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佔據博客來排行榜的暢銷書,好書推薦與自我成長和理財相關書籍,同時也是和時間相處之道,用一本好書,開啟改變不一樣的人生篇章,從原子習慣到刻意練習,習慣致富的人生實踐,想要有錢,先要改變思維,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ptt股版與book版推薦書單也很常看到這幾本書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Spark Liang 张开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是不是也有拖延症呢?4招讓你擺脫拖延症】 在現代生活中 拖延症是越來越常見了 你本來想要好好看一本書 卻因為刷手機而拖延了 想要改掉一個壞習慣 但卻一拖再拖 拖延症嚴重影響你的生活了嗎? 想要擺脫拖延症嗎? 讓我來推薦你們詹姆斯·克利爾的《掌握習慣》/《原子習慣》 書中提到的4個步驟 可以有效...
「原子習慣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部落客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心得] 《原子習慣》完整讀後心得-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討論] 原子習慣值得買嗎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心得] 原子習慣- 個人實踐心得- 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打造理想人生的習慣大全ptt延伸文章資訊 - 如何做好生意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問題] 原子習慣的翻譯品質- 看板boo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心得] 原子習慣書摘心得- book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ptt的影片第1集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book - [討論] 看原子習慣無法照做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心得] 左手只是支撐,三張圖看《原子習慣》 - book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心得] 原子習慣- 個人實踐心得-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ptt - Krifc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問卦] 有原子習慣,那有量子習慣嗎?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討論] 原子習慣值得買嗎- book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疑難雜症萬事通- 原子習慣心得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疑難雜症萬事通- 原子習慣心得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問卦] 有原子習慣,那有量子習慣嗎? - PTT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出版社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出版社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閒聊] "原子習慣"應用於飲食及運動- fitness | PTT消費區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問題] 原子習慣的翻譯品質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找原子習慣ptt相關教育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ptt [心得]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內容摘錄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內容摘錄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ptt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概念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伴侶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概念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伴侶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情報] mybook「原子習慣」電子書免費兌換- lifeismoney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Re: [討論] 原子習慣/刻意練習到底改變啥?能舉例嗎 - PTT brain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淘金娛樂城ptt-勝分差技巧4招讓自己更好的原子習慣曝光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習慣養成app ptt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閱讀習慣ptt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亞馬遜逆向工法: 不用PTT、先寫新聞稿,亞馬遜人都懂的6個 ...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動畫書評|《原子習慣》|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 ...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心得] 新年新目標讀書習慣的養成方法- 看板study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Financial Freedom 中文、財務自由書籍、原子習慣讀冊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心得] 親愛的小孩1-10.非常羨慕女主的男人運- china-drama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原子習慣ptt [心得] - QMFZ 的評價
- 關於原子習慣ptt 在 Readmoo 2021 年度閱讀報告 - 第 xxix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原子習慣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原子習慣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讀這兩本書讓我戒掉社群網站成癮,把時間花在新的習慣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和《原子習慣》的綜合應用
------------------------------------------------------------------------------------
部落格好讀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2-books-to-quit-social-media-addiction/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以下簡稱《為什麼》)的作者 Charles Duhigg 是一位得過普立茲獎的記者,書中他引用許多研究文獻和實際案例來佐證和剖析他對於「習慣迴路」和「改變習慣」的觀點。書中列舉了許多生活、學界、業界的實際故事來說明習慣迴路,為整個論述的過程增添了許多色彩。作者也提到改變習慣的執行指南,以及用例子說明這套方法的效用。
《原子習慣》的作者 James Clear 則從心理層面出發,先解釋了習慣對於個人發展為何會帶來巨大差異,接著再用絕大部分的篇幅,說明他提倡培養新習慣、戒掉舊習慣的四個步驟。跟前一本比較起來,《原子習慣》更像是一個行動手冊,先說服你改變習慣為何重要,再給你處方教導你如何執行。
選讀這兩本書的原因
自從iPhone推出「螢幕使用時間」的統計和提醒後,我發現自已使用社群網頁的時間就一直居高不下(臉書和PTT)。雖然自己知曉,但沒有個好方法來貫徹,總是不斷地落入發願、嘗試、失敗的迴圈。
每個人都有想要戒掉的「壞」習慣,舉凡情節重大的例如酗酒、抽菸、嗜吃;生活習慣例如昂貴的咖啡、漫無目的逛網頁、滑手機爬社群媒體。
另一方面,人們也有想要建立的「好」習慣。例如固定的運動時段、閱讀書籍的時間、寫筆記記錄生活。
但是習慣這檔事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大部分人都會遇到虎頭蛇尾的挫折感,剛開始熱切地改變習慣,但過了一兩週就打回原形。然後我們再來怪罪自己缺乏恆心和意志力,沒能好好地維持。到底為什麼改變習慣這麼難?
