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亞洲青年都掀起「躺平熱」?亞洲社會結構出現了什麼問題?】
🇰🇷 #韓國 政府最新數據顯示,15到29歲年輕啃老族大增36%,這群人既不找工作、不繼續升學、不準備考試,也沒有承擔任何育兒或家務活動,是什麼因素讓積極追求進入大企業的社會氛圍下,讓青年決定群起「不合作運動」?
🇯🇵 早已出現的 #日本 名詞「#父母扭蛋(#親ガチャ)」近期又強勢回歸,年輕人把所有的不順遂歸咎於人生扭蛋在出生那刻一扭就決定了,「不管是相貌、聰明才智、運動神經,就算努力也沒有用」,與其無用的努力,不如放棄一切消極面對。
🇨🇳 #中國 更是從「狼性」到90後集體「躺平」,這樣的用語也流行到台灣。從佛系到躺平,亞洲青年發生了什麼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三個麻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沙琪瑪的由來真的太爆笑啦!!! *本集中,有些詞的由來其實有多種說法。 小兵上網搜尋並整理後,選擇了較多人有共鳴、且較有道理的解釋。 若聽過其他種說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哦。 - - - - - ➟ 麻瓜共鳴系列 日常用語冷知識!炒魷魚?放鴿子?三八?為什麼要這樣叫你知道嗎!這個詞的由來也太驚人...
「大陸台灣用語考試」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卓君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三個麻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海恩奶油 HeinCre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評價
- 關於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評價
- 關於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測驗看看自己懂多少中國用語-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錫蘭Ceylan】中國台灣用語大不同,外國網紅測驗大崩潰 的評價
- 關於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大陸vs.台灣用語考倒混血網紅見凍蒜超傻眼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moedict-data-csld/兩岸三地生活差異詞語彙編-同實異名.csv 的評價
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來這就是罄竹難書的感覺…
『: : 噓 tn: 喔喔 最不尊重女人就柯seafood啊
: 對啊
: 最尊重女人的就是民進黨跟基進黨啊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和顏若芳同居疑雲王表示房租八千太貴以後不租了
王定宇服務處遭潑漆 門上被寫「X人妻很爽嗎、可惡」卻不追究
Y女稱位前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墮胎3次被罵「像母牛這麼會生」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兩度與女助理粘珮瑩開車上摩鐵開房間。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童仲彥家暴妻子骨裂昏迷住院多日
蔡英文談到學運領袖陳為廷的襲胸案,她說,「年輕人嘛,不要讓他的傷痕太深」
民進黨的人頭黨員的陳進興及高天民涉及白曉燕案,並於全台各地強姦少女。
柯文哲為民進黨嘉義市長參選人涂醒哲助陣,批評陳以真年輕長得漂亮,可去坐櫃檯或當觀光局代言人,不適合當市長,他質問陳選上市長「公文會是自己批嗎?」。
民進黨籍議員王世堅8年後的現在,他還在帶同一位美眉上摩鐵。(2014)
壹周刊第478期報導,陳水扁兒子陳致中7月3日載著花名「妮可」有嫖妓的嫌疑
高雄地院比對陳致中與召妓男手機通聯紀錄認定陳致中是召妓男
指控馬英九與男星巧克力之性愛光碟,謝長廷:「我有看過,但是不想拿出來.」
民進黨籍前副總統呂秀蓮之「玉山週報」爆發「小騷貨」男男性騷擾事件。
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表示:「只有女人才會口說不要就是要」引發替強暴犯找藉口的批評
挺綠藝人南市大南里長參選人大支寫歌充斥「操你媽」「台北七仔看啥小」等髒話
民進黨籍議員張瑞山、立委賴清德等人力挺強姦殺人犯,開記者會為姦殺犯討國賠4500萬
民進黨830遊行,綠營名嘴吳國棟上台大飆五字經、三字經,台下鼓動叫好。
民進黨立委張花冠出來替吳國棟緩頰:「南部人比較愛聽(髒話)」 。
性侵加害人去勢?民進黨籍立委蔡啟芳痛批:這種事情是男歡女愛!有人有這樣的需求!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蔡啟芳公開呼籲:我這種人最好性侵了,我像小綿羊一樣...
民進黨行政院長張俊雄雙人枕頭,踢走元配迎娶二奶朱阿英.
民進黨籍行政院長張俊雄1998年發生毆妻事件,將元配徐瑞英從四樓一路踹到一樓.
陳水扁獄中第二本新書《關不住的聲音》:張俊雄為求考試院長提名通過棄髮妻娶二奶.
民進黨內部性騷擾案頻傳,主席謝長廷表示性騷擾無傷大雅「又不是要槍斃的事,科科」
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與女助理婚外情謊稱旅館辦公,隔年終被踢爆承認助理多年不倫關係
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被指控姦淫自己死忠支持者與好友的女兒至汽車旅館玩情趣椅
王世堅帶其支持者之23歲女兒上賓館開房間,並使其懷孕墮胎,事後教唆偽證.
民進黨內部性騷擾案頻傳,黨主席謝長廷表示性騷擾無傷大雅「又不是要槍斃的事,科科」
民進黨籍立委蔡啟芳:「全國教師是王八蛋」
民進黨籍立委林重謨辱罵同事立委陳文茜:「討客兄」、「妓女」、「香爐」等字眼
民進黨籍立委林重謨表示:很多大學教授送花給他,支持他罵別人是妓女!
民進黨籍議員王世堅在議場以「下三濫」、「不要臉」等字眼辱罵新黨市議員李慶元
民進黨侯水盛立委公開叫囂:中國小姐很漂亮,我保留強暴的權力.
民進黨侯水盛立委公開叫囂:「我隨時都要強姦她!」
民進黨國代劉偵祥阻撓國民黨發言,與同僚以敲拍桌及狗叫干擾強姦你太太、幹你娘
民進黨立委朱星羽於國會以一連串國罵加上一連串性暗示辱罵省主席林光華
民進黨立委郭俊銘、郭榮宗、郭玟成、謝明源猛踢親民黨立委鍾紹下體並罵出連串三字經
民進黨立委陳婉真舉行遊行途經彭孟緝住宅,以宣傳車廣播辱罵幹你娘等並拍手叫好
民進黨中評委梁牧養在全代會中辱罵黨工「幹你娘」等三字經
民進黨籍立委蔡啟芳:「學者有啥了不起,我幹你娘哩!」
民進黨籍立委林重謨在電視節目中,公然辱罵同座來賓李永萍「菜花立委」
民進黨籍立委林重謨:「要不要喝菜花湯?越打我票越高!」
民進黨人士王百輝在台中地方法院公然辱罵警察「走狗」而且還罵出幹你娘
民進黨立委杜文卿因機場攜帶香菸數量超額以三字經辱罵要求其申報關稅的官員
公然以性病辱罵女性後民進黨立委林重謨與立委蔡啟芳聯手舉行三寶飯加菜花湯
民進黨聯誼會組長林阿棋,強姦未成年少女鄧如雯與其母親與姊妹.
謝長廷/陳水扁/顏錦福保釋強姦犯林阿棋種下鄧如雯殺夫案慘劇的種子.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檢察官蔡宏展性騷擾告訴人蔡季玲,並看手相說她會「劈腿」
陳水扁總統親信與金主共同吃花酒的新聞,被拍到現場官員輕薄辣妹的醜態.
民進黨2005年任務型國大代表廖冠博,假借拍寫真強姦50餘名女子.
民進黨籍立委高志鵬、余政道及市議員李慶鋒出入金主蔡銘杰招待所,有辣妹陪酒。
民進黨籍總統府參議郭文彬載酒店辣妹進出招待所,坐擁辣妹,酒池肉林。
民進黨立委蔡啟芳直言,「喝酒穿插鶯鶯燕燕才好喝,大家都不是聖人。」
民進黨中執委,柯建銘國會辦公室主任張登瑞酒店包場糾紛怒動手毆打酒店小姐。
第一金控董事長謝壽夫上周四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費鴻泰質詢,「Shit」脫口而出
民進黨籍黃昭星等欲爭取提名候選人聚集群眾於高市議會對進入議場市議員罵髒話
黃啟川和多位市議員稱接到恐嚇電話,開頭就一串髒話,電話自謝長廷市政府總機撥出
杜案不滿指責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連番怒喝、拍桌、罵三字經,將自己的內褲亮出來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在中正紀念堂辱罵對方「蔣家奴才」等。影片:http://0rz.tw/d33nh
民進黨籍議員周柏雅因不滿時任市長的黃大洲答詢,罵黃「幹你娘」「肏雞巴」
民進黨周柏雅罵髒話事件,民進黨議員則批評黃大洲的氣量太小了。周柏雅是真正勇者
民進黨周柏雅用三字經罵大洲案,周拒絕道歉:三字經並非髒話,而是台灣人慣用語.
周再次拒絕道歉:只要對台灣話了解的人都知道,三字經只是台灣人口頭禪.
周表示:沒理由道歉,說三字經要道歉以後他怎麼質詢,且三字經並無不敬之意.
民進黨籍國代候選人林濁水許桂霖等率眾抗議,叫囂髒話並以鐵釘割割傷員警.
林率眾案,群眾叫囂:我只是拿雞蛋攻擊警察,警察竟用破碎的蛋殼反丟我.
