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 爆頭就對了 !| 從《#屍戰朝鮮:雅信傳》到《#惡靈古堡》| 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屍檢 | 後人類未來 // 李長潔 👾
.
看完《李屍朝鮮:#雅信傳》只有一個想法—「欸為什麼沒有可以按下一集的地方!」。真的很喜歡《#李屍朝鮮》,自從2019年看了第一季,那種「公路電影」般的一路跋涉,加上詭秘的政權鬥爭,還有寫實又魔幻的戰爭,重新定義了活屍文本的特徵與內涵。我們今天就談談「活屍」(#zombie)及其文本,活屍在大中文化中的意義,還有活屍也有社會學(?)
.
基本上,我們認為,活屍電影、電玩、小說等,尤其在2000年後的興盛,是一種對晚期資本主義的屍檢。這些文本從政治、經濟、科學等領域,迂迴地提出「反-社會結構」的批評,並在倖存者身上,賦予某種「#後人類」式的期待。這種Ulrich Beck的「#解放性災難」,使我們思考新的社會型態與人類存在,並開啟未來的可種可能。
.
📌 #今天的節目有
.
▶ 李屍朝鮮與雅信傳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活屍
▶ 活屍的系譜
▶ 活屍文本的基本解析
▶ 巫術所控制的活死人
▶ 活下來的人有這三種
▶ 作為一種後人類
▶ 爆頭就對了
▶ 對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屍檢
▶ 末日重生—解放性的災難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ropkmml94wf0863oyg6vp2e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5YZl1BR-1MdCKbHpwX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GzNMgApuTqh61IbAnXKXp?si=qKcV2omiRo2D9-eAwCUvI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R074Gg
.
📣 #facebook 完整論述: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818922671628683/
|
///// 完整論述 /////
.
▓ #李屍朝鮮與雅信傳
.
想到2019第一次看到Netflix上的《李屍朝鮮》,非常驚豔,居然可以將活屍與歷史、政爭、戰爭混合在一起,創造一種全新的視野。第一季的片頭,令人頭皮發麻,逐集釋出的片段,你可以一集一集地慢慢發覺這是養屍的陰翳詭譎畫面。
.
故事大概的背景是,16世紀末日本入侵朝鮮數年後的朝鮮王朝,王世子李蒼想見臥病在床十多天的父王,卻一直被宮人阻撓,直覺宮中有不可告人秘密。為追尋真相,李蒼微服暗訪醫治其父王的醫員,卻發現一場恐怖瘟疫正全國擴散,染疫的人會死而復活,變得非常嗜血及人肉,整個朝鮮正陷入一場滅亡危機。整個《李屍朝鮮》虛構地表現著真實的史實,包含16世紀的國際政治、政府治理、人民生活、飢荒與瘟疫,那些人吃人的殘酷歷史。
.
雅信傳,運用了朝鮮與女真之間的緊張關係,架構了一個「生死草源起」的場面。其中全智賢以及她的部族,是夾在朝鮮與女真之間歸順政府的「城底野人」,以來往探密為生。活屍在這裡,指向某種「他者」,是一個民族傷痛的隱喻,本篇裡並沒有太多的謀策或活屍趕殺,更多的是在恨意上的不斷加深,這個被賤斥、賤踏的他者(沒有認同、失語、赤裸、遭受暴力),最終反撲成為一種灰滅性的瘋狂與災難。
.
你是不是在最後活屍感染全滅軍隊時,感到內心充滿快感呢。你也可以藉雅信,明白前兩季的諸多橋段,包含生死草的來源、為何會出現、朝鮮的政爭、第二季結束時全智賢的詭異微笑。並且,藉由雅信這位女性角色的賤斥主體反撲,整個顛倒了前兩季的所有「皇權」(kingdom)統治。
.
《李屍朝鮮》大概是近年K-zombie中,最典型又精彩的作品。它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其脫離了20-21世紀裡,成為重要的反烏托邦類型的活屍文本,獨樹一格。不過,我們還是回過頭來談談這整個影視發展中的活屍文本,其是對晚期資本主義世界的一種反映與批判。
.
▓ #每個人心中有一個活屍
.
套句導演李安的句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活屍。活屍電影已然成為當代最重要的電影類型之一,是一種結合怪物、恐怖、與科學幻想的文本。從1932年的《白殭屍》(White Zombie)開始,1968年George Romero執導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興起,「活屍」一社會想像在40年內逐漸成為主流,時至今日已然有577部相關的活屍電影作品發行,尚未包含電玩、小說等其他傳播媒介。
.
