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功,你得「尊重現實」又「昧於現實」》
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曾經提過,因為小時候功課不好,父親給了我很大的心理壓力,讓我的童年一直到小學四年級結束前,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過得十分不開心。
好不容易從五年級開始,升到一個比較「差」的班(那時我們班導師常說,我們班前幾名的同學不要太開心,因為我們班的第1名,是隔壁班的第5名,其他同學就更不用說了),我第一次就考了全班第3名,從此信心大增,後來無論升上國中還是高中,都維持在班上第3名或第5名,升大學的模擬考甚至考過全校的第3名。
眼看著進台大唾手可得,結果我卻考了一個想像不到的低分,又因為家庭因素只能讀國立大學,便照著分數填,進了政大哲學系。大一一整年想著轉系和考轉學考,所有努力卻又全吿失敗,我心中的痛苦指數升到了人生最高點。
面對這樣子的挫折和打擊,我是怎麼走過來的呢?
我認為,走過來的方法和心理調適,在於我一方面「尊重現實」,一方面又「昧於現實」。
尊重現實方面,我「尊重」這個社會的主流思想,「同意」如果只是哲學系畢業,的確找工作會非常不容易,社會大眾的偏見就是容易認為我們「不具備專業的工作能力」。
於是,我開始參加社團、擔任幹部、成為社長、辦大型校際活動、承辦教育部的全國流行音樂大賽、參加中英文演講比賽、擔任海外華裔青年返國研習團輔導員、甄選青年友好訪問團代表國家出國表演訪問...。
大四畢業時,靠著這洋洋灑灑的履歷,以及在活動中培養的外語能力、運籌帷幄能力、溝通能力...,我非常有信心,只要我去面試投履歷,一定能進入類似像P&G、IBM這樣的國際級公司,當時與我一起參加那些活動的朋友,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路徑,也都走得一帆風順。大學3年的努力下,找工作已經不是我擔心的事情了。
在尊重現實的同時,我又「昧於現實」。
昧於現實的點在於,當時無論參加任何活動,在我內心的第一個聲音,都是「人家這種活動,都會只想找台大的,或者是要法律系、會計系、企管系、新聞系、外語系、資工系、機械系…的同學,誰會要哲學系的我呢?」
但我一咬牙,昧於現實,完全把這些負面思想拋在腦後,先去申請再說。
我那時「厚臉皮」地靠一個中心思想支撐著我:「用不用我是你的事,要不要申請是我的事」。結果我當時的負面思考全部是多慮,很多活動的主辦人都願意給我機會,也讓我的能力不斷提升,又進而獲得更多更好的機會。
這類似的「昧於現實」,還體現在我後來去申請韓國弘益大學的教職。用膝蓋想都知道,對方應該會比較想錄取過去履歷是中文系畢業的、或教育系畢業的、會講韓語的、或者本來就住在韓國的。
但我一樣昧於現實,先去面試再說,結果以非相關科系畢業、不會講韓語(那時韓語能力幾乎是零)之姿,打敗其他25名強大的對手、跌破一堆人的眼鏡,獲得在弘益大學教授中文的資格,並且一待就是7年,每個學期都獲得學生4.8分以上的評價(最高分是5分)。
之後我的人生,一直就是靠著尊重現實和昧於現實,為自己打下一個又一個的江山,做出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其實這個「昧於現實」,可以說就是NLP(神經語言學)裡頭的「換框思考」,跳脫既有的、別人所賦予的框架,自己打造自己的框架,並且在那個框架中稱王。
我認識的另一個人,也可以說是所謂的「換框高手」,那個人就是我的哥哥,現為成功大學教授的鄭匡佑。
鄭匡佑在台灣的求學時期,交女朋友非常不順利,總是遇到喜歡的女生有男朋友(這非常正常啊),或者女生不喜歡她。即使他一路建中台大,體育又非常好,應該是要受女生喜歡的啊!但事與願違,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打擊。
他曾經在無人時仰天長嘯,痛苦地問上天:「老天啊,到底是為什麼?我只是想要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好好談一場戀愛,你為什麼就是不讓我實現這個夢想呢?」
其實,身為他弟弟的我,作為旁觀者,完全知道他喜歡的女生為什麼不喜歡他?!這主要是因為他沒有用對方法、在喜歡的女生面前比較放不開、沒有善用大數法則。還有一個社會現實的框架:他的身高太矮(我168公分,他比我更矮)!
