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名將生死錄(擴充篇)】秦王嬴政─辣個一統天下的男人
本篇文章是戰國系列的延續,同時也是回應一些粉絲不斷提出的一個要求:「我們想看秦始皇的故事!」
坦白說,有關秦始皇,我個人很推薦兩個作者:呂世浩老師(著有秦始皇系列)以及李開元先生(著有秦崩以及秦謎)。這兩位的著作是一堵牆大的高牆,我完全不及他們的萬分之一,自然也就不敢獻醜。但回想我能夠創作至今,就是有賴於粉絲們回應及支持,那我怎能一味閃避呢?所以我決定另闢蹊徑,今個兒來探討一個概念:秦王贏政的亂世領導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上述言論出自西漢學者賈誼的《過秦論》,簡單翻譯就是:秦始皇能統一天下,是因為前面歷代祖宗的累積,之後才水到渠成。光看這段話的意思,似乎秦始皇的統一秘訣有包含兩個字……靠爸。
事實上,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崛起,歷經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六代君主,之後才輪到秦王嬴政,要說前面幾位完全啥事都沒幹這顯然不太現實,不過以上有幾位君主其實是有機會提早統一天下,但卻在各自的原因下錯失良機,這才讓嬴政成功收割成就。
到底這些先輩對嬴政的一統天下之路鋪設了什麼背景以及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就藉由不同時代間的對照來呈現秦始皇的獨特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秦王贏政時的戰國形勢。
首先,秦國已經是無庸置疑的第一強國。當時秦國的版圖,擁有巴蜀、關中兩大糧倉,在軍糧後勤供應上不虞匱乏(尤其在秦國東進的高峰,當時北中南三路加起來有破百萬的大軍,竟然沒傳出缺糧危機,可見秦國當時加底有多麼雄厚);另外在北面佔據雲中、南方佔有漢中,成為出兵的良好橋頭堡;而最令人畏懼的,莫過於自商鞅變法以來完全被激起嗜血戰鬥力的精兵良將。秦王贏政坐擁以上資產進行統一大業,這個開局時在一片大好。
再來,當時的韓、魏、燕三國基本就是戰五渣。韓國本就國土小底子薄;魏國於信陵君死後再無能統御大軍的人才,導致後來對戰秦國基本就是被完虐而屢屢割讓土地;燕國就更別提了,他們曾創下以60萬優勢兵力被8萬趙軍打爆的難堪紀錄,之後又被趙國連取數座城池,而同時期的趙國則被秦國壓著打,可見燕國軍事實力的虛弱。
剩下齊、趙、楚三國,各有各的問題。
齊國曾被多國聯軍擊潰倒插一點亡國,後來雖然復國成功,但昔日精銳的齊軍是一去不復返,不過齊國本身土地富饒,所以經濟實力依舊強悍,像是秦趙兩國於長平對峙時,就顯示同時期的齊國是有足夠的餘糧可供外銷。
趙國在長平之戰損失40多萬的青壯年人口,這個巨大的人力損失造成趙國生產力始終無法重建,加上趙國位於北方苦寒之地,土地資源貧瘠(而且夠北邊還有因為資源更匱乏的遊牧民族隨時準備搶劫),所以已經無法和秦國抗衡;但趙國困苦造就當地民眾皆勇猛善戰,而且這個國家更是名將輩出,尤其是李牧,曾屢敗秦軍,是戰術上的不敗名將。
楚國則是版圖、人口、物資都能跟秦國抗衡的大國,雖然軍事上屢次敗陣,但這個龐然巨物卻有難以想像的爆發力足以逆轉戰局。例如秦趙長平之戰後,趙國首都遭到秦軍進攻,最後趙國成功說服楚國出兵,楚趙魏聯軍以絕對優勢兵力重創秦軍(但又話說回來,楚國後來曾組多國聯軍進攻秦國,卻被打得落花流水,可見楚國的戰力起伏實在太大)。
進行了以上戰局分析,以秦國當時的能力,別說一對一,就算同時一對二都不是問題(像後來秦國北上滅趙時,同時出兵中路攻打魏國)。但是……若各國一致聯合抵抗又會如何呢?
