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憶灶咖 #臺中美食 #新店報報
《 #台中火車站 新開幕の特色早午餐》
臨近 #大魯閣新時代 「述憶灶咖」🚩
主打「台式古早味➕獨創思維」餐點,
非常與眾不同的料理,肥編超喜歡💯
.
店面是老宅翻修,室內裝潢簡單俐落,
廚房是開放式設計,🉑️看到料理過程🧑🏻🍳
對了!老闆還是兩位年輕的大帥哥哦👦🏻
-
🔸 這不是滷肉飯 $290
(挑戰五感系列最後供餐時間為16:30)
現點現煎的酥脆「鍋巴米堡」🍔
搭配自製的鮮嫩多汁「滷肉漢堡排」🐷
再加上番茄切片🍅生菜,一口咬下~~
多層次口感在嘴裡併發,超滿足‼️
一旁附法式炒蛋、水耕生菜、水果🍎
整個餐點吃完,驚艷又飽足,很推薦👍
.
🔹 美莓水喔 $140
《草莓、覆盆莓、藍莓🫐》
新鮮現打、無添加的水果冰沙🍧
幾乎沒有添加一滴水,用料超實在🍓
喝起來酸酸甜甜的,順口好喝。
.
🔺 82度C檸檬塔 $110
店裡不僅有提供正餐、拖鞋麵包等,
自製類的甜點也是其中必吃之一🍰
這款 #檸檬塔 選用台灣在地檸檬🍋
製成酸爽的內餡,加上鬆酥的塔皮,
一口接一口,一下子就吃光光🍮
.
———🅿️停車資訊🅿️———
🛵騎車的話,可以直接停店門口
🚗開車的話,附近有立德街公有停車場、復興路4段138巷進去有一個停車場
—————————————————
#阿柚甲抵臺中👄
總評:🌟🌟🌟🌟🌟
📍 述憶灶咖 |早午餐*咖啡*甜點
⏰營業時間:09:30-18:00
🚷公休日:🈚️
🏘地址:台中市東區立德街14號
☎電話:0910 246 938
💻臉書:述憶灶咖
🔎IG: @describemories
—————————————————
#台中美食 #台中下午茶 #台中早午餐 #台中早餐 #台中輕食 #台中飲料 #台中必吃 #台中甜點 #台中點心 #taichungfood #taichung #台中東區美食 #台中東區早午餐 #大魯閣新時代美食 #台中火車站美食 #台糖生態湖 #台中早午餐推薦 #台中咖啡 #台中咖啡廳 #台中餐廳 #台中新店報報 #台中新開幕 #台中車站
台中室內拖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街上的即興(一)」
一齣戲如果在這個週末要上演了,經常在星期一開始裝台,星期二演員上台適應,星期三把舞台、燈光、音樂等等技術點整合順走,星期四彩排,星期五觀眾進場進行首演。這就是劇場界俗稱的劇場週。演員們會從星期二開始,一直到星期天演完,都在俗稱「黑盒子」的劇院裡工作,暗無天日,經常一轉眼已經晚上卻渾然不知,以為外面的世界也是一片絢爛,如同台上的聚光燈餵養我們的慾望,想像就這麼可重複地,永恆放射劇組這群心靈的集體精神。有時候我們會在休息時間走出室內,因為在黑盒子的時光,不是現實的時空。一推開門,戶外的陽光和非空調的自然風湧入鼻息之際,我們演員就在這個時間,想想我們剛剛進行的戲碼情節,多麼濃粹,多麽震撼,多麼精緻,或是多麼奇怪,哪裡還不夠好,什麼是誇大,美學了嗎,徒勞無功的恐懼,自我感覺良好的蓄勢待發…..此時吹有自然風被市井氣味包裹的我們,仍把戲服認成是自己的真正膚色。戶外相對於劇院遮風避雨的室內,只是次要的背景,短暫的放鬆,重點還是台上,斤斤計較的時空技法。街頭即興表演就成了很特殊的經驗。