在許多女生,特別是年輕女生,都把身高不到170公分的男生視為「某種程度的殘障」這種氛圍底下,他的方法不對、心態又不強大,當然是一路挫敗。(他當時如果有看過我的書,必定能少走許多愛情上冤枉路。想看我的書?請自行在博客來上搜尋鄭匡宇)
結果,大家知道他是怎麼「換框」的嗎?
有一天,他忽然想通了:「原來我根本就不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怎麼可能像普通人一樣談平凡的戀愛呢?」
從那天開始,他自詡為「非普通人」,開始用完全不一樣的心態和策略來接近他想認識的女生,結果就是:交往的第一任女朋友身高172、後來還在密西根安納堡大學唸研究生時吸引到當時華人圈人稱最美高中生的小妹妹、讀博士班時交過日本籍的女朋友,現在也和我的台灣籍嫂子結婚生子。
各位看看,換框之後並採取正確方法的效果有多強大!
於是,如果你現在也覺得很抑鬱,覺得諸事不順,那麼「尊重現實」、「昧於現實」、「採取行動」,也許就是你該採取的策略!
「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Su Sho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Re: [討論] 選校選系? 社工社會政治系未來的出路?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北大社工系分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北大社工系分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台大社會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台大社會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台大社會系分數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PTT.CC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台大社會系分數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PTT.CC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台大社會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台大社會系分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繁星放榜4所高中首度錄取台大 - 蘋果日報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台大社工vs政大社會 - 大學新生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心得] 台大社工正取心得分享:)- 看板graduate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你確實感到過挫敗,其實,你的寶寶恐怕更挫敗,只不過他是「寶寶挫敗,但寶寶不會說」罷了,因為他要的只是你的「真愛」,卻往往不見得能得到。
中產階級家庭的人初千日寶寶,面對這種求好習慣的爸媽,是很容易落入一種獨特「弱勢」—因為爸媽總是求「好」心切,卻鮮少有足夠時間做有質量的陪伴,他們總是期待高,還很容易以「投資報酬率」來衡量教養的CP值。
執行各種「以愛為名」的教養計畫,就算挫敗也會覺得一定只是努力不夠……,卻很少考慮過「或許這個計畫根本不適合我的寶寶」的可能性,忘了寶寶在這階段,唯一索求的可能只是你一次深情的回眸。寶寶作為這個教養計畫中的消極被動者,完全處於淹沒式的無能為力感中,只能被迫接受安排,總是抗議無效,除非爸媽開始在人初千日覺醒運動中意識到這獨特的中產寶寶弱勢,並開始從寶寶的角度反思,將寶寶納為主動參與這個教養計畫設計的重要夥伴。
取自《人初千日育兒全書》
……………………………………………………………..
