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費德勒,你想起甚麼?
費德勒是歷經數個世代的傳奇神話。兒時的我很幸運,機緣下父母打起了網球,我也有幸能練習約莫七、八年的網球。記得那時父親沉迷於網球,時不時就會觀看網球轉播。我第一個記住的網球選手名字,應是瑞典球王艾伯格(Stefan Edberg),那時父母相當喜愛他的網前技巧,也因此我記住了這個名將。伴隨那時代的名將,還有貝克(Boris Becker)、藍道(Ivan Lendl)等人。然後網球運動在國內的能見度大開,山普拉斯(Pete Sampras)、阿格西(Andre Agassi)、葛拉芙(Steffi Graf)、辛吉絲(Martina Hingis)等選手的名氣越盛,那時的我也有了些網球經驗,看轉播也不再只是陪看,開始會為了眼前的好球歡呼。然後是下個世代的費德勒,自2001年在溫網勝過草地之王山普拉斯之後的20年間,這名字從未離開過媒體。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至文末
《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322
台灣人對於費德勒的印象,多半來自於他統治網壇之後的形象。飄逸短髮,閃身正拍,優雅的單手反拍,數不勝數的美技影片,還有轉播時的勞力士廣告。網球運動在台灣畢竟稱不上熱門,很多網球選手的背景故事,都需要透過主播在轉播時順帶提及,尤其是主播許乃仁總能對場邊選手的家人、教練以至於名人們,娓娓道來場邊人物與選手之間的故事。然後從這些隻字片語、外國媒體的報導,以及熱心人士翻譯或轉貼些選手的故事,逐步理解這些選手成長的家庭背景和故事。因此當聽聞 堡壘文化計畫出版《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我興奮的表示要為此書作推廣。
費德勒和納達爾因為總是在決賽碰頭,因此媒體和球迷們為此取了個費納對決的專有名詞作為稱呼,但其實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這兩位球員所處的世代不同。事實上費德勒轉戰職業時,以他的世代所面對的勁敵,應該是羅迪克(Andy Roddick)、沙芬(Marat Safin)、休威特(Lleyton Hewitt)、納班迪安(David Nalbandian)、費雷羅(Juan Carlos Ferrero)。這些勁敵們個個球季超群,每個橫空出世時,都被媒體稱為下一個球王,不過可惜的是他們與費德勒處於同一時代。他們之中幸運的能取得大滿貫冠軍,至於運氣不佳的則此生皆無滿貫頭銜。與費德勒同世代的這些名將,約莫於面對2006的巔峰期費德勒後就逐漸失去競爭力,多半選擇於於2010年左右退役。
然後費德勒面對的,才是納達爾這個世代,包含了納達爾(Rafa Nadal)、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莫瑞(Andy Murray)以及瓦林卡(Stanislas Wawrinka)。費德勒平均大這些選手約莫五歲,多數這世代處於體能巔峰時,費德勒的體能早已下滑,並且因應精準度的下降,球拍拍面也不得不增大。這時的球風早已有所轉變,因應體力的降低,減少回擊而盡可能以技術拚取致勝球,成為了不得不的妥協。
費德勒下一個面對的世代,是這個時代的球星。雖然網球媒體總愛說費納喬都是老人,下一個世代要接棒,但每每滿貫決賽的勝利者,卻又都是這些老面孔。但這時代的蒂姆(Dominic Thiem)、梅德韋傑夫(Daniil Medvedev)、茲維列夫(Alexander Zverev),雖然都有不錯的實力,但相比於前一世代天才輩出的殘酷,這世代的選手尚未有足夠的衝冠實力也是事實。
在這三個世代中,最令人惋惜的便是與費德勒同世代的那群名將。他們各自的球風各異,人格特質明顯,並且還相當富有舞台魅力。每每可惜的總是看到他們奮力殺入決賽,然後被費德勒輕鬆寫意的擊敗。其中羅迪克的遭遇更是令人哀傷,最有競爭力的時期正好與鼎盛費德勒相撞,奮力拚搏十年下來只得一座滿貫。
