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 六)
認知自己錯判情勢之後,別無他法,只能更認真的準備。最後的十天,我請了住院醫師最寶貴的休假。這十天除了照顧家人、煮飯之外,其他時間都在讀書。這讓我想起了準備USMLE時每天10-12個小時奮戰的日子。
公眾衛生是外國人的罩門,偏偏又是必修出題最多的科目。醫學知識是共通的,公共衛生政策卻每個國家不同。若沒在日本讀書執業,唸起來就像全新的科目。在友人的建議下,買了教學影片觀看。17個小時的影片用1.5到2倍速看完。每天看到最後大腦運轉過快、很想吐 (不是因為講師長相的關係,講師長得還不錯可愛)。
日本國考還有一個有趣的題型叫做禁忌肢,是絕對不可以選的選項。通常都是你做了病人就會死或有嚴重後遺症的行為,譬如說給有盤尼西林過敏者盤尼西林、用阿斯匹靈治療小兒感冒等等。禁忌肢最多只能選錯三個,超過三個立即淘汰,像在玩踩地雷一樣。考試時你不會知道哪些是禁忌肢。通常這些選項都是很明顯的錯誤,但每年還是有30%的考生不小心踩到一題,也真的有一兩個考生因為禁忌肢被刷掉的。
十天很快就過去了。三屆考古題做完後又複習了半次,整體正答率終於提升至70%。但只在及格邊緣,不可掉以輕心。
這次去日本我選擇在台灣轉機,打算回程在台灣停留五天。10幾個小時的飛機上,我跟時差奮鬥,幾乎沒有休息。飛機到台灣停留時,我打了電話回家。過家門卻不能入,特別沮喪。加上身體的疲累吧,有一度覺得自己要昏倒了。如果真的昏倒,昏倒在台灣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吧。
前往日本的飛機上有許多觀光客,看起來輕鬆愉快的樣子。你是否也曾有這種感覺,當你悲傷時,周圍的人看起來特別快樂。人群太過耀眼,我決定先閉上眼睛。
我的考場在大正大學。
這是我第一次來巢鴨。當我還是觀光客時,沒來過這裡,所以很意外看到這裡的APA Hotel住滿了外國旅客(沒錯,APA社長FUMIKO我又來看妳了XD),不知道這附近有什麼知名景點? 考試完或許可以去逛逛。
2/7入住時已是傍晚,旅途疲累一下子就睡著了,剛好調時差。
2/8一整天待在旅館讀書+調時差。
日本醫學生花800小時準備的考試,我只有200個小時,到最後都不能鬆懈。
考試在2月9日、10日舉行。早上七點,旅館餐廳外面已是長龍,全是考生。時間一到大家魚貫進去又是排隊,整個過程沒有人說話。餐廳裡雖然滿是人,卻安靜地連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聽得見。我都快窒息了。
走出旅館,零下的溫度寒風刺骨。當天東京下了雪,美麗的景象我卻無暇觀賞。國考辦在二月不知道是誰出的主意,真的有夠冷。一定是北海道的陰謀,故意想讓我們南國來的表現比較差是吧。
聽從日本朋友的交代,先去便利商店買了飯糰跟麵包當作午餐。我還準備了能保溫的便當袋,將熱飲放進去,打算午休時間好好享用。為了維持一貫的美式作風,我叫了Uber。畢竟走路15分鐘以米國人的標準已經太遠了。雖然Uber是美國的,但司機是日本人…他竟然放我在考場後門下車… 全身溼透的我,搞不清楚落在我臉上的是雨、是雪、還是淚水。
國家考試兩天有6個block,400個選擇題。第一天3個block,第一個block 75題 165分鐘 ……這是在考醫學知識還是膀胱大小。我以為USMLE已經夠不人性了,9個小時的考試只讓休息45分鐘。沒想到日本人想出另一種折磨人的方法,要你一次坐三個小時。醫師國考是不是都要設計的有點變態才能測試醫師的專注力跟抗壓性,而兩者剛好都是當醫師的必要條件。我本來以為我會提早交卷,結果寫完只剩下十幾分鐘。題目是日文,看的速度慢很多。
第一節考試完有一個多小時的午休。拿出我的熱飲細細品嘗。考場裡面有暖氣很溫暖,不需要穿外套。
第二節是必修,題目比較簡單只有100分鐘。果真還是被公眾衛生的題目殺爆了,完全沒把握正答能超過80%。最後一節四點十分開始又是140分鐘。時差在這時候發酵,我越寫越慢,已無法思考。
走出考場時,我偷聽日本考生的交談: “好難啊””必修死定了”。我聽著鬆了一口氣 lol 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覺得。回到飯店隨即上Medialink App對答案。Medialink是日本最大的醫學書籍出版商,幾乎每位考生都有買它的考古題、模擬試題或是題庫。Medialink App上有講師即時解題,即時公布解答。題目是紙本可以帶回家,只要將你的答案輸入,就可以知道大概的成績。但之前提到過了,只知道成績是沒用的,重點是你跟別人比起來如何。可惡啊,我又被日本人騙了。嘴上說好難,怎麼成績這麼高。一開始輸入時因為人數很少,百分比自然比較前面。隨著人數越來越多,排名不斷退後。啊啊啊,第一天睡覺之前我已經成了邊緣人了。
