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的人 #最後火山爆發
#出發點總是過於善解人意
案例:老是壓抑著自我的先生
「我都做到這種地步了,妳還想怎麼樣?」會讓先生說出這樣的話,其實很難,這都是日積月累地壓力造成的,先生今天終於首度發難。
「沒有要怎樣,我只想要你早下班,這樣有錯嗎?」
「早下班是我能決定的嗎?」
「你沒事也待在公司玩手遊吧,這個家有這麼難待嗎?」
「妳在家都在想這個啊?腦袋壞去了是不是?」
「我就是覺得你對家沒心,能盡早下班不要嗎?」
「老子在公司做牛做馬,回家還要被妳嫌,是要逼死我嗎?」
這是他第一次爆發,每一次回到家,太太的酸言酸語都讓他難受。他總覺得太太被他寵壞了,一直以來他不想讓太太擔心,都表現得一副上班很輕鬆的樣子。他希望太太覺得他能力好又勤奮,每一天,他一回家就會立刻弄小孩的尿布、打理家裡的一切,隔天因為沒睡飽掛黑眼圈上班,在公司廁所偷睡覺補眠。他寧可累自己,也不想累到太太。
在第一個孩子來了之後,他們之間不但少了夫妻間的情趣,還多了在教養方面的分歧,和對方無限上綱的要求及不滿。因為孩子的到來,過去他們之間的默契得砍掉重練,反倒要適應新的三人生活,他常覺得早知道生了孩子就要葬送這麼多的快樂、換來和太太之間這麼多的衝突和爭吵,那他寧可當頂客族。可是當這樣想的時候,看到眼前的孩子嘟著小嘴,他又覺得罪惡感十足。
每一次,聽到太太轉向孩子的溫柔,轉過來卻頤指氣使的樣子,他感到難受又氣餒,覺得自己怎麼做怎麼錯,哄孩子也哄不來,好像幫不上忙,只能當局外人,況且他的努力,從來就沒讓太太滿意過。
#當他越害怕,#就越容易做錯事,想回嘴又怕傷了太太的心,於是,他常常把難聽的話說到嘴邊就吞了回去,希望自己不要這麼衝動。
「老公就應該要讓老婆開心」,但是他讓身邊的人開心,自己開心嗎?他不敢想,他只想到現在太太又不開心了,他做得好,得不到稱讚和尊敬,做不好只會換來白眼和惡言相向。
他眼睜睜地看著太太變成惡婆娘,卻無能為力改變什麼。他想起當年他想要脫離跋扈卻壓抑的媽媽,一心想要找個獨立自信的女孩帶他從家裡出走,他極力討好這位女孩,畢竟,他感恩這女孩帶他從家裡出走,只要女孩開心,他就開心,女孩是他的全世界哪,有貢獻的人生是最該喜悅的。可是現在女孩跟媽媽一樣難討好,對他有諸多不滿和埋怨,當太太有越來越多的要求,就讓他更像個壓力鍋,越有壓力就越裝作若無其事,結果換來的是太太更加跋扈的態度,他常覺得自己不被欣賞,不被看重,總是默默承受和承擔壓力,原本以為婚姻能帶他脫離媽媽的掌握,卻掉進另一個媽媽的五指山中。
#過去的鎖鏈,#讓他活成讓大家都開心的人生
壓抑的他,依然想要被太太認可,就像當年他巴著媽媽的眼光那樣,他希望獲得尊敬,獲得贊許,可是在孩子出生後,每一件事情都是新的,他的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新手爸爸的兩份焦慮,讓一切變得失控。
他不准情況失控,他深知夫妻不睦會造成多少家庭的悲哀,因為他就是其中之一。當媽媽和爸爸長年分開,媽媽得一肩扛下許多壓力,她不准自己哭、不准自己鬧,只需要把小孩管好,於是當一位媽媽聽不見心底的哭喊,她就聽不見孩子的哭聲。#她不准孩子有情感的需求,#就像她對待自己的那樣,當她切斷自己的感受神經,意外地也麻痺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們都活成要讓大家都開心的人生。
可是開不開心的權力在別人身上,當他將自己的快樂構築在別人的快樂上,本身就是件危險的事,也因為過去的習慣而綑綁住自己的腳步,他害怕不被讚美,卻在被讚美時覺得自己不值得,在這樣子的拉扯下,讓他逃脫不出過去的鎖鏈,即便他有怨言,嘴裡說的還是對方愛聽的話、讓對方開心的事,這樣日積月累,一吵架,連話都說不清楚了,#害怕別人不悅的神情,#是他壓抑的來源,但無法承擔不悅,就讓對方更摸不到他的心,阻礙了親密的道路!
