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的分享跟關注,政治大學做出回應了!
#感謝政大師生的共同努力
#感謝各位朋友的分享跟關注
-----
堅定反對歧視 創造多元、尊重的友善校園
12月16日星期三晚間,在本校資訊大樓,Talu'an 搭蘆灣社原住民族同學,遭遇到路過男同學當面以「原住民穿露背裝叫什麼?後空翻(番)」污辱性字眼冒犯;這事件,在有4萬多人參與的NCCU交流版上延燒;甚至出現對族群、性別以及性傾向等不友善氛圍,與歧視的言論。對此,校方深感遺憾,也嚴正表達對於污辱、歧視以及仇恨言論零容忍的堅定立場。
校園內發生這起歧視與不友善言論,校方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已與被歧視同學進行對話,並對其勇敢站出來發聲表達支持。校方也希望所有同學明白,日常生活中針對某些特定族群身份的短暫互動,可能是口語、非口語,甚至是環境安排等有意或無意的互動,傳達出敵視、輕視以及負面評價或羞辱,皆構成歧視。學校肩負教育責任,有必要讓同學認識與尊重多元文化,友善與平等對待不同族群;並理解何謂歧視,進而與全校師生共同攜手防止之。
事件發生後,本校原資中心即刻偕同身健中心啟動心理諮詢服務,也第一時間發出公開信對遭受歧視同學進行關懷。長期支持原住民族同學,舉辦文化講座、傳統技藝工作坊與原民週等活動,是原資中心推廣原住民族文化,對非原住民族師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積極服務機制。
為了加強師生對族群文化議題敏感度,刻正邀請民族課程相關系所、學院,研商、設置原住民族研究學分學程,加強師生對原住民族多元族群差異與社會文化特色的認識與瞭解。針對反歧視與尊重多元文化友善校園的公民核心素養,本校通識中心將結合媒體素養、多元文化、民族學、社會學、心理學以及大學入門等相關通識課程,再加上各專業課程,強化學術實踐與課程培力;讓原住民族與各族群的多元文化,豐富政大校園的人文底蘊。
由此不幸事件出發,堅定面對發生在周遭的歧視,為創造多元、尊重以及平等的友善校園,我們一起努力!
何謂人文素養 在 黃欽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知識與常識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何謂知識?為了降低成本,光達的設計上逐漸捨棄360度,改採小於180度及較短的偵測範圍,這樣就可以使用面射型雷射(VCSEL),以及微機電反射鏡(DLP)或繞射光學面,產生出雷射光的陣列(array),這樣在成本結構才會有競爭力(引用乾坤科技技術長詹益仁之評論)。這種精確的評論比較像是「數位訊號」,基本上都可以稱為「知識」。
「常識」則比較像是類比的訊號,經過類比之後找到相對定位,比較傾向於社會科學,能夠以常識取勝的人,必須有去蕪存菁的敏感度,甚至是點石成金,或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夫。
以我的經驗,我們這一行唸自然科學且有很好人文素養的人,大約是10%;專攻社會科學,但又可以將科技融會貫通的人,大概僅有1%。很多人老是說,過去台灣經營的好,是因為都是理工人才掌權,現在是法律人當家所以比較差。
此說不見得對,有心、無心與社會氛圍才是關鍵。以前理工背景的官員,人文素養好的不在少數,今天唸社會科學的長官不可以迴避科技產業議題,畢竟這是台灣生存的關鍵。其次,懂技術的人,如果不懂產業結構或宏觀趨勢,恐怕也有瞎子摸象的問題,如果您被嘲弄活在平行時空,跟您是唸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並不絕對相關!
以上是很主觀的經驗,也就教於大家!