二十幾年來,我所學所做的是西方舞台劇為主,但大一時期竟然也參加過新竹玉米田劇團的《與東門神的對話》,在新竹市的做法是大小偶人溜冰鑼鼓遊街後,在東門城直接封街表演,而去湖口老街、南寮漁港、北埔義民廟、內灣國小操場這類場地時,是像工人一樣坐在卡車後面,迎著強大竹風,架起佈景,遊街么喝,聚眾開始演給鄉親看,關於新竹地區文化歷史與科技如何在新竹消長著。那是我這一生中,第一個環境劇場的演出;後來,大三參加汪其楣老師做的學製《海山傳說・環》,我們附帶去了些台北的高中和松江詩園等公共戶外場,甚至延伸到美國奧樂岡大學演出(當晚中場休息我與這群亞熱帶台灣學生還一起看到人生中第一場雪),身穿各族原住民服裝,講述神話和禁忌、傳說,跳起不同的舞蹈,節奏裡我也深信我就是原住民;在陳水扁做台北市長的任期內,捷運開通,當時我所就讀的北藝大和捷運公司合作,在中山站到北投站之間甚至台北車站內,進行街頭演出,有雜耍、踢踏舞、希臘悲劇服飾秀、布偶短劇,我則是小丑裝扮的默劇,體會了演員製造孤獨的風景與取悅人群的本質;921震災去日月潭附近的國小,一間間教室進行五分鐘的丑偶表演,我們認為至少給小朋友們一些安慰;踢踏舞可以接演選舉造勢場和商演,戶外演出給了戲劇學子一些零用錢和震撼教育;堯樂茶酒館、畢業後在松山機場、台南舊糖廠、早期華山烏梅酒廠,都做過戲劇、行為藝術或工作坊,了解了看與被看的學問,事件在景觀裡重建……,還記得一次颱風天在台中某個西餐廳裡,只有一兩位客人在吃飯,我們呈現一個身體聲音實驗劇,當時年紀小覺得荒謬至極還跟導演吵架……直到幾個月前《在棉花田的孤寂》於台北戲劇院與桃園展演中心戶外廣場,讓我重新反省與擁抱,其實所有的戶外街頭演出,訓練了表演者應該隨時決定,何時融入環境與觀眾互動,何時如同戴上耳機般隔絕人世:在這些不同傳統的黑盒子劇場中,因為來來去去的觀眾無從預期,多變的天候和空間歷史的重疊性,使得表演成為一種既放鬆又更需要表演內在精神力的實驗所。街上和劇場密閉黑盒子,對演員,似乎應該只是關門開門之間的事。
苗栗市三十多年來一直維持在元宵節舞龍火旁龍的傳統,我親眼目睹2019二月十六日,一個小鄉鎮的十字路口,為了迎接中正路的一場嘉年華,開了小卡車車上放了十幾張塑膠板凳、婦人從巷口鑽出搬了諾大的A梯,一家四口用摩托車卡位,輪流去買麥當勞然後在路邊一根根薯條吃完,拖鞋家族攏進婚紗店二樓,沾沾自喜享用大櫥窗最佳視角而眾人仰頭稱羨,火消車上火警人員也駕好他的手機準備拍攝,一群孩子爬到環保車腳踩特瓶為了看熱鬧,人群縫後看不見表演的鄉下人忍不住一起呼喊『表演!表演!』,然後表演者對不起自己的藝術良心(或虛榮心)只好再表演一輪。除了抗議、攤販、酬神、謝民或聚眾而生的兒童劇、歌仔戲、布袋戲,媽祖遶境和苗栗火旁龍、宜蘭利澤偶戲節的遊街……,這些傳統宗教風俗外,還有哪個時刻、誰的需要,人們得以創作更多「當代生活」的嘉年華?而演員,又如何擁抱回饋庶民文化的放鬆下的活力? (原載於《文訊》402期)
台中室內拖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門打開的時候我們都傻眼,雖然我跟爸爸都有把口罩戴好戴滿,但是陳阿伯不只戴口罩,還戴塑膠面罩(他說他女兒幫他買的),他還穿塑膠雨衣和塑膠雨鞋。」
#疫情日記投稿專欄
#粿來聽你說
#CovidDiaryofHealingQuei
