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統整海上戰力!
海研船隊109年上半年成軍 國船國造新里程碑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9010127.aspx
✅蔡英文總統前不久宣示:未來台灣將有超過兩百艘艦艇進行「國艦國造」!未來二十年將為台灣創造五千億產值!摘錄:『兩艘500噸級的新船將在今年9、10月陸續驗收,另一艘1000噸級的船預計在明年初驗收。3艘新船將與服役中的勵進組成新的海研船隊,強化台灣海洋研究的能量。另外一層意義是「國船國造」由學界開出需求、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設計建造,從設計到竣工全部由台灣一手包辦。』
▫️
✅近幾年隨著國防、工作、科研船舶的國造比例逐漸超越遠洋漁船,顯示台灣在造船產業製造技術大幅成長!民間造船廠這幾十年來累積的技術得以在「國艦國造」船艦上發揮。蔡英文總統提到:『推動國艦國造過程遭遇很多困難,也曾有人說不可能、台灣做不到,但她有決心也有深入準備和籌劃,台灣不能再等下一個八年,也不能再依賴外國!』推動台灣三年來持續整合海上戰力支援海軍,以國造使海巡轉型武裝化、平戰結合、也將海洋研究船隊全面更新。大型海研船在反潛水文調查與飛彈遙測上都有重要助益。
▫️
✅摘錄:『有了這樣的經驗,不僅大幅降低台灣自己建造新船的門檻,甚至未來也可以承接國外研究船的設計、建造。對於台灣的海洋事務而言是新的里程碑。現有的海研1至3號船船體都已老舊不堪,也欠缺許多新進觀測設備,海研5號則因意外沉沒澎湖外海,科技部因此投入新台幣16億元,去年1月起交由台船打造的3艘全新海研船,以執行學術與國家的科研計畫。』
▫️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台大海洋所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大 海洋研究船 在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美戳破中國「紙老虎」!
美軍船艦一艘接一艘「拜訪」台灣 中方罕見沒高聲開嗆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0136
✅台灣在蔡英文政府三年來全面整軍備戰對抗中國威脅,並深化台美友好之下,美國海軍海洋研究船以「海洋研究」名義多次進入台灣南北的基隆與高雄兩大港口整補,已成事實!這些跡象都顯示:台美安全合作未來將不僅是軍售,更包括海洋研究合作與可能的水下情資共享,甚至為軍艦訪台預作準備。
▫️
✅摘錄:繼美國海軍科學研究船莎莉萊德號(Sally Ride)22日停泊基隆港後,美國第七艦隊於隔日發布船塢登陸艦綠灣號(USS GREEN BAY)穿越台灣海峽消息。相較美方強調台美的「夥伴」關係,我方一如往常低調回應,降低敏感性。值得注意的是,對照之前台美之間一有類似互動,北京便高調抨擊的作法,截至此時中方尚未針對上述美方行動有任何發言,異常的沉默也引發外界好奇。
▫️
✅「中國官方」背景的中國智庫現在十分緊張擔憂:認為由於台灣已證實台美間正進行數個重要科研合作計畫,這些跡象顯示台美安全合作不僅是軍售,更包括情報共享,海上科研合作可能就是類似計畫的「包裝」。事實上在去年湯瑪斯號停泊高雄港時,便有「中國軍事評論員」推測指控湯瑪斯號的真正任務在於獲取中國周邊海域水文資料,為美國核動力攻擊潛艦開闢水下安全通道云云。在在顯示出中國對『台美友好』的嚴重焦慮感!