何謂人文素養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者來函》
關於1月11日投票 一個準台灣女婿的自白
大家好,我是一個生活在台灣數年的香港人,1月11日將是總統及立委大選,面對目前勝負不明朗的情況,打了長文,特別想讓沒有很大意欲投票的年青人看一下。
數年的生活,感受到台灣人的友善,沒有對我這個外來人反感歧視,你們沒有取笑我國語不好,在工作上尊重我這個港人奇怪的想法,包容香港人初來時高傲的態度而說錯話的不足。從不知什麼是「靠北」、「共三小」,到自動說著「半糖少冰」,「雞排加辣不切」。
謝謝你們,我很喜歡台灣,很愛中華民國。對著建築物上懸掛的國旗,我找到何謂國家,這是在香港從來沒有感覺。
我在這裡,發現除了台港均使用正體字外,兩地文化、生活均有巨大差異;在這裡住久了,我明白這裡的媒體背後角力愛亂帶風向、政論節目的不堪,但同時又有很多人默默地努力為這裡變好;生活久了,我了解到本省人與外省人巨大的意識差異的難解的死結;又因為住久了終於搞清楚台獨論述、又原來發覺「中華民國派」也分了很多層次分支。
但是,我討厭國旗被挪用成為選舉工具,充斥著「選舉時秀出來,去對岸時卻收起來」的表裡不一政客;我討厭那些常喊著中華民國萬歲,但對對岸那面紅旗很有好感,對國家意識極為混亂的人;最令我不忿的,是一群長期住在美加外國,長年享受民主自由的人,卻穿著國旗裝回來投票,然後反跟我們說他很愛國。
我不想將選舉成為世代之爭,這是很不健康,亦不想單以藍綠分好壞,因為兩邊也有不少為私利搶奪資源的政客。只是從來選舉應該是以比政策比藍圖,給予人民未來愿景才是正常的選舉,不過這就是台灣,一個長期為政治抹黑奧步的地方,這種分裂導致2300萬人始終沒法融合。在我眼中為此感到很可惜。
在800公里距離的香港,我的故鄉,因「反送中」超過半年的抗爭,多少年青人付出了血汗、未來的人生甚至性命,來爭取民主自由。本來承諾了港人一人一票特首選舉,卻絲毫看不到曙光。當從小教導的價值觀、普世價值,逐漸被扭曲,遭否定而卻不能作什麼反抗時,這種無能為力是沉重沒法宣之於口的痛。
自由從不是與生俱來,民主是前人以血汗一步一步爭取回來,台灣走到現今得來不易。
在這個島上的人雖然一直遇上多麼的困難、艱苦、打壓、不公,但依然排除萬難達至今天的成就。台灣人不是亞細亞孤兒,亦不應自貶為「鬼島」。台灣是一個人文素養高、友善待人、自立自強的地方。而這個寶島世上亦只有一個,到過很多國家旅遊過,唯獨最愛的就是台灣,最後亦決定在這生我往後人生路。
再過一年,我將會成為台灣女婿,在這裡落地生根,未來希望擁有一個肥肥白白的孩子,一家三口加一隻柯基生活,並在這裡努力付出並貢獻我所有,一起為這遍土地打拼,同時盼望自己、與家人孩子繼續活在一個尊嚴、尊重彼此的自由之地。
1月11日我沒有投票權,我知道很多擁有投票權的大家,往往要長途拔涉,乘塔數小時台鐵、公車甚至飛機才能返鄉,但我很希望大家能代替我投下你們神聖的一票,實踐公民責任,同時為我為你投下有想像有愿景的未來。
香港的命運或許已注定,但台灣仍尚可選擇。而這個決定將在大家的手中,珍惜每一張選票,珍視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民主權利。或許不少人認為,「兩黨均很爛不想投」,或是論述上有很多歧見不認同,但借用香港2019年區議會選舉選民的誓言,「我們不是要民主派贏,我們是要建制派輸」。
「我們不是要誰勝利 我們是要令親中政客下架」
2020年 你們投票
未來 我跟你們一起投票
台灣人 一起加油
何謂人文素養 在 素養導向的教與學-給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是 素養 ?」「 素養 怎麼教?如何考?」「 素養 導向教學?配套準備好了嗎?」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 素養 是「在真實的情境下,可以用出來的能力」, ... ... <看更多>
何謂人文素養 在 政治人之人文素養(一)【龍應台之演講ꄊ時間 的推薦與評價
───────────────────────────────────────
時間:1999年5月15日
地點:台灣大學法學院大禮堂
主講人:龍應台教授
主題:「政治人的人文素養」
政治人的人文素養
我一般不太輕易答應演講,但是包宗和教授去年跟我提出邀請的時候,
他說了一句話使我今天來到這裡,他說:他覺得讀政治的同學,特別需要了
解什麼叫做人文素養。平常人家邀我演講,如果我說:「後會有期吧」,往
往就表示我們從此就後會無期了(笑聲)。但是那天說過後我就把這個約放
在心上,不但放在心上,而且一年以後,當我確定了來台北的行程時,還特
別發給他一個傳真說,「我真的要來了,要履行這個約」。所以今天在這裡
是很有心的,不是偶然。
恰巧在我之前有一連串的政治人物演講,在同樣這個地點;看起來好像
今天是來批判政治人物的一場演講。如果諸位是帶著這個預期來的話,那麼