各位朋友,早安:
這一篇聚焦在中產階級育兒觀的摘文,我猜能打中不少父母的心。用頭腦教養,強調目標達成率、強調陪伴的CP值、強調分數與成就,但相對少用心去感受,跟孩子之間深刻的連結。
如果我們用正向教養的態度,再重新看一遍鄭老師的主張,便知道要讓孩子有自信、為自己負責,從嬰兒時期,就可以透過觀察、傾聽孩子的反應來著力。建立親密關係,常常要邀請對方一起進入決策的過程,有適當地相互了解與分享情緒,有連結有共識,關係或家庭的運作便能順暢許多。
我認識有人在家庭裡採取強勢的作風,不商量不討論,大家都要聽他一人的話,他才覺得被尊重,或者自己的付出有價值。通常這樣的人,內在有相當大的不安全感,不願意好好傾聽自己的聲音,跟自己失連,也容易跟家人疏離。
說他強勢,他還可能不高興,會說自己做甚麼事都有先問過。然而,這種人的疑問句,都是命令句。像是「你要不要……?」,如果對方真的回答「不要」,接下來就準備要承受情緒壓力。
愛人,跟控制人,真的在感覺上差很多。家庭成員,包括孩子,常常變成這種人滿足個人需要的工具,卻又滿口「為你好」。
「請先跟我一起深呼吸,放下心防想想:你害怕失控的到底是什麼?你所愛的到底是什麼?你追求的『好』到底該用什麼來檢視?」
鄭老師的提醒相當重要,但就是有人,連自己的心防在哪裡都看不到!
有時讓人悲傷的是,有些父母剛開始其實也想要好好表現慈愛。但忙於生活,又不願意學習,也就只能走上傳統的老路,動不動就斥責、處罰,拼命合理化自己的做法,把自己受過傷的內在小孩深深埋藏。
讓孩子有機會練習成為他自己的主人吧,也讓我們好好專心過自己的生活。想愛自己,我們得要練習專注在自己身上,一直把時間精力花在管別人,很自然就會管不好自己。
祝願您,能用「心」愛人,而不是只用「頭腦」!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747864985784195/
……………………………………………………………..
人初千日真正的愛
【文/ 鄭宜珉】
學會「真正的愛」和「控制的愛」之間的區別,不但是人初千日家庭的任務,更是為人父母一輩子的功課。我們都想當個「好」爸媽,也一直這麼努力著,而做「好」每件事,總得有些計畫和實際執行的步驟,最好還有檢查表來評鑑,好讓我們端出好看的KPI圖表⋯⋯
咦?你發現了嗎?這種執行方法你是否也不陌生?我並沒有開玩笑,如果你還繼續閱讀這本書,沒有放下,一定對這種執行計畫的方式有種熟悉感,因為你正是我歸類為「中產階級」爸媽的一分子。
所謂「中產階級」在社會學上有嚴格定義,我得先向那些年教我社會學的老師們慚愧地說聲抱歉,我已經完全不記得那些拗口的定義文字。而且經過這些年社會的大量變遷,恐怕這些定義也不知變了幾回。所以我在此任性地把我認為的「中產階級」爸媽,直接定義成「吃不飽,但也餓不死的一群父母」,這絕不是戲謔的定義。
所謂的「吃不飽」是指包含我自己在內的我們,在成為爸媽時,無論經濟上、時間上、人力上,都沒辦法完全隨心所欲,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養資源,來游刃有餘地做出每一個完美的教養決定,並保證下一代好上加好;而所謂的「餓不死」則是指我們既然還能關切教養主題,就表示在應付自己的人生之餘,還有些「資本」和餘裕,讓我們「自認為」可以在對子女教養的方法上做出選擇,以保持下一代在社會上的優勢,甚至更上一層樓。
台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在二○一九年出版的著作《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中,用「文化資本」(教育、品味等)、「社會資本」(人脈等)、「經濟資本」(金錢等)來稱呼這些「資本」。既然「中產階級」爸媽得在教養上投入並非無限取用的各種資本,自然會有形無形地檢視各種產出結果,這些教養結果就是藍教授在書中引用社會學家安德魯.索耶(Andrew Sayer)的用語:「教養益品」,也就是養育者所偏好追求的教養目標。雖然每個爸媽重視的教養目標不盡相同,但這些目標若達成了,一樣都會自覺是好爸媽,若無法達成,就容易懷疑自己在親職工作的效能,甚至懷疑人生。