第二天的考試日程跟第一天差不多。第一節考試前考官的說明長達30分鐘,包括座位配置、考試規則等,都是昨天聽過的東西。我心裡想,無論如何我都要通過這個考試。聽30分鐘的廢話加上接下來165分鐘的考試太煎熬啦。為什麼還要再重複一遍啊? 昨天沒有人來考試的人今天一定也不會來啊,來了也注定被fail了,為什麼要再重複一遍我的媽,以下省略30萬字。好不容易等到考試開始,我秉著「明年絕對不要再重來」的決心,專心將我在台灣、美國醫師國考以及住院醫師訓練學到的東西從腦袋中掏出來放到答案裡。
剩下只能聽天由命。
考試有個小插曲。我請朋友幫我從台灣帶了可以換筆芯的那種2B劃卡筆。從小到大考試都用這種筆劃卡,非常方便不需要削鉛筆機。第一天考試時監考官問我這是什麼筆? 解釋完他讓我繼續用。第二天一個女的巡邏考官看到又問了我一樣的問題。回答完她居然叫我收起來說不能用…挖哩咧。好險我有在日本便利商店買了他們本國出產的2B鉛筆備用,否則要我用甚麼東西劃卡? 只要我當場咬破手指血書嗎? 我們真應該逆輸入這種劃卡筆去日本,保證大家考試都第一名。
第二天晚上上Medialink,答案差不多都出來了。登錄人數也近八九千人,幾乎九成考生都在上面了。雖然照數據應該是會通過,但從小到大只要是畫卡的考試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劃錯啦、橡皮擦是不是擦不乾淨之類的事,畢竟我有天然呆的體質。還要擔心是不是會被禁忌肢刷掉。
3月18日是公布結果的日子。日本在這方面還很落後,除了考試還停留在劃卡之外(台灣跟美國都已採用電腦作答),結果公佈也是用對準考證號碼。在瀏覽號碼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好像是日劇裡面的人物,捏著手帕在公布欄前面不安的找尋屬於自己的數字。我一行一行小心地往下看,怕看太快會發現自己的號碼不在裡面....
看到那熟悉的數字時真的如釋重負!
兩天後我收到平成最後一年的合格成績單。從這刻開始,正式地成為了同時具有台灣、日本以及美國醫師執照的醫師。三國的醫學皆有其進步可取的地方,期待有朝一日我能成為一個兼具三國優點的小兒科醫師。
(完)
「usmle準備」的推薦目錄:
- 關於usmle準備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usmle準備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usmle準備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usmle準備 在 [感想] USMLE Step 2 CK 考試經驗分享-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usmle準備 在 寫給台灣一階國考不是前幾頁的夥伴: 大家都說First... 的評價
- 關於usmle準備 在 考試心得分享- 淺談USMLE Step 1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usmle準備 在 [感想] USMLE Step 1 考試經驗分享- medstudent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usmle準備 在 [討論] USMLE step 1/step 2 準備用書-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usmle準備 在 Re: [問卦] 醫學系不是菁英唸的來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usmle準備 在 [感想] USMLE step1/step 2ck 考經分享(上) -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usmle準備 在 【準備期間15カ月】北大医学部5年岩見君~USMLE STEP1 ... 的評價
usmle準備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給有志來美的醫學生 – 如果時光重來,我會如何準備?