本書饒有趣味的將敘事的重點,放在了費德勒的成長過程以及場下經歷。我們得以從費德勒的少年時期開始理解,他是如何被父母啟蒙網球,又是如何在首任教練彼得卡特的訓練下成長,後續又是怎樣在瑞士網球協會中逐漸茁壯,直到拿下溫布頓青少年冠軍,以至於轉戰職業後如何逐步控制情緒,成為我們所認識的費德勒。這中間包含了與經常在場邊觀球的妻子米爾卡是如何相識,也包含了與羅迪克、納班迪安等同代名將的青少年時期相遇。此外也談及了費德勒在球場外,與時尚圈的互動,與贊助商合作的種種,又是如何開始種種慈善活動等等。補足了許多球迷對費德勒的陌生空白之處。對費德勒球迷、納達爾球迷、網球愛好者以至於熱愛體育運動的人來說,本書帶來的樂趣是難以言表的。
前幾個月聽聞今年年底,將上映一部以網球女將威廉絲姐妹成長為主軸的電影《王者理查》,而九月又正巧有費德勒的書籍出版,實在是網球迷做夢都會笑的年末。
關於費德勒的種種事蹟,齋主有太多太多能說,但最後希望能以我此生最為難忘的比賽作結。我記得那是2008年的溫布頓,由於是費納對決,因此我早早就準備好了熬夜看完這場比賽。當時費德勒處於尖峰期,聲勢如日中天,不只在草地上稱霸,在網球領域上更是王者。那時的納達爾雖是唯一可抗衡的人物,但他的主場卻是在紅土球場,在草地上面對費德勒仍是勝算不高。這場比賽拉鋸緊湊,或許是老天也希望成就這場比賽的傳奇性,這場比賽中間因雨暫停兩次,且兩次雨停後兩人的氣勢都有所轉變。我依稀記得趁著中間下雨,趕往樓下便利商店買個消夜,繼續在凌晨觀賞這場比賽。比賽雖然費德勒輸了,歷時將近五個小時的纏鬥,確是我此生最難忘的網球比賽。這場比賽後來也被剪輯成紀錄片《天才之擊》(Strokes of Genius),在本書中也被以另一個角度,紀錄了那個歷史瞬間。
很榮幸此次有機會能替堡壘文化的新書《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作推薦,作為費德勒粉絲的一個網球迷,能看到有費德勒的相關書籍出版,心中著實令人欣喜。
此次堡壘文化同樣為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兩本贈書。
只要你完成以下條件,就可參加抽獎活動
只要你在9/5(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貼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堡壘文化 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Susie Woo 戴舒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這裡我分享一些對英國人的錯誤刻板印象,希望你們會喜歡! 在英國一些受歡迎的人。大家認識他們嗎? Andy Murray J K Rowling David Beckham Adele Ed Sheeran Emma Watson David Attenborough Stephen Hawkin...
murray翻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夢想之地 Minari》(2020》的預告片釋出之後,史蒂芬.連(Steven Yeun)將之傳給了一位同樣在美國生活的韓裔朋友。
.
不過對方看見預告片之後的反應,並不是為自己族群的經驗有機會搬上大銀幕,而是帶著猶疑地態度回他:「我不確定我看不看得下去,因為這兩分鐘的預告對我來說太『準確』了,太接近我已經埋葬的記憶。」
.
在《瘋狂亞洲富豪 Crazy Rich Asians》(2018)之中,我們看見亞洲人豪奢、性感的一面,這與過去美國亞裔總是在中餐廳與洗衣店工作的形象可說大相徑庭。這部作品也在美國獲得出色票房成績,尤其受到亞洲觀眾的歡迎,畢竟美國亞裔實在悶太久了,好萊塢幾乎沒有非關刻板印象的亞裔電影。
.
但片中富麗堂皇的場面,究竟不過也只是關於某一小部分富有亞洲人的故事,終究不具有代表性,甚至離寫實性都有距離。所有關於新一代美國亞裔的共同經驗,無疑是隨著上一輩移民而來的歲月。現在美國共有兩千萬四百萬亞裔人口,其中1950年代到2000年,就有超過一千萬名亞洲人移民美國。
.
但關於亞洲的移民故事,長期以來卻付之闕如。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亞裔故事,真要舉出一部,就屬譚恩美小說《喜福會 The Joy Luck Club》,也在1993年被王穎搬上大銀幕。
.
