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S 最大的強項就是那條從最開始就存在的核心價值。」
-
若不是真的愛畫畫、會創作,這個獎,得來又有何意義?
獎項如果只是用來光耀門楣的工具,恐怕也賠上孩子原本愛藝術的初心。
一件事只要真心喜歡,不用人催促,孩子也會廢寢忘食的去做,那原始動機非常單純,就是喜歡,就是愛,發自內心的享受。
一個喜愛畫畫的孩子,從繪畫的過程中就能得到自我滿足,當目標完成,帶來快樂感覺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會大量分泌,令人欣喜莫名。
同時,也讓達成目標的那個繪畫行為的神經迴路連結得更緊,這種正向的回饋,遠比倚賴他人得來的獎狀還有意義。(林晉如
-
以上非常非常非常有同感⋯⋯
所以如果你的小孩對料理不是真的有興趣 ,為何我會鼓勵家長去找另外他有興趣的課上?
興趣,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心裡會期待雀躍不已的想去學習。我的堅持不是有學生收就好,而是從報名我課的過程,就要孩子開始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
分數、名次都會過去,還有很多人生無法用這些打分數的課題。
-
核心價值觀是組織文化的核心。組織的領導者和全體員工對企業的運作活動、組織及其員工行為是否有價值以及價值大小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是各層員工廣泛接受的、佔主導地位的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相對性的自身絕對性,所以它又是不可改變性與不可發展性的。「一個企業本質的和持久的一整套」原則。它既不能被混淆於特定企業文化或經營實務,也不可以向企業的財務收益和短期目標妥協。
#人要有核心價值觀,#也就是肯定價值,#這種肯定價值就是勇於自我犧牲和無私的愛,#就是對完善和真理的愛,#對天地自然和生命中一切神聖事物的愛。」(殷謙著,《心靈真經》,黃山書社)
價值觀深深根植於企業內部,它們是沒有時限地引導帶領企業進行一切經營活動的指導性原則,在某種程度上,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越企業的戰略目標。
企業的目標(幫助實現某個任務的特定目標)不是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使命和經營目的(企業生存的最基本原因),也不是企業的價值觀。所謂價值觀也不應該被混淆於企業的前景(關於設想中未來圖像的描繪)。所有這些詞在成功的企業中自有他們的位置。然而,價值觀是所有企業的目標的先驅,是一切企業目標為之奮鬥的基礎。 詹姆斯·C·科林斯和傑瑞·波拉斯在其廣受好評的《基業長青》一書中寫道:「能長久享受成功的公司一定擁有能夠不斷地適應世界變化的核心價值觀和經營實務。」
核心意識形態,也就是他們所說的「陰」,代表企業立足的根本和存在的原因。「陰」是不可改變的,也可以與「陽」-企業未來預想,進行互補。企業對未來的預測指企業願望中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設想及為實現這一設想而需進行的巨大轉變。
核心意識形態使企業縱然歷經時代的變遷也能夠保持其完整性,任何改變企業未來的嘗試都應該遵循企業的核心意識形態要求。核心意識形態包括兩部分內容:
1.核心價值觀:即一整套企業經營指導規律和原則;
2.核心目標:即企業存在的最基本原因。
核心價值觀是企業本質和永恆的原則。作為企業經營的一套永恆的指導原則,核心價值觀不需要獲得外部的認證;它們對企業內部的員工具有內在的重要價值。
核心價值觀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
1、它是判斷善惡的標準
2、核心價值觀是這個群體對事業和目標的認同,尤其是認同企業的追求和願景
3、在這種認同的基礎上形成對目標的追求
4、形成一種共同的境界。
真正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必需符合如下標準:
1、它必需是企業核心團隊或者是企業家本人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是企業家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身體力行並堅守的理念,如有些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中有「誠信」的字眼,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並沒有體現出誠信的行為,那麼它就不是這家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從這個角度說,核心價值觀不能夠去追求時尚,世界五百強企業有的核心價值觀不一定就是你的核心價值觀,如創新、以人為本或追求更好等,它可以是你價值體系的一部分,但並不一定是你的「核心」價值觀。
2、核心價值觀必需是真正影響企業運作的精神准則,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此它一旦確定下來就不會輕易改變。
3、所謂核心,就是指最重要的關鍵理念,數量不會太多,通常是五到六條。
企業相關範例:
#迪斯尼——健康而富有創造力
#吉百利——競爭力、質量,明確的目標,樸實,開放,責任感
#美林——客戶為本,尊重個人,團隊精神,負責的公民感,正直誠實
#惠普——尊重個人
#默克制藥——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企業各方面絕不含糊的質量要求,科技為本的革新,誠實正直,盈利——從為人類造福的工作中盈利
#索尼——提高日本的國民文化和地位,成為行業先鋒而非跟隨者,向不可能挑戰,新生和鼓勵個人能力和創造力
