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的判斷餘地與司法審查/李玉君(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月旦法學雜誌第316期
本文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7年度簡字第20號判決為例,討論行政機關判斷餘地理論與司法審查間之關聯,歸納目前實務學說普遍承認具有判斷餘地的案件類型,並嘗試建立法院對於行政機關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的思考路徑。而後進一步針對本案情形,法院判決認為健保署對於全民健保「被保險人合理住院日數」之核定具有判斷餘地,指出其有判斷餘地之見解雖值贊同,卻未就個案審查衡量行政機關有無資訊不完備等瑕疵,實屬灼見。
✏關鍵詞:不確定法律概念、判斷餘地、專家審查、健保保險給付
✏摘要:
本案之爭點在於:健保署對被保險人「合理住院日數」所為之判斷是否合法?此一問題涉及何謂「合理、適當之醫療服務」不確定法律概念的解釋與適用。本案判決援引判斷餘地理論,認為「被保險人合理住院日數」之判斷職權,涉及高度之屬人性、專業性、經驗性之專業判斷,鑑於法官審查能力有限與權力分立原則,法院應尊重健保署基於專業醫師本於專業審查結果之判斷,駁回原告之訴。本文歸納學說與司法實務已發展出之判斷餘地類型與法院審查項目,從法律的適用步驟建立行政法院對行政機關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思考路徑。據此,檢視後得出結論:本案判決因限於專家迷思,未能指出健保署之原處分有應考量之因素而未考量與判斷理由不備之違法情事。
✏試讀
🟧問題意識之說明
本案為全民健保保險對象於臺灣地區外發生不可預期之緊急傷病,於當地醫療機構就醫後,回臺向保險人健保署申請核退境外自墊醫療費用之爭議案件,其所涉及的法令主要為健保法第55條第2款連結全民健康保險自墊醫療費用核退辦法(下稱「核退辦法」)第6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據此,保險對象在符合「於境外發生保險人公告之不可預期的緊急傷病」、「須在當地立即就醫」要件時,即可向健保署申請自墊醫療費用之核退。健保署則依每季公告之核退費用基準於審查後「核實給付」,惟核退金額不得高於核退辦法所規定之定額上限。而所謂「核實給付」依衛福部91年之函釋,係考量世界各地醫療水準及制度差異所為之裁量性規定,依「例外從嚴」之法理,本保險施行區域外之核退案件,除有核退金額不得高於本保險支付各特約醫學中心各類平均費用之上限外,保險人所依循之審查原則應無二致,亦即保險人對施行區域外之核退案件,應有審核其是否適當且合理之權限。基此,本案法院判決處理的爭點乃:健保署對被保險人原告「合理住院日數」所為之判斷是否合法?
實則,全民健保為增進全體國民健康,提供保險對象基本之醫療服務,惟囿於財源之有限性與社會資源分配之公平性,對於保險給付以合理而有必要之醫療服務為限乃制度設計之必然。至於,如何之醫療服務方為合理、適當,健保法第63條第1項則授權保險人遴聘醫藥專家進行審查,並據以核付費用。然而,何謂「合理且適當」涉及評價與判斷,乃行政法領域中之不確定法律概念,行政機關就不確定法律概念在具體個案適用之判斷是否合法,基於依法行政原則與憲法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旨趣4,理應由職司法律解釋與適用之行政法院加以審查,惟因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含意多半模糊,又常涉及許多複雜之主觀、客觀評價事實,法院原則上雖享有最終決定權,但學說上實務上多承認在例外情形下,行政機關於解釋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時,應享有一定的「判斷餘地」,法院應予以尊重。
🟧法院審查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思考路徑
基於有權利即有救濟之憲法原則,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解釋與適用,最終的決定機關,原則上是法院而非行政機關。然而,不確定法律概念中,除有描述性或經驗性的概念6外,也常有許多需要價值判斷或利益衡量的概念,依「機關功能最適原則」,其適用是否宜由法院做完全的審查,不無疑義。是以,針對規範性、評價性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解釋與適用,在實務上最重要的課題即是探求:何時應例外地承認行政機關對行政決定的判斷餘地以及法院在何範圍內得對此項判斷餘地予以審查。就此,本文歸納學說與司法實務已發展出之判斷餘地類型與法院審查項目,嘗試從法律的適用步驟建立行政法院對行政機關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思考路徑,期提供法院檢視行政決定是否合法時,更清晰的方向與指引。