911事件後,活屍文本更蓬勃出現,成為當代流行文化中的重要類型。這些血腥恐怖的情節背後,與一般鬼片不同,其隱含著複雜的、預設式的、假設式、未來式、較積極的負面烏托邦,用通俗的方式探討著「反結構」(anti-structure)的趨勢,甚至可以說,活屍文本就是某種「社會科學的科幻」(Reed and Penfold-Mounce, 2015),是一種社會學的想像。後面就來漫談活屍文本。
.
▓ #活屍的系譜—海地活屍
.
林宛瑄(2017)回顧了活屍的系譜。她認為,當代習稱活屍的怪物依其所從出的歷史脈絡與形象變遷過程,可以區分為「#海地活屍」與「#美國活屍」,兩種活屍形象各有所對應的社會情境及衍生的政治文化意涵,兩者之間的關聯與差異則是揭示活屍的理論潛能所在之關鍵。
.
簡言之,「海地活屍」為巫毒教的產物,例如「白殭屍」,海地人相信巫毒教巫師能夠藉由含河豚毒素的特定毒物與儀式,讓活人處於假死狀態,之後再藉另一種藥物使之復甦;但甦醒過來的受害者會失去許多心智功能,淪為受巫師操縱的奴隸。由於海地的歷史充滿被帝國殖民為奴的記憶,海地活屍逐漸演變為一種政治社會壓迫的象徵。
.
▓ #活屍的系譜—美國活屍
.
海地活屍在1920年代傳入美國,並在電影中,幾經轉變,最後由喬治羅米洛的活屍系列,將活屍由巫術型轉換成「感染型」。二十世紀西方大眾文化想像中的喪屍已從「#傳統神祕傳說中沒有心智且相對不具威脅性的奴性機器」轉變為「#兇惡且自我驅動的吃人機器」;活屍研究者不應將「海地喪屍」與「美國喪屍」的發展史混為一談。
.
值得一提的是,喪屍擺脫巫師或奴隸主甚或殖民者支配後,始得成為所謂「常人怪物」(行屍走肉),方能夠代入各種社會脈絡與問題情境,凝聚吸納其間的想像與焦慮,羅米洛的活死人系列因此可說是活屍作為一種大眾文化史上重要的轉捩點。(林宛瑄,2017)所謂的「感染型活屍」。不論性別種族階級,任何人都可能轉變為活屍,人與喪屍之間的界線不再牢固,人無法輕易將活屍斥逐為與己對立之他者。只要有心(?),人人都可能是活屍。
.
▓ #活屍電影的基本分析
.
我們將557部活屍電影名稱做文字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的詞彙,如邪惡(Evil)、重返(Return)、活死人(Undead)、黑暗(Dark)、屋舍(House)、居民(Resident)、啟示錄(Apocalypse)、戰爭(War)、變種(Mutant)。這些片名用字指向大眾對「人」(human)之常態的質疑與恐懼。活屍象徵著,道德人性的變質、資源稀缺的搶奪、社會集體歇斯底里的害怕、全球戰爭的末日想像、對傳染病的恐懼、與基因科技的深層不信任。簡單來說,即是在技術、風險、生命權力、恐怖主義等等概念力量將社會質變後,活屍電影重新定義了「人」的存在狀態。
.
▓ #倖存者的隱喻
.
在分析活屍文本時,我時常將重點放在「活屍」本身,以其作為一種對當代社會的隱喻與批判視角,但事實上,那些在災難中倖存的人類,也是很重要,他們可能是反映人類在世界存在的方式,與社會重建的未來。倖存者的分類,依賴原本的社會資源,純淨的社會結構。倖存者可以分類成「#群眾」(Multitude)、「#超人類」(transhuman)、「#後人類」(post-human)。
.
在「群眾」的情況下,大眾被與活屍連接在一起,你可以在大部分的電影中看到這樣的場景,人口過剩的新自由主義社會中,一方面不幸成為活屍的大眾在社會結構中無腦的重複動作,另一方面,倖存的群眾則試圖恢復舊秩序,或是,衝破各種機構的框架,例如種族、性別等。這樣的集體大眾合作,也表現在活屍路跑的活動場面中。
.
而「超人類」,是一種思考未來的方式,許多超人主義理論家與倡導者希望運用理性、科學和技術,並在此基礎上減少貧困、疾病、殘疾和全球各類折磨人的疾病。在《惡靈古堡》電影中,女主角Alice受感染又轉基因,變成一個超越人類界限的賽博格(cyborg),如Donna Haraway在《賽博格宣言》裡說的一樣,女性的暴力是對所有中心主義的一種超越與破壞,拋棄了所有人的從屬角色。
.