#宜家——創新,人性化,樸實,追求大多數客戶利益和意志力
#路透社——準確,獨立,可靠和開放,及時,創新和以客戶為本;
#美國軍隊——忠誠,負責,尊嚴,無私服務,榮譽感,正直誠實,個人精神
#摩托羅拉公司——保持高尚的操守,對人永遠地尊重
#寶潔公司——領導才能、主人翁精神、誠實正直、積極求勝和信任
#波音公司——領導航空工業,永為先驅;應付重大挑戰和風險;產品安全與品質;正直與合乎倫理的業務;「吃飯、呼吸、睡覺都念念不忘航空事業」。
#IBM公司——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
#Intel——客戶服務、員工滿意、遵守紀律、質量至上、嘗試風險和結果導向。
#聯想公司——成就客戶、創業創新、精准求實、誠信正直
·成就客戶—致力於客戶的滿意與成功
·創業創新—追求速度和效率,專注於對客戶和公司有影響的創新
·精准求實—基於事實的決策與業務管理
·誠信正直—建立信任與負責任的人際關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特徵主要包括: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一,普遍性。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撐和影響著所有價值判斷,因而應當是對整個人類發展歷史和未來走向的總概括。構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應當揭示社會主義最本質的永恆的精神要素,避免為短期目標服務,同時應當關照時代和人民大眾的現實需求。時代與人民大眾的現實需求,是現實理性和走向未來的價值積澱,是形成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基礎。沒有時代和人民大眾的現實需求,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就會缺乏現實的基礎和動力,更難有效地推進和發展。核心價值觀的產生和作用的發揮一定要與現實相銜接,才有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精神和價值體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價值內核,它的成型和系統化,必將成為人們共同遵循和維護的行為準則,潛入人們的思想和心靈深處,進而作為人們的價值傳統和文化精神長期穩定下來,發揮代代相傳的價值傳遞效用。
第二,民族性。核心價值觀必須建立於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之上。中國社會由封閉到開放,由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必須構建新的核心價值觀,但同時應當認識到,任何一個民族,尤其是中華民族這樣一個歷史久遠的偉大民族,其核心價值觀只能在歷史文化積澱基礎上結合新的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予以創造性地發展。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不能切斷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血脈和價值傳統。當然,對於歷史文化血脈和價值傳統,我們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和態度,注意防範價值觀上的歷史虛無主義和民粹主義兩種風險和錯誤,努力建設與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三,崇高性。崇高性是指核心價值觀反映社會和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未來發展方向,具有激勵人心和鼓舞人們不斷前進的作用,而且這種價值觀包含著非常高尚和值得人們前赴後繼為之獻身的內在合理性。核心價值觀必須擁有崇高的精神因子。歷史和實踐證明,作為支撐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理應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而號召力只能建立於崇高之上。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基礎上提出來的,本質上既屬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有機環節,又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偉大工程和目標指向。
-sogou百科
Cr.logo
好好提醒自己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唐湘龍 × 陳鳳馨 主題:「內循環」啟動!中國內需產業全部重新「導航定位」! 節目直播時間:週二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1.07.27 #唐湘龍陳鳳馨 #東南西北龍鳳配 #豐富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全聯光耀未來 在 鄭品娟-為台灣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從民進黨接掌台灣政權後,人民只看到歷任總統及其執政團隊「挖錢」(李登輝的黑金政治,陳水扁的海角七億,蔡英文的前瞻計劃及誇張的防疫預算卻沒有疫苗)。台灣人民似乎被民進黨所設的「民主」圈套給卡住了。蔡英文掌控所有四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的權力,人民若有反抗則用警察與法院的公權力壓迫人民噤聲。
民進黨正帶領著台灣走回頭路!