從小放棄自己的感受,就像將自己遺落在過去的時空中,閉上眼睛不敢看自己的感受,更難接受對方有感受,看到眼前的孩子,他覺得很吵,很想叫他閉嘴,但這讓他更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爸爸⋯⋯
#沒有坦誠相見,#就沒有親近彼此的機會
當我們對童年感到無奈、無力抵抗,這些狀況很快就會形成一種自我防衛機制,這些自我防衛是幫助我們生存下來的方式。一個人如果沒有這個機制,那些痛苦可能足以把人逼瘋。
然而,「否認的初期」就是把自己一分為二,有些人會試著把自己變得更卓越、更有能力,但內心真實的感受其實是害怕、驚惶且迷失,因為害怕,所以我們把這個部分封鎖起來,如果只是暫時放在一邊,等待時間處理,自然會有出口,但有些人會將這種狀況變成一種減壓的昇華力量,讓痛苦變習慣,讓習慣變成自然,習以為常之下,如此一來,他就會更加否認自己真正的感覺,而我們一旦否認自己的感覺,內心就會更難受,卻習慣硬撐,漸漸地也會覺得這樣的硬撐,好像也是女中豪傑、男子氣概的展現,最終演變成「我不需要別人」「談感覺沒用」這樣的結論,但其實某個部分卻也默默哀怨著「沒有人了解我」「我得靠自己」這種一分為二的內在狀態。
#可惜在親密關係中,
#如果沒有袒露真實的感受_沒有冒險,
#就難以親近彼此,
#因此這樣壓抑的狀態,
#足以在親密關係中變成隔閡,
#在日積月累之下阻礙了彼此可以接近
#或更理解對方的機會,
#在下一次的爭執便具有某種程度的殺傷力。
所以,當我們不希望別人看穿內心世界的同時,一方面就先隔絕了自己的感受,認為自己很奇怪,更難以承認感覺很重要,將自己推往一種過度理性的狀態,甚至是排拒感受,認為有感覺很奇怪、很可笑,或者不夠強的人才會有脆弱的感覺,如此一來,就更害怕被批評和評論。
如果我們的父母,待在這樣的狀態,就更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覺得沒必要,另一方面可能也會嘲笑孩子怎麼會這麼覺得。當孩子感覺到被評論,就更容易感到羞愧、不夠好,如此一來,情緒在這個家就不能被說,「談論感受」所招致的後果是被嘲笑、被挖苦,倒不如不要說,於是這樣的壓抑心態,就意外地代代相傳了下來。在親密關係中就更多,當你的伴侶不准自己有感受,當然他面對你的脆弱和袒露,會冷嘲熱諷或者阻止你袒露,這都是自我防衛的一種展現,更是他不准自己有感受,所以不准別人有感受的展現。
#是你讓現在,#重演過去的場景
於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羞恥感、自我厭惡和自我輕蔑,就這樣傳遞了下去,感染身邊親愛的人也變得不准難過、不准不夠好、不准脆弱,其實是我們承受不住自己的感受,也承受不住他人的。也是我們讓過去的情境復活,透過強迫性的重複行為,為享受快樂創造了相同的悲劇條件。重複的強迫性行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當現實情境中的情感一旦體驗並清理之後,這種強迫性就會消失了。
如果這個機會沒有被善用,那麼強迫性的重複行為就會持續,衝突不會變少,只有衝突的表現形式,會有所不同。
--
本文作者: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本文出處:《#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whylovehurt
書籍出版: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
延伸書單:
📖《練習不壓抑》
https://tinyurl.com/in-and-out
📖《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
https://tinyurl.com/wired4Love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10602非凡 本土疫情燒讓帶看量幾乎停滯 房價可能下修嗎? 非凡原址→https://youtu.be/Afsq6CR0a2g 非凡原址→https://news.ustv.com.tw/newsdetail/20210602A007 本土疫情持續三級警戒,民眾居家防疫,看屋人潮明顯變少,房仲...