讀完這兩本書,或許會讓你豁然開朗;甚至更進一步,應用書中所學培養自己的新習慣。本文除了摘錄兩本書中精華,也舉出我的親身經驗。
如何改變習慣
《為什麼》花了近半篇幅,反覆地舉例、論證一個難以撼動的事實:生物會本能地受習慣牽引著,走過的生活軌跡和行為模式,都是受到環境的「提示」,以及完成行為後的「獎勵」所制約。我們對於獎勵的渴望是強烈的,如果沒特別思考其他的可能途徑,我們總會不加思索地採用舊的習慣行為來獲得這份獎勵。
書中舉例青少年時期就借酒澆愁的人們,透過酒精獲得了精神舒緩和放鬆的獎勵,即使成年之後仍會採取同樣的行為來滿足這份渴望。因此潛意識裡就會埋藏著,喝酒是最有效可靠的解憂方式。
所以該如何改變習慣?用一句話和一張圖足以總結《為什麼》的精華:如果想改變習慣,最佳方式就是:你必須保持舊的提示,並提供舊的獎勵,但插入一個新的行為模式。
《原子習慣》作者是個以改變習慣成名的部落客,他主張要改變習慣必須先從改變心態做起,「焦點永遠都要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例如想要培養讀書的習慣,心態不該把目標放在每個月讀兩本這種結果上,而要打從心底認同自己要成為一個讀書的人。
有了正確心態的基礎後,就可以遵循建立新習慣四步驟:1) 讓提式顯而易見、2) 讓習慣有吸引力、3) 讓行動輕而易舉、4) 讓獎勵令人滿足。反之,若要戒掉舊習慣,則用同樣的步驟朝反方向操作。
戒掉社群網站成癮
《為什麼》是我約莫今年1月讀完的,當下決定運用書中流程,戒掉每天閒逛社群網站的習慣,尤其是臉書和PTT。後來透過朋友推薦再接觸到《原子習慣》,以下把兩本書綜合運用的6個步驟和結果做個分享。
1.認出慣性行為
身處科技業的我,下班回家後很累、很無聊,開始社群網頁的無盡迴圈,不斷看各種動態、新聞和參與各種社團討論直到洗澡睡覺。
2.做實驗找出獎勵
每一天測試一種行為,記錄事後的情緒和想法,持續兩週:1) 玩電腦遊戲、2) 看電影和影集、3) 單純閱讀書籍、4) 不瀏覽網頁,只參與社團討論、5) 只瀏覽網頁,不參與互動。經過交叉測試,前兩項讓我發現想要的不是娛樂。
分析自己閒逛社群網頁的習慣,是為了接觸新資訊、看新聞。參與社團討論大多是分享資訊給網友,而不是批評和閒聊。所以我想要的獎勵是「獲取新資訊和分享想法」。
3.改變身分認同的心態
我設定自己成吸收資訊的分享者,想培養的習慣是透過閱讀吸收資訊和寫作分享觀點。
4.使舊習慣隱而不見、讓它困難重重
起初,我把手機上的臉書和PTT軟體藏在層層資料夾裡,但最後總是能以最快的手順開啟它們。一週後,我把這兩個軟體從手機上刪除。其次,在電腦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設定某些網頁只有在特定時段可以使用。例如臉書和PTT我設定只有 22:00-22:30 允用。
5.插入新的行為模式、讓它輕而易舉
把沒在看的書收到櫃子裡,桌上只放兩本正在看的書,避免自己分心。買了事務板夾,夾著廢紙隨時做閱讀筆記。
6.讓獎勵令人滿足
新的習慣開始在 Medium 平台發文,滿足於拍手數和追隨者增加的感覺。
舊的習慣則改變成,參加閱讀和寫作相關的社團,分享跟討論的內容更為聚焦,也有助於新習慣的發展。
結果
截至目前,完全戒斷手機上的社群網站。電腦上的使用,也僅止於特定時段,雖然偶爾會因為發文關係偷偷解鎖,但之後應該會朝向更有規律的使用方式。
但是要完全戒斷社群網站是何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經營社群和保持人群聯繫,忽略社群的龐大流量和群眾效應是很可惜的事。我採用的折衷做法是《一週工作4小時》書中提到「批次化處理」的方法來克服。
與其無時無刻地盯著社群網頁,不如改成每天、每兩天、甚至每週才撥出固定的時間,一次性地瀏覽、處理社群網頁的事務30分鐘,其他時間一律不看。這個做法的好處除了省下時間之外,更能夠讓自己聚焦精力在想要專心完成的事務上。
要先習慣自律,唯有透過自律才能真正自由