以下二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是否和台灣的現況有相似之處?第三篇則是告訴健忘的台灣人民,不要重蹈覆轍。
⁃ C. C. -
2021/07/01
1)將菲律賓帶向衰敗的前馬可仕總統,及其貪腐政權。
https://tw.news.yahoo.com/%E5%85%A8%E7%90%83-%E8%8F%B2%E5%BE%8B%E8%B3%93%E6%B7%AA%E8%90%BD%E9%AD%84%E7%AA%AE%E5%9C%8B-%E5%A5%A2%E8%8F%AF%E6%88%90%E6%80%A7%E4%BC%8A%E7%BE%8E%E9%BB%9B%E6%8C%A8%E6%8C%87%E8%AA%A4%E5%9C%8B-131607434.html
2)轉載:
以下是一位網友的「陰謀論」。對於台灣人民,我們需要多看,多聽。當做一個學習的機會,比較不會那麼容易被別人騙。
台商
王光耀
⁃ 臺灣會有什麼下場?-
歷史總是驚人的在重複著;
看不清楚的人讓我為你撥開重重謎霧:
I. 臺灣的蔡政府現在在幹嘛?
很多人搞不清楚為什麼臺灣蔡政府可以如此的倒行逆施,想幹嘛就幹嘛?
從2016年蔡政府上臺到現在。其實蔡政府只做了一件事: “挖錢”
第1步,把所有的公營企業全部納入囊中。
第2步,把國民黨的黨營企業全部沒收。
第3步,把所謂的國民黨附隨組織的錢也全部沒收。(婦聯會,水利會。)
第4步,把所有的政府採購全部納入口袋。(疫苗...)
第5步,簽各種政府採購長約。(30年的天然氣採購。30年的貴死人風電採購。)
第6步,無中生有,各種前瞻計畫。超前部署。
第7步,跟美國採購各種爛武器,垃圾武器。
以上7步已經把臺灣的財政弄到目前負債20,000億臺幣。
民進黨為什麼要這樣做?
第一,當然是這些事情對他們有利。每一個人都可以賺得飽飽的。
第二,這是跟美國一起幹的事。美國需要臺灣的錢。美國需要把臺灣掏空。
大家或許會問。把臺灣掏空了有什麼好處?
對臺灣百姓當然沒好處啊。但是對美國和民進黨好處可多多了,大家聽我說下去。
II. 美國現在是怎麼看待臺灣的?
臺灣現在還是有非常多的人認為美國對臺灣是有情有義的。
我們話說從頭。
1978年中國和美國建交。
建交公報裡面明確的說了,臺灣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
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就認定了臺灣是中國的。
但當時為什麼要跟臺灣繼續維持武器的交易?
並保障所謂的台海安全呢。
真的衹是為了臺灣嗎?
