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如何扭轉創作者在數位世界的困境◼︎
距離我上一次發行 NFT 〈知的所有〉已經過了快三年,接下來我將陸續推出新的 NFT,雖然這個詞從去年開始變得比較常見,但近來還是有不少人問我 NFT 到底是什麼?對音樂產業的意義又是如何?我想還是有必要好好說一下。
「什麼是NFT?」
用一個實體的收藏來比擬,我上個月透過網路在紐約 Morrison Hotel 藝廊,買了一張 Jeff Buckley 《Grace》專輯封面攝影(如圖)。這家藝廊所售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攝影師用原始的底片沖洗、簽名,再附上一張證書,若是限量作品還會寫上編號。
「這跟 NFT 有什麼關係?」
這就是一個實體世界的 NFT。
NFT 包含兩個部分——區塊鏈 token 和連結的內容。 Token 代表的就是簽名和證書,內容就是那張照片,只是兩者都是數位版的。
「但 NFT 的內容不用購買也可以得到。」
沒錯,所以購買 NFT 不是為了得到內容,甚至樂於和更多人共享這個內容,這是和實體最大的不同。
目前 NFT 競拍最高價的紀錄保持人——數位藝術家 Beeple,在數位藝術社群本來就頗有名氣,也累積了很多粉絲,但過去主要收入是來自接商業案而非創作。這個作品是他過去十幾年來,每天創作一件,累計超過五千幅數位藝術作品的集結,NFT 的內容則是把這五千幅作品拼成一個檔案,所以購買的人並不是買內容來欣賞的,因為每一幅畫縮小後都看不清楚細節了,真要欣賞,每一幅作品在網路上都看得到。購買的目的就是為了收藏。
這個改變其實非常重要,因為它產生了一個讓創作者和閱聽者雙贏的質變:
在數位世界裡,
過去,創作者銷售作品,必須限制內容的使用權。
現在,創作者銷售作品,是開放內容的使用權,並且鼓勵大家分享。
「所以買這個 NFT 買到什麼?」
買到的是這件作品的「由創作者所認證的所有權」。內容的部分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得到沒錯,甚至下載到硬碟裡,但只有持有這個 NFT 的人,可以說「我擁有這件作品」,而且在區塊鏈上做出無法偽造的證明。
「所有權的意思是著作權嗎?」
不是。就像你買一本書或一張唱片,你也不能隨意翻印這個作品,你只是擁有這個物件的所有權。
「那 NFT 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收藏的價值。
至於如何衡量這個價值,Beeple 在某一次訪問裡所提到的觀點我很認同,他表示,作品的價值來自於其受歡迎程度和流傳的廣度 (popularity),而數位作品因為沒有原始實體的存在,反而跳脫了空間的桎梏、可以用更多樣的方式被呈現,一幅畫可以出現在每個人的手機上、台北街上的廣告燈箱、紐約博物館內的 LED、東京的一棟建築物投影⋯⋯在不同空間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被呈現欣賞。
完美複製、無所不在,就像 Matrix 裡的電腦人 Mr. Smith,內容的病毒式擴散其實也就是這樣,而創作者也期待這件事的發生。
「所以 NFT 是不是都這麼貴?是在炒作嗎?」
作品的總體價值 = 單價 x 數量。一張經典唱片單價 20 美元好了,若賣 1000 萬張就是 2 億美金,那它的價值自然還超越前面 Beeple 的作品。所以創作者若是想讓粉絲們都能夠收藏,自然會提高發行量、降低價格,讓一般人也能入手。我認為若發行量和實體相當,那價格也不應該與實體有太大差距。
另外舉一個數位原生的例子,知名的 podcaster 寶博士日前在 OURSONG 發行 NFT,每個 NFT 就是一集 podcast,定價 8.4 美金(約 240 台幣)、總量 42 個,都是瞬間完售,等於為它的節目每集增加了 10000 台幣的收益。用 240 塊收藏一集你喜歡的 podcast 支持播客合理嗎?我覺得超級合理。
但高價是不是等於炒作?舉一個 Wu-Tang Clan 的例子,他們在 2015 發行了一張限量 1 張的專輯《Once Upon a Time in Shaolin》,最後競標以 200 萬美金拍出,但如果武當幫就是把這張唱片當成藝術品,只要讓一個人、而不是讓粉絲們擁有(這也的確是他們這麼做的概念),要賣這麼貴我也不會說是炒作。
若說的是二手市場的炒作,這不是只發生在 NFT,在實體世界一直都存在,但 NFT 在這方面有一個優點。
以前實體作品轉手賣出的利潤即便再高,也不會有一毛錢回到創作者身上,但目前幾個主流的 NFT 市場(包括 OURSONG),都採用了同一項標準,每一次二手交易都會回頭分潤 10% 給創作者,這讓限量作品即便在完售後,創作者都能持續享有作品增值的好處。這是唯有數位化才能達到的。
「所以這對音樂產業有什麼意義?」
過去 20 年間,我們不斷要在兩難間作出抉擇——到底要讓「內容有價」?還是讓「內容廣為散佈」?最後看來大家選擇了後者,讓音樂幾乎免費,再用其他的方式(演出、業配、週邊)來產生收益。
但難道,這兩者一定得二選一嗎?創作者真的無法直接靠販售音樂維生嗎?還是我們過去銷售的方式錯了?
