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進入秋冬,不少人反映皮膚出現乾燥、龜裂脫屑、嚴重搔癢的狀況,甚至連半夜都會被癢醒,這很有可能是所謂的 #乾燥性皮膚炎。
乾燥性皮膚炎主要好發在本身皮膚就已經較為乾燥的族群,像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或是老年人身上,天氣變冷後,皮膚的 #皮脂分泌會下降,角質層無法鎖住水分,導致表皮發炎,引起乾、癢、龜裂性紅疹、脫屑等表現。
進入冬季,有些生活中的小細節若能特別注意,其實就可以避免惱人的乾癢反覆發作。
#勿過度清潔
避免泡澡、泡溫泉,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淋浴時間勿過久,並注意不要過度清潔,無明顯髒污的軀幹四肢用清水清潔即可,腋下、鼠蹊部可以使用調和皂或沐浴乳。
#建議使用保濕乳液
在剛洗完澡時皮膚還有水氣時塗抹保濕乳液,其效果最好。保濕乳液的選擇應該注意成分不要含有過多香料、色素,可選擇添加玻尿酸、神經醯胺等天然保濕消炎因子的產品加強保濕的效果,一天使用次數至少兩次,非常乾燥的患者則可增加到一天四次來改善乾燥引起的不適感,重建皮膚屏障功能。
#發炎時儘快就醫, #不要搔抓
最後要提醒:不要抓、不要抓、不要抓!許多皮膚的發炎現象就是因為過度搔抓才會惡化的。若真的乾癢到受不了,或是已經出現紅疹、破皮、流湯流水的狀況,切勿自行至藥局購買藥物塗抹,應該儘快尋求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協助,才不會讓皮膚又再受罪喔!
越L'excellence
#黃幼鳴醫師 #酒糟肌救星 #鷹眼醫師 #你想要的我都懂
不要搔抓 在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少民眾在被蚊子叮咬的當下,會在患部劃上十字止癢,陳怡安醫師說,這是藉由強化痛覺降低搔癢感,若是真的奇癢無比,也可透過冰敷、拍打或者塗抹含有薄荷成分等清涼的藥膏舒緩;千萬不要搔抓患處,以避免造成皮膚受傷、色素沉澱。」
不要搔抓 在 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大公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衛教觀念】
日曬冒紅疹 光過敏多2成
2014年08月04日
【蔡孟修、沈能元╱台北報導】夏天陽光紫外線強烈,皮膚長時間曝曬易引起光過敏。醫師表示,今夏特別炎熱,七月起因皮膚光過敏就醫的患者約增兩成,如一名二十多歲女子手臂、頸部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搔癢等症狀,檢查即是罹患光敏感性皮膚炎。
收治病例的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黃毓惠說,該名女子日前到南部玩,發現只要在陽光下活動,皮膚就會出現紅色丘疹、搔癢,手臂、頸部特別嚴重,但回室內陰涼處休息一下,症狀又消失,確診罹患光過敏,用藥治療才緩解症狀。
可冰敷降溫緩解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解釋,光過敏發生原因是皮膚經紫外線曝曬後,引發過敏及發炎反應,出現紅色丘疹、搔癢等,今年入夏後因光過敏就醫的患者約增兩成。
趙昭明建議,若長時間曬太陽後感覺皮膚發熱、搔癢,可用冷水沖洗,或用冰水、冰塊冰敷,沖洗及冰敷約三至五分鐘,可讓皮膚降溫,以緩解過敏症狀;一旦光過敏症狀嚴重,應盡速就醫,以消炎、止癢藥物治療約五天即可好轉。
黃毓惠門診也發現,許多光過敏患者合併有紅腫、刺痛、脫皮等曬傷情形,提醒外出時應做好防曬措施;皮膚搔癢時不要搔抓,以免細菌感染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可塗抹有清涼感的藥膏舒緩。
出門撐傘穿長袖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部主任邱品齊呼籲,夏天出門應擦防曬用品,並戴帽子、撐陽傘、穿長袖衣物遮陽;戶外行走、活動時,盡量走在騎樓或樹蔭下,避開陽光強照之處。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搔癢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夏天出門應擦防曬用品,並戴帽子、撐陽傘、穿長袖衣物遮蔽陽光
●在戶外行走、活動時,應走騎樓或樹蔭下,避開陽光強照的地方
●感覺手臂、頸部皮膚發熱、搔癢時,可用冷水沖洗,或用冰水、冰塊冰敷
●皮膚長時間曝曬陽光後,若出現紅色丘疹、搔癢等症狀,應盡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