趕快把這個預期丟開,我沒有這個企圖,也沒有這個興趣。
之所以願意來跟法學院的同學談談人文素養的必要,主要是由於看到台
灣解嚴以來變成如此政治發燒的一個社會,而我又當然不能不注意到,要領
導這個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政治人物裡有相當高的比例來自這個法學院。
總統候選人也好,中央民意代表也好,不知道有多少是來自台大政治系、法
律系,再不然就是農經系,是不是?(大笑)
政治人而不是政治人物
但是今天的題目不是「政治人物」,而是「政治人」,要有什麼樣的人
文素養。為什麼不是「政治人物」呢?因為對今天已經是四十歲以上的人要
求他們有人文素養,是太晚了一點。今天面對的你們大概二十歲,在二十五
年之後,你們之中今天在座的,也許就有四個人要變成總統候選人。那麼,
我來的原因很明白:你們將來很可能影響社會。但是昨天我聽到另一個說法。
我的一個好朋友說,「你確實應該去台大法學院講人文素養,因為這個地方
出產最多危害社會的人。」(笑聲)。二十五年之後,當你們之中的諸君變
成社會的領導人時,我才七十二歲,我還要被你們領導,所以今天趕快作好
準備。
政治人應具備價值判斷的能力
我們為什麼要關心今天的政治人,明天的政治人物?因為他掌有權力,他將
決定一個社會的走向,所以我們這些可能被他決定大半命運的人,最殷切的期
望就是,你這個權力在手的人,拜託,請你務必培養價值判斷的能力。你必須
知道什麼叫做「價值」,你必須知道如何做「判斷」。
我今天完全不想涉及任何的現實政治,讓我們遠離政治一天。今天所要跟你
們共同思索的是:我們如何對一個現象形成判斷,尤其是在一個眾說紛紜、真假
不分的時代裡。二十五年之後,你們之中的某個人也許必須決定:你是不是應該
強迫像錢穆這樣的國學大師搬出他住了很久的素書樓;你也許要決定,在五四一
百週年的那一天,你要做什麼樣的談話來回顧歷史?二十五年之後,你也許要決
定,到底日本跟中國跟台灣的關係,戰爭的罪責和現代化的矛盾,應該怎麼樣去
看?二十五年後的今天,也許你們也要決定,到底台灣跟中國應該是什麼樣的關
係?中國文化在世界的歷史發展上,又處在什麼地位?甚至於,西方跟東方的文
明,他們之間全新的交錯點應該在哪裡?二十五年之後,你們要面對這些問題,
而且你們要帶著這個社會走向新的方向。我希望我們今天的共同思索是一個走向
未來的小小的預備。
何謂人文素養?
人文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暫時接受一個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
、「哲」,三個大方向。先談談文學。我說的文學,指的是最廣義的文學,包括文
學、藝術,美學,廣義的美學。
文學:白楊樹的湖中倒影
為什麼需要文學?了解文學、接近文學,對我們形成價值判斷有什麼關係?如
果說,文學有一百種所謂「功能」而我必須選擇一種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
有一個很精確的說法,macht sichtbar, 意思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在我
自己的體認中,這就是文學跟藝術最重要、最實質、最核心的一個作用。
我不知道你們這一代人熟不熟悉魯迅的小說?他的作品對我們這一代人是禁書。
你們之中沒有讀過魯迅的請舉一下手?(約有一半人舉手)。魯迅的短篇「藥」,
講的是一戶人家的孩子生了癆病,民間的迷信是,饅頭沾了鮮血給孩子吃,他的病
就會好。或者說「祥林嫂」;祥林嫂是一個嘮嘮叨叨近乎瘋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給
狼叼走了。
讓我們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魯迅所描寫的那個村子裡頭的人,那麼我們看
見的,理解的,會是什麼呢?祥林嫂,不過就是一個讓我們視而不見或者繞道而行
的瘋子。而在「藥」裡,我們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買饅頭,等看人砍頭的父親
或母親,就等著要把那個饅頭泡在血裡,來養自己的孩子。再不然,我們就是那小
村子裡頭最大的知識份子,一個口齒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對農民的迷信表達一點不滿。
但是透過作家的眼光,我們和村子裡的人生就有了藝術的距離。在「藥」裡頭,
你不僅只看見愚昧,你同時也看見愚昧後面人的生存狀態,看見人的生存狀態中不
可動搖的無可奈何與悲傷。在「祥林嫂」裡頭,你不僅只看見貧窮粗鄙,你同時看