臺灣人。太天真了。
從二次大戰之後,日本,韓國,臺灣,菲律賓。
就是美國阻擋所謂赤色中國的一個太平洋島鏈。
臺灣是這一條鏈條中的其中一環。
記住了。衹是其中一環。
這些國家對美國而言,主要是軍事上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每年還可以收「保護費」,這對美國是很重要的。而在這其中。臺灣的地位更是非常特殊。因為在聯合公報中,臺灣就是中國的。所以對美國來說,一個聽話的臺灣,等於是中國被握在他手裡的一張超級王牌。
美國心理很清楚。這一塊肉早晚要還給中國的。
但是這一塊是塊大肥肉啊。
今天換了誰都會這麼想…
這塊肉我一定要把它啃到剩下骨頭渣渣,再還給你。
然後我還要把這塊骨頭,咬在嘴裡。能夠一天不給你就一天不給你。最好還能夠用這個骨頭渣渣跟你換另外一塊肥肉。在最後,你要吞掉這塊骨頭渣子。你還會發現很難吃,很噁心。
所以臺灣對現在的美國,就是這一塊肥肉。現在的美國正聯合蔡政府, 把臺灣掏空。把臺灣的錢全部轉移出去,
最好能讓臺灣欠下未來100年都還不完的錢。而這些還不完的錢進了美國口袋,進了蔡政府民進黨人的口袋。
你中國大陸不是想要臺灣嗎?一個欠債還不完。破敗不堪的臺灣,你要不要?
III. 臺灣的下場是什麼?
「經濟凋敝,民不聊生」。
美國將用臺灣來跟中國換取最大的利益。
民進黨蔡政府,到時跟當年菲律賓馬可仕一樣,會被美國政府接走。在國外逍遙自在。
中國為了統一,必須用最大的力量,把臺灣的坑給補上。這是美國最想要看到的;我阻止不了你統一,
我也要噁心你一把,要讓你雞毛鴨血。
在這裡奉勸,現在跟著蔡政府起舞的這些人,最好在家裡準備好中國的五星紅旗;
要不然就備好綠卡,買好機票,跟著蔡政府一起溜號。
美國絕對不會為了已經被蔡政府掏空了的臺灣,付出任何一點點力量。相反的,當他獲得一個最大的利益時,
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把你給拋棄。
中國的崛起已經不是美國人擋得住了。現在一步一步走向自毀的臺灣,如果中國還願意接受你回家。你真的該慶幸了。
另外,在這裡也呼籲中國大陸,儘快啟動統一的進程。
讓蔡政府在臺灣多待一天,臺灣就被掏空一天。
到時情況會越來越不可收拾。臺灣人民會越來越可憐,越辛苦。救民於水火,義不容辭!
歷史總是驚人的在重複著.....台灣蔡政府正在走向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的同一條路。台灣人民該要提高警覺!
3)陳水扁的海角七億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430inv005/
全聯光耀未來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Galileo的教誨:人類非宇宙中心點
文章日期:2021年5月21日
【明報專訊】人類非常自以為是,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動物。自古以來,不止大部分人都以為大地是平或者是方的,他們更以為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陽,都是圍繞着我們而運轉的。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以望遠鏡觀察得來科學證據,支持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的太陽中心論,他就被教廷批鬥和逼害了20多年之久。
即使現代人也有同樣自以為是的主觀願望。不少人偏見地以為近數十的所謂新發明,例如互聯網、手機、AI、機械人和加密貨幣等,都必然是人類史上最偉大和最重要發明。更有不少人甚至相信所謂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認為重要科技發明的速度不斷提升,很快就將達到人網合一的所謂「奇點」(Singularity)!