所謂「後人類」(post human)狀態,少了超人類的超越,更多的是重新思考與風險共處的例外狀態,然後形成一種生命風格。是對未來人類個體趨勢的一種觀察、推測與想像,最著名的經典是Francis Fukuyama的《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他強調技術革命將帶來人類社會的終極改變,其中包含了道德界線的瓦解,與社會集體暴力的來臨。Ira Livingston與Judith Halberstam則描繪「後人類」是科技的設計,是藏有符碼傳染的軀體,是致命的肉身,人類不再屬於「人族」(the family of man),而是後人類的一員。諸多學者對人類個體的未來狀態有著不確定的憂慮,但也隱含重新思考的可能性。
.
▓ #爆頭就對了
.
在電玩《惡靈古堡》中,第一次將「生化武器」、「傳染病」、「病毒」等元素加入活屍文本。「這場流行病的傳染速度,比現代歷史上的任何疾病要快得多了。」在Covid-19的時代,在《惡靈古堡3》重製版(Resident Evil 3,2020)詭譎緊張的開場序曲中的這句話,令每一個身處在現在的玩家深深感到遊戲文本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巧合。從1996年誕生於日本Sony公司的遊戲開發部的《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以大規模傳染與生化實驗為故事基礎,展開第一代成人玩家恐怖科幻視野,也是幾十年來活屍類型文本(zombie genre)的重要原型之一。
.
《惡靈古堡》的核心是T-virus病毒,這種將人類變異成活屍的虛構感染,讓玩家無論是通過歐式豪宅、非洲村落、亞州公寓,每一集都有。就算到了《惡靈古堡:村莊》(Resident Evil Village)的羅馬尼亞風格民間故事中,都還是可以碰見邪惡集團Umbrella Corporation,因為製造生化武器,而開啟的活屍末日。但對於《惡靈古堡》而言,一開始幾代你還會期待是有解藥的,可以回到末日前的社會。但最近的幾代,主角與活屍的距離開始混淆不清。
.
▓ #活屍就是對晚期資本主義的屍檢
.
又或者是《屍速列車》裡,列車上的病毒傳染末日最可怕的敵人除了活屍之外,還包括各種延伸出來的危機狀況,像是對糧食、飲用水、衛生的不信任,大量流竄的、囂張的、與恐慌的活人才是真正致命的對手。這些由活屍想像延伸出來的情境,全都指向全球化晚期資本主義下的災難,社會失序、病毒感染、生化戰爭、病毒疫苗突變等。
.
此外,《屍速列車》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它的成功,正是奠基在韓國的徹底失敗上,的確,電影中所提及的「世越號沈船事件」、「MERS疫情」等真實事件,都體現了導演在韓國社會中的生活經歷,看見了韓國階層文化的不公平、國家體系的失常、經濟壓力下,人們渴望「逃跑」。所以我們看到《屍速列車》裡有不同群體之間的權力關係,例如資本家對雇員的指使、社會對高齡的排擠等;也看到軍隊體系的暴亂之力;一節節的車廂裡的失序場景,反而在極端的條件下將韓國的社會秩序表現了出來。而失速的列車也逃往向釜山,一個韓國經濟的重量級災區。
.
其他的電影如《活人生吃》、《毀滅倒數28天》也時常描繪「商場裡的消費活屍」、「倖存者的險惡競爭」、「資源的匱乏」、「極具才能的才德至上英雄」、「巨大邪惡的企業(與科學家)」、「失能又極權的軍政複合體」,也時常是活屍電影的重要場景。都很像是對晚期資本主義的一場場屍檢。
.
▓ #人與非人的共生的遊牧主義
.
活屍片通常很短,觀眾看到的只是一個傳染的展開片段,但如果像是《陰屍路》這種發展很長的篇幅,就可以看人們開始嘗試展開新的生活。有趣的是,活屍科幻電影看似悲觀,這些倖存者卻總為未來社會帶來希望,追尋一個新的社會結構。例如《屍速列車》,電影中主角孔劉與其他人物的關係描繪得十分飽滿。一個故事由主角構成,主角本身卻又由許許多多的其他人構成,互動來去,在情緒、情感、合作策略的各種人際關係行為中,維繫了「人」存在於這個世界末日的價值。又或者是超級長篇《陰屍路》、被罵翻的《最後生存者2》,到後來已經展開各種活屍末日的生活共同體實驗,活屍末日是新世界的開始,在這個世界中「沒有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或傳統的社會建制,只有一群剛強的倖存者」(林宛瑄,2017)。
.