首先,須辨明的是,此所謂之判斷餘地,應只存在於不確定法律概念對於個案的涵攝,即行政機關對於個案事實是否合於法律構成要件的個案判斷,而不及於事實認定與其解釋,蓋事實之真偽法院須依職權調查證據,依經驗與論理法則認定之;而法律的抽象解釋具通案性,法院有最終的解釋權,應依解釋方法探求法律的意旨,不受行政機關法律見解的拘束。
其次,判斷餘地的存在需有法律的授權,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故法律乃是探求判斷餘地是否存在的形式出發點,而是否存在法律授權可透過法律上明確規定,如德國限制競爭法或通訊傳播法明確授予行政機關判斷餘地,或透過法律解釋承認判斷餘地,因此「具備正當化判斷餘地的實質理由」為存在判斷餘地之關鍵……
🗒全文請見:專家說了算?行政機關的判斷餘地與司法審查──從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7年度簡字第20號判決談起,李玉君(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月旦法學雜誌第316期
📕本期目錄:http://www.angle.com.tw/magazine/m_single.asp?BKID=3815
📢訂閱 #月旦雜誌,最新優惠: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http://qr.angle.tw/dzl
📚#元照新書:http://qr.angle.tw/pp8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醫療暴力零容忍,避免精神鑑定被濫用】記者會 2018年5月25日,台中榮總嘉義分院一名23歲的年輕護理師在護理之家值勤期間,無故遭到一名54歲的婦人持長約30公分的水果刀刺殺,造成頸部、左胸、雙手共有6處刀傷,在當時醫院同仁的緊急搶救之下,才保住寶貴性命。 嘉義地方法院在今年2月15日...
「何謂司法機關」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何謂司法機關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何謂司法機關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何謂司法機關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何謂司法機關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何謂司法機關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何謂司法機關 在 [新聞] 獨/丁允恭送懲戒不構成性騷律師監委激-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何謂司法機關 在 司法院- #你知道嗎? 15 年前的今天,是#第七次憲法增修條文... 的評價
- 關於何謂司法機關 在 [問卦] 說真的你願不願挺老師特休制? 的評價
何謂司法機關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法客話題:政府可以用科技偵查法偷看我的 Tinder 👀
——
法務部公布《科技偵查法》草案後引起許多爭議及討論,內容涵蓋監視、攝錄與追查位置,像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或是隱私空間的非侵入性調查等手段,也同時處理設備端通訊監察、數位證據與保全等問題。
其中「設備端通訊監察」是對民眾隱私影響最為劇烈的規範,也就是授權偵查機關可以侵入受監控者的手機內(例如以木馬程式植入),擷取所需要資料,例如 LINE 對話訊息或通話等等。
很有可能,以後你在 Tinder 上的聊天內容,政府也看得到。
司法改革基金會 台灣駭客年會
——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以色列 NSO 集團的「飛馬」間諜軟體已經遭到濫用,它能將手機變成廿四小時監控裝置,搜刮手機內所有資料,訊息、照片、通訊錄、通話紀錄、行事曆、電郵和網路瀏覽紀錄,統統都能複製帶走,甚至啟動手機相機偷拍,啟動麥克風錄下通話內容,能顯示手機持有人在哪裡、去過何處、見過何人。
目前有超過 50,000 個號碼在被「飛馬」監視的列表中,其中包括阿拉伯王室成員、65 位企業高管、85 位人權活動家、189 位記者以及 600 多名政治家和大量政府官員——包括各個國家的內閣部長、外交官、軍事和安全官員。
面對外界的質疑,然而法務部說明:面對科技的進步,偵查手段也應隨之進步,「不能人家上太空,我們還在殺豬公!」。
對於科技偵查法的問題,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在打擊犯罪與確保人權保障之間維持平衡?
🎧 進來聽這集 https://apple.co/3DNwwOa
——
【重要精彩重點】
✓ 科技偵查法的立法方式有那些問題?
✓ 科技偵查法目前授權偵查機關的科技偵查手段有那些爭議?
✓ 何謂設備端通訊監察?何以引發許多爭議?
✓ 設備端通訊監察會如何進行?是否會過度侵害人民隱私及資訊安全?
✓ 打擊犯罪與人權保護該如何平衡?