客觀點來看,這些科技發展雖重要,尤其互聯網和手機,令到日常生活更方便和豐富,但怎可能比火、蒸氣機、電力、電話、汽車和飛機等更重要?有人曾問過李光耀,什麼是偉大發明?他的答案是對新加坡而言,最重要的發明是空調!他認為在熱帶地區,如沒有空調,工作效率非常低,經濟發展必更困難。你可能以為李光耀此言是開玩笑,小小一台冷氣機,怎可能那麼偉大?但事實擺在眼前,新加坡是熱帶國家中,極少數(差不多唯一)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國家之一,成功原素當然不止空調這麼簡單,但他立國不久即決定盡快在所有政府辦公室裝置空調,肯定對提升政府效率有極大幫助。
近20年科技無助提升生產效率
若以生產效率的趨勢來判斷近20年科技發展的成效和重要性,不幸客觀結論就必然是頗為失望,甚至驚訝。因為不論美國或中國,過去20年的勞動生產率(labour productivity)增長都不斷放緩(見圖1及圖2),就如數以萬億美元計的IT投資,每人手中一台超級電腦,都提升不了我們的生產效率。更不需遑論AI結合機械人,再加5G,所有工廠都應變得更自動化,需要的工人極少,理論上人均生產效率必定急速提升。
這麼多「超偉大」發明,怎去解釋生產效率增長率不加速反放緩的重大謎團?我認為可探討3個可能性。
(1)從197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PC)開始崛起和普及,企業投入大量資源,期望生產力效率大幅提升。但長近20年的投資期,效果一直是失望的,在互聯網普及前,大部分電腦幾乎可算是獨立的,主要用途只包括文書處理(word processing)、電子試算表(spreadsheet)和簡單資料庫(database)等,即使有通訊功能,也只限於速度極慢、撥號連線的modem。在這個單打獨鬥的環境下,大部分PC亦是一台昂貴的高級打字機,對生產力提升當然有限。後來隨着互聯網崛起、寬頻普及,企業開始看得到大量投資IT的回報。當然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創立大量新企業的機會(但即使如此,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的生產力增長也一直放緩)。
同一道理,過去30年的新科技發展,將有重新提升生產力效率的一天,可能只是時辰未到。我贊同有此可能性,但到底現代科技,缺乏什麼催化劑,防止它們完全體現潛能?我也沒有準確答案,部分可能是投放的量未足夠,例如5G,大家一直期待網絡速度馬上提升10倍以上至Gbps級別,但事實上在美國和中國的用戶體驗極差,平均速度提升50%不到,某些情况和地區,甚至比4G更慢,亦較受障礙物如牆壁阻礙接收。應用方面更缺乏「killer apps」,據說在中國的流行5G App是Speedtest,就是用來測試通訊速度!現時平均每個基站服務約7000用户,當然寄望繼續增加密度,到了某個水平,希望能較成功體現5G功能。除此,高頻率的mmWave網絡仍在起步階段,高頻率才可真正大幅提升速度,但不幸物理上,mmWave穿透力更差,要實現IoT夢想,實時遙控高速機器,進行精細手術和應用於交通系統等,仍面對極大挑戰。
(2)人均生產效率增長放緩,有可能是定義和數據準確度的問題。會否是不可以金錢來量度近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所有好處,除經濟增長外,亦有助改善人類健康、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快樂感?有可能,事實上在過去200多年,全球人類壽命的確上升很多,從不到30歲升至現在的70多歲;但大部分應該是公共衛生的改善,尤其自來水的普及,農業進步導致營養改良,以及接生技術和環境改善,大幅減低嬰兒夭折率等,而非來自先進癌症治療法或基因工程技術。當然,近年英美的平均壽命更出現下跌趨勢。快樂的定義更抽象,跟科技發展更沒有一個必然關係,去多幾次日本就一定開心啲?著名人類學家Steven Pinker認為,原始的hunter-gatherers,以狩獵為生,不用花太多時間工作和計劃生活,平均快樂度反而比生活較穩定和富庶的農業社會高很多。原因是農業需要長達一年的工作計劃、播種、灌溉、收割和儲糧等等,全年忙碌,亦需全年憂慮天氣和瘟疫等。現代人更惨,不止需要計劃一年,未上幼稚園,已需要開始計劃人生,每年每月每日都有無窮無盡的所謂工作、責任和煩惱。
有人企圖解釋,可能分母也有問題。人均生產力增長減速,或者是因為現代經濟高度自動化,需要工作的人愈來愈少,即是失業,underemployment和不需工作的人愈來愈多,所以人均生產效率就被拉低了。這個解釋有兩個問題,首先在這次COVID大流行前,以美國為例,失業率跌至3.5%的50年新低,何來工作人數在減少?近月隨着美國疫情減退,失業率又再急速下降,所以此論點不成立。
有人指出,雖然表面失業率低,但有不少人不再尋找長工,只做點「零工」(gig),或只領救濟,所以人均生產效率被拉低。我沒有深入研究過,但我懷疑近年underemployment的情况,是否真的比以前嚴重。我的印象是從前較以農業為重的社會,鄉下的「閒人」更多,城市化才是提升人均生產力的最重要元素。
總括來說,我承認經濟數據未必能夠完全反映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影響,但仍不可以此為解釋生產效率增長放緩的藉口。
人類發展漸近兩科學極限