「在90年代長大時,譚恩美是我唯一知道的亞裔美國作家,她厚厚的平裝書擺在每個人的書架上。但我討厭她的作品,她的書都是在寫一些關於勤勞、有尊嚴的移民,體現了美國人對亞洲人期待的那種東方智慧⋯⋯」史蒂芬.連坦率地說:「如果當時有人問我打算寫什麼,我可能會說我想寫披頭族、海洛因或爵士樂,可以確定的是,我絕不會去寫《喜福會》。」
.
史蒂芬.連的父親是一名首爾的建築師,一次去明尼蘇達州洽公的時候,愛上了當地風光,當聽到有招募韓國移民的計畫時,他賣掉了自己在首爾的房子,在1988年帶著全家人追尋美國夢。剛過去時,小史蒂芬不諳英語,當他第一次去上學回家的時候,問了他的父母「Don’t cry」是什麼意思。
.
事實上,在當時的首爾擁有一棟房子,家境算是相當富庶。史蒂芬的父親原本希望能夠在美國更上一層,但很不幸的是,他們投靠的叔叔身處在龍蛇雜處的工人社區,而他雙親第一份工作──是把筷子塞到紙套之中。史蒂芬說他的父親後悔了,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居然放棄了一切充裕的生活,現在必須重新開始。
.
史蒂芬依然難忘有次他與父親去一間車行退貨一個零件,老闆卻不讓他退貨,謊稱這不是他們家的商品。他看見父親當場把零件摔在地上,對店家大吼,不過他的英語程度卻很勉強,無法很清楚表達自己的不滿。對於父親所失去的尊嚴,小史蒂芬全看在眼裡。
.
在史蒂芬五年級時,他們全家在底特律郊區定居,他的父母開設了一間服務黑人顧客為主的美容用品店,同時也加入了當地的教會,與那裡的其他韓裔孩子參與主日學(在《夢想之地》也有類似情節)。史蒂芬說,在學校時,他必須表現成安靜與友好的形象,唯有在教堂,他能夠真正地展現自己。
.
與多數韓國人父母一樣,他們期待史蒂芬成為一個醫生。他遵循雙親期待,獲得了心理系學位,專研神經科學。不過他真正感興趣的卻是戲劇演出,為此開始參加了由亞裔美國人組成的喜劇團體。父母起先對史蒂芬的決定感到失望,但最後還是全力予以支持。
.
不過當時的史蒂芬沒有太多亞裔的模範給以參考,在這過程中,他慢慢意會到一個道理,他在受訪時曾提到:「這或許是一個文化差異,作為韓國人,我的直覺就是得要散發出一種謙卑的氣息。但這種態度其實對你的演藝事業毫無幫助。在表演當下,謙虛不是必要的,它甚至會削弱你的能量。」
.
以《陰屍路 The Walking Dead》(2010-)中的格倫一角揚名,史蒂芬一下躍升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美國亞裔演員之一。在劇中,他甚至與一名白人角色瑪姬約會。許多人說,這代表亞洲人也可以跟白人交往了,有亞裔粉絲寫信給他說「謝謝你,你是我們當中第一個成功辦到的人」史蒂芬卻覺得啼笑皆非。他認為這好比要求亞裔男人得與白人交往才能證明自己獲得了認可,「這種想法是可怕的」。不過史蒂芬不諱言,這些針對種族的爭論,許多亞裔美國人天天都在面對。
.
這種對身分的焦慮,一直到他去韓國為奉俊昊拍攝了《玉子 Okja》(2017)之後,又有了新的轉變。從小與父母說韓語的他,回去韓國,發現語言溝通無礙,不過他卻無法適應在韓國的生活。他說許多一同工作的外國人,都將他視為韓國文化大使,但史蒂芬卻根本對韓國一無所知,也沒有歸屬感。到了《燃燒烈愛 Burning》(2018),李滄東讓史蒂芬的角色像是被孤立般存在,也許正是因為他查知了他身分上的特殊性。
.
當《夢想之地》的導演鄭李爍(Lee Isaac Chung)找上他出演片中的韓國父親時,史蒂芬身為最知名的美國韓裔演員,或許是理所當然的人選,但他第一時間卻猶豫了。畢竟他離開韓國才四、五歲,他無法想像自己如何去詮釋一個剛離開韓國的父親,更擔心自己的韓語不到位。
.
