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魯我吃得最多的是Pizza ,原來中國菜在秘魯有這麼一段歷史,走寶!
#何嘉麗CallMeGaGa #何嘉麗 #沈旭暉 #晨光第一線結束得太匆忙一直都沒有機會多謝沈旭暉 #多謝沈旭暉 #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國際隨緣家書 #佢大膽到以為我係70年代嘅DJ
[國際隨緣家書51] 秘魯fusion菜:全球化重要一課
日前遇見剛離開香港電台的資深DJ何嘉麗,我們曾在節目主持一個國際環節,她剛從南美洲秘魯回港,帶了一頭「草泥馬」(即當地羊駝)飾物給我。秘魯好像很遙遠,其實和香港一樣是APEC成員,今年APEC峰會更在秘魯舉行,由於地處太平洋門戶,是不少人到南美的首站。我也曾到秘魯一遊,印象最深的反而不是「新七大奇蹟」Machu Picchu,而是秘魯fusion菜,那一直是我們用來當全球化研究的教材。
「秘魯料理」以多元跨界為特色,基礎是印加帝國傳下的本土食譜,這是秘魯人自豪的歷史和本土圖騰,例如當地人不愛喝「外國勢力」的可樂,自己有一款「印加Kola」,有點像我們的忌廉疏打,是拉美著名「本土汽水」。因為被西班牙殖民,秘魯菜數百年來融合了南歐風味;後來東亞勞工、非洲奴隸相繼出現,日本、中國、非洲特色又相繼滲入了秘魯料理。目前秘魯食譜款色,據說比當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法國菜還要多,同時兼備各大洲風格,已是卓然成家。
其實,單是秘魯的安第斯土著食材與烹飪手法,已比南美鄰國豐富。一來秘魯是印加帝國大本營,文化底藴甚深;二來這國家西臨太平洋、中部被安第斯山脈貫穿、東部又與亞馬遜雨林相接,結果同時有不同特產可用:西部的魚類、貝類、海產,中部高原的馬鈴薯、粟米,東部雨林的野味,已是原始的fusion。秘魯傳統料理最具特色的當屬「Pachamanca」(意即「大地之鍋」):直接在地上刨一大坑,墊上鵝卵石烤熱,加入肉和薯仔,上蓋樹葉泥土,從而烤熟食物。「秘魯烤雞」也是名菜,特色不在雞肉,而在當地植物製成的醬汁,都強調「原生態」。不過最著名的還是「ceviche」,類似日本魚生,以檸汁醃製,由於秘魯和日本一樣有豐盛海產,款色也就千變萬化。
近年西方對秘魯菜青睞,主要卻是因為「秘魯料理」融合了東亞的料理風格。自19世紀末,日本人開始向南美洲移民,秘魯成了南美洲第二大日裔移民聚集地,秘魯前總統藤森就是日裔,雖然因為貪腐下台,他女兒依然是下屆總統的熱門人選之一。到秘魯的日本人將壽司製法傳入,尤其是對生魚片的處理,正好與秘魯傳統海產烹調方式結合:「Nikkei」即「日本-秘魯融合料理」,日本壽司、魚生與秘魯牛油果、調味汁「虎之奶」等結合後,「秘魯壽司」已成了美國新一代潮物。
秘魯料理還有中國風,源自19世紀中期遠赴南美洲的華工,他們多來自廣東、福建。第一批華工經濟穩定後,逐漸經營中餐館,後代被稱「土生」(Tusán),繼而將「炒菜」這一烹調手法引入秘魯。當地融合中式烹飪手法的餐館被稱為「Chifa」(「吃飯」諧音),僅首都利馬就有超過6000間 Chifa 餐廳,不少中式菜直接沿用粵語發音,例如「tipakay」是琵琶雞、「wanta」是雲吞。這些彩色近年與日本化的秘魯菜再交雜,已變成亞洲極難感受的新味道。
從秘魯菜的fusion不難發現,這正是全球化過程的縮影。通過吸納別處文化,融入自身特色,孕育新品牌,到今天秘魯菜已自成一家,經常在各地美食比賽獲獎。年前在加州開關於拉美研究的學術會議時,重點聯誼節目就是品嘗秘魯壽司;近年在港澳也開始有秘魯餐廳進駐,澳門朋友舉辦拉美文化節時,最吸引的就是秘魯廚師;年前早在遊輪旅遊的調劑項目,也是秘魯烹飪班。可見任何在地事物只要堅持,總會開花結果。香港的fusion文化,從前,何嘗不是一樣?