試想,如果齊國以豐富的財力支持各國(特別是戰力強悍的趙國),然後楚趙魏韓燕組成聯軍攻秦(理想上,最好讓李牧領軍),如此架式,只怕秦國依舊會吃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說到此處,秦王贏政之所以能統一六國,他作對的第一件事就是:延續祖宗功效卓著的戰略方針。
例如秦王贏政繼續執行秦昭王時代的「遠交近攻」策略,對於最遠的齊國一直保持友好關係使這個東方經濟大國保持中立,同時積極猛攻韓、趙、魏地區,擴展東進的路線。
也是贏政運氣好,齊國的末代君主田建本身就只顧自己死活,所以他非常願意配合秦國的外交政策,配合到其餘五國都被消滅了,齊國軍隊竟然都沒有主動援助他國的紀錄。
後來秦軍一方面以東進大軍牽制齊國主力,另一方面命令滅亡燕國的北方大軍南下突襲齊國後方腹地,齊國最終在秦國兩路鉗形攻勢下迅速滅亡。而遠交近攻的戰略,至此以完勝告終
而另一個延續祖先政策,甚至比祖先做的更超過的,是贏政他非常倚重外國人士。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歷代君主都有倚仗國外人士的紀錄,像是秦孝公重用商鞅(實施變法)、秦惠文王重用張儀(實施離間各國的連橫)、秦昭王重用范雎(遠交近攻)。但與此同時,秦國本土勢力也會反撲,像是商鞅就因得罪權貴而被誣告導致身亡、張儀曾經被秦國本土實力批評到出走他國(不過他還順道禍害了楚懷王)、范雎後來也被趕下相邦的寶座。
贏政用他國人才可謂毫不手軟,最先是用韓國的水利工程師─鄭國主持工程,偏偏這個鄭國竟然是韓國的間諜,企圖用水利工程拖垮秦國國力,後來間諜身分曝光後,贏政曾發布逐客令好趕走所有外國人才,但後來楚國人李斯極力勸阻後,贏政收回命令,並在之後對外國人才更加倚重信任。比如:從韓國用半威脅的方式拐來韓非請教政務、重用楚國人李斯實施反間計並掌管司法、厚待魏國平民尉繚並向他請教軍事。
說到此處,秦王贏政後來之所以能成為讓「書同文、車同軌」的秦始皇帝,或許就是相對於歷代先祖,他能更徹底的打破門戶之見而不局限於一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面提到的,是秦王嬴政如何繼承了先輩的優秀遺產。接下來則要提:嬴政又有何特別之處使他能達成前人未竟的事業?
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注意,僅止於統一天下的過程),秦王贏政的目標導向明確,為達目的他更能放棄臉面而做最正確的事。
像先前提到,為了顯示對尉繚的尊重,贏政竟讓他享受君王等級的待遇,而且對待他的態度異常恭謙有禮。而更經典的案例,就是他與王翦的互動。
王翦,秦國王牌名將,日後滅趙及破楚的關鍵人物。但在最初討論破楚的準備時,王翦堅持一定要動用60萬大軍,與此同時,少壯派將領李信認為只要20萬即可,後來贏政選擇任命李信並解除王翦的職務讓她回老家。結果李信攻楚卻被狠狠挫敗(我前面提到,楚國突然爆發時其實威力很恐怖),眼看戰況緊急,贏政親自跑到王翦老家道歉認錯,而且之後對王翦的任何決策及行動表示全然的尊重。
類似的場景其實數十年前也出現過,那是長平之戰後的秦昭王及白起。最初白起打算趁趙國慘敗的空檔,立刻猛攻趙國首都,但秦昭王認為秦國損失也很嚴重,阻止了白起的規劃。之後秦昭王發起新一輪的攻趙之戰,但戰況不利,在此期間,秦昭王屢次向白起徵詢意見,可面對白起的勸阻,秦昭王卻是惱羞成怒地一意孤行,甚至後來在別人的挑撥下,命令白起自殺,而各國對於白起的死無不拍手叫好。