因此這樣壓抑的狀態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10602非凡 本土疫情燒讓帶看量幾乎停滯 房價可能下修嗎?
非凡原址→https://youtu.be/Afsq6CR0a2g
非凡原址→https://news.ustv.com.tw/newsdetail/20210602A007
本土疫情持續三級警戒,民眾居家防疫,看屋人潮明顯變少,房仲指出以雙北來說,之前預約看屋的客戶,高達8成都主動來店取消,帶看量呈現停滯狀態,不過專家普遍認為只是短期量縮,不至於讓房價下跌。
(記者溫婉廷、方劭丞/臺北報導)……↓
非凡新聞記者:「疫情之下想要看房,但不能出門怎麼辦呢?現在除了透過VR技術,可以帶您到房子的各個角落去看,現在呢,還有專人替您即時帶看。」
房仲vs.記者溫婉廷:「您好,我想要線上看房,好的沒有問題,我們這間是面對基隆路上的以及它是保有陽台的部份,可以看一下房間嗎?房間好的沒有問題。」
解說屋內格局、裝潢、生活機能等相關資訊,即時互動就像房仲 實際帶看房,本土疫情嚴峻,大家宅在家不出門,房仲坦言之前預約看屋的客戶高達8成都來電取消,不少第一線房仲,也必須得居家辦公。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5月)下半個月,它其實主要影響的就是帶看量是幾乎是降到趨近於個位數字。」
美商ERA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大概10組客人,現在應該有8組客人,現在都取消看屋了,就算我買家想看仲介有空,有的時候是社區規定,也不准仲介帶看。」
房仲指出有時候是你想看房也不行,屋主不願意或社區大樓有明文限制不能帶看,因此5月下半旬,帶看量幾乎停滯,讓業者轉以網路出擊,房屋網站瀏覽量大幅成長!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5月下半旬之後呢,整體的官網瀏覽,增加了有3成左右,那其中以即時帶看這樣的一個新功能,它的整體的使用量增加到4成5。」
以線上看屋或主動延後看屋安排來度過看屋低潮期,但在量縮情況下,房價有可能 「嚇」跌嗎 ?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整個疫情看似嚴峻,但是畢竟它是一個短期的狀況,雖然在短期內,因為大家不能出門,所以它整體的交易量會受到影響,但是在價格方面,整體的市場跟信心面還是有支撐的,所以它的一個價量影響,應該是短空長多。」
有專家認為 疫情對房市影響,只是「短期量縮」,不至於讓房價下跌,也有專家研判,自用住宅較不受影響,但由於疫情改變人們生活、消費模式,恐將衝擊大坪數商辦及街邊店面房價。
美商ERA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街邊店也因為比如說網路電商,包含像外送平台等等這些因素,這次又加上疫情的推波助瀾的關係,所以以後街邊店的店面的價值,或許會有往下,比較明顯的趨勢。」
專家指出房市淡季,一般落在第三季因為民俗月以及329檔期衝過一波,但如今疫情影響,量縮提前出現後續要觀察,若疫情持續壓抑不下,長期就有可能衝擊房價,但若國內疫情有所控制,第三季帶看量回溫,房市價量都將回歸正常基本面。
陳泰源youtube→https://youtu.be/ozCkH_Rfshs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6/210602.html
因此這樣壓抑的狀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僅剩五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跟你分享一個小段子。
有一個女人呢,早上醒來對自己的先生說:「昨天晚上喔,我夢見你送我一條美麗的銀項鍊,作為生日禮物,你覺得這個夢意味著什麼?」然後附上一個賊賊的笑。
先生回答:「今晚你就知道了!」
你想喔如果你是這個女生,是不是很期待晚上老公帶了一條銀項鍊來送給自己呢?結果呢,當晚先生回家之後,帶了一個小禮物給她。
哇~真的哦,這麼好暗示啊!這個女生非常的高興,打開包裝之後,發現裡面是一本書,是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
好!我想哦,各位男生,如果你聽到這一段,試試看這樣的一個方法,那後果自行負責…OK!