當我還是醫學生時,沒想過我會出國。畢業後因為家人的關係來到美國才開始準備USMLE。雖然幸運的第一次申請就match,一路上還是有太多「要是早點知道就好了」的遺憾。常有醫學生寫信來問我: 「我有計畫要出國,該如何準備?」決定寫這篇說說我的看法。
1. Year of Graduation (YOG) 比你想像中的重要
以前、大部分的人都是走「來美國作research (讀PhD, MPH or postdoc research)後match」的路徑。這些人靠著好的research以及長年建立的人脈match進了好的program。然而近幾年,越多越多人在台灣就match了。這些人除了短短幾個月的USCE(見習)之外,沒有其他美國經驗。如果這是你想走的途徑,YOG比你想像中重要。program基本上都喜歡收fresh的申請者,最好是畢業一兩年以內。越fresh進到好的program的機會就越高。不同專科有不同的preference,像內科病理科能接受比較「老」的,兒科喜歡比較「年輕」的(這裡不是指年紀。而是看你畢業多久。申請時program不會知道你實際年齡也不能問你)。許多program都有設YOG parameter電腦直接過濾掉。除非你有認識的人將你用人工撈出來,否則program director根本不會去看你的申請。
有些program喜歡用在原國有些經驗的醫師(尤其是community program),YOG就不是問題。但近年來match上好的program的人,大部分還是畢業一兩年內的喔。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這些人早就立志來美國,作了許多相關努力的關係吧。
無論如何,如果有心想來美國,不要等太久,越早開始準備就好。
2. 延續第一點,我會建議醫學生在學時期就開始準備USMLE,最好在畢業一年內拿到ECFMG。在我的印象裡(遠目),國考一的內容比step 1簡單多了 (我那年國考一通過率約六成,但USMLE 分數要考高更難。除非你等到2022 when step 1改成pass/fail,但對IMG不見得是positive change),因此USMLE step 1可以跟國考一的準備一起進行。
如果時光能夠重來,我希望我大五那年就考完step 1,大六考step 2 CK。大六畢業的暑假來美國作step 2 CS跟USCE,說不定一畢業就可以直接申請match,最多再等一年,不要拖太久。
3. 醫學生最大的優勢就是校際交換,在學時務必申請來美見習。醫學生見習是elective,可以拿到帳號密碼、可以看chart、有機會present,是hand-on experience。一旦畢業就只能作observer,選擇不多(除非靠關係)又貴(幾乎都要收錢,不小心還會遇到想要剝削IMG的仲介),也不能算hand-on experience。
來美國醫院見習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拿推薦信。有些臨床經驗、考完step 1再去比較好 (譬如大五升大六暑假),否則傻傻的被電。
4. 如果不排斥研究,有好的研究容易進好的university program。community program一般不太看研究。
(不是所有community program都比大學program差,要看你個人喜好。有些community program臨床訓練很扎實的)
5. 英文底子要打好,口說寫作加public speaking技巧。參加toastmaster,加強表達能力與自信。平時多交些美國朋友、參加英語社交活動,學會small talk, you will go a long way.