統一時期的贏政並非沒有犯錯,但他最厲害及可敬的,是他犯錯勇於承認並立刻改善,這樣的氣度及手腕絕對是領導人的典範。
(不過,這不代表贏政是個好人。事實上,王翦重掌兵權後立刻用貪汙的方式損害自己名譽,尉繚則在贏政統一全國的時刻立刻逃跑並隱姓埋名;因為他們兩位都知道:嬴政刻薄寡恩,當人對他已經沒有利用價值而且又理念相悖時,他將會毫不猶豫的消滅。)
另一個使嬴政能完成祖宗無法成就的原因,那就是……身體健康好。
別覺得我在搞笑,在賈誼提到的秦始皇前六代君主,其中一位是秦武王,此人最喜歡跟別人比力氣,結果有一次他跑去舉鼎(大家可以想像成今天健身房的挺舉或是硬舉動作),由於鼎實在太重,他竟然舉到一半就被活生生壓斷小腿骨,最終傷重不治,堪稱是做死君王代表的楷模。
六代君主中,真正搞笑(或說悲劇)的存在則是秦孝文王,這位老兄是秦昭王的接班人(順帶一提,秦昭王就是在長平之戰擊敗趙國,並在任內參與聯軍破齊,是秦國真正能獨霸天下的關鍵領導人),秦昭王活了74歲,在位時間是戰國諸多君主中最長的56年,所以秦孝文王足足當了15年的儲君。好不容易秦昭王過世,秦孝文王登基,然後……然後他就死了,是的,沒開玩笑,他老兄只當了3天君主就下崗。
其實秦孝文王活了52歲,在那個時代算是命長,所以我們還可以說是他老兄命不好。可接下來的君主,也就是秦王嬴政的老爸─秦莊襄王,就實在是身體出問題,因為他31歲接班,然後3年後就葛屁了。
比較起來,秦王贏政就很保重龍體,沒有進行什麼損害身體的小愛好。而且就某方面來說,秦始皇的身體素質可謂強悍至極。想想他後來為追求長生不老,吞了一大堆煉丹出來的重金屬化合物,竟然還能撐到50歲才掛掉,這種把命玩那麼久才下線的硬朗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地。所以我才說,身體健康好,那是很重要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嘮叨話說到這(目前是3000多字,大家還撐得住嗎),我想表明:其實秦始皇能成就統一大業,有他的個人特質,但不可忽視過去先輩們的累積。就好像現在是由過去層層累積而成,而歷史就是嘗試將過往給理清楚,好讓人更了解現在的狀況。
話說到此處,這也就不難理解呂世浩老師為何寫完第一本的秦始皇後,第二本則寫下秦國大致上的過往歷史,因為沒有歷代先人,秦始皇難以孕育。
但如果處處都只遵從過去,秦王嬴政又豈能成為影響後世的秦始皇帝,以至於後人會有「百代皆行秦政制」的感嘆(別的不說,皇帝這詞就是嬴政他個人的創意,而他堅持的郡縣制,更是現在行政區劃分的雛形,同時在理念上領先當時大部分地區好幾百年)?而要了解秦始皇有多獨特,李開元先生則有匠心獨運的佳作。
(話又都回去我的開頭了,所以其實大家一開始就聽我的話,趕快去看兩位老師的作品,這樣我少點囉嗦,看官也節省時間,不是挺好的嗎?又話說,我這麼賣力推兩位老師的作品,然後從頭到尾就沒收過一分錢,兩位老師作品的出版社是有沒有看見?看見的話,我也不要求錢,就以後多給點好處照顧一下就行了,我這人一向很好說話的。)
但其實真正讓我感嘆的一點是……秦王嬴政一統六合,表現的是多麼英明神武?後來秦始皇帝一心追求長生不老,老想當神仙的結果就是直至死前都沒好好立接班人,導致一個劃時代的帝國迅速的土崩瓦解,那時的他又是如何的愚蠢?