讀完這兩本書後,讓我想到經典名作《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 Mortimer J. Adler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
True freedom is impossible without a mind made free by discipline.
想獲得真正自由就必須高度自律。
我們想要改變習慣,莫過於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掌握更多的人生自主權。
透過有效的習慣改造指南,轉化那些虛擲時光、百害無益的舊習,擺脫直覺式、本性式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打造出高度自律的生活。懂得掌握習慣的規律並調整之,形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樣貌,才能達到身心靈的真正自由。
習慣不會限制自由,而是創造了自由。事實上,沒能掌握習慣的人往往擁有最少的自由。—《原子習慣》
原子習慣ptt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是不是也有拖延症呢?4招讓你擺脫拖延症】
在現代生活中
拖延症是越來越常見了
你本來想要好好看一本書
卻因為刷手機而拖延了
想要改掉一個壞習慣
但卻一拖再拖
拖延症嚴重影響你的生活了嗎?
想要擺脫拖延症嗎?
讓我來推薦你們詹姆斯·克利爾的《掌握習慣》/《原子習慣》
書中提到的4個步驟
可以有效建立習慣
改善拖延症
另外
星期五我會上傳關於
美国一直不断地印钞
就导致钱越来越不值钱
也就是引发所谓的通货膨胀
但是根据美国劳务部的数据
近20年来
美国的通货膨胀都维持在2%左右
这通貨膨脹率看似很低
但是怎麽感覺人民的生活越來越難
物價越來越高了呢?
政府是不是隱瞞了通貨膨脹?
想知道更多就不要錯過星期五的影片咯~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全世界都可以用
eToro申请链接
简体
https://bit.ly/2S8OqE6
繁體
https://bit.ly/30jCzaQ
英文
https://bit.ly/3n2PTdt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神級繞口令,Spark能挑戰成功嗎?
https://bit.ly/3cFaAaK
.
17分鐘看懂中美貿易戰,它們到底在打什麼?
https://bit.ly/2S0OAh1
.
美国科技股,已经确定进入了泡沫领域?
https://bit.ly/3cmcX22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拖延症 #掌控習慣 #原子習慣
原子習慣ptt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習慣養成之後,不管是減肥還是存錢,那些看似跟成功很遙遠的小事情,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919@gmail.com
【罐頭小貓以上專用福利】《原子習慣》心智圖
https://www.youtube.com/post/UgxqCAZ8sF_ZqCudhx54AaABCQ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
原文作者: James Clear
譯者: 蔡世偉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06/01
博客來:https://ibanana.biz/2W7bn
#原子習慣 #說書 #習慣 #瘦身 #存錢
BOOK WALKER50塊錢折價卷抽獎辦法
請至FB粉絲團▶https://reurl.cc/nj47d
公開分享說書影片,會在星期三直接抽出折扣碼
共2名!!