而作為一個吃不飽但也餓不死的中產階級爸媽,如果你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通常會發現一直以來都還算努力,人生也不算太過失控。就像二○一九年的戲劇節目《俗女養成記》中,由演員謝盈萱飾演的女主角陳嘉玲一樣,無論目前是淑女或俗女,我們一直習慣努力地往淑女角色的結局邁進,而且會不斷檢視成果,來看自己的人生能否算得上一個「好」字。一個當了爸媽的中產階級也是如此,習慣掌控人生、按部就班學習、事情照計畫進行、不斷確認成果,畢竟,這是讓我們可以成為中產階級,並保持中產階級資格的好習慣,我們還不想放棄「好」這個字。然而,對大多數中產階級爸媽來說,養兒育女這件事因為沒有出現在過去的正式學習中,自己的寶寶更恐怕是人生第一次碰到最不受控的人生事件,沒有道理可循,完全不負責任,還隨時可能失控,若真要拿出KPI來檢視,恐怕會很難看⋯⋯在這從不缺壓力的時代和社會裡,想拿到「好」字印章好難,努力還不一定成功,人生至此充滿了挫敗感。
如果讀到這裡,你發現這的確是你的人生經驗,這些話也講入你的心坎裡,請先跟我一起深呼吸,放下心防想想:你害怕失控的到底是什麼?你所愛的到底是什麼?你追求的「好」到底該用什麼來檢視?
無論是否想過以上問題的答案,你知道嗎?如果你確實感到過挫敗,其實,你的寶寶恐怕更挫敗,只不過他是「寶寶挫敗,但寶寶不會說」罷了,因為他要的只是你的「真愛」,卻往往不見得能得到。中產階級家庭的人初千日寶寶,面對這種求好習慣的爸媽,是很容易落入一種獨特「弱勢」—因為爸媽總是求「好」心切,卻鮮少有足夠時間做有質量的陪伴,他們總是期待高,還很容易以「投資報酬率」來衡量教養的CP值;又由於中產階級家庭在各種條件上,鮮少是所謂高風險家庭,一般人因此很不容易從這個角度看到中產家庭寶寶的弱勢,使他們的弱勢向來是隱性的,不易覺察。多數中產階級爸媽無論是計畫性或非計畫性懷孕,當寶寶來臨,通常都會開始繪製各種教養藍圖;執行藍圖時,不但特別在乎外在評價,更往往因負有堅強的意志、優越的能力,能按部就班地控制各種變因,執行各種「以愛為名」的教養計畫,就算挫敗也會覺得一定只是努力不夠,而能再接再厲,堅持執行,卻很少考慮過「或許這個計畫根本不適合我的寶寶」的可能性,忘了寶寶在這階段,唯一索求的可能只是你一次深情的回眸。寶寶作為這個教養計畫中的消極被動者,完全處於淹沒式的無能為力感中,只能被迫接受安排,總是抗議無效,除非爸媽開始在人初千日覺醒運動中意識到這獨特的中產寶寶弱勢,並開始從寶寶的角度反思,將寶寶納為主動參與這個教養計畫設計的重要夥伴,甚至是老師與專家。也就是用傾聽(Listen)、觀察(Observe)、珍視(Value),以及賦權(Empower)的方式,來真正愛(LOVE)他們,回應寶寶濃烈的初戀之愛,並向他們謙卑學習。
這種「真正的愛」也是之前說過的成熟之愛,要練習當然不是簡單的事,何況你已經追求「好」這個目標這麼多年。所以接下來我想給你一點方向,告訴你在人初千日家庭階段,如果要同時照顧好寶寶和自己,你最需要追求的好不是從孩子的表現KPI來的,而應該做好根本的四件事,就是要以寶寶為專家、為師,學習找回:「好好的吃」「好好的睡」「好好運動」,以及「好好按摩」。這四個好好過日子的方法,能確保你在家庭進入人初千日階段時,還能保有身心靈健康的基本元素。當身心靈健康了,你才能和你的人初千日家庭一起繼續很有「LOVE」地好好過下去,而生命自會長成應有的樣貌。
.