其實喔今天要跟大家科普一下,就是談一談關於「夢」這件事情。
最早對於「夢」有系統性的研究是弗洛伊德,他對夢境很有興趣;他曾經說過:「夢喔,是通往潛意識的金光大道。」
他的理論是喔,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恐懼和憂慮,所以呢,我們的意識會把這些恐懼跟憂慮,壓抑到潛意識裡面。
只有我們在做夢的時候,我們的意識處於休息的狀態,而那些被壓抑的真實的渴望和情感,才會被鬆綁。
所以弗洛伊德認為,叫人描述夢境的顯性內容,就是你真正夢到的東西;並且透過那些內容,去判斷、去推估隱性內容,就是這個夢境所代表的那些沒有滿足的情感、那些象徵的東西,就可以洞悉這一個人,他的潛在渴望。
那當然這個說法受到現代科學一個很大的挑戰哦,因為呢它無法檢驗、它無法被證明,甚至於它無法被挑戰。就有點像是解夢的諮商師他說了什麼,就算什麼,這種感覺!
所以到後來1980年代的中期,有一位學者叫做法蘭西斯克里克。他就提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來探索夢境。
他認為「做夢」是我們的大腦在整理白天所接收到的資訊,而我們的大腦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拋棄那些不重要的資訊,為事件和想法建立新的連結。
所以從克里克的觀點來看,做夢就像我們幫大腦進行硬碟重組一樣;也因為這個過程,我們會啓發出一些靈感。
這個想法的確有它可以呼應的地方,有很多偉人都提過,他做夢是獲得靈感的重要來源。
比如說吧,在1840年代愛麗絲.哈維,他想要發明世界上第一台縫紉機,但是他卻不知道該怎麼著手?
在某一天晚上哦,他夢到自己要被群土著包圍,他注意到這一群土著的長矛的尖端有個小孔,他因為這樣子喔,就突破了在縫紉機的發明。
因為如果你看縫紉機喔,那些針頭上面是不是有一個洞,而線就會跟著針穿到布的另外一邊,而整個縫紉機就可以順利的運作。
另外呢,像化學家奧古斯特.馮.克庫勒,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想要瞭解「苯」這個化學物質的結構。
後來他就做了一個夢,而夢裡面,他夢見一條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他才想到,這個難以捉摸的化合物,可能是由一圈碳原子組成的。
然而類似像這樣的例子,可能在你的生活裡,也有產生出一些呼應跟證明。可是喔,無論是前面弗洛伊德的解釋,還是後面克里克,關於創造靈感這樣的一個說法,都有很多人不是很滿意!
因為呢,如果從大腦活動的隨機性來看的話,那在人類的滾滾長河裡面,要有些巧合發生,然後這些巧合剛好為你帶來靈感,這也是說得過去的,而不是真的夢會為你帶來靈感這件事嘛!
所以呢,在哈佛大學的精神病學家詹姆斯.霍布森,他在1970年代就提出,其實夢境是一種活化整合的一個「假說」,什麼意思呢?就是當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我們不會接收到很多的感官資訊。
不過呢,霍布森認為喔,在我們古代演化的大腦區域,特別是負責呼吸和心跳這些基礎功能,它會規律的出現活動暴增的現象,導致我們的大腦隨機的活動,會同步發生。
那在近代演化的大腦區域裡面,會對此喔感覺到有點困擾,努力的為這些感覺掰出有意義的故事,所以是「掰」的喔,而且是自己跟自己掰的喔!
因此,能促成結合日常元素和隨機元素的奇怪夢境,這樣的過程其實是一種睡眠機制的保護,因為睡眠對健康非常的重要。
所以呢,你也不太可能大腦有這些跟呼吸心跳有關的活動,開始爆衝的時候,你就醒過來。這樣子你就沒有辦法得到完整的休息,所以透過夢境讓你繼續的睡下去!
因為你的大腦會幫你把這些衝動,把它變成是夢,於是你就繼續睡,然後繼續做夢。
其實喔一直到今天,關於「夢」跟「夢的理解」,還仍舊處在一種莫衷一是的狀態;所以甚至有些學者,像是羅夫堡大學的睡眠研究學者~吉姆和倪。
他就認為夢境其實是一種大腦的戲院,它讓你在睡眠的這段沈悶的時間裡,可以有一點點娛樂。
那麼今天的科普跟你分享到這裡,你覺得夢是什麼?你覺得夢是那些你壓抑的慾望、還是夢是你靈感的來源?
