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係出手超快嘅Curry
都係腳離咗地先 波再緊接離手
“緊接”同”一齊”好大分別
-
“一齊”會變咗9推
可能係想好快咁射
可能係想一嘢隊個波出去
啲力就會變得好突然
好難控制
-
“緊接”係流暢嘅表現
腳輕彈 唔蓄力跳
波向下輕點 細動作帶返上嚟
起手點低 出手點高
中途冇停頓 唔突然發力
只係做個動作
俾個軌跡個波
-
P.s 睇表面睇得仔細係基本
代入到去感受唔係咁易✅
(揾我練會好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William L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爆發力同發力率(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RFD) 是息息相關,很多時候我們會將訓練集中放在增強力量這個層面上,但是如果我們忽略吸收力量能力的重要性,然後不斷增加力量,這樣會大大增加受傷的機會。今次為大家介紹一系列的跳襴訓練,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1⃣增強單腳和雙腳吸收力量能力...
one motion發力 在 Kofgy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Incline dumbbell press(上斜啞鈴推胸) vs Barbell incline press(上斜槓鈴推胸)
胸部的訓練一定離不開槓鈴和啞鈴臥推之類的練習,使用它們來建立肌肉量和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本篇一齊研究下:上斜啞鈴VS槓鈴推胸。
驟眼睇,上斜啞鈴和槓鈴推胸似乎並沒有太大區別。畢竟,兩者都係躺在斜櫈上、兩者都比平板臥推更能激活上胸和前膊。
咁到底有咩分別?邊樣對肌肥大好啲?或對力量好啲?
首先,從肌肉對稱(Muscular Symmetry)開始分析,每一個人都有左右不同、主副手的問題,例如,大多數人都是右撇子,這使得他們傾向於身體的一側去主導發力,令右側肌肉(肩膀,二頭肌,前臂和手)都較左側稍強一些或發育好啲。
無論你在操野時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你的優勢邊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弱勢邊。尤其是當你唔察覺到左右不平衡,隨住時間,肌肉不平衡慢慢地變得愈來愈明顯,不僅繼續增強了一側肌肉的主導地位,而且削弱勢邊的穩定性,破壞左視覺上的肌肉對稱性。
用槓鈴就可能會產生類似的問題。如果你的右側稍佔優勢,那麼自然會在右側比多啲力,做大重量時甚至可能會稍微扭曲身體,以偏向於更強的一側借力,結果就會導致不同肌肉的大小和力量失衡。
當使用啞鈴時,意味著身體的每一側(胸部,肩膀和三頭肌)都必須獨自舉起重量。您的優勢邊無法幫助借力,弱的一面亦必須加緊出力,所以會令力量,肌肉量,穩定度都可以均勻的發展。
第二,有關肌肉的活動幅度(Range of Motion),胸大肌是一種扇形的肌肉,從胸骨延伸並附著在上臂的肱骨上,其主要功能是將肱骨屈曲,內收和內旋。
簡單啲講,當胸肌收縮時,它會縮短並拉動上臂,將其移向胸部中央,又稱為水平內收。
使用槓鈴時,胸肌的活動範圍會受到限制。槓鈴推到最高點時,肱骨距離胸部中央仲有一大段距離,胸肌未能頂峰收縮;最低時,槓鈴置於胸上,肱骨無法再向下延伸拉長胸肌纖維。
使用啞鈴的話,上臂的肱骨不再受限於短的範圍,可以自由地移動並提供了更大幅度的水平內收,讓胸肌活動幅度更多,同時也可以很好地擠壓胸部肌肉,令它要承受更多的肌肉張力。
乍一看,好似啞鈴比槓鈴更好,然而根據研究,啞鈴上斜臥推需要更高的肌肉穩定性。承上所言,兩邊獨立地運作係需要較好的功能性和核心穩定性,導致輔助肌群如前三角肌和三頭肌會參與較多。再者,大多數啞鈴以5磅為增量上升。例如,你想由30磅重的啞鈴做超負荷(Overload),唯一的選擇是每隻手舉起35磅重的啞鈴,總重量共增長約16%。因此用啞鈴練上胸時較難實踐超負荷(Overload),做重亦好易因不穩定而借力,令前三角肌和三頭肌參與。
研究人員亦比較了使用槓鈴和啞鈴最大一下重複次數(One Rep Max)。啞鈴One Rep Max的重量比槓鈴低17%。當坐係上斜Bench時,你可以舉起的重量越多,肌肉受的壓力就越大。因此,槓鈴可以讓你有更大的機械張力,造成肌肉刺激促進生長。另外,用槓鈴亦可以選擇加1.25磅、2.5磅,幫助用者容易逐步提高訓練負荷,提昇能力。
總結,兩者各有長短,啞鈴勝於動作幅度,更孤立上胸肌纖收縮,但亦偏向因幅度大及左右不穩,易借前膊力;槓鈴則勝於重量,雙手合力對抗大重量,更能刺激肌肉,但有機會出現左右失衡,另外動作幅度較小。我相信只要安排恰當,兩者一定可以相輔相成,最大化地練到上胸。
Reference:
A comparison of muscle activity and 1-RM strength of three chest-press exercises with different stability requirement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225489/
圖: KAPO 文:Ivan
#kofgym #upperchest #chest #press #push #incline #muscle #training #exercise #訓練動作 #上胸 #啞鈴 #槓錜 #肌肉 #訓練 #香港健身
one motion發力 在 滔滔籃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練呢個可以幫助理解One motion嘅射法
用core力順住個軌道推 而唔係突然喺某一點發力
Btw..Toby姐跪左好似冇跪咁....
#MambaMentalityForever
one motion發力 在 William L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爆發力同發力率(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RFD) 是息息相關,很多時候我們會將訓練集中放在增強力量這個層面上,但是如果我們忽略吸收力量能力的重要性,然後不斷增加力量,這樣會大大增加受傷的機會。今次為大家介紹一系列的跳襴訓練,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1⃣增強單腳和雙腳吸收力量能力
2⃣增加在不同運動平面上吸收力量能力
3⃣增強變速能力減少受傷機會
Often we look at relate explosiveness to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RFD) While that is important, we often for get that in order to produce a lot of force, we must first be able to absorb a lot of force quickly and most importantly safely. Today we will go over hurdle jump series that will:
1⃣ Teach how to absorb force on two legs and one leg
2⃣ In multiple planes of motion
3⃣ To Change Direction quicker and safer
Add these hurdle jumps into your training, and notice how easy it is to blow by defenders during crossovers and change of direction mo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