唐飛請辭案,多民進黨籍立委黨團會議以「幹你娘」等三字經批評新潮流是民進黨的亂源
王世堅請汪笨湖為他助選時,強調一定要「講卵葩,講到台灣人出頭天!」
孫國華制止民進黨立委林重謨不當發言,被林重謨痛罵是「狗屎」
外交部長陳唐山說新加坡不過是一個鼻屎大的國家,捧中國的卵葩.
民進黨立委王幸男:陳義雄家屬人人得而誅之,並揚言要率眾到陳家並痛罵五次沒卵葩
民進黨立委王幸男:卵葩等性器官用語和「五臟六腑」一樣;是道地傳神母語,並無不雅
講髒話?民進黨辯稱:以貼近基層的語言.
民進黨立委蔡啟芳:「陳文茜的乳房是交際用的,我也想去跟她交際一下。」
謝長廷嫡系五弟子之一,青發部主任王銘源在建國高架橋下企圖強姦黨工未遂.
民進黨嘉義市長參選人黃正男公開坦承:陳水扁曾強姦我兩三次.
民進黨立委蔡式淵被指強姦小姨子.民進黨立委朱星羽:蔡式淵他害太太自殺.
美麗島英雄民進黨籍張富忠被控性騷擾女助選員、扯掉女老師上衣、酒後毆打女公關.
民進黨籍雲林扁友會副會長黃乃徽被女子控訴多起性侵害,後黃乃徽請辭此案不了了之.
民進黨立委林國慶在馬英九訪日被罵「支那的男妾」時補充說馬「不男不女的東西!」
綠營名嘴金恆煒在馬訪日被罵"支那的男妾"時說馬"賣後庭花的男性,賣屁股的相公!"
民進黨立委廖本煙性侵A女,A女提出沾有精液的衛生紙的證物
民進黨立委廖本煙「小心越南新娘餘毒」的言論,引起外籍新娘上街抗議
白色恐怖受害者許榮棋指民進黨立委蔡同榮性騷擾民視女主播及某位小姐.
民進黨黨部被搜出大量未成年裸照、安毒吸食器及大量色情光碟等
2001年陳水扁國策顧問陳朝傳被指控涉嫌性侵害X小姐.
民進黨汐止市黨部主委蔡茂雄多次餵毒並使用蘆薈液性侵猥亵3名男孩,判刑十六年.
民進黨汐止市黨部主委蔡茂雄對多名未成年男童餵毒性侵害,黨中央:只是個案.
教授林福順因性侵害案件離開台大,陳水扁遂聘為國策顧問.
民進黨立委張旭成性騷擾黨工黨中央:「無法可管」,當事人汪鳳英未獲處理而自殺
汪鳳英:我甚至願意用紙畫下張旭成「興奮時的尺寸大小」,來證明張旭成始亂終棄.
施明德前妻艾琳達:十多年前,張旭成進入她的房間並爬上她的床像是「發情的小狗」
民進黨多黨工檢舉被主管摸大腿強吻。時主席謝長廷:已調中國事務部副主任懲處
杜文卿案民進黨辯稱杜只說「幹,我這個立委做得有夠沒尊嚴」,沒罵三字經.
民進黨籍新竹縣黨部主委劉國海當街打架被警制止,向警方咆哮「幹你娘」等三字經
因黨內民代屢次在議場內辱罵三字經,在二全代提議「民進黨」黨員三字經「盡量少念」
因監委、軍購未排入院會議程,民進黨立委賴清德抗議大罵「幹你媽」等三字經
民進黨籍議員林淑芬陽明山污辱員警:你是在凶啥肖?幹你娘雞巴與幹你娘、幹你娘雞巴
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陳正德以連串的「三字經」與「 七字經」等大罵中正一分局長
民進黨立委劉俊雄、徐志明、郭玟成痛罵台聯立委蘇盈貴「幹你娘」爆發激烈口角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表示:中國大陸妹進來,咱的尪就被搶了了.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2007年十二月表示,應該討黨產「開查某(嫖妓)免錢」.
民進黨立委朱星羽與民進黨籍立委賴清德在議場發生肢體衝突,並用三字經互罵.
民進黨立委朱星羽:「人家看你不起,我替你抱不平,這個龜兒子!」
民進黨立委朱星羽指出越南婦女傳統服裝穿著"暴露",越南新娘氣哭:朱星羽侮辱我們!
民進黨支持者祈夫潤於任教的華梵大學因性騷擾女研究生被起訴
民進黨立委巴燕‧達魯於2010年9月遭指控涉嫌猥褻兩名有親戚關係的女童
民進黨支持者兼名嘴鄭弘儀在台中市長候選人蘇嘉全造勢晚會上大罵政府幹你娘
民進黨籍議員張茂楠性騷擾拍許淑華臀部5下,同志洪健益議員:聲音很響
民進黨籍議員梁文傑於2011年在澳門受台灣組頭招待42萬元港幣旅行
前蔡英文競選總部副主委,民進黨立委落選人李顯榮與樁腳妻子通姦,女方因此遭起訴
民進黨前淡水黨部主委,三協成糕餅行負責人李志仁因猥褻少女遭判刑14個月
民進黨立委賴坤成:摳乳頭是花東稀鬆自然交友模式無法見容於高尚優雅的天龍國媒體
民進黨十年政綱教育篇起草人台大教授林萬億於情人節與女助理開房間被老婆抓姦
民進黨文宣部副主任李厚慶與三立女主播白舒樺共被妻子捉姦,保險套中有李的DNA
民進黨議員周威佑於2014/4/11於FB表示: 吳妍華,你愛做權力的妓女,乾脆去給狗幹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 我在這裡呼籲馬的團隊國民黨,不要把踐踏女人當有趣、當創意!』
Re: [新聞] 柯粉護理師辱林靜儀引「群醫網戰」! 美女醫PO美照帶頭回擊 https://disp.cc/b/163-dLBU |新聞原文 https://disp.cc/b/163-dLzf
#強化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卓君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自己繼續學習的動力-TutorABC》
小時候,媽媽就對孩子們語言學習相當重視,很早就送我上國語正音班和英文補習班,不同於被逼著學的人,我對每次上英文課都是興奮的!熱衷於每次新學的單字、片語,甚至是每次的考試、期末成果發表,當時對英文熱愛到報名參加英文演講,英文檢定考也是蹦蹦跳跳進場。
大學後,英文的使用越來越精確,新聞英文自然成了我最愛課程之一,順道還選了觀光英文增強不同領域的用語,只是,英文的學習似乎也在大學階段止步⋯⋯但是,跟英文的緣份可沒有就此斷,進入職場後每天還是得面對外電新聞、採訪國外選手⋯⋯等等,英文無所不在。
某次在台灣進行的網球表演賽,由Maria Sharapova和Vera Zvonareva兩位頂尖女將領銜主演,各家電視台提出專訪要求,我們也在名單之內,長官當時指派我前往,而我只有10分鐘的時間,一開始,先請大會安排的翻譯人員幫忙溝通,但!!!我只有十分鐘,而我手上還有好多想問,只好請翻譯稍作休息,好讓我能一口氣問完題庫。
短短十分鐘,是採訪生涯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那時就想:「如果能再更流暢些、精準些,肯定能得到更棒的答案。」只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每天忙到幾乎辭世的情況下,空閒時間根本不想走到補習班上課,也曾試過訂閱英語雜誌,試著恢復高中時的勤奮,沒想到每本雜誌大概都只翻閱到一半,最後只剩下把單字卡剪下背起來的功能,著實可惜。
以前在補習班都會利用外師上課的時間,努力在班級「搗蛋」,就算講錯也沒關係,因為老師會忍不住糾正,出社會後沒有這環境練習,漸漸的變得害怕說錯,且對文法斤斤計較,深怕鬧了笑話。
再次踏進補習班是三年前,希望能增進自己的聽、說能力,投資自己一對一課程,卻發現沒有想像中的效果,因為我的外籍老師完全不懂運動也不看運動,很多時候我說的激動,他卻像見到新大陸一樣,彷彿我教他的詞彙更多,上了半年多就把課程退了。
直到這次TutorABC的嘗試!讓我認真讚嘆科技的進步,地點、時間隨選預約,外籍老師視訊教學,且依照我在課程前選擇的需求、興趣(DCGS 個性化課程)規劃製作教材「Let’s talk about marathons」,一看到標題就心花怒放:「終於!有個英語課程可以聊聊運動這件事,就算老師不會馬拉松也沒關係,起碼聽得懂我在說什麼。」
上課過程好像回到學生時期,對這好久不見的學習感感到興奮,原以為就是聊聊馬拉松,不!有單字、片語、文法、造句,通通融合在這45分鐘課程內,且都圍繞著馬拉松這個主題討論,用新單字造句還獲得老師好棒棒稱讚,天啊~出社會後多久沒被這樣稱讚,很直接、單純,鼓勵著每一次嘗試。
課程結束後,老師詢問我在這次課程後還想加強什麼時,我答:「我需要更大量的運動相關單字、文法以及發音。」原以為太久沒說一長串英文,發音會有些退步,沒想到老師立刻說發音沒有大問題,只是需要恢復「說」的習慣,對於過去參加英文演講比賽的我來說,無疑對學英文又有了更多動力,「我是可以的!」長大也不要忘記要勇敢開口說英文,是很棒的口語練習平台。
再怎麼忙,抽出45分鐘沈浸在全英文環境中,課後簡單花個十幾分鐘複習、做作業,全部都在電腦上完成,這下就算颱風來,也沒有理由偷懶了!課程適合新鮮人、上班族、高階經理人各族群。
只需要電腦、耳機(或電腦內建喇叭、麥克風)、網路,就能輕鬆來一堂TutorABC課程,聊完馬拉松後,已經等不及下次上課的主題了!