額外加碼抽一本原子習慣的公關贈書!!
詳情請至粉絲團參與喔!!
BOOK WALKER 中文電子書平台
便宜租書、購書、預購、線上試閱等多種服務。
新會員首購享79折優惠再拿50元折價券→ http://bit.ly/2SkCjFM
《原子習慣》6/30前優惠85折 → http://bit.ly/2RlwWmN
全館文學小說&實用書限時55折→ http://bit.ly/2F5JOsm
📚延伸閱讀📚
畢業後對未來茫然?《黑馬思維》https://youtu.be/kd4S943LHxg
逃離負能量用這招《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https://youtu.be/m65LUP_BUyQ
樂觀其實是自欺欺人的一種手段?!《高手思維》https://youtu.be/ELgNcgHjnJ0
第一桶金無煩惱《華爾街操盤手 - 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https://youtu.be/T4EZ3pPqtgU
===== About 會員福利 =====
每個月75支持我繼續創作(不同國家youtube的可能收費會不太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byKhmFHIRptrAJMSwS-dw/join
1. 會員限定的FB社團 https://reurl.cc/qGk7q
可以優先挑選我的二手書
不定時會發布影評類的文章
會有說書額外的延伸閱讀
可發文跟其他人互動,類似小型讀書聚會
2. 直播時有特殊貼圖可以使用
3. 每個月會搶先看到我的當月書單
4. 不定時有深夜廣播的影片可以聽
5. 滿周年會有額外小福利認證(規劃中)
===== About Neko嗚喵 =====
使用設備
Canon EOS M6
Canon PowerShot G7X Mark II
RODE VideoMicro 指向性麥克風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Pro CC
NeKo嗚喵 部落格▶https://neko-wumiau.blog/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原子習慣ptt 在 [討論] 原子習慣值得買嗎 的推薦與評價
我今天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感覺還不錯但是之後在這邊查過好像評價好壞參半問一下這本值得買嗎--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112.229 ... ... <看更多>
原子習慣ptt 在 [心得] 原子習慣- 個人實踐心得- book | PTT學習區 的推薦與評價
[心得] 原子習慣- 個人實踐心得. 看板 Book. 作者 wiggle1114. 時間 2020-11-19 16 ... ... <看更多>
原子習慣ptt 在 [心得] 《原子習慣》完整讀後心得-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原子習慣》改變自身最實際的方式就是改變行為
分享《原子習慣》的筆記,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培養好習慣。
這本書很簡單又實用,教導大家用「合乎人性」的方式去改變行為,不推崇所謂「自制力」。
很推薦大家閱讀,裡面很多細節範例都可以參考套用,非常實用!
「造就成功的是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Medium網頁版好讀連結:https://reurl.cc/6gLMbZ
~~~~附上全文,文章滿長的喔~~~~~~
閱讀動機
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一步登天。
期待著突然一個「覺醒」然後「大徹大悟」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醒醒吧!這根本不可能!
我都戲稱,我以前幻想可以被雷打到,然後就變超人。
我們都是凡人,不是 活在電影裡有主角光環的明星。
我想要成為很棒的藝術家。
可是我卻沒有每天都在畫畫,為了我的理想奮鬥。
我只是想有光鮮亮麗的模樣受人尊敬愛戴,我卻沒有腳踏實地的朝這樣的目標前進。
我以前妄想著自己有著繪畫基底,就會有朝一日,我那被雷劈到的日子,一步登天成為偉大藝術家。
其實這都只是妄想與癡人說夢….
綜觀各古典與當代藝術家的歷史,其實誰不是努力過來的呢?
誰不是沒有中斷的努力在自己的專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呢?
即使梵谷窮盡一生,但他若沒有持之以恆的創作,會累積這麼多作品,死後會有今天被定義為藝術家嗎?
我知道…我知道…但是我就是做不到….