以上文字取自
人初千日育兒全書:決定孩子一輩子生命品質的1000天
https://bit.ly/05100130-B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Nuturer【人初千日】寶寶專家平台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0. 不管,教育必須要有社會責任,讓窮苦家庭有翻身機會。
答:又來這種不管統計只管個案的,每一項指標都顯示,多元選入的學生「平均」表現比純考試的好,這結合了興趣跟性向,以及大學教授的眼光,不是只看成績。
再說,談社會責任跟階級翻身,這些人有幾個念通社會學跟階級理論?我猜一百個裡面不到一個。真的要階級翻身,就前面說的,公立學校優先錄取窮苦人家,醫科等畢業後平均薪資高的科系,必須要有低收入戶跟偏鄉的保障名額,然後只要住在台北市家戶收入高的,一律不准入學。
顯然沒人願意嘛,真正有意義的階級翻身做法都不要, #說穿了就只是自己小孩考不上很憂慮而已,扯那麼遠。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小孩可以在自己家階級複製成功,更可以翻到更上一階,其他人最好都不要複製,醫院院長不傳子而要傳徒(我兒子)。」
來跟風講點例行公事,每年學測結果出來後,照例的瘋狂迷顛聯考症候群。
因為每年都講,實在很煩,所以把幾個常見的用問答來回。
1. 教改三十年害死小孩。
A:沒有意義的廢言。十年前我聽到的是教改十年,後來馬上任後變成教改二十年,理由都很簡單,要牽拖特定人,扁時代要牽拖李遠哲,馬時代除了牽拖李遠哲,還要把李登輝拖下水。
12年國教的啟動時間,是九年國教實施後的隔年,只不過每年開會都做個樣子,根本沒在推。但不代表研究沒有做,直到大概是30年前,才開始有比較正式的會議,黃武雄老師他們推動教改,那已算是當時教育界有研究的人的共識,然後嫌改太慢對國家發展不利。
2. 教改急就章,根本沒有深入研究,貿然實施把學生當白老鼠。
A:一樣是廢言。當國家教育研究院的人是死人就對了,數十年來領乾薪混吃等死。研究一直有,配套一直做,而且任何影響大的政策,都會先在試驗學校去推,確定影響還好,才會推到全國。
大概是因為希望教改更快的團體聲音太大,才會讓人以為教育界沒有人在推教改。
3.教改的題目難度沒有鑑別度...
答:逼逼,別靠邀了啦。說這話的人有幾個把三十年來的題目看過一次?題目難度不是逐年下降,是平均起來逐年下降,會下降的理由是因為教材修訂,你總不能考教綱裡面沒出過的吧。
為何要變簡單?常態編班下一個班只有3隻貓聽的懂的課程,叫哪門子教育。你覺得你家小孩天賦異稟,麻煩自己請家教加強,不要叫國家出錢幫你兒子在學校補習。
4. 教改之後,弱勢家庭更難翻身,階級無法翻轉。
答:把報紙丟掉,講這話的專家打X。教育的目的從來就不是階級翻轉,更不是讓弱勢家庭翻身,那個叫做教育的副作用。
真要依靠教育達成階級翻轉,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以後義務教育根據職業與收入做差別性收費,公立學校依照過去的志願序反過來收學生,家境越窮處境越悲慘的,優先且免費還給補助金讓他進建中北一女,越有錢跟社經地位越高的,強制去念5C的職校。
大家說,好不好啊?