在這忙碌的生活中想充實自己,卻不曉得哪種學習方式最適合,可以透過這個小測驗更加了解自己:https://pse.is/LAMAW
找到學習模式後,有卓君澤粉絲頁的好友們獨享課程(https://pse.is/E2EJB),萬事起頭難,給自己一點點學習動力!
#TutorABC #AI定製專屬課程 #隨時隨地 #全球專業外師 #因材施教立即見效
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三個麻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沙琪瑪的由來真的太爆笑啦!!!
*本集中,有些詞的由來其實有多種說法。
小兵上網搜尋並整理後,選擇了較多人有共鳴、且較有道理的解釋。
若聽過其他種說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哦。
- - - - -
➟ 麻瓜共鳴系列
日常用語冷知識!炒魷魚?放鴿子?三八?為什麼要這樣叫你知道嗎!這個詞的由來也太驚人...|麻瓜呱呱🐸
https://youtu.be/PDOlXGxiZZ0
考試小迷信調查!不會都猜C/考試專用筆/考前絕不能做的事情?
https://youtu.be/0Kuj1OGc46Q
強迫症排行榜你中了幾項?第一名竟然是...真的超有共鳴啊...
https://youtu.be/Q-SbFJMNDd8
最常騙小孩的十種事情排行榜!你也曾經被騙過嗎?
https://youtu.be/WYKzi6pIE1Y
爸爸說自己是老司機!?媽媽說她是腐女!?這些流行語竟然被長輩這樣誤用...
https://youtu.be/x3s7ckqraVI
LINE群組最討厭遇到的事情!你遇過幾個?
https://youtu.be/IEKwqhJfYiw
過敏兒的崩潰調查前十名!不知道鼻子可以呼吸、去上廁所要多偷幾張衛生紙...你中了幾個?
https://youtu.be/zeZRV9A_79k
台灣人對日本的印象大調查!沒有早餐店?性觀念開放?
https://youtu.be/FCV-WqYXui4
台灣年輕人對中國的看法大調查!愛插隊、吃野味、用詞跟台灣是不同世界?
https://youtu.be/qMmGpLNjwDs
- - - - -
➟ 追蹤私下的麻瓜
IG|https://www.instagram.com/three_muggles
FB|https://m.facebook.com/threemuggles333
合作邀約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無意義字 #由來 #冷知識 #調查 #解密 #食物篇 #佛跳牆 #螞蟻上樹 #大陸妹 #沙琪瑪 #絲襪奶茶 # #XO醬 #甜不辣 #老婆餅 #仙草 #陽春麵 #七里香 #打拋豬 #阿給 #三個麻瓜 #麻瓜呱呱
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海恩奶油 HeinCre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年過去又放榜,感謝自己終於儲夠能力,可以把我由中一開始,就想要吶喊的內容拍成影片。送給每一個在學制裡爭扎的你🍀加油
道歉:
〉 理真氣壯的壯字寫錯了呢
〉影片無法給各位一個完備的答案,學制最後要走的方向,但是有一天我們會找到的,嗯
🌸香港學制背景解釋】
香港學生讀完六年小學(國小),就會入讀六年制的中學。
中一到中三叫做初中,中四到中六叫做高中;
高中最後一年參加的公開考試,由考評局舉辦,叫做
中學文憑試:簡稱DSE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相等台灣學測指考、大陸高考。
文憑試必考的科目有:
中文(國文)、英文、數學、通識(像綜合人文的科目)四科。
選修科目則包括各個文理科目。通常學生會考2-3科。
考試成績以7個等級分,
由低至高排:1、2、3、4、5、5*、5**
所以考生在計算總成績時,會以1-7分加總和。
按不同的大學收生標準,有些只看最好成績的五科,有些看六科。
Best 5:最好的五科,滿分35分;
Best 6:最好的六科,滿分42分。
30+分的成績是建築系、法律系、醫科的基本門檻,算是相當不錯。
〈其他香港用語翻譯〉
上樓:買房子
小兒科:沒難度的小事
Band A:大學派位頭三志願總稱
Maths:Mathematics 數學科
MC:Multiple Choices 多項選擇題
formula:方程式
VA:Visual Arts 視覺藝術
諗咁多做咩姐/即:想哪麼多幹嘛
做完份paper先講啦:先做完卷再說 好嗎
夠鐘上堂喇:已經是時候上課了 可以嗎
唔好放棄:不要放棄
興趣當飯食:興趣當飯吃,用興趣作為掙錢的工具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soundtrack)
🌸鳴謝參考:我的故事(下)——伯賴
【真。伏game評】藍鯨遊戲|Blue Whale——平民遊戲工作室
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 Sir Ken Robinson------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挖看更多影片
海恩奶油是誰/ https://bit.ly/2Tl87XK
閃光情侶系列/ http://bit.ly/2JuQ7KO
學霸海恩傳功/ http://bit.ly/2umiArP
人生事件Vlog/ http://bit.ly/2upSwfb
你要懂的香港/ http://bit.ly/2JtrU7B
我眼中的台灣/ http://bit.ly/2ujjq8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蹤海恩奶油
海恩的Instagram(有很多偷拍)
https://www.instagram.com/heincream/
海恩的Facebook粉專(常常有抽奬)
https://www.facebook.com/heincream
訂閱海恩奶油(YouTube主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iH...
訂閱heincream[HK](第二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u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司應援收集中
CHITS 是我稱呼粉絲的名字,開放收件信箱: http://bit.ly/2HMuV0s
🧀翻譯長期招募中
幫忙上英日韓各語言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
音樂音效源:
YouTube Audio,DOVA-SYNDROME,Nicolai Heidlas, Bensound, HookSounds
✿講稿
【放榜】DSE 35分想對你說的事
我的名字叫龍海恩
2016文憑試考35分
我現正就讀港大環球商管
人生一帆風順
從此不憂吃喝愛情
上樓都是小兒科
到退休到死為止 也可以優哉游哉
我人生的改變
一切都是由上年放榜那天開始
抱歉 我騙你的
其實我是best6 35分
現正在台灣就讀媒體傳達設計
英文叫communications design
分組有3D動畫 和 新媒體(遊戲、裝置)
報考大學時
台灣的設計學院只看過我的作品集
完全不知道我文憑試的分數
莫說上了大學以後
真的沒有人有興趣問我 公開試考得怎樣
我的例子可能有點極端
但事實是在大學
無論考得好還是不好
根本就不會有人想知道你考幾分
我老師說最多在求職的時候
個人履歷要加一欄「公開試成績」
但也就僅止如此
至少 沒有人會像我這樣
用分數來做自我介紹
-
我知道在看影片的你現在可能想反駁
「說甚麼DSE的分數沒用?」
「我現在不夠分入Band A」
「拿不到入場券了」
「你這些成績好的人
有經歷過我的感受嗎?」
對不起
可能我真的沒有
我可能也說不出 比較像安慰的內容
但是在上年放榜的班房裡面
我收到分紙 開心了一會之後
我就跟其他同學一起哭
我也很難過
我不是讀名校
我不喜歡看到我所愛的同學
承受前路茫茫的痛苦
我不喜歡自己在一場不公平的比賽中脫穎而出
我不喜歡每一個香港學生
花光自己最珍貴的青春在一個考試裡面
最後考評局只給出了幾個數字 去總結 評價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你備試的時候
真的覺得一切也合理嗎?
難道你不覺得 DSE就是一個
比拼「浪費時間」的遊戲嗎?
我不否認
我在不同的科目裡 的確獲益良多 例如中英文 通識
我不否認
要銜接大學各個科系
中學有不同的選修科有其需要的
然而我也無法不承認
我們浪費在 操卷 補習 死背書 備試
或者是一些
根本沒有用的考試範圍上
所用的時間,青春
的確不計其數 價值不斐
阿Sir 對不起
我要用數學去舉例
我算是數學好 做題快
我看著我那些文科同學
被迫好痛苦地做MC?
我不明白
明明大學肯定不會讀這類科目
明明一世人也不會用到那條長得誇張的formula
中文卷一閱讀卷
我不明白
為甚麼我要操那麼多份一個半鐘又一個半鐘的歷屆試題
為的就是去看懂考卷上面那些
正常讀者不會問
作者自己也不懂得答的問題
視覺藝術
我用Hein Cream的名字在YouTube拍了
13個【VA DSE】一共140+分鐘的影片
說真的
這些所謂教學片
裡面沒有一個是教真正意義上的藝術
全部都是教你如何在考評局手上拿高分 如何做好考評局的卷
諷刺吧?
