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看] 我不是我,倫理學的無力:日劇《別讓我走》/ 李長潔
.
如果你讀過《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是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所寫的小說,文筆典雅清澈,細膩地闡明了人性的希望與窮途,小說巧妙地融合了推理、懸疑、科幻與愛情,算是非常好看。而該小說亦改編成電影及日本電視劇,在此要推的是日劇。與電影版不同,日劇版對於刻劃主角的「人」性掙扎更加地複雜,有著日劇特有的價值辯證。
.
日劇由綾瀨遙、三浦春馬、水川麻美、伊藤步等演出。主要就是講複製人,他們的存在是給人類提供器官,人類給複製人「生命」,提供居所食物,讓複製人有無憂無慮的快樂日子,但時間一到,便要逐次捐獻出器官,提供給病人,直到死亡為止。基本上,日劇《別讓我走》中的主角已經知道自己的「命運」就是死亡,故這部作品並非走懸疑路線,而是呈現複製人們面對「生命」的困惑。而這是個人類倫理學一路走來,將會遇到的最大危機。
.
日劇所建構的複製人世界,具體展現了倫理學家未能親臨的生物科技時代,點出生命科技的啟蒙辯證必然衍生的生物公民權,也必然決定人類在下一個世代量身訂做與自我介入的生命樣貌(陳重仁,2012)。這種治療的實踐方式,縫合了「人為」與「自然」之間的界線,也就是說,人雖然仍然是目的自身,卻同時也成為手段本身。當複製人依然是人,如日劇中從小「教養」、「啟蒙」他成為一個「身心建全」的人,但這個人卻是為達目的的手段,那麼康德以來的人文主義,便幾乎要面臨崩解。
.
日劇中最初的場景是在日光學院,指定要被捐獻的小朋友們,進行著全人的教育,除了知識,也培養「愛」與「善」,但並不鼓勵競技般的「體育」,像是西方文明一直以來的羅馬現象:野蠻與馴化的對立,是一種人文主義的隱喻,目的在成為「一個人」。不過諷刺的是,這個教育的機構,卻如傅柯所言之「監獄」,無處不監視。充滿生命政治的意味,成為一個人,最後卻成為了生物科技的手段。
.
這部日劇精采之處,在於複製人們在成為一個人之後,所遇到的各種生命的境遇,他們有欲望,他們想追求權利,他們有愛戀,他們有恐懼,他們需要勞動,種種的「做為人」的目的,交織著大大小小倫理學上的抉擇,但往往在意識到自己只是維持他們生命的手段與工具時,而被迫返回最低限的動物狀態:性愛、飲食、維生。
.
在過去,人文主義的時代,如存在主義說:「人的存在必須由人自己決定」,那時候的哲學家說:上帝已死。現在(在影片中與現實都是),生物科技已能製造一個人類的存在;這一此,哲學家卻說:人文主義已死。所謂的「人」都還沒有透過啟蒙修練、科技進步讓自己不朽,就已經被宣告終結。倫理學的無力,是這部日劇最基礎的無奈。
#我們準備好了嗎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never let me go日劇 在 【跟著柚子去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一部電影叫NEVER LET ME GO,是一部有關複製人的小說拍成的電影,也有翻拍成日劇叫"別讓我走"。時空環境設定在社會已經普遍接受複製人的存在,甚至利用他們移植器官的時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never let me go日劇 在 劍心日劇廣告娛樂情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冬季日劇】明天首播《別讓我走》最新預告片,一群有著特別使命的孩子,並不知道有什麼等著他們,長大後在友情愛情,信任背叛,絕望希望之中,尋找在封閉未來中的生存意義。由綾瀨遙、三浦春馬、水川麻美主演的灰暗人性劇,你會支持嗎?1月15日TBS金10首播。
劇集官網:http://www.tbs.co.jp/never-let-me-go/
20部日劇35支預告片合集:http://bit.ly/1OyAt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