(3)我認為最重要的解釋是人類發展已逐漸走近兩個科學上的極限。第一個是地球資源所能提供的可延續發展極限。人類發展,從古至今,尤其從工業革命開始,都可說是建築在耗用地球資源身上,尤其倚賴化石能源,最初是最髒的煤炭,後來是更好用但更有限的石油,再加上較清潔但難儲存運輸的天然氣。近年我們當然開始發現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帶來嚴重氣候變化問題,如不能在極有限時間內解決,足可導致一次全球大規模動植物滅絕災難!
樂觀來看,這個危機當然也提供很多發展再生能源、電動車輛(electric vehicle, EV)、儲能、碳捕獲(carbon capture),以至「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技術的機會。但不能否認的是地球本身是個充滿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的環境,最方便的能源必然是與炭相關的,石油的能源密度是任何電池技術的20倍以上。按《巴黎氣候協議》的計劃,人類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談何容易?去年因疫情,全球碳排放確下降了約6.5%,接近但仍不到每年遞減7%的目標,今年美、中等經濟重開,有可能達標嗎?
另一個更根本的是物理的極限。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突破,毫無疑問是二十世紀初,愛恩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和稍後由玻爾(Niels Boh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和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等人所發展的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兩套理論非常偉大,亦有極大實用性,核能和核武正是它們的結合,是禍是福,見仁見智。但不幸過去60年,理論物理已可說碰到了堅硬牆壁,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有非常根本性,甚至哲學性矛盾,聰明如愛恩斯坦,窮人生最後30年努力,也無法解決此問題。後人想出很多充滿創意的理論,例如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但全都是紙上談兵,毫無實驗證明,所以於事無補。
物理極限對應用科技和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整個IT革命都是由半導體技術進步所推進。最有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雖並非一條真正永恒不變的物理定律,但在過去50年,一直是芯片發展的一個指標。事實是每一代的芯片發展,雖仍在進步,但速度早已放緩,最初摩爾定律預期每9至I2個月,芯片密度即可翻一倍,近年已放緩至兩年以上。強如過去的老大英特爾(Intel),已停滯於14nm兩年以上,只有台積電和三星能繼續推前,能成功生產7nm芯片。即使台積電等能如期做到2nm,無疑必將接近物理極限,再縮小必將帶出各種量子世界的奇怪現象如「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極難控制芯片性能。
在應用層面上,影響也必極大。單是AI無人駕駛,已是個極重要的科技夢想,亦是Tesla股價的一個重要支柱。馬斯克(Elon Musk)教主是個頂級銷售員,他一直不斷告訴「信徒」無人駕駛是個相對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應用,只需GPU或ASIC夠快,加上視覺數據,必可在短期內成功。按馬斯克的說法,年輕一代不需要學駕駛汽車,法律甚至將禁止人類開車,所有汽車變成AI無人駕駛的EV。
無人駕駛為極複雜AI難題
事實上,無人駕駛是個極複雜的AI難題,最近連馬斯克開始承認困難比原先想像中高很多。不止Tesla,大部分其他公司都碰到同樣問題,不少甚至已放棄。Uber和Lyft都計劃出售無人駕駛部門,Alphabet的Waymo,近日CEO和CFO等多位高層相繼辭職。德國各大汽車廠近日都推出質量非常不錯的EV,但並無太多AI功能。
我一向認為無人駕駛沒那麼簡單,應屬於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問題,即需要所謂common sense。人腦當然遠比電腦慢,但複雜度遠比芯片高,人腦neurons(神經元)數量超過1000億,synapses(突觸)數量更超過125萬億,更加是三維物體,連形狀和組織都對人腦的思考、性格和整個意識(conciousness)非常關鍵,遠比現時最先進二維為主,7nm GPU的540億原子粒多和複雜。即使未來用到2nm技術,能做出人類common sense的機會仍很低。不少AI專家認為,AGI需要whole brain simulation,或甚至不可以矽為基礎原料,改以用所謂wet ware,不知是否想以基因工程技術,在試管中培植出一個以碳為基礎原料的有機AI系統?聽起來,比Frankenstein(科學怪人)更恐怖!