可惜更加諷刺的是
DSE這個似乎是 「定生死前途」的遊戲
扔越多青春 分數就越高
看誰甘願扔罷 他就贏了
看誰資質好 扔時間的成本效益越高罷如果這樣是叫”勤奮”
那我只能說我這種是
“求學是為求分數的勤奮”
說出來也不知道有甚麼好光彩
同樣地
失手 考不好 成績不及別人
根本不需要感到慚愧
不是嗎?
個game本來就錯了
我們被迫玩罷
-
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
—— 愛因斯坦
中學畢業一年
我終於有時間去學
營養 健康 跳舞 心理 語言 文化 社會 歷史 藝術 哲學 設計
這些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學問
19年來
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在用
100%的智商活著
而不是每朝醒來
騙自己說
諗咁多做咩即
做完份paper先講啦
夠鐘上堂啦
因為拍YouTube我遇上許多
背景不一樣 可以稱作「奇葩」
的人
有人是自學生 有人出生於外國其他學制
有人年紀比我小
但是他們全都比我更早開始自己的人生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 自信、成熟的光芒
真的非常閃亮、耀眼
原來 求學真的可以”不是求分數”
原來教育 是真的可以改革
然而在改變發生之前
我很擔心這段影片會不會被未讀完文憑試的學生看到?
會不會大家看完之後就沒動力讀書了
我想分享我當年備試的其中一個動力
是我班主任教的
我當時問她:
「我都去台灣讀設計了」
「考完了 分數也沒人看」
「刻苦耐勞 為了甚麼?」
她說:
「只有考好文憑試
我才能變得有說服力
理直氣狀地跟所有人說
我讀設計 是我自己的選擇」
做足了所有DSE的要求
我才能在這裡大聲地說
我覺得成件事真係好錯。
(圖)
我信佛 但我想引用
耶穌說: 「 有人打你的右臉, 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這句說話不是指任何一個不公義的時候
而是面對巨人
巨大的惡人之時
出生於香港
逃避不了的教育制度之時
你要我考好DSE 我考
你要我扔時間 我扔
作為學生 順應這個學制 是種公民抗命
香港的學生是不會輕易被這個學制的荒謬考起 打敗
我們可以去證明 這個學制是有多荒謬
當然如果你已去到考完DSE 放榜的階段
你要做的就是
唔好放棄
無論結果如何 以後要走的路如何
唔好放棄
活好過好
不要接受考評局評價你的分數
不要被這個制度打敗
入大學的優點
是你會更方便地接觸到資源
遇上許多 你能從他身上學到東西的人
有很多活動 讓你去經歷 從中改變自己
但是 如果我在大學裡不去讀書不去請教不自己找東西學不爭取新的經驗
跟沒讀大學是一樣的
相反 無論身處甚麼環境
自己去讀書 請教 找感興趣的事物去學 爭取新經驗
你的成長
隨時比一個大學生來得更多
尤其是我們身處在資訊發達的時代
有甚麼想學 去YouTube search就有了
今日的社會型態
我相信它在向一個更好的方向發展
不再一昧追求 學歷高 讀書好
而是更重視 每個人獨特的優點、特長
職業出現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
喜歡哪個範疇就去學吧
喜歡甚麼興趣 衝
喜歡咩運動 語言 遊戲 商品的就去研究吧
DSE完了就隨它吧
想笑的 笑
想哭的 哭
沒事的
♥️
我個名叫龍海恩
我文憑試考幾分不重要
我而家讀緊興趣當飯食的設計系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
我會為吃喝愛情而煩惱
上樓可能仍是夢
但到退休到死為止
我也會
拼命「生活」
我人生嘅改變
一切都係由現在這刻開始
中意可以點like
分享給你的父母 同學 朋友 身邊的人看
留言告訴我 你對學制的感受
以上所有動作也令影片有更高的曝光率
最後你可以訂閱
我係Hein Cream 奶油
下條新片再見
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WTC-hqz ]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時間: Tue Apr 13 06:54:31 2021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人網路用語趨勢
https://www.readr.tw/post/2836 READr (鏡周刊互動新聞品牌) 廖元鈴
當中國在臺灣成為強勢流行文化
觀賞完串流平台的最新戲劇,打開通訊軟體呼叫朋友,準備一起玩連線手機遊戲;或是打
開社群網站,瀏覽喜愛的明星資訊......這是當代年輕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只是對今年 16 歲的高中生林俞淨(化名)來說,她看的節目是 明星大偵探、使用的
通訊軟體是微信、與朋友聊天的文字是簡體字、著迷的手機遊戲是 王者榮耀。
無獨有偶,現年 20 歲的南部大學生小妤(化名),手機裡常用的 APP 是微博、微信、
騰訊視頻,用來關注她喜愛的中國藝人消息。
她們常把「視頻」、「閨蜜」、「打 call」等在中國流行的詞彙掛在嘴邊,並不特別覺
得在臺灣使用有什麼奇怪;被問到會不會使用「服務員」、「網民」等字詞時,還回問記
者:「這不是大家都會用嗎?」
「閨蜜找我出門」、「他顏值擔當」、「這東西好種草」......當臺灣年輕人琅琅上口的
字句離不開中國流行語,背後體現的是兩岸的文化交流,還是不對等的文化滲透?
一位在中南部教書近 10 年的老師吳子午(化名),在教學現場注意到學生使用中國流行
語的頻率日漸增加。「平常上課互動時,學生就突然蹦出一句,『網紅』、『學霸』、『
老司機』這種詞彙;當下提醒他們,這是中國來的詞彙,但學生大多不以為意,久了也就
沒有特別提醒。」
但更讓吳子午疑惑的是:「為什麼學生放著臺灣有的詞彙不用,卻選擇這些中國詞彙使用
?」
從 Dcard 論壇資料 窺見中國流行語滲透
不只吳子午感到困惑,以國內網路批踢踢(PTT)論壇為例,熱烈討論「中國用語」議題
,多是關於「 [心情] 無所不在的中國用語」、「[問卦] 中國用語是不是深入低年齡層
了」,顯示不少人已注意到中國流行語持續向年輕族群紮根的現象。
為了試圖解答這個現象,READr 鎖定臺灣時下主攻大學生族群的論壇Dcard ,抓取近8年
間累積的 391 萬篇論壇文章,並藉由網路大數據專業「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提供的
中國用語聲量榜,找出歷年來 Dcard 上究竟流行著哪些中國用語。
從近 8 年的 Dcard 論壇資料中,我們找出持續被使用的中國流行用語,以 2020 年為基
準,前 15 名使用頻率最高的中國流行用語分為「閨蜜」、「立馬」、「特好/特別好」
、「網紅」、「顏值」、「小姊姊(小姐姐)」、「在線」、「奇葩」、「信息」、「好
評」、「套路」、「老司機」、「學霸」、「佛系」、「視頻」。
從使用趨勢來看,2020 年前 15 名使用頻率高的中國流行語,在 2015 年至 2016 年間
使用頻率飆升,接續幾年的使用率都居高不下。
舉例來說,像是「閨蜜」在 2014 年開始有人在 Dcard 上使用,2015 年開始出現次數飆
破 3000 次,隔年更成長了 4 倍。無獨有偶,「網紅」、「顏值」、「單身狗」、「撩
妹」這些字詞,相較於前一年的使用次數,都以兩位數成長。
根據吳子午的親身觀察,READr 分析出的中國流行語百大表中,前 25 名的詞彙他都常常
在教學場域裡聽到學生使用;另一位在北部國立高中任職的蔡老師教學時也有相似的感受
,「這些字詞蠻常聽到的,同學們覺得有趣就會去說。」
為什麼中國流行語在年輕族群中日漸普及?若從 Dcard 個別討論版中國流行用語的使用
次數可以發現,Dcard 歷年累積使用中國流行語最頻繁的討論版前三名,分別是 BL 、
追星(entertainer)版、戲劇綜藝(tvepisode)。
以 BL 版中使用「姨母笑」的為例,最早是源自於韓國的粉絲圈(又稱為飯圈),由於
中國娛樂產業的明星藝人逐漸低齡化,使得該詞彙在 2016 年於中國廣泛流行使用,
並在 2017 年首度出現在 Dcard 的追星版,緊接著則是 2018 年的 BL 版。2019 年,
BL 版的「姨母笑」甚至成為當年度所有討論版中使用比例最高(26%)的中國流行語。