▫️
✅在美國通過友台「2019國防授權法」建議軍艦訪台之後,去年10月份美國海軍科研船T-AGOR-23湯瑪斯號便已率先靠泊高雄港!執行美菲「季內熱帶震盪傳播觀測計畫」並與台大合作氣象海洋研究。最可笑的是:當時中國的李克新更不斷嘴砲「美軍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武統台灣之時」 ... 此後慘遭大批網友調侃:「所以克新人咧?」「好了,美艦都來了。支那出來打打球也不錯。」「中國的底線時常會移動,美軍到哪就會縮到哪 ...」
▫️
➡️對台軍售通過後 美國海軍研究船首訪基隆港!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9870
➡️中大使嗆美艦抵高雄「武統」之時 網友大酸:人咧?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582426
➡️敏感時機!美海軍船艦停泊進高雄港 (2018-10-16)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582124
台大 海洋研究船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雄好散步
#駁二各站下車
文/ 李雨蓁
在駁二這裏,頗適合懶人的散步法。坐上輕軌,經過愛河橋,從駁二的第一站 #駁二大義站 下車開始走。這天剛好是下著下雨的平常冬日,遊客沒有假日這麼擁擠。
走出車站,旁邊的徒步區經過重新設計,已經變成了只容行人與自行車通行的「#駁遊路」,說著法語的一家人想必也很習慣只有路面電車和行人可以通行的區域吧。
岸邊是高雄的第三船渠,此處是公務碼頭,最常見的就是海巡署各類艦艇。今天靠泊著以高雄為母港的 #海研一號,本船由挪威卑爾根的米蘭造船廠建造,已經有卅四年船齡。 但是在海研五號沈沒,新加坡船廠承造的「新海研一號」尚未服役前,仍是台灣最大的海洋研究船。
在船上,可以看到醒目的台大校徽,顯示這是由台大所管理的船隻。不遠處則停著第一艘台灣國造的海研船隻:#海研三號 ,則是由中山大學管理。旁邊的倉庫一角曾是 #痞子英雄酒吧,在劇組取景完畢後還營業過一段時間,深夜裡碼頭的昏黃作業燈光,令人想起劇中的走私場景。
往回走到大義倉庫區,每個一段時間來看都會有些新店的變化,最新進駐倉庫的是本店在新崛江的甜點店 Bonnie sugar ,但小巧的店面仍以外帶為主。
隨意晃上一圈,再搭上輕軌,列車以不快的速度通過駁二路段,一旁的建築幾乎都已納入駁二範圍,僅有港務宿舍和台酒的舊建築目前仍閒置著,這兩處都有再利用的計畫,或許以後將可看到青年旅館與啤酒主題的商業利用出現。 如果在 #駁二蓬萊站 下車,在車站旁台酒建築中有個的縫隙,這裏埋在地下的,就是日本殖民時期,將愛河出海支流「#後壁港」(Āu-piah-káng)整治成的水渠入港處。公園二路199巷底的抽水站,就是這邊有暗渠的線索。 如果一路再往北,過了鹽旅社後,遇到崛江商場、大溝頂商場這些店家聚集處,就是1954年將明渠加蓋後所建的,雖然已經不再熱鬧繁華,但還是有很多懷抱好手藝的店家在其中。
有後壁就有頭前,古地名的 #頭前港(Thâu-tsîng-káng),就是現在的愛河河道。百年後,後壁、頭前海口剛好都設有輕軌車站,輕軌行過的這段路就是愛河三角洲的海岸線。
再跳上車,往終站哈瑪星去。列車出站後一連遇到幾個90度大轉彎,在這邊映入眼簾的是 #高雄港牌樓 和 #高雄人來了 這些標誌性的地標。 從這處開始,旁邊的道路縮減了一半車道作為徒步區,目前則展示著高雄貨櫃藝術節參展作品,這也是高雄輕軌第一階段唯一縮減車道「還路於人」的案例。
往另一邊看,就能看到香蕉碼頭與港口,一旁的 #棧二倉 (舊漁人碼頭)正在重新裝修,不久後將以全新面貌示人。這也是高港土開公司的第一個招標案,得標團隊實力堅強,將以在地品牌為主,頗令人期待能有不落俗套的新氣象。
在列車轉進 #哈瑪星站 前,經過開闊的鐵道園區,圍繞著園區,有 舊打狗驛故事館、 哈瑪星台灣鐵道館、北號誌樓、可以俯瞰園區的 On The Bridge 紅橋餐廳等倖存的歷代建築文資。 台鐵曾經想把此處一口氣開發成成片的商業大樓,所幸現在還能看到開闊的天空與柴山末端平緩下來的山陵線,以及躲在樹林中的 #高雄神社舊址(忠烈祠),也讓我們懶人散步的終點,仍然能夠想像幾分百年前的風景。
我想,有歷史的城市,散步起來愉快的城市,才會是好城市吧。
#高雄 #駁二 #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