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票選百大女導演電影榜單】
.
BBC有鑒於近幾年多數的電影榜單嚴重缺乏女性導演的作品,在今年邀集了來自84個國家的368位電影專家(包括影評人、記者、學者等),共同票選出最偉大的女導演作品百大榜單。
.
368位選民中有185位女性、181位男性、一名非二元性別者與一名匿名者。他們共同票選出了761部電影,再進一步進行評分和排名,選出前一百名。遺憾的是,最後沒有任何東亞女性導演作品入榜。名單中排名最前的亞洲電影是伊朗導演芙茹弗.法洛克扎德的《The House is Black》,名列第25位。
.
最後選出的作品最早來自1916年,最晚到2019年,但多數電影是1990年後製作。有新浪潮教母之稱的法國名導安妮.華達有六部作品進入百強,凱薩琳.畢格羅則有三部片進入前20名。最終榮登榜首的是紐西蘭導演珍.康萍的《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
.
以下節錄前25名片單:
.
(25)
《The House is Black》(1962)
導演:芙茹弗.法洛克扎德(Forugh Farrokhzad)
.
(24)
《淑女鳥》(Lady Bird ,2017)
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
.
(23)
《The Hitch-Hiker》(1953)
導演:艾達.盧皮諾(Ida Lupino)
.
(22)
《凱文怎麼了?》(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2011)
導演:琳恩.倫賽(Lynne Ramsay)
.
(21)
《冰封之心》(Winter’s Bone ,2010)
導演:黛布拉.格蘭尼克(Debra Granik)
.
(20)
《獨領風騷》(Clueless ,1995)
導演:艾美.海克林(Amy Heckerling)
(19)
《美麗佳人歐蘭朵》(Orlando ,1992)
導演:莎莉.波特(Sally Potter)
(18)
《美國殺人魔》(American Psycho ,2000)
導演:瑪麗.哈倫(Mary Harron)
(17)
《七美人》(Seven Beauties ,1975)
導演:莉娜.維黛美拉(Lina Wertmuller)
(16)
《Wanda》(1970)
導演:芭芭拉.洛登(Barbara Loden)
(15)
《沼澤》(The Swamp ,2001)
導演:露柯希亞.馬泰(Lucrecia Martel)
(14)
《驚爆點》(Point Break ,1991)
導演:凱薩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
(13)
《無法無家》(Vagabond ,1985)
導演:安妮.華達(Agnès Varda)
(12)
《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 ,2012)
導演:凱薩琳.畢格羅
(11)
《上升》(The Ascent ,1977)
導演:莉莎.雪彼寇(Larisa Shepitko)
(10)
《塵埃的女兒》(Daughters of the Dust ,1991)
導演:茱莉.黛許(Julie Dash)
(9)
《發現心節奏》(Fish Tank ,2009)
導演:安德莉雅.阿諾德(Andrea Arnold)
(8)
《顛父人生》(Toni Erdmann ,2016)
導演:瑪倫.艾德(Maren Ade)
(7)
《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 ,2008)
導演:凱薩琳.畢格羅
(6)
《野雛菊》(Daisies ,1966)
導演:維拉.齊蒂洛娃(Věra Chytilová)
(5)
《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 ,2003)
導演: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
(4)
《軍中禁戀》(Beau Travail ,1999)
導演:克萊兒.德尼(Claire Denis)
(3)
《珍妮德爾曼》(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 ,1975)
導演:香妲.艾克曼(Chantal Akerman)
(2)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Cléo from 5 to 7 ,1962)
導演:安妮.華達
(1)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The Piano ,1993)
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
.
完整版請見此:
http://www.bbc.com/…/20191125-the-100-greatest-films-direct…
.
.
(圖為《鋼琴師和她的情人》劇照。)
orlando翻譯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BC票選百大女導演電影榜單】
.
BBC有鑒於近幾年多數的電影榜單嚴重缺乏女性導演的作品,在今年邀集了來自84個國家的368位電影專家(包括影評人、記者、學者等),共同票選出最偉大的女導演作品百大榜單。
.