聽了「習慣要21天養成」,我靠意志力嘗試了21天每天畫畫,結果第22天又失敗荒廢了半年。
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沒有熱情,沒有愛,不適合…
但又有什麼比藝術更適合我呢?除了藝術之外的工作,我都做不了太久就很痛苦…
還好遇見刺青,讓我得以以某種藝術形式存活下來。
但我不甘心停留於此,我想要保持創作的習慣,不只刺青還想要有更多畫作與雕塑,可是怎麼辦?
還好遇到了這本書,在這個時刻。
我期許自己會在這本書中學會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提升生產力,成為想要成為的模樣。
「微小習慣的累積,就像複利一樣在你的人生中成長,最終導向完全不同的道路。 」
*養成習慣的終點不是「做到」而是「成為」
養成習慣的基石是「自我認同」,也就是「我要成為___的人」。
我小時候超級髒亂,但自從我開始自己租屋之後,租屋的那一刻起,我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我不再是寄人籬下,我可以決定我的租屋處要成為什麼模樣!
所以當時的我對自己說「我是一個乾淨的人,我要擁有乾淨舒適整齊的家。」
想到某任男友的家總是乾淨,因為他們全家的「清潔習慣」超級好,他們就是外帶食物回來湯水滴到桌上,吃完後馬上拿抹布擦乾淨。
所以他們家根本不用「大掃除」,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把當下看見的髒污立即清除,最多就是每週拖地,但地上也只有頭髮灰塵而已。
想到這樣隨手清潔的環境,我就把一樣的習慣套用在我的租屋處。
久而久之,我就成為一個「乾淨的人」了!
所以當我遇到我的伴侶的時候,我當時一看他的各種微小習慣,加上他整個租屋處的整潔程度,我就知道在生活習慣上面,我們一定很契合。
*養成好習慣,是讓你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讓你擁有你渴望的生活。
決定要養成什麼好習慣時,要先自己問過自己「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要成為乾淨、擁有舒適居家的人。」(已達成)
「我要成為腳踏實地、對專業有所追求的人。」(未達成,以下作為我的例子)
我已經達成乾淨有隨手清潔習慣的人,所以我問心無愧。
但對於腳踏實地,對自己專業有所追求的人,我依舊認為自己尚未無愧於心。
那我們就來討論,我要如何透過「培養習慣」成為這樣的人。
選擇習慣的方式就是從「我想成為的人,他們每天都在做什麼?」開始。
我要成為腳踏實地,對專業有所追求的人,也就是我要是個藝術家。
藝術家如果只是自稱,卻根本沒有實際產出,也沒有對藝術的認真執著與專業進修。
對我來說,這是對「藝術家」的「職業侮辱」。
我不想要成為這樣打著藝術家名號卻沒有藝術家之實的人,但我的作品產出呢?我的個人進修呢?我的專業態度呢?
我若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我家隨時都是乾淨的,不需要大掃除,我如何說服自己是乾淨的人?
同樣,我若沒有常常畫畫,或是做雕塑等等創作與練習,沒有對藝術的文化進取,沒有利用藝術支撐我的生活,我要成為一個可以自稱是「藝術家」的人?
所以我要培養的第一個習慣就是「每天畫畫」。
【習慣迴路】
1.提示_我要怎麼讓習慣發生的提示顯而易見在生活中?
2.渴望_我要怎麼讓想培養的習慣具有吸引力?
3.獎賞_我要怎麼樣讓執行習慣變得輕而易舉?
4.回應_我要怎麼讓做事之後的講賞令我滿足?
以上四個迴路的問句,就是幫助你安排習慣的宗旨與階段。
以下的詳細說明,會帶入每一個階段的細節與範例。
【提示】-讓提示顯而易見
提示就是讓你引發某個特定行為的提示,生活中到處都是!
