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正式推出了Z接環,也帶來了全新的兩台機身Z6、Z7。規格方面大家應該在不少媒體網站見到了,兩者都是135全片幅機身,Z6採用2450萬的感光元件、Z7則是4570萬,性能細節上略有差異,不過大致上是相似的。
簡單來說,Z6大概對應的是D750、Z7大致上也可以說是D850的無反光鏡版本。
兩週前,寫了關於Nikon Z系統的機會與挑戰,趁著發表,也可以一同來回顧看法。
●之一:關於專業
我想依照Nikon對於職業攝影、專業攝影這一塊的設計上,經驗應該毋庸置疑。看起來Z6/Z7在一些相對應的按鈕配置、設計上都很接近自家的DSLR。還沒有親手試過,不過握把的手感來說,看起來不會太差,應當能夠可以較長時間握持。
在這個面向,我覺得Z6/Z7有兩個地方做的不夠好。
一是僅僅只有單記憶卡插槽,另一則是電池的續航力。以同等級的自家DSLR來說,都已經有雙插槽,而Z6/Z7採用的是單插槽XQD,長遠來看是個可以理解的挑選,不過僅僅只有單插槽是稍微可惜。電池的話,兩台機身大概續航落在310~330張水準,連續錄影則是10-15分鐘,電池容量其實也有到2000mAh左右的容量,僅這樣的續航是讓人擔心的。
●之二:關於新接環
我對於Nikon新設計的Z接環給予很大的肯定。這是一個口徑55mm的接環,是目前全片幅相機中最大的,大型的接環可以給予很多的運作空間,包含像是防手振的搖動範圍、相對應的光路設計等等…鏡後距離則是16mm,這也是目前無反光鏡中最短的(Sony E是18mm;M43則大概約19mm)
它帶來了更彈性的鏡頭設計,也同時能有更薄的機身。
當然也不是沒有缺點,大型的接環在設計鏡頭的時候,鏡頭也會同時變的巨大。對比起Sony FE鏡頭跟Nikon目前釋出的同級鏡頭大小,就可以理解造成的差距。
●之三:關於機種定位分配
以今天的消息來看,目前Z是沒有所謂的入門機身(像是D600甚至更入門的機身)。但是在Raodmap來看,相當完整,看起來為期三年的第一期規劃,數量上、焦段上都是很值得肯定的。
但這個系統有另外一個隱憂,那就定價與定位。機身的定價先不提,目前揭露出來的鏡頭定價都不是太便宜,都在新台幣20000以上,誠然這樣的價格跟劃分,還有看起來的鏡頭規劃,都是比較所謂「攝影向」,但相同地也帶來了距離感。
初期三年的規劃後,Z是否能真的開枝散葉,還是取決在更入世的機種。
●之四:對F環的支援
Z6/Z7不愧是自家的相機,目前看了幾個影片,轉接F接環的連動都很好,包含追蹤對焦與連續拍攝都很流暢,看起來不管是原生鏡頭還有F鏡頭接環的鏡頭都沒什麼問題。
比較可惜的當然也有,舊有用螺牙驅動鏡頭馬達的鏡頭無法使用這個自動對焦環。
Z6/Z7也有防手振機制,不管是F環(鏡頭VR)還是Z環(機身五軸)的鏡頭都能夠使用。
Nikon也說,Z環跟F環的鏡頭開發會同時前進。
●那我的真實看法呢?