——
#法律白話文運動 #科技偵查法 #法客電台
何謂司法機關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舊文重貼
當年我指出交易費用夠高下,民主與獨裁的效果是一樣的。
如今2021年看蔡英文政府怎麼罔顧人命地怠惰準備疫苗與抗疫,如何行政阻擾民間自救自購疫苗。
果然是又一印證。
——————————
2018-07-07
當交易費用夠高或夠低下,民主體制與獨裁體制其實毫無差異。
只有對民主認識十分膚淺者,才會誤以為民主可以保障自由與產權,也才會高舉民主而毫無反思。
蔡英文政府就是典型負面教材。
明明支持核能民意超過5成,也明明有許多民意反對送出核四廠燃料棒,這個政府依然可以罔顧台灣能源供給安全地搞非核家園與多此一舉地耗費鉅資送出燃料棒。
同樣的,明明經過司法權三審定讞的死刑犯,行政權竟然可以凌駕其上,以「行政怠惰不執行」來達到拒絕執行死刑之目的。還有臉宣稱「台灣需要高度共識方可執行死刑」。
什麼時候刑法有關死刑的執行之規定,還必須滿足這個「民意高度共識」要件?還請陳菊拿出法條來。
那要不要乾脆每個死刑犯執行與否都拿出來公投算了?想當然耳選務機關走狗也會技術性阻擋;甚至公投過關,民進黨政府也是翻臉不認帳。畢竟「說一套做一套」和「雙重標準」已經是民進黨烙印於身的知名商標。
民意不過是民進黨政府遂行政客目的與利益的搪塞之詞,猶如尿盆,想到就拿出來用用,不需要又塞回床底下。
PS 補充:何謂交易費用高低?
這問題很大也複雜,我簡單回答:
1. 交易費用(transaction costs)其實應該看做「制度的費用(institutional costs)」,也就是某種制度運行本身所需要的成本。
2. 假設交易費用非常低近乎於零,則不管任何制度都能快速、有效率、無錯誤地平滑運行。這是說所有人的需求都能即時得到剛剛好的滿足,比如你剛想吃碗餛飩麵,瞬間就出現在你眼前,而且正好是你要的溫度、口味、份量。如果世界如此美好,那我們根本不需要市場或任何他種資源分配制度。反之,妳也可以想成:交易費用夠低,是市場經濟或共產制度、是民主投票亦或獨裁政治,效果都是一樣。
3.假設交易費用很高,所有人的需求都很難得到滿足,任何制度運行都緩慢、無效率、高錯誤率,則民主制度跟獨裁制度下都可以出現大規模饑荒戰亂,而歷史也證明的確如此。
台灣這些政客,瞎扯民意,法律也是有利於己才遵守、不利於己裝死,甚至圈養一堆走狗扭曲解釋憲法、法律等等行徑,都是在提高制度運行的費用。令人可恥。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3239445
https://www.facebook.com/519254758139571/posts/1845871282144572/?d=n
何謂司法機關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醫療暴力零容忍,避免精神鑑定被濫用】記者會
2018年5月25日,台中榮總嘉義分院一名23歲的年輕護理師在護理之家值勤期間,無故遭到一名54歲的婦人持長約30公分的水果刀刺殺,造成頸部、左胸、雙手共有6處刀傷,在當時醫院同仁的緊急搶救之下,才保住寶貴性命。
嘉義地方法院在今年2月15日宣判,該名婦人是在長期照顧失能丈夫的壓力之下,出現焦慮、憂鬱、被害妄想等「精神障礙」,才會意識不清,做出喪失理智的嚴重暴力行為,因此法官判決該名婦人無罪,施以監護3年,並以保護管束代之。
對於加害人因「精神障礙」而判決無罪的結果,靜敏不能認同也不能接受,何謂犯案過程不復記憶、有被害妄想之情形?
在美國,鑑定醫師認為被告心神喪失的比例,平均低於15%,特別是重罪案件,被告提出心神喪失抗辯的比例僅約0.1%-0.5%,有提出到法院的心神喪失抗辯,成功的比例則約為25%,這還可能是因為認罪協商的結果。
我國司法院對於加害人的精神鑑定應秉持更加嚴謹的求證態度,以證明加害者確實在行為時喪失辨識能力,否則精神病只會成為加害人的萬能保護傘,任何人都可以加以仿效來規避刑責。故靜敏在此沉痛呼籲,檢察官應進行後續上訴。
事實上,近期還有多起精神病患者做出暴力行為的社會案件,也一併凸顯出醫護人員在執業時的人身安全問題。2019年2月15日也發生過病患大鬧高雄榮民總醫院的事件,該名病患認為醫師的看診時間有所延誤,便帶著家人直接打開診療間大門,對著醫師咆哮「你醫生最大啊?老百姓最大!」
根據醫療法第24條及第106條,對於醫事人員或緊急醫療救護人員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礙其執行醫療或救護業務者,尤其是致重傷者,得處三年以下,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身為護理代表的立法委員,我有責任與義務要維護醫護人員的執業安全,同時這也是對醫療品質的一種保障,以及對一般民眾就診權利的保護。
