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成為我 #02 #努力從來不保證收穫
讀者詢問為何選擇中文系?
我只能說,不是我選擇中文系,是 #中文系選擇我。
我高中的時候上過清華大學的外文營,因為德國老師太帥了,因此對於德國是有莫名的嚮往的,我的第一志願就是考上五大(台大、清大、交大、成大、政大)的外文系。
可是我的英文跟數學很爛,這些一流的學校就是需要五科都是要高標,否則,一位難求,我的數學在學測時候只有3級分。3級分是什麼概念?就是當年的低標(後25%的人的平均)是5分,我考得比最後25%還低。
我高中決定放棄填寫任何一間學校,因為,怎樣都不會上我心目中的學校。
當然,這件事情讓導師1-1關心我。
但畢竟導師也不是第一年當導師,也不是第一天認識我,確定我義無反顧之後,就叫我好好唸書考指考。我其實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那麼義無反顧,我大致的想法是:反正我現在可以上的學校,我之後也可以上,但是只要弱點補起來後,我可以考上更好的。(我完全沒有想過可能會考爛啊哈哈哈哈)
於是,我開始面對我的數學跟英文,數學老師說,社會組的數乙太簡單了,歷屆考題算10次就好了,保證你第一名。我那時候,數學爛成這樣,於是我真的算了10次,總共10屆,每一屆10次,#我的方法是每一次都是10屆算完再算一次10屆。
那時候,很多人都不考指考,數學課也自習,數學老師說,考上了就自己看書,還要考的就自己問問題,但沒有人要問,於是 #我就把數學老師當個人家教。
一開始,老師發現我真的都不會的時候,他超級崩潰,但是我每堂課問(還準備好了一大疊計算紙給老師導公式),老師可能也是無聊(或是我感動了他),就真的重新教我。
一開始真的超慘,什麼都不會,看了解析還是不會,但是漸漸地,我已經開始可以教別人了,指考數乙成績放榜,我是整間學校考最高分的,PR90,老師怎麼都沒想到,這個他當了2年的學生,竟然考了最高分。
好,可是,我的英文還是普普,我現在想想,普普很正常,因為我沒有花同樣的心力在英文上,自然不會有成效。
好笑的是,因為數學高分,可是英文沒有跟著高分,導致於我的科系加權(通常外文系加權數學跟英文)也加權不高,但我不想重考,我一個在房間,把指考可以填100個,依舊是從五大一路往下填,先填了全部的外文系,再填了全部的中文系,最後,放榜那天,我上了中正中文。
我起初非常不願意,但我爸媽很快樂,因為我是嘉義人,上了嘉義的學校,雖然需要住校, 但總歸來說比去其他城市好太多了。加上我不願意重考,於是,就底定了。
但我一直記得,我要去德國的事情,我暗自下定決定,我要去德國交換學生。我大一的時候去修了我們學校外文系的德文課程,它是3學分的必修,我上了兩年,把可以上的都上完後,我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到了高雄的文藻學習德文。
你說前面的打工的錢花去哪裡了?就是這時候花掉了。
因為我只有一個暑假的機會,我把可以報名的課程都報名完了,住在我朋友高雄的家,她是我的best friend,我每天像高中生一樣,起來就是背單字,然後做作業,去唸書,再回家寫作業,日復一日。
大三開學前,和一個在課堂上認識的姐姐一起到台北來考檢定考,我們都通過了A1,但這不算什麼,這就是全民英檢初級的概念,可是對她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她老公是德國人,她要依親,需要這個檢定考。
我則是回到了中正。
雖然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在德文(還有錢),但其實德文還是很爛(按照德文老師說的,就是你現在會的去到德國等於不會德文),但我發現其實我如果只是想要交換的話,德文不是重點,因為交換的簡章上沒有規定,只說你要會英文,而且會德文是反而是額外的加分,我非常的開心。
我想去德國這件事情,我爸媽一直都知道,他們也知道我特地去高雄上課的事情,我一直以為我大三會出國,我也密切的在查學校的資料,有一天我爸打了一通電話給我。
他跟我說,爺爺需要住養老院,需要一筆錢,他想要問我,原先打算給我出國的錢能不能用來給爺爺住養老院,我那時候直接答應了。
不會有任何事情比爺爺更重要,我後來才知道,那是一筆綿綿無絕期的開銷,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一方面你也不希望他結束,很矛盾的心態。
我後來沒有去德國。
但我還是想要出國,加上那時候的打工太崩潰了,於是我就在系上的課程找到了另外一條路。
#華語文老師。
簡單來說是教非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士中文。
我欣喜若狂,我想,這不就是用了中文系的專業加上可以出國嗎?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技能的底層是語言學,並不是中文,但我還是想要,於是我先上了基礎的課程,後來這個學程沒有開成,可是老師說,如果我們願意,他願意開一門課,然後我們可以當語言中心的外籍交換生的中文小老師,類似輔導他們課業,我直接報名。
我還是繼續打工,因為我知道出國需要錢,而且家裡是沒有辦法給我的。
於是,崩潰的打工,加上這個小老師,我發現後者快樂太多了。
他們是自發性學習,而且有趣,加上教的東西很生活化,準備起東西非常快樂,還可以交流異國文化,我深深愛上。
每一次跟老師的1-1或是群體小會,我都十分珍惜,而且準備充足,我決定這就是我的目標,#我開始認真研究如何可以去國外教中文。
這時候,我發現,如果你要進大學教書,那麼就不能只有大學的學歷,#必須至少是研究所,而且必須是華語文研究所,我從來沒想過考研究所,但沒關係,我們就重來。那時候,這個研究所不多,就是政大、台師大(後來隔年新增了台大)
我前面說過,這個專業跟中文沒關係,跟語言學比較有關係,因此,我等於是重唸了全部的書(因為語言學佔據中文系比例不高),那時候,我跟我高雄的那個best friend S每天都六點起床,到自修室唸書,然後中午隨便吃,繼續唸,下午4點去運動,洗完澡後,六點繼續進到自修室,然後半夜兩點回家。這時候我把全部的打工都取消了。
我們那時候不太吃東西,因為,只要你吃了東西,體溫上升1度,你就會想要睡覺,因此,我們只吃冷的,以及吃很少。
放榜的時候,#我落榜了。
她上了成大會研所。
我很為她感到高興,她唸書的衝勁真的是我的100倍,可是,我沒上研究所,只能思考工作,原本考研究所的時候,就沒有了需要就業的恐懼。
但現在,這個恐懼又衝上來了。
(我每次看都報導,說有人考研究是為了延遲就業,我就特別感同身受,因為我覺得我過去也有段時間是這樣)
這時候,有一個學姐問我說,
「#要不要我幫你介紹一份工作?說我從小到大認識的補習班」
補習班?!