368位選民中有185位女性、181位男性、一名非二元性別者與一名匿名者。他們共同票選出了761部電影,再進一步進行評分和排名,選出前一百名。遺憾的是,最後沒有任何東亞女性導演作品入榜。名單中排名最前的亞洲電影是伊朗導演芙茹弗.法洛克扎德的《The House is Black》,名列第25位。
.
最後選出的作品最早來自1916年,最晚到2019年,但多數電影是1990年後製作。有新浪潮教母之稱的法國名導安妮.華達有六部作品進入百強,凱薩琳.畢格羅則有三部片進入前20名。最終榮登榜首的是紐西蘭導演珍.康萍的《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
.
以下節錄前25名片單:
.
(25)
《The House is Black》(1962)
導演:芙茹弗.法洛克扎德(Forugh Farrokhzad)
.
(24)
《淑女鳥》(Lady Bird ,2017)
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
.
(23)
《The Hitch-Hiker》(1953)
導演:艾達.盧皮諾(Ida Lupino)
.
(22)
《凱文怎麼了?》(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2011)
導演:琳恩.倫賽(Lynne Ramsay)
.
(21)
《冰封之心》(Winter’s Bone ,2010)
導演:黛布拉.格蘭尼克(Debra Granik)
.
(20)
《獨領風騷》(Clueless ,1995)
導演:艾美.海克林(Amy Heckerling)
(19)
《美麗佳人歐蘭朵》(Orlando ,1992)
導演:莎莉.波特(Sally Potter)
(18)
《美國殺人魔》(American Psycho ,2000)
導演:瑪麗.哈倫(Mary Harron)
(17)
《七美人》(Seven Beauties ,1975)
導演:莉娜.維黛美拉(Lina Wertmuller)
(16)
《Wanda》(1970)
導演:芭芭拉.洛登(Barbara Loden)
(15)
《沼澤》(The Swamp ,2001)
導演:露柯希亞.馬泰(Lucrecia Martel)
(14)
《驚爆點》(Point Break ,1991)
導演:凱薩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
(13)
《無法無家》(Vagabond ,1985)
導演:安妮.華達(Agnès Varda)
(12)
《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 ,2012)
導演:凱薩琳.畢格羅
(11)
《上升》(The Ascent ,1977)
導演:莉莎.雪彼寇(Larisa Shepitko)
(10)
《塵埃的女兒》(Daughters of the Dust ,1991)
導演:茱莉.黛許(Julie Dash)
(9)
《發現心節奏》(Fish Tank ,2009)
導演:安德莉雅.阿諾德(Andrea Arnold)
(8)
《顛父人生》(Toni Erdmann ,2016)
導演:瑪倫.艾德(Maren Ade)
(7)
《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 ,2008)
導演:凱薩琳.畢格羅
(6)
《野雛菊》(Daisies ,1966)
導演:維拉.齊蒂洛娃(Věra Chytilová)
(5)
《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 ,2003)
導演: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
(4)
《軍中禁戀》(Beau Travail ,1999)
導演:克萊兒.德尼(Claire Denis)
(3)
《珍妮德爾曼》(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 ,1975)
導演:香妲.艾克曼(Chantal Akerman)
(2)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Cléo from 5 to 7 ,1962)
導演:安妮.華達
(1)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The Piano ,1993)
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
.
完整版請見此:
http://www.bbc.com/culture/story/20191125-the-100-greatest-films-directed-by-women-poll?fbclid=IwAR055gvPaUhFzKCIB2vIBcj2xYCnIM6oUlFMOtKI6Ywdw3fY1NPsmJlm9VY
.
.