除此之外,像是「pick」一詞原意為英語的挑選、選擇之意,隨後衍生為支持誰、喜歡誰
的意思,成了中國「飯圈」的熱門術語。回溯源頭,最早也來自韓國。
2016 年至 2017 年開播的韓國選秀節目《produce101》,由於主打開放觀眾簡訊投票,
決定哪些舞台上成員被淘汰、哪些成員可以晉級,首創性的養成類真人秀帶動了中國網路
討論熱度,像是「你 pick 的人選出道了嗎」、「國民 pick」等詞彙。中國騰訊看準國
內市場討論熱度,於 2018 年拿下正版授權,推出《創造 101》節目,培養新一代中國女
團;而中國愛奇藝也在同年推出真人秀節目《偶像練習生》,由各大經紀公司推薦的百名
男練習生,由全民票選出最終優勝人選,成為全民男團。
以追星版中的「pick」使用頻率,於 2017 年首度出現,之後每年都有人使用,於 2019
年出現高峰。
由此可證,「姨母笑」、「pick」等字詞在 Dcard 的流行時間點,與中國流行娛樂時間
趨勢相符。若把 Dcard 論壇語料視為臺灣年輕人的網路行為縮影,臺灣年輕族群學習中
國流行語的主要來源便離不開中國的影視、娛樂節目、動漫遊戲等次文化(subculture)
的流行。
探究中國流行文化輸出大本營:戲劇、綜藝節目等次文化的崛起
蔡老師實際調查他任課學生的影視行為:4 個班級共 105 名同學中,有 1/3 的同學表示
「自己平常會持續追蹤、收看中國戲劇和綜藝節目」。同樣地, Dcard 各年度使用中國
流行語的總次數也藏了些蛛絲馬跡。
無論是中國流行語的使用次數、還是佔整體文章的比例,皆於 2015 年開始成長,並在
2016 年達到高峰。READr 深入檢視 2015、2016 年使用中國流行用語頻率最高的前 5
大看板,發現其中最大的共通點是對中國 的熱烈討論。
連續 2 年都上榜的討論版,分別為有趣版、感情版、心情版、女孩版、閒聊版(排序依
2016 年為主),都有關於中國 IP 劇的熱烈討論,像是《花千骨》、《羋月傳》、《琅
琊榜》、《後宮甄嬛傳》、《微微一笑很傾城》。
2015 年,被中國網媒稱作「中國 IP 元年」。中國影視產業蓬勃發展 IP 劇,像是當年
度推出的《盜墓筆記》、《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琅琊榜》等熱門 IP 都在中國
帶動熱烈討論。
當在家打開電視機,看見的就是中國流行文化
而中國 IP 劇為何能快速崛起、吸引臺灣年輕族群的目光?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王師指出
,臺灣從老三台轉變成有線電視台後,頻道數增多了,「自製費用就變得昂貴,連廣告的
大餅都被瓜分了」。
早在 10 多年前,購買境外劇就成了臺灣電視台的優先選擇。對內容產業與觀眾關係有深
刻觀察的王師認為,文化商品的意義是多重的,「消費者不會願意去消費比自己還 Low、
還落後的地方所拍出的東西。」
王師強調,「娛樂內容的選擇,是一種你所想像中的美好嚮往。舉例來說,像是韓國整套
的文化輸出,除了有經濟上的意義之外,消費韓國文化內容的消費者,會覺得韓國是一個
令人嚮往的國度。」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臺劇不斷輸出到對岸的局勢,於 2009 年後開始出現轉變。中國廣電
總局境外劇的許可部數,臺灣劇連年下滑;但反觀臺灣電視台境外劇的比例當中,中國戲
劇逆勢崛起。
從文化部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中可發現,自 2009 年起,中國戲劇播出時數連
年成長,使得向來一支獨秀的韓劇,與中國戲劇相互角逐境外劇播映時數最長的霸主。
中國戲劇後來居上,首度於 2012 年超越韓劇,更在 2015 年、2016 年、2018 年擊敗韓
劇。電視台播映中國戲劇的時間比例愈高,臺灣的閱聽眾自然愈容易觀看到。
2008 年,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力崛起。在奧運會後,更持續投入
大規模的文化輸出戰略,持續推廣漢語學習、中華文化,有明顯想成為東亞中心的文化霸
權的野心。
這讓近年中國 IP 劇逐步取代韓劇,成了臺灣電視台黃金時段的收視保證。以收視長紅的
《後宮甄嬛傳》,創下了首映後 3 年內重播了 10 次的紀錄,《步步驚心》以重播 6 次
緊追在後,還掀起了一波回溯閱讀原作小說的熱潮。
中國影視文化抬頭之餘,伴隨著中國影音平台「愛奇藝」臺灣站的正式落地,臺灣閱聽者
收看中國的戲劇、節目的門檻也大幅降低,中國流行文化的討論熱度更甚以往。
不過,對中國影視內容產業有多年研究的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廖美,指出中國
流行文化能強勢崛起的關鍵,離不開 「中國特色的 IP」。
解密「中國特色」的娛樂內容產業:夾帶「粉絲經濟」與「流量明星」
亞洲地區最早將小說、漫畫改編成影集的是日本、韓國,但從來不特別強調 IP 劇;但為
何中國影視圈、製片方與投資方卻不斷強調「IP 劇」?
「一個是『粉絲經濟』,另一個是『明星流量』,如果沒有這兩個支柱扶持,中國的 IP
劇跟日本、韓國並沒有兩樣」,廖美進一步表示,中國的粉絲經濟不單純只是偶像與粉絲
的關係,是系統性的操作。
實際拆解 IP 劇的產製過程,中國影視內容生產端將膾炙人口的文本(包含遊戲、網路小
說、小說、民俗故事)改編成影集或電影創作,「以銷售的角度來看,如果賣不好,至少
還有基本粉絲,不會虧錢」。
廖美強調,再加上開發新客源的思維,找來自帶流量的明星藝人擔綱演出,「就算不熟悉
這個劇本,追隨藝人的粉絲還是會衝著支持,」強強攜手加持下,等於消費的客群除了有
熟悉、支持原著的粉絲,還有單純為了支持偶像而去收看的粉絲客群。
「中國 IP 劇變得不單純只是作品跟觀眾的關係、也不只是表演者跟支持者的關係,而是
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條龍產業。」廖美點出關鍵。
實際分別詢問大學生小妤、高中生林俞淨,驗證了「中國特色」一條龍娛樂內容的強勁之
處。
兩人都表示不太看臺灣的節目,小妤還說到,有時身邊人在討論臺灣偶像劇時,自己常在
狀況外,「臺灣紅什麼其實不太知道。」
但一提到最喜歡的明星與藝人,兩人不約而同地回答中國藝人肖戰、王一搏;有趣的
是,兩人愛好的中國藝人,都是圍繞在一部 2018 年底上映的中國 IP 劇《陳情令》。
林俞淨說,自己之前就相當關注肖戰,「後來他又出演了《陳情令》,《陳情令》的原小
說是我看過的,是我比較喜歡的小說,因此特別找來看(劇)。」小妤更興奮地分享,「
我是因為親戚看才跟著看的,《陳情令》是真的很紅,去年(2019 年)超火的!它延燒
到今年都還在火,你可以去搜一下就知道。」
小妤還提到,自己為了關注中國古裝劇《陳情令》男主角王一博、肖戰的消息,因此特別
會去關注微博,「為了看懂大家在討論什麼,自然就會學他們(中國)的流行用語,像是
打 call ,就是為明星聲援的用語。」
當中國文化成流行 不跟著用就落伍
或許林俞淨與小妤只是部分狂熱者,但另一位在南部唸大學的陳婷宜(化名)就表示,自
己並不追崇中國戲劇與節目,卻時常聽到朋友們會使用中國流行語,或討論中國時下最紅
的戲劇與綜藝,漸漸地也會受影響。
「『小哥哥』、『走心』是聽到朋友講,我原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我不用的話,會
覺得『為什麼大家知道我都不知道』,後來就跟著講了;或是像『走心』這個詞,我很常
會不經意使用,因為跟朋友聊天時,就忽然覺得很適合形容...自然而然地就會說出來。」
陳婷宜也提到,自己頻繁使用「小姐姐(小姊姊)」一詞,主要是常看到 Dcard、蝦皮,
關於穿搭或是美妝的討論,就會使用「小姐姐」風格妝容、穿搭。
同儕間風靡使用、再到網路論壇與商品販售,中國流行語真的成了時下風潮嗎?觀察緊跟
時事、追求流量點閱的臺灣網路新聞媒體,READr 分析刊登在網頁上的新聞文字,發現近
三年(2018~2020 年)來,每 10 篇就會有 1 篇網路新聞會使用到中國流行語。其中又
以 ETtoday 東森新聞雲、中時電子報、聯合報使用頻率最高(依 2020 年為基準)。
「做流量,就是不能跟讀者作對,」一位曾任職上述其中幾家媒體的中階主管表示,早些
年還很抗拒使用「網紅」一詞,但當各家媒體都用「網紅」下標,在追求高點閱的 KPI
教條下,「我自己覺得有點不得不,因為當大家都這樣用的時候,你不跟著使用,就變成
你很怪。」
臺灣年輕人與中國流行語,背後牽扯「國家認同」?