「去」還是「不去」?
To Be Continued
嘉義高中國文老師 在 In my 3 pla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不朽的青春特展 @北師美術館 👩🎨
展覽看完都快兩個月了,還是覺得很感動。
只剩下最後一週的展期才想到要趕快來發文提醒大家不要錯過。
首先我非藝術相關領域熟識者,很怕專業知識有傳達錯誤之處。
只是想跟大家分享媽媽的不專業觀展心得,
尤其是在昨天看完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梵谷藝術聯展作品後,覺得也許我們不太懂藝術,但可以感受到純粹畫作的感動。
之前就看過朋友在討論不朽的青春特展,
對我而言最想去看的就是黃土水的少女胸像,還有陳澄波的作品。
認識陳澄波是在高中的時候,
當年的私校非常注重升學率,但是學校也很注重藝文活動的養分攝取,所以我們的美術課,工藝課沒有變成國文,英文,
我們有每個月一次學校自編的文藝雜誌,
定期大型的校內公演,皮影戲,國外合唱團等等,
身為藍色榮耀的明道校友,我覺得很光榮,
那些雖然沒有成為漂亮的大考成績,但卻是人生的養分。
當年的國文老師給我們的寒假作業是三大本紅樓夢,
參與校際詩詞朗誦比賽時的作品選的是陳澄波的現代詩。
陳澄波,台灣嘉義人,台灣日治時期及戰後時期油畫家。1926年以一幅《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為《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 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作為談判代表,最終遭國民政府軍隊羅織罪名,槍決於嘉義車站前,享年52歲。
去年去了228國家紀念館一趟,
朋友說:這麼美的建築物,怎麼都沒有什麼人來參觀?
我說可能是不想面對那些沉重卻又真實存在過的歷史吧。
這次的<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特展,
以192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的台灣現代美術作品為主軸,共計47位台籍跟日籍畫家的作品,
其實覺得滿不可思議的,當年的陸海空運輸一定沒有現在方便,但畫家們遠赴異地學習參展,也許一生短暫數十載而已,卻在最輝煌時期留下了值得流傳的藝術品。
黃土水的<少女>胸像,更是這次的精神指標,
光看照片沒有感覺,實際到了現場真的覺得這個雕塑作品很不可思議,大理石是如何能呈現出這種光滑剔透完全沒有一絲不順暢的感覺。
真的會忍不住盯著潔白的少女各個角度一直看。
黃土水,台灣艋舺人,是台灣第一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的台籍生、也是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人,因病逝世於日本,享年36歲。
少女胸像,是他當年25歲時的畢業製作,贈與母校後,過去百年來被保存在太平國小的校史室中,這次展覽的修復作業在地下室的紀錄片也有播放。
「人類要能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精神上的不朽。」
黃土水這段話真的很適合為這場展覽作為標註。
最後送上展覽資訊,
https://montue.ntue.edu.tw/theeverlastingbloom/
北師美術館,不是在師大喔,
位在科技大樓站附近,
附近停車我覺得有點貴,捷運還是最方便。
展期至1/17,10:00~18:00
週一休館,免費參觀,
每日兩點有定時導覽,
但最方便的是自備耳機就可以用手機掃描作品編號,就能聽到由音樂詩人王楡均為每幅作品特別製作的語音導覽了。
希望大家能夠趕上最後的觀展機會~
MoNTUE 北師美術館
#不朽的青春
#北師美術館
嘉義高中國文老師 在 民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專文】教、考、補奠基素養,太神奇!
文/蔡永泉(現任嘉義市議員、曾任高中英文教師)
我們贊成教育主事者重視學子素養的培育。但若以升學為判準,考試領導教學,學子被迫惡補。我們呼籲教育主事者,不能放任這種現象繼續蔓延。
素養不全是在課堂上學到,不是進補習班惡補來,而是引領學子進入學術殿堂,終生廣泛閱讀、學習,在台灣,李登輝前總統就是素養的典範。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學風流於浮淺,閱讀風氣低落,不是培育素養的沃土,更難造就世界級的人才。若再以考試引導教學,逼學子惡補,以學測來片面評斷素養的成就。那要達成108課綱所標榜的「核心素養」的政策幾乎是不可能,徒糟塌學子的青春年華,加重家長經濟負擔。台灣人的素養依然被冰凍在永凍層而徒勞無功。
#108課綱 #教育本質 #人格素養
📌快加入民報FB社團,每日新聞精華不漏接📌
👉https://cutt.ly/Tr8r0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