6. 如果要學第二外語,西班牙文是你的第一選擇。美國很需要會講西班牙文的醫師,無論是match或是找工作都非常有幫助。我現在找工作發現講spanish的光底薪就多一兩萬美金。
7. 課外活動貴在細水長流,而非蜻蜓點水式的這裡參加一下、那裏參加一點。許多人的CV上面洋洋灑灑填滿活動,仔細一看每個地方都待不滿一個月,反而是red flag。美國人喜歡的是持續性,可以顯示你是個有毅力以及有commitment的人。
以上就是幾件時光重來我會做的事。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選擇來美國,而且會更早計畫。After all, we regret the things we don't do more than the things we do。如果出去闖的念頭老是在你沒有防備的時候出現,不要忽略它、勇敢地去實現吧。
usmle準備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五)
#我被日本國考通過率騙了。
十月底見習結束回到美國後,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的結果隨之而來。日本厚生勞動省寄到美國來的郵件只有薄薄的一張紙,文件的開頭為「認定書」。內容就簡單兩行「根據醫師法規定,認定受驗者具有醫師國家試驗的資格」。意思就是「恭喜你合格了!」🎊
在拿到結果前,我是非常忐忑的,完全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通過。依照2017的資料,日本國籍的受試者也沒有100%的通過率(約80%),而中國籍(台灣被日本政府歸在中國裡) 的通過率是55%。測驗評分有五大項目;一、聽力 二、口說能力 三、寫作能力 四、閱讀能力 五、身體檢查能力。每個能力以滿分三分(三分等同於日本醫學生)計算,總分 60/100以上合格。由於評分的都是日本醫師,很慶幸我的日語在他們眼裡至少是「可以共事」的程度。
通過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之後,就是本番的日本醫師國家試驗了❗日本醫師國家試驗等同台灣的醫師國考,每年二月舉辦一次。
一開始看到這個考試有90%的通過率,我整個輕敵,以為跟台灣醫師國考一樣準備一個月即可。說來慚愧,當初決定參加日本醫師國考時,有一部分即是源於對自己的自信: 想說自己會講日文、USMLE(美國醫師執照考試)這麼難的考試也考得不錯,要考過這種有90%通過率的考試應該不難吧? 呵呵。
殊不知所有的悲劇都是從太過自信開始。
11、12月我都在ICU(PICU+NICU),工作忙碌只能斷斷續續念書,我不以為意。心想反正離考試”還有”兩個月,OK的啦 (敲心臟比讚👍)。說唸書其實也就是唸唸考古題,我打算唸完三屆考古題就去考試,所以沒有買其他的準備用書(像台灣First Choice那種東西日本也有但我沒買,買了也沒時間看吧)。
一月份工作比較輕鬆,下班回家認真讀書。一月中做完兩屆考古題後,才發現完了….😱我的正答率怎麼只有60%與65%⚡如果是台灣醫師國考這樣就算通過了沒錯,問題是日本的至少要70%.....。我開始慌了,怎麼跟我想像的不一樣。一個通過率有九成的考試,理當很簡單才對。 難不成日本人都是神,是我們一般凡人不能相比的。距離考試剩下不到一個月了,該怎麼辦,我不想要明年再準備一次啊啊啊啊😣。
請出google大神詢問日本國考通過率九成的秘訣,原來:
1 每年厚生省固定要刷掉後10%的人,所以這個考試沒有標準的及格分數,而是看百分比(但必修題一定要有80%正答率)。我們的對手不只是”考試題目”,日本醫學生才是我們真正的競爭對象。
2 仔細看通過率分布,日本應屆考生九成,外國人跟重考考生只有五成。想必語言有很大的影響。要在一定時間內解答日文題目,對外國人來講還是比較困難(我考試時的確有幾題因為語言理解錯誤而失分)。
找到真正的競爭對手之後,再來看看這些日本應屆考生是怎麼樣準備的?