吳子午提到,他觀察到校內一名女高中生,從國中時期開始,Instagram 貼文都自動轉換
成「簡體字」,更使用 QQ、微博、抖音等中國社交軟體,目的是為了更貼近自己崇尚的
中國偶像。
另一名高中生林俞淨受訪時,用著一口中國腔回應自己很渴望有機會能去中國,「大陸發
展比較快,東西比較多,像我本人會看小說漫畫,大陸那些Cos比較多,就是發展比較快
、多樣化。」
提到自己的中國口音,林俞淨提到,「狼人殺我是玩大陸的,他們講話很大陸腔,我到
後來也講話也變得很大陸腔,我現在變得比較注重咬文嚼字,就是他們的文化很標準。」
大學生小妤也分享,自己是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會想到統獨議題。她提到,之前自
己曾因為使用「視頻」一詞,被同學糾正,讓她感到相當錯愕,「大家都聽得懂就好了啊
,差不多啊。」
吳子午認為,「長遠來看這不是一件好事,一個詞彙代表的是一個文化的底蘊,如果學生
越常使用中國詞彙,就代表越加熟悉這個文化的內容,很可能進一步對這個文化產生認同
感」,他憂心地說:「這樣真的好嗎?對現在的臺灣是好事嗎?」
長期研究民族主義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汪宏倫認為,語言文化的交流,本來就是無可避
免、也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會特別覺得使用這些(流行)詞彙有什麼問題,」汪宏倫解釋,語言是活的,尤其
流行用語有時會形成風潮、過一陣子又會衰退,但在兩岸關係「不正常」的框架下,交流
過程中所產生的扭曲、張力、緊張,很容易使得本來低政治性、沒有政治意涵的東西,都
容易帶有政治解讀。
不過,汪宏倫提醒,當臺灣與中國兩者的政治經濟力量的差異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在選
擇詞彙、發音時,刻意地改變(臺灣)原有的用詞跟發音,趨同於某一種標準,認同也好
、權力關係就隱隱約約出來了,這裡頭就內含了一些議題值得探討。」
汪宏倫指出,中國與日本、韓國等帶動流行文化亞洲國家不同,對臺是有主權宣示、領土
主張,臺灣人不能輕忽中國的政治意圖,「大家都不想討論政治,都說不要用泛政治的眼
光來看,很現實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與政治無關,特別是兩岸關係上,凡事都
是政治、充滿了政治意涵跟意味。」
「認為他們(中國)講的話比較好聽、用的詞比較精準,這種意涵著『中心跟邊陲』、『
尊跟卑』關係,還是太深刻地存在於很多人對兩岸關係的想像,認為中國才是文化的根源
,如果是這樣想的話,的確是會讓臺灣這個共同體的基礎,造成鬆動。」他舉例。
汪宏倫也提到,中國對臺戰略都已註明所謂的「入島、入戶、入腦、入心」,「這並不是
要強調敵我意識,是臺灣人有沒有自覺。把中國當作臺灣文化的根源跟源頭,會產生
不由自主盲目的崇拜、要去依附中國,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話鋒一轉,汪宏倫認為,大家對於臺灣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要如何珍惜維護這個政
治共同體,藉由這樣的討論,培養出臺灣在地的「公民意識」,反而是一件好事。
「自己要有自覺,這個背後有沒有任何政治意涵、政治效應,這些效用就是作用在你自己
身上,如果有這種自覺有培養出來的話,文化交流所造成的詞彙傳播,就不必特別擔心。
」汪宏倫強調,「臺灣人要不卑不亢的面對中華文化,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但這還是有一
段很長的路要走。」
廖美也持相似意見,她認為流行是反映當下的時事,但流行也會有退流行的時候。
不過廖美提醒,若琅琅上口的中國流行詞彙,其字面意義與背後脈絡是反民主、鄙視人權
、強勢維穩、歌頌共產極權,像是「主旋律」、「廣大人民群眾」、「脫貧攻堅」、「敘
事宏大」......等帶有特定意識型態詞彙,廖美強調,「就該很驚醒地不去使用,避免
牙牙學舌後,內化成為自己的信念和價值。」
流行文化強國恐將退燒?法令成了中國娛樂文化的緊箍咒
中國流行語背後意涵的強勢文化,能在臺灣持續領航多久?業界人士王師與影視學者廖美
持相似看法 OTT 時代下,中國影視實力反而受制於自己的官方法令。
王師舉例,原本預定前年(2019 年)上映的戰爭片電影《八佰》,成本高達新台幣
23.5 億元,卻因為官方審查時間難以預期,上映時段一延再延。第一出品方「華誼兄弟
」為了讓公司續命,透過各種方式借款,董事長王中軍甚至拍賣自家收藏品與香港房產,
試圖挽救公司。
直到官方審查結束,《八佰》正式於去年下半年上映,靠著票房衝破新台幣 126 億元,
一舉成為去年度全球最賣座電影,「華誼兄弟」才逆轉破產局勢。
王師強調,經商最重要的是風險管控跟環境的可預期性,「內容產業的本質就是風險很高
(競爭激烈),如果還加上政治風險,就是高上加高。」他指出,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以
及擔心內容上的審查尺度不斷變化跟游移的恐懼,會使得內容文化產業無法正常被預期、
正常被投資。
廖美也提到,近 2 年中國廣電總局開始針對網劇勒緊監控,像是外遇、師生戀、同性戀
等設定凸顯人性的元素,都很可能因為先審後播的限制,間接迫使創作者進行自我審查,
創作的作品也難以有新的突破點。再加上這幾年,國際串流平台的興起(像是 Netflix、
Disney+、HBO GO),打破影視劇的國界限制,若以觀眾角度來看,中國戲劇、綜藝節目
在國際串流平台上的吸引力,不比其他國家蓬勃多元的作品。
再過 2、3 年,當觀眾更習慣在跨多國平台收看網路戲劇,「屆時年輕人對戲劇品質有更
多比較和選擇,現下以看陸劇為主的族群會產生一定變化。」廖美指出。
廖美提到,粉絲本身就是一種流動的民意,「感悟、感情、感受常常需要透過作品(不管
電影、電視劇或綜藝節目)與明星藝人產生連結,一個沒有作品的藝人(比如因為「劣跡
」或「道德瑕疵」被封殺),就算之前有強韌的粉絲基礎,也可能在一夕之間崩塌,像是
近期的鄭爽代孕棄養就是一例。」
從臺灣近 40 年的流行文化趨勢變化可發現,不論是港影、日劇、韓劇,再到近年的中國
劇,主導整個臺灣流行文化與目光的,往往是當時代的內容文化的強國。追根究底,王師
解釋,「臺灣本地內容產業一旦疲弱,臺灣就會是全世界任何內容產業強國的殖民地。」
近幾年,臺灣已開始關注到文化內容自製的議題,不再只有陣頭、辦桌、宮廟等元素才能
代表臺灣。王師樂觀地看待近年的臺劇復興,像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
等現象級臺劇,成功走進庶民文化,「唯有在文化上逐步地去釐清,究竟什麼是臺灣,臺
灣人是誰?在做什麼?之後才有可能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已有慢慢的往前
邁進。」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18268075.A.D3D.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YOPOYOPO (203.64.138.253 臺灣), 04/13/2021 13:34:34
... <看更多>
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測驗看看自己懂多少中國用語- 閒聊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剛剛看九妹新片,台灣與中國用語測驗,覺得很有有趣?(自信),就馬上暫停去找了,結果退步了,好幾題不該錯的,我在坐車坐到暈了吧,沒在思考的, ... ... <看更多>
大陸台灣用語考試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WTC-hqz ]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時間: Tue Apr 13 06:54:31 2021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人網路用語趨勢
https://www.readr.tw/post/2836 READr (鏡周刊互動新聞品牌) 廖元鈴
當中國在臺灣成為強勢流行文化
觀賞完串流平台的最新戲劇,打開通訊軟體呼叫朋友,準備一起玩連線手機遊戲;或是打
開社群網站,瀏覽喜愛的明星資訊......這是當代年輕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只是對今年 16 歲的高中生林俞淨(化名)來說,她看的節目是 明星大偵探、使用的
通訊軟體是微信、與朋友聊天的文字是簡體字、著迷的手機遊戲是 王者榮耀。
無獨有偶,現年 20 歲的南部大學生小妤(化名),手機裡常用的 APP 是微博、微信、
騰訊視頻,用來關注她喜愛的中國藝人消息。
她們常把「視頻」、「閨蜜」、「打 call」等在中國流行的詞彙掛在嘴邊,並不特別覺
得在臺灣使用有什麼奇怪;被問到會不會使用「服務員」、「網民」等字詞時,還回問記
者:「這不是大家都會用嗎?」
「閨蜜找我出門」、「他顏值擔當」、「這東西好種草」......當臺灣年輕人琅琅上口的
字句離不開中國流行語,背後體現的是兩岸的文化交流,還是不對等的文化滲透?