這個故事以1983年為背景,史蒂芬飾演的雅各從韓國移民至加州,但作為一家之主的他,卻有著更強烈的企圖心,他希望能夠自己開墾農地種植韓國農作物。於是他帶著妻小來到阿肯色的鄉下,自己尋找水源、開墾、播種。只是這個過程實在太過於艱難,品質低落的生活環境迫使夫妻經常吵得不可開交,同時兒子大衛又患有心臟疾病,隨時可能需要動刀。到底這個追逐夢想的旅程,會成就奇蹟,還是以枉然作結?
.
故事取自鄭李爍的童年經歷,即便當他試圖去訪問父母當時在農場開墾的經歷時,他們三緘其口,與多數沉默的亞裔移民一樣,不願喚起當年艱苦的記憶。史蒂芬也有相同感受,雖然經驗不一,但他很快從片中的雅各看到了自己父親的身影,他說:「雖然我沒有把我自己的父親投射在主角身上,但令我不安的是,某方面來說他的確就像我的父親。而我則像是他的意志、慾望與精神的延伸。」
.
《夢想之地》2020年初在日舞影展首映,獲得了美國劇情片競賽單元觀眾票選獎及評審團大獎。在首映會時,史蒂芬也帶著父親來到了現場觀影,他倆就緊坐在一起。他說自己想讓父親知道的是:「我也成了一個父親,現在我能理解你們所經歷的一切。」
.
史蒂芬說,父親在放映完之後拋給了他一個眼神。他敢說,父親感受到了。
.
在2021年奧斯卡獎,《夢想之地》獲得了最佳影片等六項提名、飾演外婆的尹汝貞榮獲最佳女配角獎。而史蒂芬.連則成為了奧斯卡92年歷史上第一位提名最佳男主角的韓裔演員。
.
各位,你最喜歡史蒂芬.連的哪一部作品呢?
.
《 #夢想之地》現已可於 CATCHPLAY+ 觀看:https://bit.ly/3xcQ36R
除了 #史蒂芬連 #StevenYeun,同樣在歐美影壇發光發熱的韓裔演員還有在《 #追殺夏娃》中扮演中情局幹員的 #吳珊卓 喔!之前的專文介紹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328496428633273
.
.
註:
Steven Yeun被長期被翻譯為「史蒂芬.元」,然而基於他的韓國本名「연상엽」,「연」姓比較合適的是對應到韓字「連」姓,「元」事實上是基於音譯產生的誤譯。故本文採用「史蒂芬.連」為名。
.
此外,史蒂芬.連經常被誤解為首位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亞裔演員,但這也是誤會,在他之前至少已有蒙古族裔的尤.伯連納(Yul Brynner)、印度裔的班.金斯利(Ben Kingsley)與敘利亞裔的莫瑞.亞伯拉罕(F. Murray Abraham)等多名亞裔演員入圍(上述三人也都獲獎)。
murray翻譯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繼續回頭推薦那些喜愛的舊片,這部作品問世超過 15 個年頭,甚至已經望向了 20 歲,Sofia Coppola 的《#愛情不用翻譯》大概可以說是讓我覺得深深被孤獨所環繞的電影。想來,那不出是年少滿懷憧憬的落差,漸漸包圍觀者內在世界的,不出生活的麻木,與佇立熙來嚷往異國街道的驀然,最孤寂的感覺大抵是人聲鼎沸中的形單影隻,最脆弱的瞬間是發現世界如此之大卻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語言、文化的隔閡成為一堵與世隔絕的透明高牆,宛若金魚周遭的泡泡,看得見卻觸不可及,不知自己將何去何從,對自身存在感到茫然,宛若失去了根,獨自於毫無溫度的床上輾轉反側,如此空間稱不上家,如此互動亦稱不上陪伴。
⠀⠀⠀⠀⠀
緩慢而迷惘,陰鬱而疏離,失魂而疲憊,鏡頭語言微妙呈現出獨特迷人之氣息,看似一場忘年之戀,卻連愛也若有似無,Bob 和 Charlotte 分別於日本海上獨自載浮載沉,就如渴望一根浮木不經意漂過身旁,盼能遇見一個聊得上話的對象一起吃飯、聊天、飲酒,熬過度日如年的空虛歲月,至少讓彼此的靈魂不再感到無所適從,無枝可棲。
⠀⠀⠀⠀⠀
⠀⠀⠀⠀⠀
「她就像是一個 12 歲的女孩,我好喜歡她,她有著沙啞充滿磁性的嗓音,也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成熟許多,我能察覺到她更具備一些明顯的特質,可以不用透過言語就能傳達出細微的感受,我並不訝異她之後闖出的成就,但每每回顧這部電影,數度讓我驚訝的是當時的她竟然僅僅只有 17 歲,如此年輕。」
⠀⠀⠀⠀⠀