日本大多數醫學系在考前"半年" (夏秋交際)就結束課程,讓醫學生們有時間全職準備9~10月的畢業考。這個畢業考比國家考試困難,沒有考過就必須留級一年,無法繼續參加醫師國考。學校們在這關已經先篩選掉一些實力比較差的考生,只留下實力好的去參加國考。
考過畢業考的學生會繼續在11月~2月”全力衝刺”國家考試,尤其私立醫大更是重視及格率。這也難怪日本全國80幾所醫學系中,及格率最高都是私立醫大,自治醫科大學更是連續幾年蟬聯冠軍,通過率高達99%。反觀入學時最強的東京大學理科三類及格率只有90%。日本醫師國考一年只有一次,如果沒考過,就要浪人一年。日本醫學生們無不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面對。
原來我要打的這場仗,敵人早就在半年前就開始嚴密戒備。中間還淘汰了一些老弱殘兵後加強訓練才敢送來戰場。而我呢? 只有三本考古題跟剩下的20天。
——
這裡可以看到日本每個醫學系的合格率。外國考生的話,第一次考就通過的比率約五成,若重考的話則只有36%。
https://www.gomec.co.jp/mec/kokushi/back_cupass
這篇刊登在日經雜誌上的文章,標題就是:
医師国家試験は簡単?合格率90%の謎
https://business.nikkei.com/atcl/opinion/16/011000038/040300030/?P=1
usmle準備 在 寫給台灣一階國考不是前幾頁的夥伴: 大家都說First... 的推薦與評價
... 因為TRUST版上神人可能分享他為了step 1讀了幾個月,卻沒有提到他在準備step. ... 死背這一句可能是沒有學到透徹的,如同Dr. Edward Goljan講的,USMLE不是考你what, ... ... <看更多>
usmle準備 在 考試心得分享- 淺談USMLE Step 1 -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簡稱USMLE)是每個美國醫學生成為醫生之前的必考的考試. ... 沒在美國上醫學院的話要怎麼為這個考試準備? ... <看更多>
usmle準備 在 [感想] USMLE Step 2 CK 考試經驗分享- 看板medstudent 的推薦與評價
再次簡單背景介紹一下好了。
YOG 2004,學生時代的班排名是33 percentile。當年(2004)醫師國考還是二階段合一的
年代,我基礎學科的分數落在64-71之間,臨床科目則落在63-86之間。
畢業後在寶山當了三年的內科住院醫師和兩年的腸胃科fellow。之後在三家不同的醫院做
腸胃科VS。最近的幾年是在南部醫學中心工作。
因為太太在美國工作了兩年,家人聚少離多實在不太好,而且也想試試看挑戰更困難的目
標,所以2019年11月決定要考USMLE。在2020年7月初考完Step 1,成績是254。考完試之
後隔兩天就搬來美國和家人團聚,享受家庭主夫的生活。Step 2 CK訂在2020年10月30日
。從7月中到10月底每天白天複習6個小時。不過因為小孩上個學年度下學期的課業受到
COVID停課的影響而落後太多,我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教小孩數學還有修復親子關係。
好不容易到8月中小孩的學校恢復上課,我才終於有時間好好念書。實際上準備時間約11
周。
Study material:
Text book:
聽說Step 2 CK不像Step 1有First aid這一種完美的教科書,所以我在參考網路上學霸們
的經驗之後決定完全不看紙本書,只靠Uworld Qbank和Wikipedia硬撐。
網路資源:
1. Wikipedia (真的非常方便。為了感謝Wikipedia今後決定每年捐款贊助)
2. USPSTF的網站有許多與疾病篩檢相關的資料,考試範圍完全在裡面。
3. Divine podcast的social science (132) 還有military medicine (204, 231)。網路
上評價很好,可是我聽起來有點吃力,雖然當年TOEIC考985,不過可能聽力還是不夠好吧?