小詞典:藤森時代(1990-2000)
日裔秘魯人藤森(Alberto Fujimori)出生於秘魯,父母是日本熊本市的新移民,持有日秘兩國雙重國籍,1989年組黨參政,1990年爆冷在眾多候選人分票下當選總統。早年政績不俗,曾促進經濟高速增長,讓秘魯加入了不少國際組織,打擊恐怖主義方面頗有成績,處理1996年人質危機的果斷表現亦獲好評。但後期趨向獨裁,被指貪污腐敗、和毒梟勾結,2000年爭議下當選連任,被指舞弊,最終流亡日本,後在秘密返南美時被引導回秘魯受審被判刑,目前服刑中。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2016年2月19日
延伸閱讀:中國人在智利
https://www.facebook.com/…/a.1005773352790…/74127020590713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achu picchu發音」的推薦目錄:
- 關於machu picchu發音 在 何嘉麗 call me GaG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achu picchu發音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achu picchu發音 在 InZtyle.hk.zack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achu picchu發音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achu picchu發音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achu picchu發音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achu picchu發音 在 秘魯商文化馬丘比丘Peruvian Trade Cultural Machu Picchu 的評價
machu picchu發音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際隨緣家書51] 秘魯fusion菜:全球化重要一課
日前遇見剛離開香港電台的資深DJ何嘉麗,我們曾在節目主持一個國際環節,她剛從南美洲秘魯回港,帶了一頭「草泥馬」(即當地羊駝)飾物給我。秘魯好像很遙遠,其實和香港一樣是APEC成員,今年APEC峰會更在秘魯舉行,由於地處太平洋門戶,是不少人到南美的首站。我也曾到秘魯一遊,印象最深的反而不是「新七大奇蹟」Machu Picchu,而是秘魯fusion菜,那一直是我們用來當全球化研究的教材。
「秘魯料理」以多元跨界為特色,基礎是印加帝國傳下的本土食譜,這是秘魯人自豪的歷史和本土圖騰,例如當地人不愛喝「外國勢力」的可樂,自己有一款「印加Kola」,有點像我們的忌廉疏打,是拉美著名「本土汽水」。因為被西班牙殖民,秘魯菜數百年來融合了南歐風味;後來東亞勞工、非洲奴隸相繼出現,日本、中國、非洲特色又相繼滲入了秘魯料理。目前秘魯食譜款色,據說比當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法國菜還要多,同時兼備各大洲風格,已是卓然成家。
其實,單是秘魯的安第斯土著食材與烹飪手法,已比南美鄰國豐富。一來秘魯是印加帝國大本營,文化底藴甚深;二來這國家西臨太平洋、中部被安第斯山脈貫穿、東部又與亞馬遜雨林相接,結果同時有不同特產可用:西部的魚類、貝類、海產,中部高原的馬鈴薯、粟米,東部雨林的野味,已是原始的fusion。秘魯傳統料理最具特色的當屬「Pachamanca」(意即「大地之鍋」):直接在地上刨一大坑,墊上鵝卵石烤熱,加入肉和薯仔,上蓋樹葉泥土,從而烤熟食物。「秘魯烤雞」也是名菜,特色不在雞肉,而在當地植物製成的醬汁,都強調「原生態」。不過最著名的還是「ceviche」,類似日本魚生,以檸汁醃製,由於秘魯和日本一樣有豐盛海產,款色也就千變萬化。