5. 多元入學=多錢入學
答:能不能去問問大學教授,他們看不看這些才藝跟科展成績?物理化學系教授,比較相信大安區菁英國中的科展第一名,還是山上不知名的學校某個用竹子做出科展佳作的人是真貨。少把教授當溫室花朵的智障好嗎。
個人跟統計不能混為一談,就像我個人接觸到的學生,絕大多數都跟報紙雜誌那些「磚家」說的不一樣,但我可不會拿個案去證明制度的錯誤。多錢入學的盲點在於,你根本沒有統計資料可以證明,多錢跟零元一定是多錢的優先。
6. 努力被證明是無用的。
答:我以前有同學家裡很窮低收入,弟妹念私立高職學費沉重,可以貸款但收入低,做哥哥的打工養家養弟妹,白天拖著沉重的眼皮念書,連個研究所都沒辦法考。
然後我們現在聽著一堆補習到大,不愁吃穿的人說他家小孩的努力被否定。我想,我教出去那些背景不夠硬,想辦法畢業就出來工作的學生,應該會幹字連連。(不過他們會連這些憂心的文字都看不到就是了)
7. 醫科有酋長效應,這是很明顯的。
答:是啦,所以台灣只有醫科需要注意就是了,為何我就沒聽過理學院有啥酋長效應,物理系主任堅持他家小孩要念物理系,化學系大老逼他孫子去讀化學?為何只有醫學系會被拿來說嘴,動腦想想不就知道了。
再說,真的這麼擔憂,那不如規定凡醫學系就獨立招生,不看學測指考,自己考自己的,如何?信不信酋長之子一樣考得比較好。真的擔心酋長世襲,希望考試解決。
你好安安,聽過波波回來接院長嗎。
8. 公平是唯一的...
答:那以後用磅秤來分流好了,越胖越有福氣越可以念醫科。
最公平的就是抽籤,給上帝決定,要不要?不然學我聽過的提議,把台大這些指標科系,開放大家競標,價高者得,我們來看看大家願意付出多少價錢,買到一個入學資格(不是畢業資格)。
公平必須要有依據,你依據什麼來判斷公平。答到最後如果就是依照分數決定,那不過就回到之前講的聯考病。大學挑人是教授在挑,還是分數在挑?為何教授不能依照自己的偏好挑人,憑什麼「我才是對的」。
9. 教改跟多元入學加重負擔...
答:你不要送小孩去學才藝不就得了,不要去先修啥作文班不就好了,不要送去科學班補就沒壓力了啊。然後又要罵不要才藝拚成績就好,直到20年前,南陽街那邊依然是抽籤繳大錢補習的,說的好像我那年代不需要補習人人上台大一樣。
10. 不管,教育必須要有社會責任,讓窮苦家庭有翻身機會。
答:又來這種不管統計只管個案的,每一項指標都顯示,多元選入的學生「平均」表現比純考試的好,這結合了興趣跟性向,以及大學教授的眼光,不是只看成績。
再說,談社會責任跟階級翻身,這些人有幾個念通社會學跟階級理論?我猜一百個裡面不到一個。真的要階級翻身,就前面說的,公立學校優先錄取窮苦人家,醫科等畢業後平均薪資高的科系,必須要有低收入戶跟偏鄉的保障名額,然後只要住在台北市家戶收入高的,一律不准入學。
顯然沒人願意嘛,真正有意義的階級翻身做法都不要,說穿了就只是自己小孩考不上,很憂慮而已,扯那麼遠。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小孩可以在自己家階級複製成功,更可以翻到更上一階,其他人最好都不要複製,醫院院長不傳子而要傳徒(我兒子)。
========
如一些教授所說學測成績已經大致把學校分流了,我可以補充一些。國中會考也把學生做了一次分流,5A跟1A的學校,可以把家長背景都拿出來統計看看,教育部為何不敢公布這種會讓人瞎眼的資料?