沒有數位化的年代,我們想收藏一張專輯,很簡單,去買這張專輯的唱片,但購買一張唱片的目的不只如此,它還伴隨著「聆聽」的使用性。也因此,「使用」和「收藏」這兩件事是被綁定的,你必須收藏,才能使用。
iTunes Music Store 用數位的方式直接延續了這個概念(我以前創辦的 iNDIEVOX 也是),但隨著行動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普及,消費者選擇了串流。
如今,我們每天在影音串流閱聽各種內容,使用和收藏兩件事被分開了,使用內容不需要收藏、收藏也不是為了使用(買完黑膠唱片後還是主要用串流來聽的人請舉手)。既然如此,何不就把這兩件事分開?
「收藏歸收藏,使用歸使用。」
就像最前面提到的 Jeff Buckley 照片,我打算把它掛在錄音室的牆上,一邊看我的「歌神」一邊配唱。若純就使用性來說,我大可花 1/100 的價錢買一張海報即可,但透過收藏這件作品,彷彿我和影像裡的那一片刻有了更直接的連結。因此,我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收藏,使用是次要的。
記得幾年前我受邀去參加鄭麗君部長所主持的一場圓桌會議,她問我:「區塊鏈是否能解決盜版問題?」我的回答很簡單:「不行。」在數位的時代,沒有任何技術可以徹底解決盜版問題。
現在我依然這樣認為,但不同的是,若我們能破除從實體所繼承而來,「使用」和「收藏」兩種權利必須被綁定的觀念,那盜版的問題就可以直接被忽略,因為它無法傷害創作者應得的收益,甚至會為作品的帶來更大的收藏價值。
我想像我兒子 20 年後和他同學的對話會是這樣的:
「嘿,你知道最近 XXX 在 YouTube 破五億次點播的那首歌嗎?我超喜歡的!」
「我也是啊!我有它的 NFT!」
未來的世代,一切都數位化了、音樂隨處可得、人們生活在真實與多個虛擬宇宙之中,當他們喜歡一首歌、一支影片、一集 podcast,除了多點播幾次讓創作者得到微薄的分潤和求得到乾爹之外,要如何「收藏」作品來讓創作者得到更直接的回報?
我認為就是 NFT。
數位世界中「內容有價」和「廣為散佈」可以並存,我相信是創作者們的夢想,但現在,它真的有機會成真。
最後,我要來實踐自己所寫的,把這篇文章變成 NFT。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價值,你願不願意花 4.2 美元來收藏它?
購買這篇文章的 NFT:
https://www.oursong.com/song-share-card/jgrdeno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I'm 鹹魚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簡介◢ LED設計,使用壽命高達20000小時,而且只有3W的輸出節能又省電,可為室內製造氣氛情 境,霓虹燈光照射角度約120-150度適合家庭聚會、婚慶典禮、KTV、電玩遊樂場、網咖、 店家門面、廣告燈箱、展場、商城...等佈置擺設用。...
led廣告燈 在 林聰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貼心提醒各位臉友!