一位在中南部教書近 10 年的老師吳子午(化名),在教學現場注意到學生使用中國流行
語的頻率日漸增加。「平常上課互動時,學生就突然蹦出一句,『網紅』、『學霸』、『
老司機』這種詞彙;當下提醒他們,這是中國來的詞彙,但學生大多不以為意,久了也就
沒有特別提醒。」
但更讓吳子午疑惑的是:「為什麼學生放著臺灣有的詞彙不用,卻選擇這些中國詞彙使用
?」
從 Dcard 論壇資料 窺見中國流行語滲透
不只吳子午感到困惑,以國內網路批踢踢(PTT)論壇為例,熱烈討論「中國用語」議題
,多是關於「 [心情] 無所不在的中國用語」、「[問卦] 中國用語是不是深入低年齡層
了」,顯示不少人已注意到中國流行語持續向年輕族群紮根的現象。
為了試圖解答這個現象,READr 鎖定臺灣時下主攻大學生族群的論壇Dcard ,抓取近8年
間累積的 391 萬篇論壇文章,並藉由網路大數據專業「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提供的
中國用語聲量榜,找出歷年來 Dcard 上究竟流行著哪些中國用語。
從近 8 年的 Dcard 論壇資料中,我們找出持續被使用的中國流行用語,以 2020 年為基
準,前 15 名使用頻率最高的中國流行用語分為「閨蜜」、「立馬」、「特好/特別好」
、「網紅」、「顏值」、「小姊姊(小姐姐)」、「在線」、「奇葩」、「信息」、「好
評」、「套路」、「老司機」、「學霸」、「佛系」、「視頻」。
從使用趨勢來看,2020 年前 15 名使用頻率高的中國流行語,在 2015 年至 2016 年間
使用頻率飆升,接續幾年的使用率都居高不下。
舉例來說,像是「閨蜜」在 2014 年開始有人在 Dcard 上使用,2015 年開始出現次數飆
破 3000 次,隔年更成長了 4 倍。無獨有偶,「網紅」、「顏值」、「單身狗」、「撩
妹」這些字詞,相較於前一年的使用次數,都以兩位數成長。
根據吳子午的親身觀察,READr 分析出的中國流行語百大表中,前 25 名的詞彙他都常常
在教學場域裡聽到學生使用;另一位在北部國立高中任職的蔡老師教學時也有相似的感受
,「這些字詞蠻常聽到的,同學們覺得有趣就會去說。」
為什麼中國流行語在年輕族群中日漸普及?若從 Dcard 個別討論版中國流行用語的使用
次數可以發現,Dcard 歷年累積使用中國流行語最頻繁的討論版前三名,分別是 BL 、
追星(entertainer)版、戲劇綜藝(tvepisode)。
以 BL 版中使用「姨母笑」的為例,最早是源自於韓國的粉絲圈(又稱為飯圈),由於
中國娛樂產業的明星藝人逐漸低齡化,使得該詞彙在 2016 年於中國廣泛流行使用,
並在 2017 年首度出現在 Dcard 的追星版,緊接著則是 2018 年的 BL 版。2019 年,
BL 版的「姨母笑」甚至成為當年度所有討論版中使用比例最高(26%)的中國流行語。
除此之外,像是「pick」一詞原意為英語的挑選、選擇之意,隨後衍生為支持誰、喜歡誰
的意思,成了中國「飯圈」的熱門術語。回溯源頭,最早也來自韓國。
2016 年至 2017 年開播的韓國選秀節目《produce101》,由於主打開放觀眾簡訊投票,
決定哪些舞台上成員被淘汰、哪些成員可以晉級,首創性的養成類真人秀帶動了中國網路
討論熱度,像是「你 pick 的人選出道了嗎」、「國民 pick」等詞彙。中國騰訊看準國
內市場討論熱度,於 2018 年拿下正版授權,推出《創造 101》節目,培養新一代中國女
團;而中國愛奇藝也在同年推出真人秀節目《偶像練習生》,由各大經紀公司推薦的百名
男練習生,由全民票選出最終優勝人選,成為全民男團。
以追星版中的「pick」使用頻率,於 2017 年首度出現,之後每年都有人使用,於 2019
年出現高峰。
由此可證,「姨母笑」、「pick」等字詞在 Dcard 的流行時間點,與中國流行娛樂時間
趨勢相符。若把 Dcard 論壇語料視為臺灣年輕人的網路行為縮影,臺灣年輕族群學習中
國流行語的主要來源便離不開中國的影視、娛樂節目、動漫遊戲等次文化(subculture)
的流行。
探究中國流行文化輸出大本營:戲劇、綜藝節目等次文化的崛起
蔡老師實際調查他任課學生的影視行為:4 個班級共 105 名同學中,有 1/3 的同學表示
「自己平常會持續追蹤、收看中國戲劇和綜藝節目」。同樣地, Dcard 各年度使用中國
流行語的總次數也藏了些蛛絲馬跡。
無論是中國流行語的使用次數、還是佔整體文章的比例,皆於 2015 年開始成長,並在
2016 年達到高峰。READr 深入檢視 2015、2016 年使用中國流行用語頻率最高的前 5
大看板,發現其中最大的共通點是對中國 的熱烈討論。
連續 2 年都上榜的討論版,分別為有趣版、感情版、心情版、女孩版、閒聊版(排序依
2016 年為主),都有關於中國 IP 劇的熱烈討論,像是《花千骨》、《羋月傳》、《琅
琊榜》、《後宮甄嬛傳》、《微微一笑很傾城》。
2015 年,被中國網媒稱作「中國 IP 元年」。中國影視產業蓬勃發展 IP 劇,像是當年
度推出的《盜墓筆記》、《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琅琊榜》等熱門 IP 都在中國
帶動熱烈討論。
當在家打開電視機,看見的就是中國流行文化
而中國 IP 劇為何能快速崛起、吸引臺灣年輕族群的目光?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王師指出
,臺灣從老三台轉變成有線電視台後,頻道數增多了,「自製費用就變得昂貴,連廣告的
大餅都被瓜分了」。
早在 10 多年前,購買境外劇就成了臺灣電視台的優先選擇。對內容產業與觀眾關係有深
刻觀察的王師認為,文化商品的意義是多重的,「消費者不會願意去消費比自己還 Low、
還落後的地方所拍出的東西。」
王師強調,「娛樂內容的選擇,是一種你所想像中的美好嚮往。舉例來說,像是韓國整套
的文化輸出,除了有經濟上的意義之外,消費韓國文化內容的消費者,會覺得韓國是一個
令人嚮往的國度。」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臺劇不斷輸出到對岸的局勢,於 2009 年後開始出現轉變。中國廣電
總局境外劇的許可部數,臺灣劇連年下滑;但反觀臺灣電視台境外劇的比例當中,中國戲
劇逆勢崛起。
從文化部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中可發現,自 2009 年起,中國戲劇播出時數連
年成長,使得向來一支獨秀的韓劇,與中國戲劇相互角逐境外劇播映時數最長的霸主。
中國戲劇後來居上,首度於 2012 年超越韓劇,更在 2015 年、2016 年、2018 年擊敗韓
劇。電視台播映中國戲劇的時間比例愈高,臺灣的閱聽眾自然愈容易觀看到。
2008 年,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力崛起。在奧運會後,更持續投入
大規模的文化輸出戰略,持續推廣漢語學習、中華文化,有明顯想成為東亞中心的文化霸
權的野心。
這讓近年中國 IP 劇逐步取代韓劇,成了臺灣電視台黃金時段的收視保證。以收視長紅的
《後宮甄嬛傳》,創下了首映後 3 年內重播了 10 次的紀錄,《步步驚心》以重播 6 次
緊追在後,還掀起了一波回溯閱讀原作小說的熱潮。
中國影視文化抬頭之餘,伴隨著中國影音平台「愛奇藝」臺灣站的正式落地,臺灣閱聽者
收看中國的戲劇、節目的門檻也大幅降低,中國流行文化的討論熱度更甚以往。
不過,對中國影視內容產業有多年研究的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廖美,指出中國
流行文化能強勢崛起的關鍵,離不開 「中國特色的 IP」。
解密「中國特色」的娛樂內容產業:夾帶「粉絲經濟」與「流量明星」
亞洲地區最早將小說、漫畫改編成影集的是日本、韓國,但從來不特別強調 IP 劇;但為
何中國影視圈、製片方與投資方卻不斷強調「IP 劇」?
「一個是『粉絲經濟』,另一個是『明星流量』,如果沒有這兩個支柱扶持,中國的 IP
劇跟日本、韓國並沒有兩樣」,廖美進一步表示,中國的粉絲經濟不單純只是偶像與粉絲
的關係,是系統性的操作。
實際拆解 IP 劇的產製過程,中國影視內容生產端將膾炙人口的文本(包含遊戲、網路小
說、小說、民俗故事)改編成影集或電影創作,「以銷售的角度來看,如果賣不好,至少
還有基本粉絲,不會虧錢」。
廖美強調,再加上開發新客源的思維,找來自帶流量的明星藝人擔綱演出,「就算不熟悉
這個劇本,追隨藝人的粉絲還是會衝著支持,」強強攜手加持下,等於消費的客群除了有
熟悉、支持原著的粉絲,還有單純為了支持偶像而去收看的粉絲客群。
「中國 IP 劇變得不單純只是作品跟觀眾的關係、也不只是表演者跟支持者的關係,而是
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條龍產業。」廖美點出關鍵。
實際分別詢問大學生小妤、高中生林俞淨,驗證了「中國特色」一條龍娛樂內容的強勁之
處。
兩人都表示不太看臺灣的節目,小妤還說到,有時身邊人在討論臺灣偶像劇時,自己常在
狀況外,「臺灣紅什麼其實不太知道。」
但一提到最喜歡的明星與藝人,兩人不約而同地回答中國藝人肖戰、王一搏;有趣的
是,兩人愛好的中國藝人,都是圍繞在一部 2018 年底上映的中國 IP 劇《陳情令》。
林俞淨說,自己之前就相當關注肖戰,「後來他又出演了《陳情令》,《陳情令》的原小
說是我看過的,是我比較喜歡的小說,因此特別找來看(劇)。」小妤更興奮地分享,「
我是因為親戚看才跟著看的,《陳情令》是真的很紅,去年(2019 年)超火的!它延燒
到今年都還在火,你可以去搜一下就知道。」
小妤還提到,自己為了關注中國古裝劇《陳情令》男主角王一博、肖戰的消息,因此特別
會去關注微博,「為了看懂大家在討論什麼,自然就會學他們(中國)的流行用語,像是
打 call ,就是為明星聲援的用語。」
當中國文化成流行 不跟著用就落伍
或許林俞淨與小妤只是部分狂熱者,但另一位在南部唸大學的陳婷宜(化名)就表示,自
己並不追崇中國戲劇與節目,卻時常聽到朋友們會使用中國流行語,或討論中國時下最紅
的戲劇與綜藝,漸漸地也會受影響。
「『小哥哥』、『走心』是聽到朋友講,我原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我不用的話,會
覺得『為什麼大家知道我都不知道』,後來就跟著講了;或是像『走心』這個詞,我很常
會不經意使用,因為跟朋友聊天時,就忽然覺得很適合形容...自然而然地就會說出來。」
陳婷宜也提到,自己頻繁使用「小姐姐(小姊姊)」一詞,主要是常看到 Dcard、蝦皮,
關於穿搭或是美妝的討論,就會使用「小姐姐」風格妝容、穿搭。
同儕間風靡使用、再到網路論壇與商品販售,中國流行語真的成了時下風潮嗎?觀察緊跟
時事、追求流量點閱的臺灣網路新聞媒體,READr 分析刊登在網頁上的新聞文字,發現近
三年(2018~2020 年)來,每 10 篇就會有 1 篇網路新聞會使用到中國流行語。其中又
以 ETtoday 東森新聞雲、中時電子報、聯合報使用頻率最高(依 2020 年為基準)。
「做流量,就是不能跟讀者作對,」一位曾任職上述其中幾家媒體的中階主管表示,早些
年還很抗拒使用「網紅」一詞,但當各家媒體都用「網紅」下標,在追求高點閱的 KPI
教條下,「我自己覺得有點不得不,因為當大家都這樣用的時候,你不跟著使用,就變成
你很怪。」
臺灣年輕人與中國流行語,背後牽扯「國家認同」?
