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他人臉上的殘餘訊息來看相》
我年輕的時候看過一些講面相的書,大概是說女人眉間有豎直的針紋,男女感情生活會比較差,如果那女人又有強勢的面相,會不需要男人云云。
我不知道這個有多準,不過曾經某年參加一個選美的節目,節目中我是代表NLP的專家,而另一個專家則是面相學的老人家。
你知道老前輩來到,很多人都會要他贈兩句。
當中一個要他增兩句的,是位前選美者,老人家說她是個很需要愛情的女人。
我之後有問起她老人家講得準不準,她搖頭說不大認同。我看了看她,發現她眉頭有兩條豎紋,就會想起年輕時看過的那本相書,然後就講了一些模棱兩可的話讓她對號入座:「妳不是不需要愛情,只不過妳的經驗會讓妳有時候會問自己,我真的那麼需要男人嗎?」
然後她的臉色大變而說「對!!~~~」
後來我是有聽說男人追求她的時候,她會開條件求包養。我沒辦法告訴你這個求包養的資訊到底是真還是假,不過我也相信一些參加過選美的女生,可能在男女關係上,比較容易意識到自己參加過選美而帶來的一些價值,進而在男女關係中會有更高的主導權。
那麼有主導權的話,自然會把追求她的男人地位放低一點,你的地位低,我當然就不需要你,是不出奇的。
不過,這也不是我相信面相書裡面所寫的資訊,我是看到另一個可能性。
我在我的毒辣NLP課程裡面有跟我的學生分享過一個也是「看相」的概念,叫做臉部的殘餘訊息。
甚麼叫做殘餘訊息呢?
我們臉部的表情如果在平日有一個情緒出現的機率很高,它會在我們的臉上留下印記。
基本上我們的情緒會透過我們的呼吸、表情、甚至肢體展現出來。
如果你日常中不斷感受一個情緒,你臉上的肌肉會一直呈現那情緒相應的表情。
習慣了後,你的臉上就會留下我稱的殘餘訊息。
我所講的這些殘餘訊息,不是紋線或所謂的看相的相,而是Muscle Patterns。
例如一個人如果平日習慣皺眉,日子一久,就算他不皺眉的時候,我們都可以隱隱約約的注意這個人的眉間肌肉有點呈現繃緊(Tension)。
這種繃緊現象,是一些好的演員,如果演著一個不斷焦慮的角色,也會看到他們眉間有這種繃緊,我有印象的是兩個角色。
一個是美劇 The Sarah Connor Chronicles的女主角(Lena heady),這一個角色就是 Terminator電影中人類救世主的母親,她必須不斷警惕和保護自己的孩子,所以眉間的繃緊也反映出這個角色平日習慣的情緒,一定時焦慮和壓力的。
另一個也是演得很好的,就是好萊塢版的《無間道》 Departed,電影中Leornado Dicarprio演臥底,他的眉間就是帶著微微的繃緊,你可以理解臥底的壓力。
如果只是印堂繃緊,只要你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沒有壓力或焦慮,過得也很開心,這個眉間殘餘繃緊現象會消失的。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我的權謀課搭檔李民傑老師,我有一個香港朋友在很多年前李老師未進入講師行業時見過他,然後下一次見面的時候,就是他進入講師行業幾年後,他就有跟我說李老師的樣子和氣質變了,看起來比較舒服了。
我比較傾向於相信他為進入講師行業前,他的成衣業的生意,壓力遠比講師行業大,而且講師行業對一個喜歡看書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個開心的行業。
如果你的一個女性朋友嫁了給一個人後,你開始留意到她的眉間有繃緊留下的殘餘(隱約)訊息,應該是婚後的日子,她是有壓力、焦慮。
而這種臉上的殘餘情緒留下的印記,我在課程中還透露過給男學員,如果要追求漂亮女性,她們在嘴巴有一個殘餘表情的話,你不是要走開,而是跑開。
那麼我所講的這個眉間殘餘表情訊息和眉間針紋又有甚麼關係呢?