剝去感官主義的票房刺激,我們可以思考,在當代流行文化中被大量產出的殭屍文本,也許並不是我們恐懼上述的「後人類怪物」,而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具殭屍,他提醒著當代人類身上存在著「跨界性」,我們必須要在無法可管的條件(社會變動太過劇烈)下創造新的律法。這是「後人類」的啟蒙,在最狂暴卻又極度管制的的區域中重新創造「人」的存在。
.
▓ #解放式災難的契機
.
我們可以用哲學家Giorgio Agamben的「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來解釋這活屍延伸出來的後人類思考。在活屍科幻電影鋪成的過程中逐漸展開視域,可以發現空間與政治、生命與法律、混亂與正常之間已經失去清楚界線,這種「例外狀態」標示著當代社會型態的狂暴與管制、安全與風險的共存。而就是因為《李屍朝鮮》、《陰屍路》、《屍速列車》、《惡靈古堡》以及其他的活屍類型文本中,存在著活屍的暴力性、動物性、去道德化,反而強化了主角與其他角色之間社會關係,那些是人性的脆弱、難得的尊重與無私的互動,這些是維護「人」所存在的最後理由。「最後生存者」,這種新的存在方式,不純然是對非人狀態的拋棄恐懼,更可以是一種共振、共活(想想看這兩年的全球疫情)。
.
所以,活屍文本可以反映Ulrich Beck(周桂田、徐健銘,2016)提出的「解放式災難」,災難的風險可能帶來變革與解放的契機。「活屍」給我們一種壓力,一種啟事,一種警告,告訴我們自己即將面臨(或正處於)例外世界,承認當代人類個體已然是各種跨界性的混合體,但我們依然盡力地維護著人性的價值與個體安全的保證,在可能是最壞的未來情境裡,持續重新定義人類存在的意義。
|
📕 #參考文獻
.
1. 周桂田、徐健銘(2016)。進擊的世界風險社會挑戰。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 林宛瑄(2017)。我們就是喪屍:《 陰屍路》 中的喪屍末日與再創生。英美文學評論。
3. Fukuyama, F. (2006).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Simon and Schuster.
4. Halberstam, J. (1995). Ira Livingston, eds. 1995. Posthuman Bodies.
5. Reed, D., & Penfold-Mounce, R. (2015). Zombies and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The walking dead as social-science fiction. In The zombie renaissance in popular culture (pp. 124-138).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泡麵,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好久不見的日常系列終於出現了...! 謝謝超強邀請我拍片 於是...就拍了一集日常vlog 用實驗家精神,教大家說國際通用語言~ 去看我跟超強和狄達合作的片👉👉👉 https://youtu.be/OYHCcL4dBRg 訂閱超強👉 https://www.youtube.com/chan...
「刺激1995片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刺激1995片名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刺激1995片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刺激1995片名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刺激1995片名 在 泡麵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刺激1995片名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刺激1995片名 在 [討論] 《刺激1995》片名由來!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刺激1995片名 在 遺片 刺激1995:影史第一名的神片|一生至少請看一遍 的評價
- 關於刺激1995片名 在 電影英文片名分析—《刺激1995》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刺激1995片名 在 左撇子的博物館- 【#史蒂芬金彩蛋】《#刺激1995》的那些經典 ... 的評價
- 關於刺激1995片名 在 [好雷] 《絕命線阱》蛤!!?? - PTT評價 的評價
刺激1995片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基督山恩仇記》的重要元素,在《刺激1995》也有出現,像是冤獄、好友、獄中的教育、寶藏、換個身分重新人生。
《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是由 Frank Darabont 編劇與導演,故事是改編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 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講述被陷害入獄的銀行家,最終完成復仇與投奔自由的故事。
整個故事圍繞在冤獄坐牢的銀行家 Andy Dufresne(Tim Robbins 飾演),以及 Andy 在獄中結識的好友 Ellis "Red" Redding (Morgan Freeman 飾演)。故事其實是 Red 的回憶,由 Red 講述他從1947年見到 Andy 入獄之後的種種人生見聞與變化,以及經驗與昇華。
#刺激1995與基督山恩仇記
如果還記得在銀行家 Andy 籌建圖書館時,終於獲得捐贈二手書,其中一本書名是《基督山恩仇記》,電影中銀行家的身心歷程,與大仲馬小說中的基督山伯爵,其實有諸多重疊類似。
在大仲馬的《基督山恩仇記》,在牢獄中的基督山伯爵,與一位入獄的神父,成為好朋友。伯爵會認識神父,是因為神父在挖地道時,不小心挖到伯爵的牢房,兩人自此無話不談。
對於伯爵(剛入獄的小屁孩)來說,神父就是他的父親,教導他知識學問,也灌輸他神的哲學。不過後來神父癲癇發作,離死不遠。過世之前,神父告訴伯爵一個位於基督山島的寶藏,囑咐他若是越獄成功,記得要去找到。這也是這個原本名為愛德蒙的小屁孩,後來會成為基督山伯爵之因。
.