近年西方對秘魯菜青睞,主要卻是因為「秘魯料理」融合了東亞的料理風格。自19世紀末,日本人開始向南美洲移民,秘魯成了南美洲第二大日裔移民聚集地,秘魯前總統藤森就是日裔,雖然因為貪腐下台,他女兒依然是下屆總統的熱門人選之一。到秘魯的日本人將壽司製法傳入,尤其是對生魚片的處理,正好與秘魯傳統海產烹調方式結合:「Nikkei」即「日本-秘魯融合料理」,日本壽司、魚生與秘魯牛油果、調味汁「虎之奶」等結合後,「秘魯壽司」已成了美國新一代潮物。
秘魯料理還有中國風,源自19世紀中期遠赴南美洲的華工,他們多來自廣東、福建。第一批華工經濟穩定後,逐漸經營中餐館,後代被稱「土生」(Tusán),繼而將「炒菜」這一烹調手法引入秘魯。當地融合中式烹飪手法的餐館被稱為「Chifa」(「吃飯」諧音),僅首都利馬就有超過6000間 Chifa 餐廳,不少中式菜直接沿用粵語發音,例如「tipakay」是琵琶雞、「wanta」是雲吞。這些彩色近年與日本化的秘魯菜再交雜,已變成亞洲極難感受的新味道。
從秘魯菜的fusion不難發現,這正是全球化過程的縮影。通過吸納別處文化,融入自身特色,孕育新品牌,到今天秘魯菜已自成一家,經常在各地美食比賽獲獎。年前在加州開關於拉美研究的學術會議時,重點聯誼節目就是品嘗秘魯壽司;近年在港澳也開始有秘魯餐廳進駐,澳門朋友舉辦拉美文化節時,最吸引的就是秘魯廚師;年前早在遊輪旅遊的調劑項目,也是秘魯烹飪班。可見任何在地事物只要堅持,總會開花結果。香港的fusion文化,從前,何嘗不是一樣?
小詞典:藤森時代(1990-2000)
日裔秘魯人藤森(Alberto Fujimori)出生於秘魯,父母是日本熊本市的新移民,持有日秘兩國雙重國籍,1989年組黨參政,1990年爆冷在眾多候選人分票下當選總統。早年政績不俗,曾促進經濟高速增長,讓秘魯加入了不少國際組織,打擊恐怖主義方面頗有成績,處理1996年人質危機的果斷表現亦獲好評。但後期趨向獨裁,被指貪污腐敗、和毒梟勾結,2000年爭議下當選連任,被指舞弊,最終流亡日本,後在秘密返南美時被引導回秘魯受審被判刑,目前服刑中。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2016年2月19日
延伸閱讀:中國人在智利
https://www.facebook.com/…/a.1005773352790…/741270205907132/
machu picchu發音 在 InZtyle.hk.zack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Marie Claire旅遊專欄 “ The Myths of Peru”
美國歷史學者海勒姆賓厄姆(Hiram Bingham)於1911年偶爾發現印加聖城馬丘比丘,撰寫成暢銷書《失落的印加城市》,讓這座隱匿遁世的天空之城成為無數地球人最渴慕窺探的地表古蹟。它是南美洲最知名的名勝古蹟,發現的時候已經被人遺忘了接近四個世紀,她無比空靈、美麗卻又無比「空虛」……樹林權木,苔蘚藤蔓遮蓋著,只能隱約看到些斷垣殘壁;神秘的綠色面紗被掀起後,絕艷的古城成為秘魯在崇山之巔的一個不滅神話。
曾經是印加帝國王朝中心的秘魯首都庫斯科 (Cusco), 位於秘魯內陸東南方,離祕魯首都利馬只有不到二個小時的飛航距離,這裡是一個極為清優純美的殖民城市,四週被高山白雲環繞著,中心廣場Plaza de Armas是庫斯科的中心旅遊點,也曾經是古印加帝國舉行祭祠儀式的場地。聖多明哥教堂 (Iglesia de Santo Domingo)便建在印加太陽神廟 (Temple Del Sol)之上。印加人以巨石打磨聞名於世,太陽神廟的石頭建築皆經過精美切割打磨,接縫位沒有用水泥黏合也併合得天衣無縫。主殿有四千多平方呎,據說以前地上鋪滿厚達一呎的純金,中央供奉巨大的太陽神像,旁邊是供奉月亮和星星的小殿。