五合一選舉明天投票,中央選舉委員說,競選活動今晚10時截止,廣播與電視播放候選人造勢活動只能播到今晚12時,手機簡訊、通訊軟體LINE等拉票,也只能使用到今晚12時。
今晚10時起,政黨及任何人不得公開競選或助選,但不妨礙居民生活或社會安寧活動除外。
街頭LED電子看板、競選廣告燈箱今晚12時後要關閉,手機簡訊、LINE等拉票只能使用到今晚12時。政黨及任何人不得在投票日競選或助選。
另,投票日透過LINE、社群網路Facebook(臉書)、Twitter(推特)等,有客觀助選或競選行為都觸法。
投票當日選罷法明文禁止所有競選或助選活動,因此,如果有人利用臉書、手機或簡訊助選遭人檢舉,或透過組織系統發出簡訊拉票,選務單位將依個案認定,裁處50萬至500萬元罰鍰。
led廣告燈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城市光污染 嚴重可誘發白血病甚至癌症!
當夜幕降臨,五顏六色燈光亮起,大街小巷燈光閃爍。你知道嗎?璀璨燈光背後是巨大危害!晚上被LED廣告燈照射的居民無法入睡,長期受強光照射還會讓人煩燥不安、噁心嘔吐,黑光燈還可能誘發白血病甚至癌變…你有多久沒看到夜空的繁星了?
led廣告燈 在 I'm 鹹魚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簡介◢
LED設計,使用壽命高達20000小時,而且只有3W的輸出節能又省電,可為室內製造氣氛情
境,霓虹燈光照射角度約120-150度適合家庭聚會、婚慶典禮、KTV、電玩遊樂場、網咖、
店家門面、廣告燈箱、展場、商城...等佈置擺設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k8LSuIIdS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A67WwG_AI-txAJxv532RNft0adQ)
led廣告燈 在 建達數位科技有限公司-建達Led廣告光電 的推薦與評價
建達數位科技有限公司-建達Led廣告光電, 南投市。 596 個讚· 4 人正在談論這個· 53 個打卡次。品質專注: 建達LED廣告光電一直專注於LED市場開發,並嚴格控管品質控管 ... ... <看更多>
led廣告燈 在 全台最亮!機車led廣告燈板市長選舉燈板必備議員競選看板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全台最亮!機車 led廣告燈 板市長選舉燈板必備議員競選看板USB行動電源手機WiFi編輯可手舉可肩揹臺灣第一名led 台南大批發現貨字幕機跑馬燈電視牆廣告燈箱06 ... ... <看更多>
led廣告燈 在 [問題] 請問以護眼為主是否LCD為優先考量? - 看板MobileComm 的推薦與評價
找到一篇文章相關分享
來源:DIGITIMES
LED傷眼如何解?丁景隆談「大廠沒說的事」 郭靜蓉/專訪 2023-05-19
https://reurl.cc/edLDQQ
近年來,LED直顯發展迅速,點間距愈來愈小,讓LED顯示螢幕從過去只在戶外或專業工程
系統整合應用,開始進入到企業會議廳、控制室或高階家庭劇院的室內應用場景中,預期
迎來另一波高成長的市場需求。
然而,在使用及觀看小間距LED顯示大螢幕後,常常有人感覺到眼壓大、眼睛疲勞,甚至
有頭痛或噁心的反應。方略電子董事長丁景隆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應用情境從室外轉到室
內,加上觀看時間從短變長,技術與產品設計沒跟上使用情境變化所致。
長久以來LED顯示螢幕在LED燈珠的調光方式,主要是使用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脈衝寬度調變技術,這是一種快速高頻的掃描單行或多行LED燈珠,進行LED燈珠開啟和關
閉,達到控制顯示器亮度的方法。
這樣的方式,長久觀看下來眼睛容易感到疲勞,同時得到相關疾病的機率也會增加,在相
同原理下,使用Mini LED背光的LCD也會發生同樣的風險,主要是考量到成本問題。
丁景隆說:「這些是大廠沒說的事!」針對這樣的痛點,方略開發出PAM (