#好友_寶藏_教學
《基督山恩仇記》小說中的幾個重要元素,在《刺激1995》也都出現,只是角色不同,像是冤獄、好友、獄中的教育、寶藏、換個身分重新人生。
銀行家 Andy 與基督山伯爵一樣,也都因為被誣陷而蹲監。不過,銀行家倚賴自己的淵博學識,在獄中另闢生存之道,同時不放棄自由,一心懷著夢想,帶著耐心毅力,默默規劃長達數十年的逃獄(與復仇)。
Andy 自己就是位讀萬卷書的雅士,他還曾經教導年輕的罪犯 Tommy,助他升學與回歸人生正途。因為 Andy 的善心,讓 Tommy 願意分享以往的經歷,才證明了 Andy 的清白。Andy 之於 Tommy,就如同神父之於基督山伯爵。
《刺激1995》雖然沒有神父,但是有 Red 這位獄中前輩,提供 Andy 生活用品與精神所需(海報與小鐵鎚),也與 Andy 談心事聊生活。兩人之間最常相互砥礪的話,就是「忙於生活,或是忙於死(Get busy livin', or get busy dyin’)」。
而《基督山》小說中的「寶藏」,《刺激1995》也有,只是這次是由 Andy 提供給 Red。
.
#屋頂維修與飲酒的自由
Red 代表的是一般囚犯,已經被判刑無期徒刑,就自覺人生毫無希望,沒有前途,只有一輩子的牢獄。希望美感藝術,早就從他們的生命消失。
但是,Andy 與眾不同,他不曾絕望。希望,一直都在他的心理(音樂、藝術也是),而 Andy 也總會在他的行動中,透露出「希望」的模樣。像是在屋頂上工作時,因為巧合提供給警衛隊長節稅的方法,而讓囚友們一同在屋頂上自在地喝啤酒。Red 回憶:
「49年的春天,修屋頂的犯人們,在早上十點愜意坐在一起,喝著冰涼的啤酒,還是消申克州立監獄史上最狠的獄警掏的腰包,...陽光灑在肩頭,彷彿自由人一般,我們就像是在修繕自家的屋頂,我們像是造物主般自在。至於安迪,他窩在涼蔭下,臉上掛著奇異的微笑,看著我們喝他的啤酒。...我覺得他只是在尋找正常生活的感覺。」
.
#歌劇帶來希望
Andy 渴望閱讀,於是以一週一信,甚至一週兩信,促使州政府願意改善監獄圖書館,並且付出行動。Andy 也喜愛音樂,在獲得捐書的同時,也獲得許多黑膠唱盤。選了選,Andy 選擇歌劇《費加洛婚禮》的〔西風的歌〕。他不只自己沉醉在歌劇美聲,更把這藝術之聲播放給監獄所有囚友,Red 回憶:
「直到今日,我也沒搞明白那兩位義大利女士唱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我也不想明白,此時無聲勝有聲,我願意相信,這是一種美到極致的東西,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美到令人心醉,歌聲直入雲霄,超越了所有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一隻美麗的鳥兒,飛入了我們單調的牢籠,使四周的牆壁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肖申克的囚徒們彷彿重獲自由。」
.
#西風的話與劈腿的諷刺
在《費加洛婚禮》,這首〔西風的歌〕剛好是在唱著(書信中的)劈腿與不忠。在《刺激1995》,Andy 必須在監獄裡享受〔西風的歌〕的片刻,就是因為太太的不忠引發的一連串事件,讓他自此不再自由。
在太太不忠所引發的不自由,聽著不忠的歌曲感受自由——這真是〔西風的歌〕之於 Andy 的極大諷刺。
.
#Andy帶著希望超越監獄圍牆
Andy 與 Red 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於希望的信念。
Andy 認為,音樂「就是在牢籠才有意義。有音樂才不會忘記,世上有些地方不是由冷冰冰的石頭砌成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監獄囚犯與典獄長〕無法染指的地方,是完全屬於你的...希望。」
但是 Red 不希望 Andy 妄想自由與希望:「希望,朋友,我告訴你,希望是個危險的東西,希望可以把人逼瘋,在牢籠裡,希望沒什麼用處。你最好認命。」
不過,最後不僅 Andy 懷抱希望而重獲新生,Red 終於也懂得在希望中,創造真正的心靈自由,而不只是身體的自由,像是圖書館的老布一樣——就算身體離開監獄,心靈還是受囿於牢籠(就是 Red 說的 institutionalized)。
.