做了兩次分流,到了教授手上都是差不多的人,他們才不會管你備審資料作多細,決定的通常是個人特質跟適性,也不要以為你可以騙過教授,一個中學生透過演講訓練,就可以矇騙混了這行幾十年的教授,家長的想法真的很有趣。
要我來看,我會看的是成長幅度,以及他本質的優劣,而不是最終成績。很殘酷的現實,人是有聰明才智的差異,還有個性的適才適所,想要透過一套單純的分數來決定未來,這種想法絕對錯誤。
目前的制度不完善,可以修正,增加各科系的辛勞,但絕對不是走回頭路。走回頭路,對中產的上層最有利,他們最有資源透過反覆操作跟練習,操練到考試高手。
不相信?去把階級理論念通啦,真的會煩死
每個人都在我覺得、我認為、我三叔公的小孩花錢準備資料上大學制度好壞壞
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北大社工系分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北大社工系分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台大社工系繁星、北大社工系分數、台大社工系出路就來披薩評價推薦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北大社工系分數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北大社工系分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北大社工系分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台大社工系繁星、北大社工系分數、台大社工系出路就來披薩評價推薦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北大社工系分數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分數 在 Re: [討論] 選校選系? 社工社會政治系未來的出路?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MMMB4219 (FREF)》之銘言:
: 這篇完全以現實觀點來討論科系未來出路
: 請各位理性物戰
: 以下先排除家裡有錢 或者要回家接班的人 純粹該科系就業
: 在前一篇我之所以會舉例社會 社工 歷史 政治四個個科系
: 是有其特殊用意 如果老是拿哲學系出來講
: 會誤導許多人以為只有哲學系會失業
: 其實這次錯誤的觀念 以上四個科系都是一樣"即使餓不死 也會活得很辛苦"
: 就拿推文最多人講的社工系
: 社工系就是標準的例子 工作內容繁雜辛苦 爆肝程度不輸科技業醫師
: 但是薪水是人家的1/4 起薪25K是常態 重點是做十年後薪水還停留在38K以下是正常
: 這就是現實面 別在推文說這是興趣 說出來騙騙大家可以
: 但在內心騙的了自己嗎? 這是你念了四年台大社工系出來想要的生活品質嗎?
: 當年相同的分數可以填台大社工的人也可以填中山外文 出路差多少?
: EX:不用拿中山外文當例子 隨便拿個東海外文跟台大社工比就好
: 東海外文畢業生多益850 去外商公司當個小職員 起新30K
: 重點來了 五年後小職員會升級 變中間主管薪水45K 再五年後新水60K
: 反觀社工人 薪水就停留在25~40K之間遊蕩
: 這就是台大情節 這就是選校不選系的後果
: 別再大聲跟別人說你是台大人 勇敢把你科系講出來
: 台大這個招牌對冷門系學生而言 只能風光騙四年 甚至找家教常常吃鱉
: 歷史政治社會系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話說其他三系更沒有固定出路 更慘
: 理性物戰
反正大家現在填完了 說出來不影響既成結果
基本上你說的這個東西,台大早有應付方式--前陣子的修完另系學程直授該系證書
且台大多的是雙修轉系的。
(我內人上面小主管,森林+法律,一樣幹的薪資不差,森林能做啥,是吧?)
一開始進啥系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要有良好的轉換管道與 "本身能力" 要配合。
你罵的只是那種個性死版,不懂轉換的人--簡單說有點半欺負老實人
今天妳要轉學轉系,好阿~ 念書能力拿出來~
真的打完了台大大一英文必修,有去念轉系轉學該念的課本內容
--向下打還不簡單?! 向下重考還不容易?!
以最爛的台大哲學好了,學測好歹66級分,指考國英數三科也要有個225以上
真想上你所說的某些好文科,甚至是好系 (私立OX電機)
說真的啦,躺著念罷了~~
再爛靠補習,化學物理靠背的,只寫完單選題,全對都幾分了?!
所以指著人家盲崇於名校情節之餘,自己何嘗不是因為投機(選系)對了,以恥笑
那些當年考得比你高分的人,一吐心中的自卑與心理障礙感?!