當年相當青澀的 Scarlett Johansson 是 Sofia Coppola 在觀賞完《Manny and Lo》之後,便決定非她莫屬的首要人選,飾演這位剛步入社會又對婚姻深感困惑的 Charlotte。而網羅 Bill Murray 的過程經歷了不少波折,導演當時以他整個人的特質在塑造 Bob Harris 一角,他的演出意願維繫著該作品問世的可能,但得在接洽 Bill Murray 之前先展開資金籌備的前置作業,因此那時處於低潮時期的 Sofia Coppola 壓力是大到難以想像。
⠀⠀⠀⠀⠀
「我們前往東京、投入許多金錢,抱最大的期望能看見他現身,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在連合約都沒有的狀況下解決資金問題,我耗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在追蹤他,其他人也試著提供我其他人選,但我已經下定決心,沒有他就不會有這部電影,因此無論如何都必須把他找出來。」
⠀⠀⠀⠀⠀
而後來在共同朋友的穿針引線下,Bill Murray 讀完劇本終於決定簽署合約,他在電影中不少即興發揮,為劇情帶來諸多畫龍點睛之處,包括壽司餐廳裡黑色腳趾一幕。《愛情,不用翻譯》至今將近 20 年,無疑為這個世紀獨立電影的代表作之一,一大部分得歸功於收尾神來一筆的安排,Bob 在 Charlotte 耳邊竊竊私語,看著一個女孩終於破涕為笑,已成為最頻繁被提出來討論的電影結局之一。
⠀⠀⠀⠀⠀
⠀⠀⠀⠀⠀
「相當慶幸當時沒有任何電影公司介入,我們才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完成這部作品,那幕 Bill 對 Charlotte 低語的內容其實什麼都不是,我本來打算弄清楚該讓他們說些什麼之後加入電影中,但最後還是沒有執行。我們只要知道這短短的一個星期對他們而言意義非凡,進而影響到彼此回國之後的人生。大家一直問我兩人到底說了什麼,我很喜歡 Bill 的答案:就讓這些藏在戀人之間,我話就說到此處。」
murray翻譯 在 Susie Woo 戴舒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這裡我分享一些對英國人的錯誤刻板印象,希望你們會喜歡!
在英國一些受歡迎的人。大家認識他們嗎?
Andy Murray
J K Rowling
David Beckham
Adele
Ed Sheeran
Emma Watson
David Attenborough
Stephen Hawking
Steve McQueen
Graham Norton
For any non-Chinese speakers, at (1:48) I add a comment saying that clothing choice i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how cultured or educated someone is. I tried to describe the opposite of ‘elegant’, but this probably wasn’t a great description.
如果你想要報名我的小組課程可以跟我聯絡:susiewooenglish@gmail.com
https://www.susiewoo.com
小組課程4人為限。更多資訊:
http://ow.ly/eG3f50Cp2hC
【支持我製作更好的內容】
https://www.patreon.com/susiewoo
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usiewooenglish
Clubhouse
► @susiewoo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696608344
#英國 #英語 #刻板印象
murray翻譯 在 品味壹番 A Matter of Tast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用威士忌追劇 防疫又療癒【防疫大作戰01/林一峰Whisky School威士忌第161課】
當地球即將被冰雪吞噬,你拿出手邊的百富12年(The Balvenie DoubleWood 12 Years Old ),你會用它來當作取暖的燃料以延續生命,還是大口乾杯、一飲而盡,好好享受此生的最後一口威士忌?