精神病患者一直都是社會安全網的漏洞之一,比起悲劇發生後的治療與追蹤,落實精神護理於社區,並強化預防通報,尤為重要。靜敏在此呼籲,法務部應重視人民的擔憂,別讓「精神鑑定」變成「免責條款」,並建議法務部參考德國的保護管束規定,要求行為人進入特定機關接受治療與管束,並研議修法「保護管護處分」,以達到預防跟治療的目的。
完整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RLKP4XrJmY
#醫療暴力零容忍
#避免精神鑑定被濫用
#捍衛醫護人員執業安全
何謂司法機關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00 開場
0:58 新聞一:護理師在執業時被刺殺
1:32 新聞二:病患闖進診間對醫護人員大吼
1:55 新聞三:老太太在社區運動中心被狂打
3:38 醫療法的落實有問題,醫療暴力零容忍的成效不彰
5:37 美國鑑定醫師認為被告精神喪失的比例
6:58 社會安全網的漏洞
8:20 德國法律對患有精神病被告的保護管束
9:26 盧美秀監事長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14:42 廖崑富副司長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16:51 鍾瑞楷科長 法務部檢察司
18:35 媒體提問
19:05 鍾瑞楷科長回答
【醫療暴力零容忍,避免精神鑑定被濫用】記者會
2018年5月25日,台中榮總嘉義分院一名23歲的年輕護理師在護理之家值勤期間,無故遭到一名54歲的婦人持長約30公分的水果刀刺殺,造成頸部、左胸、雙手共有6處刀傷,在當時醫院同仁的緊急搶救之下,才保住寶貴性命。
嘉義地方法院在今年2月15日宣判,該名婦人是在長期照顧失能丈夫的壓力之下,出現焦慮、憂鬱、被害妄想等「精神障礙」,才會意識不清,做出喪失理智的嚴重暴力行為,因此法官判決該名婦人無罪,施以監護3年,並以保護管束代之。
對於加害人因「精神障礙」而判決無罪的結果,靜敏不能認同也不能接受,何謂犯案過程不復記憶、有被害妄想之情形?
在美國,鑑定醫師認為被告心神喪失的比例,平均低於15%,特別是重罪案件,被告提出心神喪失抗辯的比例僅約0.1%-0.5%,有提出到法院的心神喪失抗辯,成功的比例則約為25%,這還可能是因為認罪協商的結果。
我國司法院對於加害人的精神鑑定應秉持更加嚴謹的求證態度,以證明加害者確實在行為時喪失辨識能力,否則精神病只會成為加害人的萬能保護傘,任何人都可以加以仿效來規避刑責。故靜敏在此沉痛呼籲,檢察官應進行後續上訴。
事實上,近期還有多起精神病患者做出暴力行為的社會案件,也一併凸顯出醫護人員在執業時的人身安全問題。2019年2月15日也發生過病患大鬧高雄榮民總醫院的事件,該名病患認為醫師的看診時間有所延誤,便帶著家人直接打開診療間大門,對著醫師咆哮「你醫生最大啊?老百姓最大!」
根據醫療法第24條及第106條,對於醫事人員或緊急醫療救護人員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礙其執行醫療或救護業務者,尤其是致重傷者,得處三年以下,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身為護理代表的立法委員,我有責任與義務要維護醫護人員的執業安全,同時這也是對醫療品質的一種保障,以及對一般民眾就診權利的保護。
精神病患者一直都是社會安全網的漏洞之一,比起悲劇發生後的治療與追蹤,落實精神護理於社區,並強化預防通報,尤為重要。靜敏在此呼籲,法務部應重視人民的擔憂,別讓「精神鑑定」變成「免責條款」,並建議法務部參考德國的保護管束規定,要求行為人進入特定機關接受治療與管束,並研議修法「保護管護處分」,以達到預防跟治療的目的。
剪輯版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bwqNPY8J8
#醫療暴力零容忍
#避免精神鑑定被濫用
#捍衛醫護人員執業安全
何謂司法機關 在 司法院- #你知道嗎? 15 年前的今天,是#第七次憲法增修條文... 的推薦與評價
從「會議」到全面「法庭」化,釋憲制度的變革,不僅是#司法改革 的里程碑,實質上 ... 何謂憲法考試權一體原則? ... 司法院何時才會審判機關化呢? ... <看更多>
何謂司法機關 在 [問卦] 說真的你願不願挺老師特休制? 的推薦與評價
2 F →dimaria11: 難道司法單位可以說辦完一個大案放一 1.161.129.196 12/24 ... 10 F 推ihl123456: 現在公家機關那麼缺人老師寒暑假支援 1.200.248.128 ... ... <看更多>
何謂司法機關 在 [新聞] 獨/丁允恭送懲戒不構成性騷律師監委激-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