#沒得獎卻永垂影史
雖然在1994上映之時,《刺激1995》當年未獲得好票房(因為同年上映的有《阿甘正傳》),但是後續的口碑卻讓《刺激1995》至今仍是影史最讚的電影之一。
有趣的是,隔年的奧斯卡,雖然《刺激1995》有七項提名,卻完全落空,許多獎項都被《阿甘正傳》抱走了。
只是,今日回頭再看這兩部電影,相信超過半數的人會認為,《刺激1995》的精神應該遠大於《阿甘正傳》吧。我私以為是如此。
.
#一個爛片名破壞一部好電影
《刺激1995》整部電影,與「刺激」毫無關係,與1995的關係,也只是因為是在台灣的1995年上映。為何會有「刺激」一詞當片名,理由很跟我們看到電影片名中有「王牌」,就會想到金凱瑞,片名中有「魔鬼」,就會想到阿諾的概念一樣。因為曾經有部犯罪電影名叫《刺激》(The Sting, 1973),這部電影後來獲得奧斯卡的十項提名七項得名,既吉利又廣為人知。
於是,既然 The Shawshank Redeption 同樣也是犯罪電影,同樣也有兩個男人,不如就搭上「刺激」的好運順風車,英文聽起來奇怪的片名乾脆不要翻譯,直接套用「刺激」加上「1995」的台灣放映年,套成《刺激1995》就好。如此,就創造了一個與電影毫無關係的片名,再度成為「一個爛片名破壞一個好電影」的絕佳實例。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30
#2021年6月14日
#刺激1995
#The_Shawshank_Redemption
#大排噁心臭水是由巧克力與糖漿混合而成的
#今天總算抵達30天還真佩服自己呀
刺激1995片名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美劇《后翼棄兵》去年底就在Netflix上爆紅,但光看片名我一直覺得這應該是個「戰爭片」(搶救雷恩大兵?)或《飢餓遊戲》類型的生存遊戲?所以當《后翼棄兵》在IG大洗版時,我仍沒多大興趣,一直到我看到喜歡的KOL分享這部片才決定來看看。
⠀⠀⠀⠀⠀⠀⠀⠀⠀⠀⠀
但其實這並不是戰爭片啊!!!(真的被自己蠢翻) 《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其實是一個西洋棋術語,專指一種開局的方式!而每一集的劇名也都是西洋棋中的術語,呼應劇情、影射主角人生各階段的關鍵發展。
⠀⠀⠀⠀⠀⠀⠀⠀⠀⠀⠀
整部劇拍攝、運鏡、剪輯都超順暢,天花板上巨大棋盤的特效也超精緻真實的!服裝、配樂、場景設計把六十年代美國的氛圍拍得好好。加上演員的演技實在太好,每個人的表情特寫、情緒都非常仔細到位,把比賽中堆疊的緊湊感呈現的超有臨場感,超推!
⠀⠀⠀⠀⠀⠀⠀⠀⠀⠀⠀
分集劇情我就不贅述,但保證精彩,大家可以花一週慢慢看(以追韓劇的速度來說兩天以內就KO?)我直接分享《后翼棄兵》讓我領會的三件事:
⠀⠀⠀⠀⠀⠀⠀⠀⠀⠀⠀
一、即便在黑暗的谷底,上帝總有獨特的帶領。
⠀⠀⠀⠀⠀⠀⠀⠀⠀⠀⠀
女主角Beth因意外而失去母親,他到了孤兒院。在最黑暗、最孤單、最絕望的日子裡,他遇見西洋棋的啟蒙老師─伯樂Mr.Shaibel!Shaibel平時沉默寡言,但卻發掘了Beth的天賦,教他人生的道理,甚至連死亡都帶給Beth震撼的生命教育,幫助Beth再次克服心魔,勇敢重新開始。
⠀⠀⠀⠀⠀⠀⠀⠀⠀⠀⠀
雖然Beth人生開局如同棄兵,但上帝總有他特別的計畫,憑著對於西洋棋的天份與熱情,這份禮物開啟了獨特的人生道路。
⠀⠀⠀⠀⠀⠀⠀⠀⠀⠀⠀
二、當你看似成功,卻沒有滿足、仍舊空虛,表示你迷失了。
⠀⠀⠀⠀⠀⠀⠀⠀⠀⠀⠀
Beth身為天才棋手,但因兒時「被拋棄的不安全感」讓他將人生價值寄託在贏得比賽所獲得的成就感上,以致他必須仰賴「勝利」藉此擁有物質生活的滿足與被愛、被肯定的經驗。
⠀⠀⠀⠀⠀⠀⠀⠀⠀⠀⠀
但我們都知道,當人生專注追求物質的時候,我們失去的往往比得到的更多,即便有最好的頭銜、眾人羨慕的生活,卻也無法填滿心中的快樂水桶,無法滿足生命最核心的需要,越是奮力,越傷心。
⠀⠀⠀⠀⠀⠀⠀⠀⠀⠀⠀
三、有我,你就不是孤單的。
⠀⠀⠀⠀⠀⠀⠀⠀⠀⠀⠀