「還是可惜了點阿!」大概是這個想法吧,專業差了一點點、尺寸大了一點點、價格貴了一點點、推出稍微慢了一點點。
你在Z6/Z7覺得稍微可惜的地方,除了體積,都可以在D750/D850找到。不在意體積重量的話,可以這麼說,Nikon DSLR D750/D850是更實惠的選擇。
我個人覺得Z6/Z7其實還是踏上了光學廠發展無反光鏡系統的老路子。為了原本的接環,不得已需要在新系統上做出一點妥協,當時Olympus未全力發展M43、Sony A/E環同時存在、Canon EF與EF-M的切割,都是這樣的妥協展現。
可是,Nikon你已經沒有時間了。
Z6/Z7其實以今日其他系統的角度來看,還是維持著很穩健、踏實的規格、性能表現。認真看來,我雖然覺得Nikon的定價略高,但不是不能接受的價格;重量上表現其實不錯,還有握把的設計,所以大鏡頭帶來的體積也許也不是什麼壞事。
如果說,Z6/Z7能在一年半前,也就是去年的CP+之前就發表,應當可以更有作為。那時還沒有Sony A9,自然也沒有不到台幣六萬的A7 III,也沒有降價過後的A7R III(幫QQ)。
儘管如此,我個人還是對於Nikon Z6/Z7給予相當的肯定。
講起無反,總讓人想起入門、輕便、小巧,不夠專業,而Z6/Z7則以一個相反的方式切入這個市場,不管未來發展如何,我很高興Nikon終於開始認真的經營新系統。
接下來,Canon打算用什麼方式去切入呢?我衷心期待。
nikon d750缺點 在 鮮師影像紀錄與HDV攝錄影器材部落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D850 改善前幾代機種以下問題:
D600-製塵問題 (機身採用金屬和工程塑料,內部組件因物理性磨合產生的碎屑灰塵集中在CMOS左上區域)。
D750-眩光、高速快門錯誤及影像出現消光線陰影問題 (以高速的快門速度 1/3200s 以下拍攝,相機會出現 Err 信號無法繼續拍攝。部分情況下更是重新開機也無補於事,要取出電池斷電才可回復正常)。
D800E-對焦問題 (五六張只有一張準焦,問題發生機子需回國祥校正)。
D810-主面板破損和鏡頭釋放鈕損壞問題 (主面板快門線孔組易產生故障,碳纖維塑酯鏡頭釋放鈕硬度不足脆化)。
快門品質比較:D850快門是全金屬材質優於D600和D750。D800E、D810和D850是類似的材料,D850是D810的進化版。
前面板品質比較:D600、D750和D810屬鎂合金+碳纖維。D800E和D850屬全鎂合金。所以D800E和D850比D600、D750和D810更耐用。鎂合金的缺點在要避免泡到鹽水和外力撞擊,鎂合金只要浸泡海水一下子,機身仍有些微電力下就會發生電解侵蝕機體、同時產生鹽分鍵結,造成機構卡死生鏽。越高畫素精密的機體,外力撞擊容易造成對焦點偏移是必然的結果。
D850 尚需一提的是內建 TOHSIBA (TMPM440F/10XBG) 晶片來自台灣製造,該控制晶片為數據處理引擎,採用嵌入式系統的ARM Cortex-M處理器,屬可編程伺服控制器(PSC:Programmable Servo/Sequence Controller),主要運用在高精度馬達控制上,執行直流光圈閉環控制算法、光學防抖算法等。
旗艦機在開發時間相對較長,量產前的測試階段會讓一些各領域攝影師測試工程機或部分定位進行各種測試,測試過程不斷修改整體結構上弱點,避免設計不良及品質風險產生。而低階全幅機因考量成本,配上較高階零件時,則會壓縮設計驗證或測試時間等。
前幾代機種問題也由此可見,商品企劃前的專案管理就相對重要,要避免因成本(金錢=用料價金上漲、時間=測試時間次數不足抓漏)高風險出現設計不良的產品狀況。
手邊擁有相機如Nikon、Canon、Sony、Fujiflim,但最愛還是Nikon品牌及歷史傳承,歡慶 Nikon 100年同時也深深祝福透過 D850 能拋去前幾代機種陰霾,持續嚴守日本一貫嚴謹品管,帶來更多的創新給予愛用者,讓使用者能感覺到透過這台看到的世界真的很不同!
以上綜合整理,感謝 Nrc Daniell 台灣之光的拆機分享讓D850購機者能深入了解進化所在
http://nrcintw.pixnet.net/…/460096743-%E6%B7%B1%E5%BA%A6%E8…
及 Nikon Rumors 同步報導!
https://nikonrumors.com/…/nikon-d850-dslr-camera-teardown-…/
日本官網陸續有 D850 的實拍照上傳 http://www.nikon-image.com/sp/d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