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
讓我們以一輩子時間學習做父母
雖然我在學校不是隸屬學生支援部(SEN),但相關同工跟我聊天時,總覺得詫異—何解我好像知很多😆😆😆
我想大概因為我是一個媽媽,而且還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我的孩子不是SEN,但他們一路成長也有很多始料未及的狀況,作為母親,唯有不停學習來應對。
初為人母,怎樣照料嬰孩?餵哺母乳、過渡固體食物、把屎把尿到戒片,全部都要學習。
孩子有任何生理不適,又要研究不同的方法處理,尤其是食療營養方面的學問。(終於明白為何以前媽媽總是煲涼茶燉湯藥,又「喃嘸喃嘸」耳提面命的提醒我注意這個留意那個)
孩子成長,莫名其妙的驚恐憂慮,反應異常,明查暗訪,可能是感統失調,又要學習。
孩子爬得古怪,遲遲不行,難得起步,又步履蹣跚,步姿古怪,頻頻跌倒,五體投地,可能是大肌發展問題,又要學習,陪同物理治療。
孩子牙牙學語,發音有誤,已達適齡,口吃嚴重,可能是言語發展困難,又要學習,陪同言語治療。
孩子有情緒問題,經常失眠夜驚尿頻,除了見專業人士外,還得學遊戲治療、香薰治療、腦科學教育。
孩子認讀、社交未如同齡孩子,又要學習讀寫、自閉譜系等方面的知識,好作識別。
要學習的事,好像永遠沒完沒了、無窮無盡⋯⋯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面對的成長困難也不盡相同,所以總要重新又重新的學習。
漸漸地,
我開始理解孩童的行為,明白孩童的感受。
但都只是開始而已,未算透徹。
到我重執教鞭,
對不同學生的行為反應,
開始多了幾分觀察,
多了幾分理解,
多了幾分體諒。
但都只是多了幾分而已,未算很多。
我的孩子都不過三個,
經驗值始終很少很少,
遇上不同學生,
我還是得虛心再虛心的,
以重新學習的心態來應對。
當然,對我家三位公子,
更要窮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同行。
作為一個母親,
投入的心思、時間實在太多太多,
不過因著愛孩子,總是認為值得的。
值得的。
sen學生支援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次在課室看ETV(教育電視),他總會大喊大叫,他是個自閉症兒童,貼上「SEN學童」的標籤,看似解釋了行為的原因;她卻繼續尋根究柢,要找出他恐懼的原因,一直留意他的反應,最後發現,原來他恐懼的是節目最後的字幕。
起初解決的方法是,讓一個老師在節目快結束前帶他離開課室,這顯然是迴避問題;後來則在快結束前作出預告,老師幫他掩住眼睛;再後來,老師則讓他自己掩住自己的眼睛,但過一陣子,讓他在手指縫中嘗試張開眼睛;到最後,他再看字幕時,不再大叫了。
她就是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紅磡信義學校的趙婉嫻副校長,該校成為「學校伙伴計劃」中的資源學校,因為在採用「全校參與」支援SEN學童模式方面表現出色,包括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與學生支援等,不時向其他學校分享經驗。她說,對SEN學生的教育工作有時像是做偵探,要找出他們的問題根源,再幫他們解決。
近年涉及SEN學生的社會慘劇增加,有聲音指,由於教育局投放資源不足,現時「以校為本」的支援模式表現不理想,學生無法在學校得到適切的幫助。在有限的資源下,學校難以推行融合教育,更影響整體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這是否必然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