當Beth失去養母、與朋友翻臉、經歷挫敗的比賽後,他酗酒、濫藥、狂歡,不停自我麻醉,就在生命擺爛放棄之時,Jolene的出現帶來Beth生命很大的翻轉。
⠀⠀⠀⠀⠀⠀⠀⠀⠀⠀⠀
他們一起去了Shaibel的安息禮拜,Beth發現……這麼多年來,Shaibel一直在追蹤他參加比賽的消息,一直留著和他的合照,他終於發現、感受到「有人默默守護著他」瞬間愛與溫暖,一股重生的力量包圍他(當然觀眾眼淚也潰堤)。
⠀⠀⠀⠀⠀⠀⠀⠀⠀⠀⠀
而他們一起去打壁球時Jolene說出:「我們還有彼此,你就不是孤兒。」的地方……我相信大家眼角都失守了吧?太好哭!
⠀⠀⠀⠀⠀⠀⠀⠀⠀⠀⠀
最終殘局,Benny與Harry那通越洋電話也讓人莫名有一種航海王的熱血~~人生啊!我們都需要團隊,需要愛與支持,最後要戰勝的不是棋局,而是自己。
⠀⠀⠀⠀⠀⠀⠀⠀⠀⠀⠀
活著的每一天,不停得到,也不停失去;日子有高山,有低谷;感情中有失去,也會擁有,但我們的心、我們的思想,決定最終我們走向哪。
⠀⠀⠀⠀⠀⠀⠀⠀⠀⠀⠀
《后翼棄兵》跟《刺激1995》裡都有透過一些生活與對話反諷基督教,身為基督徒,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反思,剛好最近讀《羅馬書》談到「因信稱義」,我們的信仰,不要活在律法中,而要活在信心與真實裡,這並不是利益交換,而是犧牲與愛。
⠀⠀⠀⠀⠀⠀⠀⠀⠀⠀⠀
因為太喜歡了之後可能會做一集Podcast聊聊《后翼棄兵》喔!你們會想聽嗎?
⠀⠀⠀⠀⠀⠀⠀⠀⠀⠀⠀
#手寫 #寫字 #后翼棄兵 #西洋棋 #美劇 #handwrighting #labofsunlight #thequeensgambit #netflix #bethharmon #anyataylorjoy
刺激1995片名 在 泡麵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好久不見的日常系列終於出現了...!
謝謝超強邀請我拍片
於是...就拍了一集日常vlog
用實驗家精神,教大家說國際通用語言~
去看我跟超強和狄達合作的片👉👉👉
https://youtu.be/OYHCcL4dBRg
訂閱超強👉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lR...
訂閱狄達👉
https://www.youtube.com/user/ling2000...
░░░推薦影片░░░
《明天會更好》cover 蕭小M feat.網紅朋友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R3Vg...
【麵Talk】在台灣看醫生竟然這麼幸福?!你所不知道的大陸醫療 / 泡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lv...
【麵Talk】被同化?大陸妹子來台灣之後的變化~ /泡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s4r6...
#超強
#狄達
#長沙話
#泡麵
#廢片
-~-~~-~~~-~~-~-
Please watch: "港澳不學拼音也能學中文!!?? 【麵Talk】/ 泡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3koV...
-~-~~-~~~-~~-~-
刺激1995片名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蟬聯影史第一名寶座十餘年的神片即將重新上映,快來看它到底哪裡神!
🔥男主角安迪的經歷不只精彩,更暗藏三大『困境哲學』!
🔥為什麼要叫『刺激1995』?差點就要換人演?『上帝的聲音』是從這部片開始的?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神片線上看:https://pse.is/MRJMS
在台上映25週年的《刺激1995》,在當年票房奇差,卻又在下片之後,在出租錄影帶市場,創造了傳奇的巨量口碑,從此稱霸IMDb觀眾評選,蟬聯榜單上分數最高的電影長達十餘年!