線上題庫:
1. Uworld Qbank: 大約3600題,我買六個月效期。大家都說是必買,我也覺得。大概能
涵蓋真實考試70-80%以上的範圍。
2. NBME提供的Free 120。其實我也記不得到底真實考試裡面出了多少,不過題幹長度跟
敘述方式都蠻接近真實考試的。
3. NBME form 7: 因為當時有免費優惠,所以在開始複習之前先拿來當成pretest用。
題幹長度跟真實考試比起來短很多。
再來報告Step 2 CK準備的timeline:
2020/7/12: NBME form 7: 245 (裸考狀態)。因為前輩說如果Step 1有250以上的話,
Step 2 CK只要也能250以上就有機會順利match內科,所以看到成績還蠻放心的。
2020/7/13-9/25: 我利用這兩個半月的時間寫完第一遍的Uworld Qbank。因為一邊寫一邊
查資料和背誦所以進度很慢,每天進度大約60題。前30個block (1200題)的正確率是
81.5%,第31-60個block的正確率是83.8%,第61-90個block的正確率是84.4%。整體平均
是83.2% (91 percentile)。
2020/9/25-10/5: 我利用這10天的時間把錯誤的題目(大約600題)挑出來重寫一次。也重
新審視看看自己的弱項是那幾科。
2020/10/6: UWSA2: 268 (正確率86%)
2020/10/7-10/25: 我把Uworld Qbank重設之後開始寫第二遍。這次只針對我最弱的
Obs/Gyn (正確率78%),Psychiatry (正確率80%),Pediatrics (正確率83%),和Social
science (正確率74%)來加強。內科和外科就放生了。這19天大概寫了1500題,正確率93%
。
2020/10/26-28: 這兩天我聽了reddit網友們推薦的divine podcast,也試著寫了Free
120 (正確率92%)。好像信心又多一點了。
2020/10/28: UWSA1: 274 (正確率91%)
2020/10/30: Step 2 CK考試,考場在University of Utah。
2020/11/11: Step 2 CK成績公布: 275,大約98 percentile。
讀書心得:
1.比起Step 1,我在準備Step 2 CK的時候更能體會題庫的寶貴之處在於每一題的詳解。
我在寫UW的first pass的時候,除了讀詳解之外,也把需要記憶的地方做成flash card。
這對於複習很有幫助。
2.有些High yield的東西一定要記得很熟,像是每一次的健兒門診要做哪些事情,不同
年齡層的成人健檢要做哪些事情,各種疾病篩檢的時程和方法,婦產科的宮縮還有胎心
率判讀,剖腹產的適應症,還有精神科疾病的診斷標準跟精神病的用藥。
3.Social science和behavior science對我來說還是特別難,尤其是在臨床打滾十幾年
之後整個醫療倫理判斷和醫病溝通模式都變成台灣模式而非美國課本模式,要重新把自
己洗腦成教科書模式真的非常有難度。
4.對於大部分的考生來說,我的經驗可能比較不具參考性。畢竟我已經當了10年以上的
內科醫師,而且又是跟外科互動頻繁的腸胃科醫師。所有內科和外科的題目對我來說都
不算太難,九成以上的內外科題目都能快速做出鑑別診斷。如果是臨床經驗不足的醫學
生或是住院醫師,我建議要拉長一點準備時間,然後好好研讀一些problem oriented
medical diagnosis的教科書,讓自己的診斷能力強一點。
應考心得:
1.題目總共8個block,每個block一小時,我把這8個block分成3-3-2,中間插入10-20分鐘
休息。每次休息就是喝水,喝半瓶營養品,吃兩大匙堅果,然後去尿尿。由於每個block
大約只花52-56分鐘,早上10:30進去考,下午6:40就出來了。我覺得反而比Step 1的7個
block還輕鬆。
2.時間掌握真的很重要。由於要在60分鐘內寫完40題,每一題只分到90秒。但是題幹長度
平均是8句。光是讀完就要45-60秒。我的做法是先看年齡性別和主訴,之後跳到後面看lab
data和PE。如果有影像學檢查或是其他圖表就先看圖表,最後看選項要問什麼。大約有
30-40%的題目能從這些東西就猜出診斷或選出答案,這樣一題只需要30-40秒,就能節省
時間給其他複雜的題目 (例如論文摘要判讀之類的長題組)。
3.不要卡在不會的題目上,先把題目裡的重點句子反白,然後猜一個最有可能的答案,
把題目標上小紅旗,之後有空再回去思考。
4.最重要的一點,我在Step1心得分享的時候也有提到。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你禱告。我向
上帝求祂不要讓我的努力徒勞,以免我辱沒了祂的名,也求祂不要給我太高的分數,免得
我妄自尊大卻忘了祂。當我應考時無論是遇到簡單的題目或是困難的題目都心裡覺得踏實
,覺得祂會照我所付出的給我公正的回報。這讓我考試時毫無焦慮而能專心在題目上。而
我也確實拿到了該有的成績。
希望大家也能考出自己理想中的成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2.83.6.126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605505306.A.44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