且若你選了學校制度不好的"爛校好系"
想轉?? 那可真是得罪了方丈還想走--難阿~
--
另外,一個逆向思考給日後要考試的人
關於填志願,大家其實心中盲點不少
有個最重要的概念:
浪費分數是自然的,能完全最低分進去,全系也不過那麼一個
就事實而言,班上同學浪費五分十分的比比皆是,甚至40分的也不會沒有
所以大家要轉個想法,突破心理觀念的障礙
以現實狀況來譬喻,就是:
今天,應徵女模特兒,條件:
身高170以上、身材姣好(BMI<21,B CUP以上)、學歷專科以上
--總不會有人自憑著剛剛好的條件,就認為自己絕對是穩中的吧?
連自認為可能中的機率應該也不高。
結果到了聯考,大家一看自己稍微突破下限分數(名次比算),卻是個個有信心....
(但話又說來,搞不好現在應徵女模也是一堆人自我感覺良好
所以一看比賽佳麗,不是尋芳鬥豔,而是百鬼日行......)
--
最後補個低級的
你認為,真有錢人,大學階段小孩得在國內念,小孩是個怎扶都扶不上的唸書阿斗
為了面子,他們會把小孩子送到學校好聽的地方,還是學系好實用好看的地方?
真還會顧慮 "實用" 的不是沒有,但若還要顧慮實用的,有錢的段數也不怎高
想少奮鬥20年,去這該去的地方就對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132.55
※ 編輯: unclefucka 來自: 61.31.132.55 (07/30 09:53)
選課標準和老師打分,越好的學校越開方便之門
有些私立和中後段國立一堆大刀,不知是人生出了啥挫折想整人、沒備好課
還是以為學生需要"好好磨練",方能讓學生出去後"不輸台大",
讓學生在自己手上實力大幅提升為職志........
妳念不下去、與心中預期有落差、中途發現自己性向在哪就會想轉
醫科生何嘗不是精英? 但多的是念一念出來的......
有的是為了制度上的投機,有的是為了校園資源與人脈上的投機,有的是為了名字
但終究比到讀書能力上
這種100步笑50步的文章,還真是......
若他有能力選,他會捨台大外文就東吳、東海外文嗎?!
--有啦,東吳日文師資和招牌冠全台,但高中生會收集這種資訊的,也不多
※ 編輯: unclefucka 來自: 61.31.132.55 (07/30 10:03)
我個人認為啦 沒有學不到東西的系 也沒賺不了大錢的門
只是看個人修為還有本身週遭/大環境如何
決定你會不會賺大錢的機會,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關鍵性至為重要
今天你要拿啥 台北大法律、政大資管、韓文... VS 台大哲學
交大電機、中央化工 VS 台大森林
這種差在20~40分內甚至打平,純粹是因選擇問題的系的人出來嘲笑他人也罷了
-- 因本質和學習力不會差太多,科系專業需求更是符合重點
但若那種差到近百分、一百多分,甚至兩百分的??
開始學校名稱起手式段數差太多,若不強調自己GPA3.75、前三名
人家履歷就丟掉了,還面試機會勒.....
有沒聽過人家寧願要好學校不相干科系而捨棄某些學校以外所有系的例子?
這種東西很多,多到現在一堆人必須洗學歷往上洗到研究所才能漂白........
※ 編輯: unclefucka 來自: 61.31.132.55 (07/30 10:32)
我怎聽不懂? 你就是很想羞辱那些當初分數比你高
然後選爛系 又不懂趕快轉方向的笨蛋阿~
但說真的啦~ 這些人若有心往下填,或者參加插大,你以為這些人的失敗率是?
要不要火了哪天鼓動下台大的"廢物系"學生
要他們重新考學測指考,把你們這些"好系"全填完然後繳了錢不去念??
這威力會比前陣子那些社會人是啥的重考廢鳥大的效果更強~
到時不知要多少分才能入這些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