我沒有答案,只想提醒大家不要過度自以為是,人類始終是渺小的,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非常有限!
(中環資產擁有Tesla、Uber、Alphabet、台積電及三星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3.php?col=1463481132098
全聯光耀未來 在 豐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人:唐湘龍 × 陳鳳馨
主題:「內循環」啟動!中國內需產業全部重新「導航定位」!
節目直播時間:週二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1.07.27
#唐湘龍陳鳳馨 #東南西北龍鳳配 #豐富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5k3uhZAIgY/hqdefault.jpg)
全聯光耀未來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按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ouyuih/
✉️加入侯Sir的LINE官方帳號,重點市政與精彩直播不錯過:https://line.me/R/ti/p/%40nxh7243v
📷想更貼近侯Sir的日常,快加入IG官方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hou.yuih/
#安坑輕軌 列車「#光耀金 」首度公開亮相,#侯Sir 前往位於新竹縣的台灣車輛公司,與台車董事長蔡煌瑯一同為安坑輕軌首列車揭幕,並視察列車生產線,見證國車國造的重要里程,也讓市民了解安坑輕軌建設的最新進展。
新北與台灣車輛公司合作,全台首創「#國車國造 」淡海輕軌,成果受到各界好評,也成為其他縣市取經學習的目標;安坑輕軌將在其基礎上進行優化升級,追求更優質、現代的軌道建設,同時也會依據淡海的營運經驗改進缺失。目前國產化的自製量能已從淡海輕軌的22%大幅提升至42%,新北多條軌道建設也將秉持國車國造的理念,帶動國內軌道建設的產業發展。
#三環六線 當中的第二線-安坑輕軌全長7.5公里,全線設置9座車站,預計在111年完工,一列車五節車廂共有62個座位,可搭載265名旅客,全線配置15列車。屆時通車到台北市可省下約15分鐘的時間,兼具觀光休閒的功能,沿途串聯許多人文特色景點,金色車身設計的安坑輕軌將會為地方帶來閃耀的新風貌。
#侯Sir 視察列車生產線,由台車工作人員介紹包含鋼體、膠合到配線的組裝過程,#侯Sir 並感謝台灣車輛打造出已達歐洲規格的亮眼成果,未來有機會外銷國外市場,讓國際看見台灣的實力。
#新北大工程 #新北任我行 #侯Sir出任務 #三環六線我們實現 #安坑輕軌 #安居樂業 #4ourNewTaipe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6nQBl0lxNU/hqdefault.jpg)
全聯光耀未來 在 Chou Shu-Yi周書毅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走過,許多時間 Retime
**Premiere首演:2017/03/03
***本作品為國家戲劇院30奏新章開幕演出作品 Commissioned by National Theater 30th anniversary Reopen ( Taiwan )
Choreography and Director:Shu-Yi Chou
Music Director:Yu-Jun Wang
Dancers:Ming-Hwa Yeh、Yu-Ting Fang、Bo-Ling Pan、Hsiu-Yu Lin