《刺激1995》之所以能成為影史經典,就是因為它反映出,人類源自心底對於『自由與希望的嚮往』,以及描述面對『逆境的恐懼與怨懟』,進而完成了在『心牢中的救贖』,而『重刑犯重獲自由』就是一個最直接的呈現主軸。
在142分鐘的片長裡,我們從旁白Red的口中,看到故事主人翁Andy Dufresne對Red以及其他獄友們的啟發,直到最後半小時,才揭曉了Andy越獄的秘密。整部電影細細鋪陳到最後的高潮,就像是Andy花了19年的時間,克服逆境,得到釋放一樣,特別地珍貴與美好。
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會先分享Andy的三個逆境哲學,再條列出一些不為人知的電影相關秘密,相信不管你有沒有看過這部人生必看電影,都會讓你更加喜愛這部神片喔!
刺激1995片名 在 遺片 刺激1995:影史第一名的神片|一生至少請看一遍 的推薦與評價
蟬聯影史第一名寶座十餘年的神片即將重新上映,快來看它到底哪裡神! 男主角安迪的經歷不只精彩,更暗藏三大『困境哲學』! 為什麼要叫『刺激1995』 ... ... <看更多>
刺激1995片名 在 電影英文片名分析—《刺激1995》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片名探析,電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台譯:刺激1995,這次要來談談關於這部電影的片名。這部電影片名為什麼叫《The Shawshank ... ... <看更多>
刺激1995片名 在 [討論] 《刺激1995》片名由來!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的片名經常讓台灣片商傷腦筋,既要讓本地觀眾接受、有印象,又不能跟內容差太遠
,而外文片名經常有寓意,引進後卻發生片名和劇情不太符合的狀況,以下便舉出幾個觀
眾認為,被「中譯片名」給害慘的幾部作品,或許你也可以試著幫它想個最符合的新名字
。
《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提到片名和內容不符的電影,一般人第一個一定會想到這部,本片至今仍是許多人心目中
的經典電影,「刺激」2字來自早先引進了一部電影《刺激》,片商覺得部分劇情有點相
像,再加上是在1995年在台灣上映,便取名為《刺激1995》。英文Shawshank(鯊堡),
指的是關重犯的地方,比起其它監獄當然戒備更森嚴,且更為失序、狀況更為複雜,
Redemption則有救贖之意,中文片名完全跟電影內容無關。
《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因為當初金凱瑞(Jim Carrey)在台上映的作品都以「王牌」開頭,像是《王牌特派員》
、《王牌大騙子》、《王牌天神》,所以這部片也不例外,看名字還以為是喜劇,實際上
卻是部令人心碎至極的電影,英文片名取自英國詩人波普(Alexander Pope)的唯美詩句
。女主角為凱特溫絲蕾,劇情描述男女主角透過洗去記憶想忘記對方,最後男方發現自己
並不想就這樣抹滅一起經歷的過去,卻為時已晚……
《全面啟動》(Inception)
英文片名原意為開始,但在片中有「植入思想」之意,最後的中文片名帶點懸疑、動作的風
格,換個角度來看似乎在指透過植入某中刺激,開始了一連串的反應,但乍看之下還是有點
偏離內容,讓人摸不著頭緒,香港翻作《潛行兇間》,大陸則翻為《盜夢空間》。
《超級8》(Super 8)
過去幾年,台灣經常出現比較限制級的片名,像是《黑蘭嬌》(之後改為《黑蘭煞》)、
《陰地》、《黯陰羊》等,成為網友熱議話題,但實際上本片原意為「8釐米底片攝影機
(超八)」,因為底片寬度最小,常被小孩拿來練習拍攝用,導演J.J.亞伯拉罕小時候就
拿此拍片,一腳踏入電影圈無法自拔,中文片名卻感覺和外星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神鬼」開頭系列電影
除了《神鬼傳奇》、《神鬼奇航》有出現木乃伊、鬼怪之類的角色,之後像是《神鬼認證
》、《神鬼交鋒》、《神鬼戰士》、《神鬼玩家》、《神鬼大盜》、《神鬼無間》、《神
鬼獵人》幾乎都和「神鬼」無關,但或許可以解讀成,想營造出連神鬼都嘆為觀止的氛圍
,大部份是由李奧納多和麥特戴蒙所主演,但是如此相像的片名,一時之間還滿容易搞混
或說錯。
https://movies.ettoday.net/news/84738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0.13.21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85618749.A.9C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