(圖為《鋼琴師和她的情人》劇照。)
orlando翻譯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鯨生】
#圈養 #虎鯨
#黑鯨 #未來
#動物福利
#終止不代表放棄
圈養高智能野生動物一直以來都是個備受爭議的領域,尤其在記錄片「黑鯨(BLACK FISH)」將Tilikum,一條在Sea World Orlando發生攻擊事件的虎鯨(Orcinus orca)的故事告知社會大眾後(Tilikum維基頁面:http://bit.ly/2UuciBU),更是引發了各界的廣大討論,在人工環境下圈養鯨豚的正當性也愈發遭受質疑,事件導致的漣漪越散越廣,前仆後繼的撻伐聲浪令加州政府與Sea World官方先後發出公告,約束並承諾今後將不再有新的虎鯨以野外捕捉或者圈養繁殖的方式加入Sea World……
以上這些,相信許多人都已經通過各種管道了解並歷經思考,故今天這裡就換個角度,先以一名讀者的身分向各位轉述Terry Maple,一位動物心理與行為學者兼美國動物園界傳奇人物在其2016年出版的「Professor in the Zoo」中針對虎鯨圈養提出的看法,再談談我個人對這段看法的解讀。
根據Captive Orca Statistic的資料,撇去中國的部分,目前世界上共有46條圈養虎鯨(http://www.orcahome.de/orcastat.htm),牠們的年齡介於0~50歲不等,也就是說,考慮到虎鯨這一物種的壽命,即便是在不引進任何新個體的情況下,想等到最後一條圈養虎鯨善終可能也需要5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面對這樣的事實,Maple認為一味的喊出「終結圈養」並不會帶來任何助益,甚至可能令現有的這些虎鯨失去享受更進一步動物福利的權益。
目前Sea World San Diego 的虎鯨水箱容量足有七百萬加侖,搭配上最頂尖的過濾與降溫機具,園區每年花費在維持與升級展區設備的金額可上看千萬美金,是目前地球上最高配備的圈養虎鯨設施,但在Maple的眼中,這樣的規模仍然無法讓園區內「僅僅10隻」的虎鯨小團體獲得「Thrive」的體驗,頂多算是達到了動物福利的最底限(這邊的Thrive有時被翻譯作健康成長、茁壯,但其實應該更接近strive那樣「追求自我實現」的境界,意即讓動物能夠在自我意識的驅使下探尋更好的生活可能)。於是乎,倘若Sea World受到抵制圈養的聲浪影響,只打算安安穩穩的「養完」這一批虎鯨,停止探究關於虎鯨圈養的更多可能性,並減少相關技術的開發與投資,那將會變相的剝奪了這46條圈養虎鯨個體獲得「Thrive」機會的可能性。
在Maple的構想中,考慮到現有虎鯨今後數十年的安養問題,所有低於目前最高標準的圈養設施都該被嚴令遏止,並且一座(或多座)保護區(sanctuary)型式的「Orca Island」是必須的,這些Orca Island將擁有現存機構完全無法媲美的巨大面積與容積,除了至少10英畝(大約是邊長200公尺的正方型)的水體表面積外,水域最深處也必須逼近300公尺(但書中這部分的數據換算似乎有些問題),最少也得是目前Sea World San Diego展區的六倍,換句話說,已經達到了一座小(二)型水庫的容量標準。
Maple認為這樣「可接受」的尺寸除了可以實現虎鯨進行長距離游動的需求外,也因為減少「觸礁」的機率而令更豐富的水下環境成為可能,並且可藉著電腦化系統針對其游動方向提供解決「認知圖(Cognitive Map)」問題的機會進而主動獲取積極的回饋,實現圈養環境下的Thrive。
※認知圖這個名詞是由學習論者Tolman所提出,他將白鼠學習的行為,解釋為一種認知學習的方式;認為白鼠學到去找食物所在位置,並非機械式地對環境刺激作直接反應,而是在牠走過之後,會對於迷津通路有一個整體的概念,亦即獲得一個認知圖。此種認知圖的形成,乃是白鼠認識迷津中某些特徵作為符號標誌,然後辨別符號之間的關係而獲得對迷津的整體認識。以上釋義轉自國際教育研究院
看完這些文字時,我的想法應該與現在的各位大同小異,覺得Maple有些過於理想化,或者說不切實際,但若是忽略掉那些數據上的「天馬行空」(或者說是將來勢在必得的改進),只單純探討理念方面,那麼Maple的想法就很好理解了,就是他認為「終結圈養」或者「關閉動物園與水族館」並不是那種一聲令下就能水到渠成的事,畢竟圈養的野生動物不是物品或器具,牠們真真切切的活在這個地球上,倉促且不周到的處理只會造成更多悲劇上演。