吳子午提到,他觀察到校內一名女高中生,從國中時期開始,Instagram 貼文都自動轉換
成「簡體字」,更使用 QQ、微博、抖音等中國社交軟體,目的是為了更貼近自己崇尚的
中國偶像。
另一名高中生林俞淨受訪時,用著一口中國腔回應自己很渴望有機會能去中國,「大陸發
展比較快,東西比較多,像我本人會看小說漫畫,大陸那些Cos比較多,就是發展比較快
、多樣化。」
提到自己的中國口音,林俞淨提到,「狼人殺我是玩大陸的,他們講話很大陸腔,我到
後來也講話也變得很大陸腔,我現在變得比較注重咬文嚼字,就是他們的文化很標準。」
大學生小妤也分享,自己是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會想到統獨議題。她提到,之前自
己曾因為使用「視頻」一詞,被同學糾正,讓她感到相當錯愕,「大家都聽得懂就好了啊
,差不多啊。」
吳子午認為,「長遠來看這不是一件好事,一個詞彙代表的是一個文化的底蘊,如果學生
越常使用中國詞彙,就代表越加熟悉這個文化的內容,很可能進一步對這個文化產生認同
感」,他憂心地說:「這樣真的好嗎?對現在的臺灣是好事嗎?」
長期研究民族主義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汪宏倫認為,語言文化的交流,本來就是無可避
免、也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會特別覺得使用這些(流行)詞彙有什麼問題,」汪宏倫解釋,語言是活的,尤其
流行用語有時會形成風潮、過一陣子又會衰退,但在兩岸關係「不正常」的框架下,交流
過程中所產生的扭曲、張力、緊張,很容易使得本來低政治性、沒有政治意涵的東西,都
容易帶有政治解讀。
不過,汪宏倫提醒,當臺灣與中國兩者的政治經濟力量的差異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在選
擇詞彙、發音時,刻意地改變(臺灣)原有的用詞跟發音,趨同於某一種標準,認同也好
、權力關係就隱隱約約出來了,這裡頭就內含了一些議題值得探討。」
汪宏倫指出,中國與日本、韓國等帶動流行文化亞洲國家不同,對臺是有主權宣示、領土
主張,臺灣人不能輕忽中國的政治意圖,「大家都不想討論政治,都說不要用泛政治的眼
光來看,很現實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與政治無關,特別是兩岸關係上,凡事都
是政治、充滿了政治意涵跟意味。」
「認為他們(中國)講的話比較好聽、用的詞比較精準,這種意涵著『中心跟邊陲』、『
尊跟卑』關係,還是太深刻地存在於很多人對兩岸關係的想像,認為中國才是文化的根源
,如果是這樣想的話,的確是會讓臺灣這個共同體的基礎,造成鬆動。」他舉例。
汪宏倫也提到,中國對臺戰略都已註明所謂的「入島、入戶、入腦、入心」,「這並不是
要強調敵我意識,是臺灣人有沒有自覺。把中國當作臺灣文化的根源跟源頭,會產生
不由自主盲目的崇拜、要去依附中國,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話鋒一轉,汪宏倫認為,大家對於臺灣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要如何珍惜維護這個政
治共同體,藉由這樣的討論,培養出臺灣在地的「公民意識」,反而是一件好事。
「自己要有自覺,這個背後有沒有任何政治意涵、政治效應,這些效用就是作用在你自己
身上,如果有這種自覺有培養出來的話,文化交流所造成的詞彙傳播,就不必特別擔心。
」汪宏倫強調,「臺灣人要不卑不亢的面對中華文化,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但這還是有一
段很長的路要走。」
廖美也持相似意見,她認為流行是反映當下的時事,但流行也會有退流行的時候。
不過廖美提醒,若琅琅上口的中國流行詞彙,其字面意義與背後脈絡是反民主、鄙視人權
、強勢維穩、歌頌共產極權,像是「主旋律」、「廣大人民群眾」、「脫貧攻堅」、「敘
事宏大」......等帶有特定意識型態詞彙,廖美強調,「就該很驚醒地不去使用,避免
牙牙學舌後,內化成為自己的信念和價值。」
流行文化強國恐將退燒?法令成了中國娛樂文化的緊箍咒
中國流行語背後意涵的強勢文化,能在臺灣持續領航多久?業界人士王師與影視學者廖美
持相似看法 OTT 時代下,中國影視實力反而受制於自己的官方法令。
王師舉例,原本預定前年(2019 年)上映的戰爭片電影《八佰》,成本高達新台幣
23.5 億元,卻因為官方審查時間難以預期,上映時段一延再延。第一出品方「華誼兄弟
」為了讓公司續命,透過各種方式借款,董事長王中軍甚至拍賣自家收藏品與香港房產,
試圖挽救公司。
直到官方審查結束,《八佰》正式於去年下半年上映,靠著票房衝破新台幣 126 億元,
一舉成為去年度全球最賣座電影,「華誼兄弟」才逆轉破產局勢。
王師強調,經商最重要的是風險管控跟環境的可預期性,「內容產業的本質就是風險很高
(競爭激烈),如果還加上政治風險,就是高上加高。」他指出,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以
及擔心內容上的審查尺度不斷變化跟游移的恐懼,會使得內容文化產業無法正常被預期、
正常被投資。
廖美也提到,近 2 年中國廣電總局開始針對網劇勒緊監控,像是外遇、師生戀、同性戀
等設定凸顯人性的元素,都很可能因為先審後播的限制,間接迫使創作者進行自我審查,
創作的作品也難以有新的突破點。再加上這幾年,國際串流平台的興起(像是 Netflix、
Disney+、HBO GO),打破影視劇的國界限制,若以觀眾角度來看,中國戲劇、綜藝節目
在國際串流平台上的吸引力,不比其他國家蓬勃多元的作品。
再過 2、3 年,當觀眾更習慣在跨多國平台收看網路戲劇,「屆時年輕人對戲劇品質有更
多比較和選擇,現下以看陸劇為主的族群會產生一定變化。」廖美指出。
廖美提到,粉絲本身就是一種流動的民意,「感悟、感情、感受常常需要透過作品(不管
電影、電視劇或綜藝節目)與明星藝人產生連結,一個沒有作品的藝人(比如因為「劣跡
」或「道德瑕疵」被封殺),就算之前有強韌的粉絲基礎,也可能在一夕之間崩塌,像是
近期的鄭爽代孕棄養就是一例。」
從臺灣近 40 年的流行文化趨勢變化可發現,不論是港影、日劇、韓劇,再到近年的中國
劇,主導整個臺灣流行文化與目光的,往往是當時代的內容文化的強國。追根究底,王師
解釋,「臺灣本地內容產業一旦疲弱,臺灣就會是全世界任何內容產業強國的殖民地。」
近幾年,臺灣已開始關注到文化內容自製的議題,不再只有陣頭、辦桌、宮廟等元素才能
代表臺灣。王師樂觀地看待近年的臺劇復興,像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
等現象級臺劇,成功走進庶民文化,「唯有在文化上逐步地去釐清,究竟什麼是臺灣,臺
灣人是誰?在做什麼?之後才有可能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已有慢慢的往前
邁進。」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18268075.A.D3D.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YOPOYOPO (203.64.138.253 臺灣), 04/13/2021 13:34: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