不過我也沒法批評他,畢竟我的才智又豈能比的上嬴政的萬分之一?而我的劣根性又有比嬴政少上半分?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達成其中一方面的人本就不多,同時把握兩方面得宜的人更少,與我而言,在知道自己不如人智的同時,只能勉勵自己往自知者明的方向邁進,最起碼這能讓我捫心自問時能夠比較好交代(這只是握自己個人的定位,大家可別都學我呀,何況我自己都還沒做好)。然後我簡單的二分,為嬴政的出色之處喝采,為嬴政給我的體驗感到嘆息,如此成就我這暫時性的一家之言。
而在給現在的我留下註解之餘,也是答謝讀者們的願望,未來的路上,也是請大家多多指教了。
圖片為:
左─後人想像的秦始皇
右─日本漫畫家想像的青年嬴政(出自王者天下)
其實秦始皇的相貌,尉繚有形容過: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
但我覺得......這說了等於沒說,因為我看不懂呀!
#嬴政
#大推呂世浩老師的秦始皇
#力推李開元老師的秦謎
「不虞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不虞意思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不虞意思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不虞意思 在 平民保險王劉鳳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不虞意思 在 不虞匱乏意思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不虞意思 在 不虞有詐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不虞意思 在 不虞有詐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不虞意思 在 伍佰Wu Bai&China Blue【愛你一萬年Love you ten thousand ... 的評價
不虞意思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張老師月刊2020.9.【心理學實驗】專欄
。
棉花糖實驗:不是一直忍耐,就會成功
。
你在限量名店排隊,內用一份剛做好的招牌甜品(或置換成你喜歡的食物,例如:巧克力、冠軍麵包或黃金烤雞),你是最後一位。
老闆突然有急事,而你還沒結帳,他說:「不好意思,我要緊急出門一小時,請你在這等,甜點我先放桌上。」他提出補償方案,「你可以先用沒關係,但如果你能等我回來,我再多做一份送你。」
店裡沒其他人了,手機在這收不到網路訊號。你選擇等還是不等?不等先吃是原來的計畫。選擇等的,在無所事事的一個小時內有把握忽視眼前香氣逼人的甜品嗎?
你是否又同意,通過這項考驗獲得買一送一的人:好會忍耐,將來大有成就?
。
不吃棉花糖=自制力高?
面對設定的社會情境,觀察一個人如何選擇前,需要先觀察他的特質,與思考他為何會有這種對策,主觀的考量包括時間與金錢交換划不划算、肚子餓不餓、對那份限量品的喜愛程度及打卡炫耀的心理。客觀條件也很重要,錢多的人不會花時間等待,他有能力找替代品,而拿到買一送一的人跟預測未來成就也無關,只能說他用策略達到了目的。
1970年代的「棉花糖實驗」也是類似情境,心理學教授米歇爾帶領學生在幼兒園進行測試。他們讓平均四歲的孩子單獨留在房間,給他一顆棉花糖,告訴他:「我會離開15分鐘,如果這段時間你沒有吃掉棉花糖,等我回來會再給你一顆。」
孩子在實驗者安排的房間沒事可做,盯著棉花糖看,越看越有感覺,有的拿起來摸一摸,有的偷偷啃了邊。前後共600多名測試者,僅有30%通過拿到第二顆。
此研究持續追蹤10年,發現不吃棉花糖的孩子上了國中後,比起吃掉的那組成績表現更佳、社交能力更好、體型更健康,實驗下了如此結論:「孩子若能為了偏愛的獎勵,自主堅持與忍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實驗並沒有說「不吃棉花糖=自制力高」,是後來某位作家把它渲染成「棉花糖理論」,大談「成功就是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導致教育領域也套用公式:「自制力(忍耐)要從小培養起。」
。
解決問題的「心理工具」更重要