Band:Yujun Wang & TIMEr-Yu-Jun Wang、Yi-Cheng Fang、Yi-Fang Lee、Chen-Chung Lee、Chen-Yin Kao、Kai-Fan Cheng
Jing Ju actress:Yu-Lin Huang
Baritone:Ching-Yao Chen
Lighting designer: Chih-Heng Chuang
Stage manager:Hsiang-Ting Teng
Rehearsal assistant:Spring Chen
Executive producer: Hsiao-Ling Liu
Cinematographer:Wan-Yu Lin、William Lu、VERY MAINSTREAM、Goodspeed
Film Editor:WanYu Lin
Production : Shu-Yi & Dancers
時間,我們走過許多時間,許多看得見與我們看不見的時間,穿梭古今的時間,帶領我們走入未來的時間。
在國家戲劇院三十年的時間裡,走過傳統,也走入當代。特別是在表演藝術這樣變化萬千的劇場世界,創造出許多不同的奇幻空間,乘載了這一切的變化,帶給我們的是一場又一場的表演,人與人無數次交會的記憶,台上與台下從無形到有形的交流,藝術的語言穿越了你我無法想像的可能,抵達你未能見知的國度,經歷你無法想像的時間 。
我們在這次整修升級的全新舞台空間中,以時間的進程為題,匯集優秀的藝術家,一起挑戰未知的實驗合作,找尋未來的共鳴與可能。這次重新開幕編排的小作品,分享給我全身投入的表演藝術,與所有的劇場工作者。
假使時間不帶領我們前進,那時間也就如煙一般消逝了,所以我們必續繼續的走,創造未來無法想像的時間。
----編導:周書毅
音樂總監:王榆鈞
燈光設計:莊知恆
京劇演員:黃宇琳
男中音:陳敬堯
舞者:葉名樺、方妤婷、潘柏伶、林修瑜
樂團:時間樂隊-王榆鈞、方宜正、李宜舫、李承宗、高承胤、鄭凱帆
舞台監督:鄧湘庭
排練助理:陳春春
執行製作:劉孝聆
影像紀錄:林婉玉 、呂威聯、狠主流多媒體、光耀科技傳播有限公司
影像剪輯:林婉玉
演出製作 : 周先生與舞者們
特別感謝:林立淇、林家文、林婉玉、呂威聯、許栢昂、事件工作室、驫舞劇場、Lonism、SHAO YEN、
Special thanks:LI-QI Lin、Jessie Lin、Wan-Yu Lin、William Lu、Po-Ang Hsu、EVENT PRODUCTION、HORSE、Lonism、SHAO YE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vk91iZ6uJE/hqdefault.jpg)
全聯光耀未來 在 全聯25週年"光鑰未來" 12米高光塔吸睛 - Yahoo奇摩新聞 的相關結果
《光鑰未來_全聯25》活動,將於2/5元宵節登場,展出時間共計15天,每天從下午五點,到晚上十點點燈,每日展演10場次、半小時一場,活動期間採取專屬 ... ... <看更多>
全聯光耀未來 在 限時15天!全聯信義區打造《光鑰未來》光影沉浸秀即刻線上 ... 的相關結果
全聯 福利中心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邁入25周年,此次盛大打造的《光鑰未來_全聯25》將於2月5日元宵節當天正式登場,展出共計15天,每天自17:00~22:00點燈, ... ... <看更多>
全聯光耀未來 在 台北燈會全聯光耀未來.全球第一沉浸式體驗.LED數位迷宮.四四 ... 的相關結果
《光鑰未來_全聯25》是一個迷宮光影作品,提供觀察者與參與者兩種體驗方式。觀察者可以在外圍欣賞迷宮的部分樣貌,窺探人們在迷宮做的事;同時也可利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