我覺得如果你平日從眉間繃緊發展到皺眉的時間越來越長甚至皺眉的強度也增加,時間久了,就會出現紋線。
與其說女人有這種眉間針紋就表示跟男人關係不好或不需要男人,我反倒覺得這可能只是這個人平日的生活是習慣了焦慮、壓力、或憤怒的情緒。不代表有焦慮壓力或憤怒的人就一定會有感情問題,但,一些時候如果你跟另一半相處的時候,不會表達或疏導自己的焦慮、壓力或憤怒,可能就容易跟他擦槍走火。
我貼的這個圖,是一個富二代的女生,加入了一個高壓邪教組織7年後,她眉間的照片。先說明,她這兩條紋線,不是原廠預設沒有任何表情的時候出現,而是有情緒的時候才看到。
換句話說,這還不能構成華人相書裡面所說的針紋,幸好她已經離開了那邪教組織,如果時間再長一點,說不定那針紋就會越來越明顯。
那麼可能一些女讀者看到這裡,可能就會說「那很簡單,平日我盡量少情緒、少表情,就沒有這種紋線出現吧?」
哈哈,其實如果妳平日都是沒有表情、沒有情緒,妳的臉一樣留下殘餘訊息:就是妳習慣了沒有表情。
甚麼人是沒有表情的呢?
沒有情緒或情緒很少的人。
甚麼人的情緒很少呢?
悶呆的人。哈哈,結果,妳臉上的殘餘訊息,就是一個沒有生命力的人。
與其擔心留下紋線,妳倒不如讓自己有更多「好的或美的」殘餘訊息。
但也不要誤會了我的意思,就是不斷的裝笑裝開心,就會留下好的殘餘訊息在臉上。
絕對不是這樣,如果妳一點都不開心而不斷裝笑,妳只會留下虛偽的殘餘訊息。
妳要檢測妳的生活,妳平日的生活工作,有沒有間接給妳帶來成就感、快感,常跟妳相處的人是否能夠大家互相讓對方開心,而不是一直臭臉。
這種落在生活層面的快意,才能永久的在妳臉上留下讓人看到會舒服的殘餘訊息。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CapTV 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無間道》的對白,絕無其他意思! 因為,阿Sir我…… 《Departed》,2006,Warner Bros. 《無間道》,2002,寰亞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the departed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2010)是由馬丁·史柯西斯導演,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演。
不曉得狄卡皮歐會不會認為2010年是他人生相當特別的一年,因為在2010年的二月,由他主演的《全面啟動》(Inception)上映,給觀眾燒腦燒到2021仍舊是部經典;而同樣也是由狄卡皮歐主演的《隔離島》,在同年七月上映,也是讓觀眾隨著他深鎖的眉頭與不信任的雙眼,在「隔離島」與島上的燈塔,迷茫迷失到電影結束。直至今日,《全面啟動》與《隔離島》都還是「再多看兩遍」也不嫌多的燒腦電影。
《隔離島》是改編自丹尼斯·勒翰的同名驚悚黑色小說(2003年),故事幾乎按照原著的故事線,史柯西斯也將小說中的哥德式恐怖,呈現在螢幕畫面。
#一定要親自享受看隔離島的震撼
《隔離島》是個一點小雷都不能爆的故事,觀看者必須親自從頭看到尾,才能感受到這個故事的威力,才能理解眼見為憑是如何不可靠,也才能感受謎底揭曉時的現實震撼,最後,還會因為關鍵的一句話(「像個野獸地苟活,還是像個好人地死去」),而備感煎熬。
故事發生在1954年,泰迪·丹尼爾(狄卡皮歐 飾演)與查克·奧爾(盧法洛 飾演)是美國的法警,特別被安排到位於美國新英格蘭區的波士頓海灣外的「隔離島」,要調查一名在隔離島上莫名失蹤的女性重案刑犯。
「隔離島」的英文是 shutter island,shutter 的意思是拉下百葉窗的關閉,意思就是「完全對外封閉的島嶼」,因為在這個島上,除了醫護人員與心理醫生,其他關閉的都是患有心理疾病的重案刑犯。島上建築總共分為ABC三棟,除了AB分屬男女病房之外,C區則是心理疾病嚴重又具有暴力傾向的病患。
.
#燈塔是光明的指引
島上除了ABC三區之外,另外還有一座燈塔,聳立於峭壁懸崖之上。就法警泰迪的調查,這座燈塔嫌疑最重,應該是個藏有秘密且進行不人道手術之處。
燈塔象徵光明與指引,於是,泰迪法警帶著一定要查出真相的決心,不顧波士頓灣的嚴厲天氣,無視暴風雨將至,與此同時,也不聽愛妻的勸告——千萬不要到危險的燈塔裡。
只是,泰迪既然任命於找出莫名消失的重刑病患,同時也想解開他心中一直未解的疑惑,於是他帶著非查出真相不可的決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進入燈塔。果然,一切真相大白。
.