「延宕滿足(=自制力)」與「未來成就」是否有關連呢?是有的,但延宕滿足的條件並非只有忍耐。從本文第一段來看,要長時間面對甜品的誘惑,必須綜合動機、心理工具和未來酬賞才能完成等待。
棉花糖實驗在2018年由紐約大學Watts得到另一種結論,他們調查超過900名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發現願意等待的人,多數生活條件較好,因為經濟不虞匱乏、場面看得多,他們從經驗中習得了更多的心理工具,以「轉移、替代及對未來的想像」面對棉花糖的誘惑。他們的成功來自心理工具的多樣化應用,而非忍得比較久。
。
棉花糖實驗讓我們反思,一件事的成功不是單一公式,「只靠意志力忍耐」是因為沒有其他選擇,而且無法持久。因此教育的理念應為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從經驗中「觀察思考、對結果的想像及多重對策」,學習多樣心理工具,而不是要他一味地自我控制。
。
#2020年張老師月刊
不虞意思 在 平民保險王劉鳳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連載文章 17—2020/08/19
《平民投資王》網路版---劉鳳和 著 無版權—可大大分享
有了前兩本書的經驗,再加上這本書共有三位作者合著,我趁著老婆出國,在家閉關七天,一口氣就把整本書該我負責的部分錄完了,再交給專業的打字公司處理。順利得連我都嚇一跳。
只花了七天時間就出了一本書,你羨慕嗎? 但別忘了,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些經歷我說起來看似不費吹灰之力,但都是我平時不斷積累各種生活經驗而打下的基礎:為客戶解決保險問題、演講上課前準備資料、談話節目的表達訓練等。這些一點一滴很多都是我「做義工」累積出來的,然後漸漸變成自己腦袋裡的養分,積累到夠豐富的程度,就轉化成寫書的靈感。當義工的過程,我沒有向任何人收取任何一毛錢,但實質上我得到了更多更寶貴的回饋。
說真的,我從沒想過,幾個簡單的保險觀念,竟可以讓我這個平凡老百姓從自殺邊緣慢慢站起來,不但一步步把債還掉,竟然還可以有一天可以以達人的身分,告訴很多年輕朋友,應該怎麼正確買保險、怎麼把錢用在對的地方。我的人生已經走到五十歲,生活也不虞置乏,孩子們也都在外地安心念書,我想自己,是該要為和我一樣的平民老百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了。
作家是有社會責任的
從《聰明買保險》到《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作家」的身
分,讓我更覺加得自己講的每一句話都要負一份社會責任。以往,如果保戶基本保險差不多買齊全了,若還想加買一些奇奇怪怪的險,我也是會賣的﹔但出第二本書之後,我完全不賣這些奇怪的保險,甚至會告訴對方:「要買投資型儲蓄險,去找別人,我這裡不賣。」以保險業務員的立場而言,這話聽起真的很傻,雖然我知道賣一張投資型或儲蓄型的保單,會為自己帶來較多的收入,可是不該做的事情我就是不做。
目前我的保戶累積大概快一萬多人左右,他們買的幾乎都是意外險、一年期壽險、一年期癌症險,這些非常便宜又有保障的保險。另一方面,我也實在很怕讓別人覺我在螢幕前、書裡講的是一套,實際上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講好話,做好事」會讓一個人的行為更趨向於正面,我是絕對相信的。
陸續出了幾本書,我開始跟出版業界有了多一點的接觸,漸漸理解,我拿到的算業界相當不錯的版稅,在發現出版市場有愈來愈困難經營的情況之下,我主動表示願意回饋一些版稅給出版社的朋友。沒想到,我愈是希望回績,負責的編輯愈是極力維護我的權益。
其實這是一個循環。一本書定價二百,賣得好的話,我大約可以拿到一百萬的版
稅,回饋給出版社一、二十萬又有什麼關係。這樣我雖然少了一、二十萬,卻可以讓他們幫我印更多書、賣更多書,我便可以跟更多讀者接觸,這些讀者很可能就會成為我的保戶,我其實賺得更多。那麼,若不要我用金錢回饋,我直接訂合約少拿幾成,他們很高興我也很開心。
我希望廣大的年輕朋友,可以在人生經驗累積到一個程度之後,也可以參考我的方法,寫一本書。你會發現,寫了一本書的前後,你自己散發出來的能量與氣質,是很不一樣的。當你寫了書以後,會覺得自己對這個社會有了更多貢獻,跟周遭朋友相處起來自然會更自信、更快樂,工作也更順利,還是一種買都買不到的無形財富。現在我也鼓勵我的孩子開始嘗試寫書,雖然他們一個念數學、一個學化工,但這一點也不相違背,況且,連我用這麼笨的方法都做到了,還有誰做不到?