------
投稿者:台中大甲李同學
:我們家有個長期配合的冷氣裝修工人,他是在我家附近開小間工程行的,原本帶著三個徒弟到處替老顧客處理冷氣大小事,但疫情變嚴重以後,就剩他一個人,不帶徒弟一起了。
從我還很小的時候,那時候爸媽只幫我的房間裝冷氣,到現在家裡總共有四台冷氣室內機,還有室外機,從無到有都是這個阿伯幫我們裝的,有問題跟他說,如果他有空,也都會來幫忙維修。
啊對了,我都叫他陳阿伯。
這禮拜家裡客廳冷氣嚴重漏水,爸爸也好幾天弄不好,一直不能開我們都很熱,實在受不了了,爸爸想說請陳阿伯來幫忙看。我爸也擔心疫情,有先跟陳阿伯說,如果他擔心,不一定要來沒關係,但是陳阿伯說沒關係,怕最近很熱我們小孩受不了,他可以就近來看一下。
門打開的時候我們都傻眼了,雖然我跟爸爸都有把口罩戴好戴滿,但是陳阿伯不只戴口罩,還戴塑膠面罩(他說他女兒幫他買的),他還穿塑膠雨衣和塑膠雨鞋。
陳阿伯手上提著他的工具袋,還有另一個很像我籃球袋的,結果他要踏進我們家之前,先把原本穿的塑膠雨衣脫下來、包進一個塑膠袋,也脫掉塑膠雨鞋,然後一起放進去那個籃球袋、放在門口外面。
進來的時候他又換了另一件新的雨衣(他自己準備好的),然後把雨衣尾鬆鬆的部分塞進襪子裡,才穿上我們給他準備的室內拖鞋,再用他自己準備的酒精噴霧噴了雙手才進來。
我爸開玩笑跟他說:「哇,你這個真的是我看過最認真在做防疫的,很注意小細節。」
陳阿伯說:「沒辦法,我感覺現在很多老客人都很怕,要做到讓人家放心才可以,不然進到人家房子裡給人家帶進去髒病毒,那都是我的不對,我要付的責任。」
因為客廳冷氣漏水了就沒有開,很熱,陳阿伯還穿著雨衣,他站在椅子上弄冷氣,背對我們的時候,我看到汗水不斷從他的脖子後面流下來,不誇張,跟水龍頭一樣,我覺得他一定熱到全身都汗。
後來我就進房間了,可是突然聽到我爸喊了一聲「哎唷!你怎麼了?」我趕快出去看,看到陳阿伯低著頭、用一手撐著牆壁,我爸也走到他旁邊拍拍他肩膀,問他是不是中暑。
我看到陳阿伯的口罩整個濕透,黏在他嘴上,隨著他的呼吸,口罩也凹進去又凸出來,我爸問他要不要去有冷氣的另一間房間休息一下子,反正我們也沒人在那間,然後他可以在那間房間先拿下口罩喘一喘,順便我們拿新的口罩給他換沒關係。
結果陳阿伯就那樣靠著牆壁休息不到三分鐘,然後跟我們說沒關係。他說他不是中暑,是他最近血糖比較不穩定,容易頭暈,他覺得好一點了,也說我們冷氣他弄好了,可以再開看看。
我跟爸爸確定陳阿伯的氣色看起來還好,然後給他一罐水,要他帶著喝,要他小心開車回去,爸爸後來也特地再打給他,確認他有安全到家,他女兒也說沒事了,叫我們不用擔心。
陳阿伯從踏進我家、不舒服、全身都是汗,一直到離開,全程都堅持不脫下口罩,還有他進門前小心謹慎的樣子。
我認為他就是防疫模範,是一個盡責的裝修師傅,
也是大家俗稱的 「工人」。
(完)
------
歡迎私訊投稿疫情期間的心得和小感觸,
你的文字和書寫能成為他人的養分和助力💪
幫助更多人度過這段困難時期!
📍小叮嚀:來訊時,請在您的內容文末加上hashtag「#疫情日記投稿專欄」讓小幫手能更快查閱、為你安排發佈時間哦。
💜粿的IG追起來
https://instagram.com/healingqu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