve 與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如果你是臨床研究者,剛剛起步,又恰好有興趣的主題偏外科系,這課程就是為你設計的。歡迎您一起來學!
👤 課後學員回饋
「早點上蔡校長的課就好了。上完之後覺得對 R 或 young V 越早上越少走很多冤枉路。統計實作上非常有幫助,非常有用也有效好上手。」
「出社會之後(當上主治醫師)才能體會成長空間(像學校)的可貴,一個可以犯錯的空間、提供即時回饋的老師、一個能耕耘的舞台、一群相同價值觀的朋友。」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的推薦目錄: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在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20191003
各位同學,我們今天來討論一個老議題,在打penicillin類抗生素前,要不要用penicillin skin test?
以下資料來源: GUIDELINES Recommendations for penicillin skin testing in Taiw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2014) 47, 79e80
相信各位同學在臨床上醫師一定很常開立penicillin類的抗生素,甚至藥師調劑與護理師施打。
而大家也一定念過penicillin過敏,甚至實際遇過。也聽過penicillin施打前要做penicllin skin test,也聽過其實現在測都不準,不一定要測對吧?
那老師今天就跟大家分享目前在台灣準則上的建議。
首先其實標準的penicillin test的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是100%,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是97-99%,也就是說驗positive,那病人就是一定會過敏,驗negative,只有1-3%的機率還是會過敏。
只是標準的penicillin test需要major determinant, minor determinant, positive
control, and negative control。但是在台灣缺乏major determinant, minor determinant的成分,所以都是用penicillin G來稀釋後測試,所以才會說沒那麼準。
但雖然沒那麼準,但是在台灣還是可以用penicillin skin test,但是應該要確實執行的包括過敏史的確認等,不能只依靠penicillin skin test,流程大家可以看圖片。另外準則建議了幾點,摘要如下。
1. 要有臨床醫師能在旁或附近,以處理嚴重的過敏反應。
2. 急救的藥品,包括adrenaline (epinephrine 1:1000), antihistamines and steroids 等,以及其他的急救設備包括插管器具等都要具備。
3. 施打penicillin 後要觀察至少30分鐘,病人臨床的情況。
以上分享,也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在各自的醫院還打不打penicillin test或是甚麼情況才打,另外配置的penicillin skin test是多人共用嗎?還是一個病人一瓶呢?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到自己一字一句完成的論文出現在 PubMed 上,心中難免激動。距離上次參加新思惟《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已兩年有餘,這篇論文的刊登對自己、對參與課程都是不錯的交代。」
✒ 從研究到寫成論文
我的專長領域是感染,也參與了院內微生物相關研究。團隊成員包含研究員、護理師、檢驗師、感管師等,大家分工合作方能完成研究。醫師多擔任 leader 角色,除了研究規畫、檢體採集、IRB、成果分析統計、團隊協調,更重要的是最終的論文產出。
研究後的論文撰寫,有如大廚面對著各種已初步處理的食材、加上琳瑯滿目的調味劑,端看你要如何呈現這道料理。參加論文寫作課程與觀看 YouTube 阿基師做料理不同的是,每個人手邊的菜色、主題相異,因此課程更像是一本內功心法,譬如如何凸顯文章亮點、如何回覆編輯、與經驗傳授。
✒ 以入門者角度給予建議
參加了新思惟的論文寫作課程,就能一帆風順地 paper 一篇篇發嗎?不!別做白日夢了。
有些大神級版友,終會發光發熱。我以僅有兩篇 SCI 的入門者角度建議,當你的研究已有成果、只缺論文撰寫時,一定要訂立明確的時間目標,逼自己每日按部就班地完成各個段落。
當論文初稿已有輪廓後,請回顧課程筆記、內容,再次確認能讓作品更好的部分:圖表的細膩處理、精準的標題、引人入勝的前言、與 reviewer 心理戰、漂亮呈現研究亮點等。唯有自己親自走過一遍,才會知道講者們提供的經驗之可貴。
每當同事問我,參加新思惟的課程到底值不值得?我總是笑而不答,我認為真正有需求的人、知道自己欠缺何種能力的人,自然會積極地在眾多課程中找尋自己所要的,若只是一味跟著大家報團上課,少了動機,學到的也有限。
🎉 吳宗樺醫師參與團隊探討急診病患與醫療人員在鼻腔中帶有 MRSA 狀況的研究,獲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刊登!
【📣 把握機會,本梯名額僅剩個位數!】
▍2019 / 3 / 10(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新年新希望,學術起飛,可望在今年!
▍最後名額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 🙆♂
✓ 投稿重點:由國際期刊 editor 與資深 reviewer 傳授
✓ 成敗關鍵:Revision 怎麼做才最好的訣竅
✓ 優質範例:提供頂尖期刊範例論文,原作者讓你問
✓ Revision letter:提供過去的範本,讓你學習參考
✓ 務實建議:年輕伙伴也能在源稀少時代起步
✓ 互動實作:初學者最常用的統計,輕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