離庫斯科廣場西北邊約2公里的山坡上,一座規模宏大石築城堡遺址,是庫斯科駐名景點Saqsaywaman, 讀起來發音像Sexy Woman, 但這裡沒有性感美女。庫斯科作為印加首都時,由15世紀至16世紀的三代君王都參與了這座城堡的建造。構築城牆的石塊巨大,最高達5米,重逾300噸,是保衛庫斯科的古印加軍事城堡遺跡,整個城堡依大石的輪廊巧妙地互相堆疊結合,很難想像當年如何搬動這些石材,他們不用灰漿,也沒有鋼鐵工具來切割和打磨石料,石塊打磨得如此平整精細,牆上雖然很不規則,大小不一,但緊密地形成特別的城牆紋路,相互之間的接縫非常嚴密。當時建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炫耀征服安第斯山地區的勝利,實際上並沒有作為防禦用途。現在,每年6月24日太陽節(Inti Raymi) 是庫斯科最重要的節日,為紀念太陽神而舉行的盛大活動,始於Qoricancha,在Saqsaywaman結束,人們在這片印加帝國遺址上重現帝國時期的冬至慶典儀式及昔日印加人祭祀太陽神的盛況。
若說到祭祀,一年一度於7月15到18日為期4天的聖女卡門節(La Fiesta de la Virgen Del Carmen),在全國各地都會舉辦大小規模不等的嘉年華會巡遊慶典,尤以位於安地斯山脈的偏遠小山村Paucartambo最負盛名。雖說是天主教節慶,但太陽子民自然融入原住民風情。一連數天的盛大慶祝,好比嘉年華會,慶祝活動包括聖母像在街上巡行,裝扮華麗的聖女人形神像被信徒扛著遊街,十二組遊行隊伍、象徵信仰、魅力、色彩、及歡樂等,以音樂及舞蹈來讚頌聖女,以換來祝福及庇佑。他們全都以很安地斯山的繽紛服飾登場,有些善男頭戴滑稽的毛線頭套、背後還掛著類似印加帝國獻祭牲品的小羊屍體(絨毛玩具假扮的),有的臉上戴著象徵各種妖魔鬼怪的面具,用角色扮演方式,帶著鮮豔的羽毛戰士,扮演秘魯叢林中的印地安人,護衛著聖女卡門的神像;帶金白色假髮模仿西班牙人,扮演從海拔很高來的野蠻人,他們爬上屋頂跳躍,當聖女卡門的神像通過,象徵這戶人家受到保佑;光是亮眼的隊伍就讓這場盛會顯得趣味熱鬧!
庫斯科是前往天空之城馬丘比丘(Machu Picchu)的門檻,乘坐觀光火車Vistadome前往,火車沿狹窄的烏魯班巴(Urubamba)河谷前進。舒適的車廂兩側和天花板都布滿玻璃讓旅人可以恣意欣賞兩邊的山林縱谷,高山河流及印加古道美景,海拔高達近六千公尺的薇諾妮卡峰(Veronica Glacier)不時在頭頂露臉。為了避免旅遊發展過度會損壞古蹟,每天只許2000人進入遺址,並且在遺址內不許有酒店和食肆,廁所也設在景區的大門外。馬丘比丘古城建立在海拔大約2,280米的高山之嶺,四周是垂直的懸崖峭壁,形勢極致險峻。站在山脊上,放眼遠望一層層石砌梯田和一道道迷宮般的牆桓,場面壯觀震撼。這座聖城的原名,已經湮滅在歷史的迷霧之中,馬丘比丘音譯西班牙語“Machu Picchu”,意為“古老的山”。走過太陽門,就正式進入了馬丘比丘。按照考古學家的劃分,馬丘比丘遺址分為神廟、王宮等的上城區,及民居、倉庫等組成的下城區,中間是綠草如茵的神聖廣場。太陽廟、三窗廟、主神殿,是上城區最主要的三個神廟。印加文化主要是崇拜太陽,馬丘比丘最高處的小山頭稱為主神殿,就是「拴日石」(Intihuatana)的所在地。爬上一百多級石梯的小山坡,在一處平坦土地的中央,有一塊巨大的「拴日石」,這是用山頂的岩石,刻成一個平台,四角指向四座神山,中央是凸出的石柱,用來標明太陽的運行,計算一天的時間和季節,及決定宗教活動祭祠。
鳴謝:Promperú
machu picchu發音 在 秘魯商文化馬丘比丘Peruvian Trade Cultural Machu Picchu 的推薦與評價
其酷似沒有大耳朵的兔子,胖胖似「小豬」的身材,無尾。 #秘魯天竺鼠 · #看到cuy天竺鼠西班牙文台語發音*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