因此,就算真的像今天的虎鯨這樣,走到了不得不終止的時候,那也並不意味著對於虎鯨圈養的「放棄」,而是要轉而在圓滿現有虎鯨「鯨生」的過程中 #探尋更高的可能性,盡力不讓這一過程淪為遺憾,說到底,這也是一個動物園人能對這些圈養動物所盡到的最後責任。
圖片來自https://www.visitcalifornia.com/destination/spotlight-seaworld-san-diego
orlando翻譯 在 奧蘭多的魔術幻境Orlando Magic - 【愛莎】 作者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愛莎】 作者:Josh Cohen [翻譯] 今天在對小牛比賽中,Orlando Magic三年級前鋒Jonathan Isaac成為1983-84年以來第三位在一場比賽中拿下至少13分、10個籃板、5次 ... ... <看更多>
orlando翻譯 在 [新聞] 勇士強打游擊手求婚成功情定美國女足隊正妹前鋒 的推薦與評價
1. 新聞來源:
ETtoday運動雲
2. 新聞標題:
勇士強打游擊手求婚成功 情定美國女足隊正妹前鋒
3. 新聞內容:
2021年12月04日 11:09
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6041/d6041416.jpg
▲勇士游擊手史旺森與美國女足前鋒皮尤訂婚。(圖/翻攝自IG)
記者路皓惟/綜合報導
一個月前幫助勇士贏得睽違26年的世界大賽冠軍後,亞特蘭大勇士游擊手史旺森(
Dansby Swanson)現在又迎來人生一大喜事,他向女友皮尤(Mallory Pugh)求婚,這位美
國女足成員點頭說「我願意」。
史旺森和皮尤通過各自的Instagram宣布了小倆口訂婚的消息,照片中史旺森單膝跪地,
拿出一枚大鑽戒,皮尤在IG上寫道:「永遠與你相伴!」史旺森則在下方留言表示:「我
愛你,直到永遠。」
27歲的史旺森和23歲的皮尤在2017年12月開始交往,促成這段姻緣的是前隊友彼德森(
Jace Peterson),彼德森的妻子布里安娜(Briana)正是皮尤的姐姐。
史旺森在勇士隊效力6個球季,上個賽季160場全勤出賽,揮出生涯單季新高的27支全壘打
,打下88分打點;未婚妻皮尤目前則效力於國家女子足球聯賽的芝加哥紅星隊,21場出賽
,踢進4球。
皮尤在2016年首次入選成人國家隊,並在該年夏天代表美國參加里約奧運,並以18歲之齡
成為美國女足隊最年輕的球員,之後她還參與了2019年於法國舉行的女子世界盃。
malpugh
574K followers
https://www.instagram.com/p/B3SJBfklNn7/
4. 新聞連結:
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2138435
5. 備註:
勇士隊各位置人選如下:
(1) C:Travis d'Arnaud、Manny Pina、William Contreras、Shea Langeliers、
Stephen Vogt*、Kevan Smith*。
(2) 1B:Freddie Freeman*。
(3) 2B:Ozzie Albies。
(4) 3B:Austin Riley。
(5) SS:Dansby Swanson。
(6) UT:Orlando Arcia、Ehire Adrianza*。
(7) RF:Adam Duvall、Jorge Soler*、Joc Pederson*。
(8) CF:Guillermo Heredia、Cristian Pache。
(9) LF:Marcell Ozuna、Eddie Rosario*。
(10) OF:Drew Waters、Greyson Jenista、Travis Demeritte、Ronald Acuna Jr.
(INJ/十字韌帶撕裂)、Abraham Almonte*。
*:目前為自由球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6.143.1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638705814.A.7B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