例如:看到別人發宵夜文,本來不太餓得你也會越看越餓。
首先就是在你的「環境」裡面,創造會讓你發生習慣行為的提示(人/事/物)。
例如:我想要養成每天畫畫的習慣。所以我在桌上放著我的畫具。
比起把畫具藏在抽屜裡被我遺忘,讓它們在桌上曬太陽,我每天看到閃亮亮的畫具,我更容易想到我要畫畫這件事情。這是「物的提示」。
當然我也可以加入畫室,定期每週的一天去畫室上課,身邊有人一起在畫畫,會讓我更容易被群體影響而畫畫。這是「人的提示」與「事的提示」。
安排每日行程的提示時,還有一個好方法就是,在每天自己固定的習慣之中,安插新的習慣。
例如:吃早餐完之後,我要畫畫。
「有自制力的人,不常讓自己處於充滿誘惑的狀態。 」
「創造環境」很重要,研究看起來很有自制力的人,其實根本不是真的「天生有自制力」,其實他們只是更擅長創造一個容易讓好習慣發生的環境。
【渴望】-讓習慣有吸引力
渴望就是讓你想要的養成的習慣,對你來說有強烈吸引力。
人類的行為模式裡,最常模仿三種群體的習慣:
1.親近的人(父母原生家庭手足)
2.多數的人(學校同儕與社會文化)
3.有力的人(明星偉人有錢人)
「所處的文化決定了你對何謂「正常」的期待。」
要打造更好的習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入一個把你想要的行為視作常態的文化之中。
你加入的文化應具備的特點:
1.你想要的行為是常態
2.你和此群體本來就有某些共通點
例如:書中提到的舉例是紐約企業家史蒂芬坎姆創立「書呆子健身網」,讓看起來像書呆子的御宅族與電動迷等等可以結交健身夥伴。
一群人一起運動之外,還可以討論電玩漫畫,吸引力就會高很多。
戒除壞習慣的部分,書中有一點我也很喜歡!
那就是,採取行動的渴望從何而來?
人類的腦袋幾萬年來都相似,但是原始人的腦袋卻活在現代科技社會。
很多壞習慣的產生其實都是最原始的渴望,但要自己去察覺。
人類的潛在動機:
保存能量 ex.放鬆偷懶
取得食物與水 ex.吃高油高糖食物
找到愛情並繁衍後代 ex.滑Tinder
與他人建立關係 ex.滑Facebook
贏得社會接納與認可 ex.IG發動態
減少不確定性 ex.用Google查詢
取得地位與聲望 ex.打電動
渴望只是潛在動機的特定顯現!
但有許多不同方式可以解決同樣的潛在動機。
所以不要滑臉書了,渴望跟人產生關係的話,就去跟朋友約見面吧!
不過「自我認同」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所以好習慣的有吸引力不難,壞習慣沒吸引力才難。
【回應】-讓行動輕而易舉
養成習慣的一開始,讓習慣做起來超級無敵簡單,超級重要!
因為,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不是完美!
「重點不是做一件事,而是掌握起頭的習慣。
持續的秘訣就是,再趕到費力之前停止。」
這一點一直是我自己讓自己非常困擾的步驟!
因為我總是把計畫排得太過困難,我好幾次總是很痛苦的撐完一週兩週,最後還是放棄。
習慣的養成,要由小開始,不要妄想著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落在我這個凡人身上的。
所以把養成習慣的開始安排的很簡單,超級重要!
「入門習慣」
先把習慣排出習慣難易表,找出「入門習慣」開始著手,直到入門習慣被精通,才進階下一步。
例如:
非常困難:一個完整的作品
困難畫:一張有色彩的圖
中等:畫一張素描
容易:畫一個塗鴉
非常容易:拿起筆和紙
所以我的「入門習慣」就是「拿起筆和紙」。
我剛開始執行時,本來是想著要完成一小張畫,後來發現,我依舊逃避做這件事情,因為我想要我要很認真投入我就好懶喔!
我不是不會畫畫,只是我每次一畫就畫很久,所以我自己把工程搞得很浩大!
書中提到的重要指標就是「最小努力原則」,也就是今天不管做到多少,以「感覺累了就停」為止。
慢慢的能力會越來越累積,有招一日,我大概也覺得隨手畫一張精細素描不會累吧!