當知名演員陷入中年危機,覺得自己成為上一代跟下一代之間的夾心餅,跟太太早已無話可說,只維持類似同寢室室友之間的淡泊關係;在一次到東京拍攝威士忌廣告的出差行程裡,該如何去找回那個好久不見的自己?
前者是電影《明天過後》的劇情,後者是電影《愛情,不用翻譯》中男主角比爾.莫瑞(Bill Murray)所面臨的人生情境。說實話,這些電影並不新,都是老片子了,卻很適合在這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中的此刻,透過劇中主角的人生境遇,與精彩的威士忌,在家邊喝、邊看電影,順便思考一下這些自己平常沒空去想的事情。
除了《明天過後》跟《愛情,不用翻譯》,威士忌達人學院首席顧問林一峰同時推薦另外3部威迷必追的影集或電影,包括日本NHK晨間劇《阿政與愛莉》、電影《康斯坦汀:驅魔神探》,還有HBO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每一部片都有對應的威士忌酒款可以享用,讓你在居家進行防疫的同時,還能夠用威士忌療癒心靈。
(製作/企劃/撰文:高婉珮,攝影:陳思明)
【警語: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未滿十八歲請勿飲酒。】
murray翻譯 在 Ray Sh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SCEND'' is out now: https://Illenium.lnk.to/ASCEND
Pre-order ASCEND on vinyl now: https://Illenium.lnk.to/ASCEND/Vinyl
▼ Follow Illenium:
https://soundcloud.com/illeniumofficial
https://www.facebook.com/Illenium
https://twitter.com/ILLENIUMMUSIC
https://www.instagram.com/illeniummusic
▼ Follow Foy Vance:
https://www.facebook.com/foyvancemusic
https://twitter.com/foyvance
https://instagram.com/foyvance
▼ Follow Ray Shen:
https://www.facebook.com/djRayShen/
https://www.youtube.com/RayShen0429
https://soundcloud.com/ray-shen-3
https://twitter.com/98Ray0429
We're blood
都一樣
We're blood
我們都一樣啊
Cause when you
當你
Find your mind in a dark place
發現自己陷入負面情緒
Hold on
撐住
It won't be long
不會等待太久的
Before you see my face
在妳看見我的臉龐之前
I'm coming to the rescue
我正起身前往救助
Take your hand
緊握住
Comfort you
不會放開妳的手
It's the least that I can do
至少我還能為妳這麼做
Cause we're blood
因為我們都一樣
Oh we're blood
都有血有肉的啊
Oh we're blood
我們都一樣
Oh we're blood
大家都一樣
We're blood
都一樣
We're blood
全都一樣
We're blood
有血有肉的啊
Oh we're blood
大家其實都一樣啊
I heard you
我聽見
Told your friends in the schoolyard
妳在操場和朋友們的對話
You were getting it tough
妳在獨自忍受
Getting it hard
痛苦掙扎
You know it nearly broke my heart
妳知道當下那讓我多心疼嗎
I'm coming to defend you
所以我才前來讓妳少一點痛苦
Live or die
活下去還是死亡
See it through
一切就只能這樣
It's the least that I can do
至少我還能為妳指路
Cause we're blood
因為我們都一樣
Oh we're blood
妳對我來說太過重要
We're blood
我們都一樣啊
We're blood
我們都一樣
Oh we're blood
正因為我們都一樣
Oh we're blood
全部都一樣
Oh we're blood
都一樣
Oh we're blood
都有血有肉的啊
We're blood
我們都一樣啊
Oh we're blood
都一樣的啊
Oh we're blood
我們都一樣啊
Oh we're blood
都一樣的啊
We're blood
都一樣啊
Oh we're blood
都一樣的啊
Oh we're blood
我們都是有血有肉的啊
Oh we're blood
大家其實都一樣啊
We're blood
都一樣的啊
We're blood
我們都一樣啊
作詞/作曲:Nicholas Miller / Jonathan Coffer / Foy Vance / Johnny McDaid / Amy Wadge / Eamon Murray / Niamh Dunne / Liam Bradley / Damian McKee / Sean Graham
歌詞翻譯by 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