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興隆專欄:誰在意SDGs (UN 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08/09/2019 風傳媒)
「永續發展目標」就在我們生活的週邊,與我們一同作息。
文:連興隆 / 國立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創新學院院長
當你今天打開電視的新聞頻道,你是準備接受名嘴們各據立場的疲勞轟炸,還是打算看看千篇一律由行車記錄器上所擷取下來,發生在街頭巷尾的車禍事件當作今天新聞報導的頭條呢?這是我們被迫接受的日常嗎?
“我國永續發展目標正式核定公布…. 發布單位:永續會秘書處發布日期:2019/07/16更新日期:2019/07/16點閱:239”
這麼一則應該是很重大的政策目標,卻像不起眼的訊息,似乎只是靜靜的躺臥在「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的官方網站裡,得不到眾人關愛的眼神。不過,如果我們提到日前沸沸揚揚的環評觀塘藻礁案,提到火力發電的PM 2.5對健康的衝擊,提到限電與電價調漲對經濟發展的衝擊,我們或許會稍微專注一下這些事情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如果我們再看到高雄市日前因為極端天氣所造成的淹水與對排水基礎建設的考驗,以及韓市長對城市治理的想法與競選總統的企圖心,大家就會你一言我一語地,各擁其主的互不相讓。然而,這些我們非常有感與在意的生活日常,其實都與「我國永續發展目標」有關。
聯合國於2015年通過總計17項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與努力的目標,並預計於2030年檢視其成果。
前述的例子,PM 2.5對健康的衝擊,「SDG 3健康與福祉」所在意的;限電與電價調漲對經濟發展的衝擊,「SDG 8經濟發展與就業尊嚴」所在意的;觀塘藻礁,「SDG 14海洋生態」所在意的。那麼國家的治理呢?是「SDG 16」;基礎建設呢?是「SDG 9」;極端氣候呢?是「SDG 13」。
看起來,SDGs就在我們生活的週邊,與我們一同作息。更重要的,這些都是我們在報章新聞上,大家吵個不停地互相攻擊或彼此衝突矛盾的議題,怎麼在聯合國的框架下,都成了全球共同努力的重要目標呢?
原來,當我們將事情都以“二元對立”的角度來理解,找到衝突將會比解方多。但是,SDGs強調的是:在相互包容(Inclusive)中尋找共同利益的解方,如果3個SDG都要同時兼顧,那麼這三個圓圈的交集應該會是什麼呢?這就是SDGs的力量:一種尋找社會共識的工具與價值平台。
說到底,「永續發展」究竟是什麼呢?1987年,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曾任挪威首相)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正式定義了「永續發展」。
常見的中文翻譯是:「能滿足當代需要而又不損及後代滿足其本身需要的能力之發展」;不過,我比較喜歡的說法是:「在不損及未來世代福祉的前提下,去滿足當代需求的發展」。差別是:你看重的是「未來世代」還是「現代」。
理想上,我們都期待兼顧未來與現在;事實上,人類卻是短視近利的生物。雖然,我們的大腦裡對抽象的未來有想像的能力,這是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的原因之一,然而,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寫入我們基因裡的優先順序是當下的生存而非看不見的未來。因此,當下的利益算計,會遠比看不見的未來更左右我們的決定。
我們在遙遠未來的子孫們,他們來不及回到現在告訴我們,他們生活的地球將會如何。然而,那些常常被我們稱之為「未來的主人翁」的現代中小學生們,他們已經意識到這議題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所創造的現在就是他們的未來。
2018年為氣候變遷罷課運動「未來星期五」(Fridays for Future, FFF)發起人,瑞典16歲女孩桑柏格(Greta Thunberg)成功喚起包含台灣在內的105個國家的數十萬年輕學生加入為未來、為氣候變遷而奮鬥的行列,她於今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誰在意SDGs呢?我的答案是:在那遙遠的未來,尚未誕生或沒有機會誕生的我們後代的子孫們。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1570833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NLF賽事精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dg 9中文 在 用3 分鐘瞭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