在此,先跟各位讀者小小招個罪:我不是一天到晚老哇啦哇啦大喊,腦袋瓜已經用完了,壽險、產險、車險都寫過了,再寫不出東西來。但也不知怎麼的,第四、第五本書仍舊還是跟著冒出來。第四本,就是各位現在讀的﹔第五本,是看漫畫學保險......不好意思,其實還有第六本書,不過容我在這裡先賣個關子,但我我直覺第六本書絕對有賣點,而且將會有不得了的效應。
貴人一席話,從此只賣純保險
話說回來,在從事保險業的過程中,我一直都願意做一些其他人不願意做的事。
很多人都知道,保險這一行不管賣的是終身險、醫療險,還是投資型保單,業務員都可以賺到三O %到六O %的佣金。以早期的儲蓄險來說,保戶繳三萬元,業務員可以賺一萬五千元,這樣好不好賺?當然太好賺了!所以早期很多業務員都會受到公司以各種方式利誘:「你一個月只要賣一、兩張保單,佣金就有三、四萬了,比你在外面上任何班還好賺。」直到今天,很多業務員一踏入保險業,腦裡就只有一種觀念「我要賣高保費的產品。」我早期當然也不例外,可是心裡很明白,這些保單是連我自己都吸引不了的。為此,我煎熬了很久。
在偶然機會,我碰到一位前輩,他直接拿計算機算給我看,他說:「你把買儲蓄型保險的這筆錢,拿去銀行定存,利息一年一年加上去,幾年之後,複利可以讓你賺到多少多少﹔但是,如果把這筆錢放在保險公司卻不會增加,反而會因為物價上漲幣值下降,最後領目的只剩下連本金都不到。」
發現事實讓我非常震撼,原來數字真的會說話!從那時候開始,我完全不碰儲蓄型保險﹔跟客戶推銷時,也很坦白地告訴他們,儲蓄型保險有多麼划不來:同樣的三萬元,放在當時利率三%的銀行定存,連續二十年,本利合竟然比放在保險公司還要高。
更重要的是,最初會買保險的人,腦袋裡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希望哪天真發生什麼意外的時候,這份保險,可以領到夠用的理賠金支付我的生活。但是,現在許多投資型保險、儲蓄型保險,都跟保險理念背道而馳了,不僅保障的內容少得可憐又有很多問題,很多人繳了三、五年後才發現買錯了﹔最慘的是,等到事情發生了,才知道理賠金少得可憐。這也就是為什麼保險被人詬病的原因-沒有買到應有的保障。
但是在我的認知裡,一直希望能堅持保險的真正精神,推廣好保險。把每項產品逐字逐條地向客戶慢慢解釋。很多客戶會覺得我跟他們以前遇過的業務員不太一樣,那些業務員多半話說得又快又簡略,甚至有人連說都沒說明,就讓客戶買了保險,等於是把客戶給賣了。為了這些廣大的保戶,我會堅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斷手事件」意外開啟保險新天地-----
不虞意思 在 不虞有詐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不虞有詐意思」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不虞有诈”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2017年12月17日· 不虞有诈:2113有人出乎你的意料欺骗了你5261。 ... <看更多>
不虞意思 在 伍佰Wu Bai&China Blue【愛你一萬年Love you ten thousand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伍佰Wu Bai&China Blue【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forest】Official Music Video · 羅大佑/伍佰- 愛你一萬年(04 香港搞搞真 意思 演唱會) · Mandopop Hotlist · Mix ... ... <看更多>
不虞意思 在 不虞有詐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不虞有詐意思」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不虞有诈”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2017年12月17日· 不虞有诈:2113有人出乎你的意料欺骗了你526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