而我現在就從「每天拿起筆和紙」開始!
「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並非完美!」
像涓涓流水一樣的進行,不斷續的努力,會灌溉整片大地。
反而暴雨洪水,可能突然一次有很大的進水量,但是大地不是喝一次水就可以活一整年。
我們也不是飽餐一頓就可以十天不吃飯,餐餐均衡才是養身之道。
精通的習慣,就像是「自動化生活」,讓我們有更多心力可以處理那些日常中確切需要關注的事物。
例如:我跟伴侶都有隨手清潔的習慣,家裡從來不會髒亂。我們不需要去大掃除或推託誰來打掃,而可以花更多時間陪伴與傾聽彼此。
【獎賞】-讓獎賞令人滿足
「愉悅感」是大腦很重要的信號,讓你記得重複某個行為會帶給你愉悅。
所以,帶來獎賞的行為會被重複,帶來懲罰的行為會被避免。
做事情時,擁有正面情緒就是在培養習慣,擁有負面情緒就是在摧毀習慣。
回到原始人腦袋活在現在科技生活這點,習慣帶來的獎賞,必須「立即的」滿足才有愉悅效果。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很難戒除壞習慣的原因。
好習慣的獎賞在未來-延遲回饋
壞習慣的獎賞在現在-立即回饋
「當立即的結果讓人喜歡,後來的結果就會帶來災難,反之亦然。」-法國經濟學家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一個習慣的最初結的果實越甜美,後面的果實往往越苦澀。
好習慣的代價在當下,壞習慣的代價在未來。
唯一的解就是!
「為長遠有益的習慣,增加立即的愉悅;
為長遠無異的習慣,增加立即的痛苦。」
例如: 我每天如果有畫畫,我就可以吃一片蜂蜜吐司,如果沒有,我就只能看伴侶吃。
這點超痛苦的,因為蜂蜜抹吐司超好吃的,這是我這個不吃糖的人,每一天唯一的糖分攝取啊!!!
總結
最後,倘若養成習慣的過程被中斷,就要快速恢復!
就像忘記吃的事前調經藥,就要馬上補吃!
謹記的原則就是「不要錯過2次!」
「成功與輸家的差別在成功的人失足時會很快反彈。」
人生發生的所有事,第一次叫做意外,第二次叫不小心,第三次叫做常態。
所以發生第二次,就是開啟養成習慣的開端了喔!
「專業人士堅守既定行程,業餘者接受生活的干擾。
專業人士知道什麼事情對自己最重要,帶著決心奮力向前,業餘者讓生活中的緊急事件拽離正軌。」
這句話真是超警惕人心的啦!
我要當專業人士,而不是業餘!
~~~~結束~~~~
大家有沒有什麼習慣很想養成,嘗試過可是又放棄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給我,我都會讀唷~~~
最後謝謝大家的閱讀,希望大家一起朝著想成為的模樣前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4.223.176.138 (德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0957126.A.3D9.html
※ 編輯: miu70260 (94.223.176.138 德國), 10/13/2019 16:59:32
我最近是先從「入門習慣」下手,每天至少走出家門,不論走多久,走出去就對了!
然後我還參加了每週一堂的芭蕾課。
書中的運動習慣的難易表
非常困難:跑馬拉松
困難:跑五公里
中等:走一萬步
容易:走十分鐘
非常容易:穿上跑鞋
依照這樣的邏輯,先從最簡單下手,慢慢久了最簡單已經變成日常無意識的動作時,就可以進階下一步了!
我先從每天起床就先穿外出服開始,因為之前每天都穿睡袍,要換衣服都懶,根本出不了門。而現在穿外出服已經是習慣了,那就從每天都要「踏出家門」開始,我希望到最後是我每天都可以走一萬步。
大家一起共勉之~~~~~
有時候都怕自己寫完真心推薦的書的心得文之後,就會讓人覺得「我看完妳說的就不用自己去讀了」
這樣就不是我的初衷了啊QQ 謝謝大家的留言 <3 好開心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