Pulse-amplitude modulation)調光模式(或稱為DC直流調光)搭配獨家的光學引擎,以
主動式調光模式從源頭解決問題,希望藉此實現護眼且高畫質的優點。
LED顯示螢幕發展迅速,點間距愈來愈小,從P1.5、P1.2、P0.9、P0.6持續發展到甚至更
小間距的Mini LED或Micro LED,市場需求愈來愈高,但眼睛不適的問題也相對被凸顯出
來。
丁景隆表示,過去的LED顯示螢幕大多使用在戶外廣告、告示牌、活動租賃等應用場景,
這些場景多是在戶外或是光線明亮的空間,因此LED顯示螢幕的產品設計亮度大多在
1,000nits以上,甚至更高。
但是,當LED顯示螢幕進入到室內場景時,例如企業會議室,300~500nits反而是較適合人
眼觀看的亮度,一旦顯示螢幕的亮度高於600 nits時,一般的觀賞者就會覺得太亮,眼睛
較敏感的觀賞者看沒幾分鐘,就會明顯感受到眼睛不舒服或是有乾澀的情況發生。
此外,在戶外或大型空間的LED顯示螢幕,大多扮演吸引眼球及傳遞訊息的功能,受眾通
常看LED顯示螢幕只有幾秒鐘或是短暫的幾分鐘,眼睛不會一直注視著,因此很少聽到有
人會因為看LED顯示螢幕而造成眼睛不舒服的情況。
但是,當LED顯示螢幕被使用在需要長時間觀看或注視的應用場景下,如企業會議簡報或
是家庭劇院中時,因為需要長時間注視顯示螢幕,造成觀看者眼睛不適的情況就愈來愈多。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造成這樣問題的源頭,來自於LED調整亮度的方式,未能跟上使用情
境的變化而作改變所致。
長久以來LED顯示螢幕在PWM調光模式下,LED燈珠會被逐行的開啟和關閉,當一行或多行
同時亮著(開啟)時,其他行的燈珠會全部熄滅(關閉),然後極高速的開與關,利用人
眼存在視覺暫留現象,就能給眼睛一種螢幕好像變暗了的錯覺,但其實它的瞬間亮度仍然
極高。
丁景隆說,這有點像是用一道強光快速且反覆閃過你的眼睛,快到你以為它一直亮著,加
上強光的瞬間峰值亮度達到肉眼感知顯示螢幕亮度的幾10倍,這會導致瞳孔以所感知的較
低亮度擴張開口 (類似照相機的光圈調大),然後造成瞬間峰值強光通過開口過大的瞳
孔,進入眼球「燒灼」 視網膜,長時間觀看下來,就會因此而感到眼睛疲勞。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大約10%的人在觀看PWM顯示器時會很快感到不適,尤其是年紀較長的
觀看者,而長期觀看這樣的PWM顯示螢幕,會有提高發生乾眼症、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
眼睛疾病的機率。
方略提出PAM調光模式,利用變更單顆燈珠驅動電流大小,達到控制LED顯示器亮度的方式
,降低LED瞬間峰值亮度,類似物體反射自然光線,讓人眼看到更柔和的影像畫面,減少
瞳孔收縮和擴張次數,達到觀看者健康護眼的需求,同時,PAM直流調光技術也搭配獨家
專業的光學引擎,可以提供更好的亮度均勻性和真實色彩的影像。
隨著LED顯示螢幕點間距愈來愈小,加上未來會有更多Mini LED及Micro LED等顯示技術產
品,進入室內及需要長時間觀看的應用場景,在LED的調光模式上,PAM將是從源頭解決問
題,同時也是對人眼更為友善的解決方案。
丁景隆指出,方略將探索如何與面板廠、整機廠進一步合作,讓相關產品更護眼,如同在
顯示器上添加「葉黃素」,也讓大家眼睛可以亮晶晶、不酸澀。
>>>>>
LED技術演進
Mini LED、Micro LED不知有沒有考量到人眼生理的友善問題,會不會讓風險減少
文章說PWM調光、DC調光,這個我就完全不專業了,似乎挑手機要選後者比較護眼?
9月日本剛發佈65歲以上人口達29.x%,人口漸趨高齡下手機的護眼技術也會越來被重視吧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96651909.A.3AA.html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10/07/2023 12:14: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