#哥德式恐怖故事的基本元素
在傳統的哥德式恐怖故事裡,例如《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會有一些固定的基本元素,這些在《隔離島》也有。
1. 被孤立的空間:隔離島就是一個被孤立的小島,在島上發生的一切,宛若發生在平行異世界。
通常,這種孤立的空間是種刻意的設計,目的是要產生一個能夠凸顯主角內心世界的地域。
2. 狂風暴雨:在《隔離島》幾乎沒有好天氣,不是在睡夢中被雨水打到驚醒,就是在墓園中遇到大風大雨。而颶風將至的陰影,也隨時隨著狂風巨浪拍打在峭壁礁岩上。
通常,狂風暴雨的程度,會隨著故事的前進,而顯得更為狂暴,這些狂風暴雨不僅襯托外在環境的驚險,也象徵主角內心的憤恨與恐懼。
3.
陰魂不散的鬼魂:在《隔離島》,那些在二次大戰的寒冬與戰火中死去的德軍和民眾,一直陰魂不散地盤旋在泰迪的回憶之中,尤其是躺在死去的母親懷抱裡的戰火下的女孩。
通常,這種陰魂不散的鬼魂,並非真的鬧鬼,而是主角內心罪惡感的顯像。那些主角不願意面對的過去、悔恨、不堪的醜陋等等,都會以鬼魂的形式出現在主角的午夜夢回。
.
#前額葉皮質切除術
《隔離島》提及的前額葉皮質切除術,曾經在精神科治療的外科手術方面,盛極一時,在30s至50s年代,是最前衛的醫療科技技術,還在1949年獲得諾貝爾的生理學醫學獎。不過,這項醫學技術在70s年代之後被禁止使用,因為手術結果無關效果,不僅傷害人權,有人道疑慮,更慘的是把人變呆變笨、甚至(嚴重感染而)搞死。
《隔離島》的故事發生在1954年,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心理醫師在解決不了有暴力傾向的重症刑犯時,必須採取外科手術,讓病人失去反抗的能力,甚至呈現癡呆狀態,再也無法暴力向人。
.
#1950年的女性家庭壓力
《隔離島》有提到家庭,一個典型的美國夢美式家庭,就是有個大庭院的房子,一家四口五口歡樂住在一起,爸爸在外努力工作、成功發達,媽媽則是能幹溫暖的家庭主婦。
不過,美國夢終究個夢,例如同樣是由狄卡皮歐主演的《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 2008),就是個在50s年代的美國夢美滿家庭的夢碎過程。當先生在外工作之時,由一個婦女背起家裡所有的責任,身心壓力都極為巨大,家庭問題也隨之而生。
.
#狄卡皮歐與史柯西斯
《隔離島》是狄卡皮歐與導演史柯西斯的第四次合作,兩人每次的合作,都是經典賣座電影,前面三部是《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2002)、《神鬼玩家》(The Aviator, 2004)、《神鬼無間》(The Departed, 2006),之後還有在2013的《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25
#2021年6月9日
#隔離島2010
#Shutter_Island
#to_live_as_a_monster_or_to_die_as_a_good_man
#劇照中的領帶就是太太送的那條
#哥德式的恐怖故事
the departed電影 在 潘國靈書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些年,在UA's看過的電影】
UA,一個符號,召喚起來也有足跡印記。有些票根尚存,跨越經年,由UA沙田始,溜走了許多時光(看看圖片)。家中仍有一把藍色印上黃色UA二字的大傘,不為收藏,純是看罷戲從電影院走出來,天空下起大雨,便就地在戲院買把它們自家出品的長傘子,看戲人或許也曾有過如此經驗。長傘最易丟失,這把也曾在某處遺下,但結果仍回到身邊。因為時月,竟也生起一點物情。
《消失物誌》(2017)有二文寫及UA,順貼如下,有興趣可看看(當然更望讀者找原著,一本書花的心力可不少呀):
潘國靈,〈UA時代〉
談不上對UA時代廣場(以下簡稱UA時代)有深厚感情,但它的結業(註: 2012年頭不敵名店品牌高價出租結業,2013年底登上十三樓,以Cine Times新貌捲土重來。),還是令我在腦海中搜索了一下,我在這裡曾經跟甚麼光影相遇過。遠的記不起來了,近的,從二○一○年至今,我在這裡看過《少女香奈兒》、《我愛紐約》、《不赦島》、《幻險巴黎:美女‧魔龍‧木乃伊》、《社交網絡》,乃至最後的《桃姐》優先場。有票根為憑據,所以記得。
都說時、地、人三者足以構成故事,甚麼時候、在哪間戲院、跟甚麼人(或是獨自一人)看了哪齣電影,記下來,日積月累或者便有了厚度;如此,我們才能言及,自己對一間戲院有感情與否。公共的資料,如戲院的開業日期、影院的數目等等,上網就找到了;唯獨是你跟它的交錯軌跡是獨特的、個人的,你不說便無人知曉而終究會煙消雲散的。