見貧窮粗鄙下面「人」作為一種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學,使你「看見」。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種吧!壞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
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看見自己的原型而湧出最深刻的悲憫。這是三個不
同的層次。
文學與藝術使我們看見現實背面更貼近生存本質的一種現實,在這種現實裡,
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還有直覺的對「美」的認識。美,也是更貼近生存本質的一
種現實。
誰。。。能夠完整地背出一闕詞?講我最喜歡的詞人蘇東坡好了。誰今天晚上
可以背出「江城子」?(騷動、猶豫,一男學生站起來背誦)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
得年年腸斷處。。。(學生忘詞,支吾片刻,一位老先生朗聲道:「明月夜、短松
崗。」)
你說這總共不到五十個字吧,它帶給我們什麼?它對我們的價值判斷有什麼作
用?你說沒有,也不過就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裡幽渺的
意象,意象所激起的朦朧的感覺,使你停下來嘆一口氣,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剛滅掉
的路燈,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裡,讓孤獨籠罩,與隱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對。
虛與實組合的世界
但是它的作用是什麼呢?如果魯迅的小說使你看見了現實背後的縱深,那麼,
一首動人、深刻的詩,我想,它提供了一種「空」的可能,「空」相對於「實」。
空,是另一種現實。我們平常看不見的、更貼近存在本質的現實。
假想有一個湖,湖裡當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楊樹,這一排白楊樹當然是實
體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覺到它樹幹的凹突的質地。這就是我們平常理性的
現實的世界,但事實上有另外一個世界,我們不稱它為「實」,甚至不注意到它的
存在。水邊的白楊樹,不可能沒有倒影,只要白楊樹長在水邊就有倒影。而這個倒
影,你摸不到它的樹幹,而且它那麼虛幻無常:風吹起的時候,或者今天有雲,下
小雨,或者滿月的月光浮動,或者水波如鏡面,而使得白楊樹的倒影永遠以不同的
形狀,不同的深淺,不同的質感出現,它是破碎的,它是迴旋的,它是若有若無的。
但是你說,到底岸上的白楊樹才是唯一的現實,還是水裡的白楊樹,才是唯一的現
實?事實上沒有一個是完全的現實,兩者必須相互映照、同時存在,沒有一個孤立
的現實。然而在生活裡,我們通常只活在一個現實裡頭,就是岸上的白楊樹那個層
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層面,而往往忽略了水裡頭那個「空」的,那個
隨時千變萬化的,那個與我們的心靈直接觀照的倒影的層面。
文學,只不過就是提醒你:除了岸上的白楊樹外,有另外一個世界可能更真實
存在,就是湖水裡頭那白楊樹的倒影。
文學與價值判斷之關係
你如果只知道有岸上的白楊樹,而不知道有水裡的白楊樹的話,你做出來的價
形狀,不同的深淺,不同的質感出現,它是破碎的,它是迴旋的,它是若有若無的。
但是你說,到底岸上的白楊樹才是唯一的現實,還是水裡的白楊樹,才是唯一的現
實?事實上沒有一個是完全的現實,兩者必須相互映照、同時存在,沒有一個孤立
的現實。然而在生活裡,我們通常只活在一個現實裡頭,就是岸上的白楊樹那個層
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層面,而往往忽略了水裡頭那個「空」的,那個
隨時千變萬化的,那個與我們的心靈直接觀照的倒影的層面。
文學,只不過就是提醒你:除了岸上的白楊樹外,有另外一個世界可能更真實
存在,就是湖水裡頭那白楊樹的倒影。
文學與價值判斷之關係
你如果只知道有岸上的白楊樹,而不知道有水裡的白楊樹的話,你做出來的價
值判斷很可能是一個片面的、單層次的、簡單化了的價值判斷。
--
※ Origin: 楓橋驛站<bbs.cs.nthu.edu.tw> ◆ From: g873836.YA.ab.nthu.edu.tw
--
旅人終要
試著自己登岸
而所謂岸是另一條船舷
天海終是無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u871601.WEN.ab.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