當然,問題也來了。如果沒有其他物事的附加記憶,你在UA時代跟在UA太古城(後來結業,頗長日子後,變身現在的MOViE MOViE Cityplaza)看一齣電影,又有甚麼大分別呢?都在商場中佔據一隅,不同商場的空間還可構成自身的獨特性嗎?這也是我們今天談及城市空間同質化的問題,當每間影院、咖啡館、連鎖商店都差不多的時候,所謂「地方記憶」,有時也不過是多收集一個字母符號如UA或JP或MCL或AMC之同質異類罷了。
要為記憶添一點厚度而非純符號性,其他物事有賴被召喚出來。是的,那些年我住在銅鑼灣禮頓道與黃泥涌道交界處,一定是不少晚上飯後一人百無聊賴就近走進UA時代,看了如今還記得的《放.逐》、《死亡筆記》等電影。戲院收容寂寞的遊魂,可當然也有衣香鬢影之時。時代廣場也鋪過紅地毯,當年《無間道2》首映禮就是在UA時代舉行的,導演和演員前來宣傳,星光熠熠,鎂光燈亮個不停。後來馬田史高西斯改編《無間道》拍成的《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香港的首映禮也是於UA時代舉行的。王家衛的《2046》優先場我也是在UA時代看的,身邊坐了不少相識的人。沒料到的是,如今,UA時代也登上了“2046”的消失列車,等不及《一代宗師》的出場。
潘國靈,〈UA其他〉
其實,說到UA「關門」,UA也「死」過不止一次。有誰仍記得金鐘太古廣場的AMC,曾幾何時是UA金鐘戲院(活地阿倫《解構愛情狂》我是在這裡看的)?UA德福結業,取而代之的是MCL德福?字母呀字母,你把我的腦筋弄得團團轉。難道字母本身就是要提早消滅人的記憶嗎?
UA黃埔,開在一隻船艦狀的商場內,今天又變了何模樣?
如是者,好像談不上歷史的“UA”兩個字母,鋪陳起來也有了年輪的印記。UA黃埔屬「前世」的,早已不存,在這裡也曾看過一些電影,今天回想,恍如隔世了。UA沙田屬於我的「舊日子」,在這裡看過《搏擊會》、《一個快樂的傳說》、《美麗有罪》、寇比力克遺作《大開眼戒》、《A.I.人工智能》等好電影。二者跟UA太古城有點相近,都是開設於大型密集的中產屋苑商場。如今更「潮」的,應該是與消費主義商場更形影不離的UA Megabox,以至有闊大銀幕、看《阿凡達》不二之地的UA iSquare吧。
一雞死一雞鳴,本屬平常,只是時代廣場到底是一個著名地標,而戲院被天價租金的名店取代,又令人從空間的轉換反思到,我城是否已被另一股消費力量攻陷而不復是「我城」了。
#UA
#夢是唯一的真實
the departed電影 在 CapTV 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無間道》的對白,絕無其他意思!
因為,阿Sir我……
《Departed》,2006,Warner Bros.
《無間道》,2002,寰亞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the departed電影 在 半瓶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FB: https://www.facebook.com/VinegarFilmCafe/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pf1980
微博:http://www.weibo.com/2623858481
懇請訂閱支持~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the departed電影 在 CapTV 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知道了麥迪文 (Matt Demon)的真面目後,應該沒有人會再去救他吧..........
P.S. 麥迪文曾被拯救無數次! 包括:雷霆救兵, Interstellar, 火星任務, 什至在 Jason Bourne裡也是被數名漁夫救起...
BTW片中曾出現過的麥迪文電影,大家喜歡看哪一部?
(按出場次序):
The Martian
Interstellar
Saving Private Ryan
Ocean Eleven
We Bought a Zoo
Invictus
The Departed
Elysium
Good Will Hunting
Dogma
Rounders
The Bourne Identity
The Bourne Supremacy
The Bourne Ultimatum
Green Zone
Talented Mr.Rip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