甚至於夢,其實只是一個生理機制、一種你的自然衝動的狀況底下,然後你的大腦因為要保護你能夠繼續睡覺,所以產生的一種大腦活動嗎?還是其實夢說穿了,就是你在睡覺的時候怕你太無聊,娛樂你一下呢?
所以囉,今天的分享,我不知道能不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但是偶而分享些科普的、有趣的,我想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點樂趣;就像是「夢是大腦的戲院」一樣,生活當中,可能都需要有一些平衡跟調劑吧!
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好朋友。
無論是我們的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給予我們支持;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
你只要在2月29號之前,加入這一門課程,你就可以以最優惠的價格來學習,關於你人生當中很重要的財務,到底要怎麼樣去思考,到底要怎麼樣幫自己規劃?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朋友加入這一門課,也得到很多的幫助,這些朋友都告訴我們,原來呀!他過去思考財務都覺得跟賺錢、花錢有關。
然而不只是賺錢、花錢而已,其實跟我們的原生家庭、跟我們過去的成長經驗,才大大的有關,
那如果你想要過上一個更富足的人生,你想要讓錢,成為服務你幸福人生的工具的話,那麼這一門課就千萬不要錯過了!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的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囉,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因此這樣壓抑的狀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在你的生活裡,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疑問?
那就是忙完一整天的行程之後,回到家裡整個人就像是電玩的角色大失血、快要GG了…徹底的累垮;而且怎麼睡都沒有用,還是黑眼圈、哈欠不斷,就像是一個永遠都充不飽電的電池一樣。
而一般來說,我們提到「疲倦」,我們總會覺得它跟身體因素是有比較高的相關,像是缺乏睡眠啊、經過激烈的運動啊,或者是長時間的體力勞動…。
但是呢,美國的奧瑞岡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略特・柏克曼」,他就指出,假如你是建築工人,或者是在田裡幹活的農夫,再不然是日夜都得輪班的住院醫生;那麼你的疲倦的原因喔,的確是「體力透支」。
但如果你不是這些狀況,那很有可能你的疲倦,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有研究證實喔,如果你長年覺得疲倦,除了身體上的勞累之外,還有下面這三種心理的因素,也會把你的內在能量整個榨乾。
這三個因素分別是,第一個「強烈的情緒感受」、第二個「自我控制」和最後一個,叫做「過度的負面思想」。
先來說說喔,什麼是「強烈的情緒感受」?這就讓我想到我們「啟點文化」的小天使~媗甯,她曾經遇過一個狀況。
有一天上班日喔,她一如往常的進教室辦公,沒想到喔,她一打開我們線上課程的平台,就赫然發現整個平台當機,無論她怎麼怎麼按、怎麼重新整理網頁,整個線上平台就是沒有反應。
在她處理緊急狀況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耐著性子跟工程師溝通,而另外一方面,還要擔心學員沒辦法上課的困擾。
所以呢,在壓抑自己驚嚇過度的情緒之餘,還要承受著心跳加速啊、血壓升高啊…這些生理負荷。
一直到整個狀況解除,她才能夠鬆一口氣,而且感覺到一整天的體力,就在那一個小時全部消耗光。
雖然這件事情在一小時之內就順利的解決,但強烈的情緒感受,激化了身體的壓力反應,在短時間之內造成很大的內在負擔,所以會有一種瞬間被榨乾的感覺。
其實不管強烈的情緒,是來自於像「焦慮」這一類的負面,還是像是「興奮、開心」的正面情況;當焦慮或興奮持續的時間太長,就會超過人類所能夠負荷的程度,很快的耗盡我們所有的心力。
再來呢,第二個會榨乾我們內在能量的因素,是「自我控制」。
這就好像是一個天生內向、不常說話的工程師,他要出席一場公司的餐會,你要他在社交場合努力裝出一副很健談、幽默的樣子;或者是一個不擅言詞的人,要跟眾人侃侃而談,發表一個很重要的簡報。
也好像是喔,你要求一個愛玩的孩子,不可以出去玩,必須乖乖的坐在位子上、定在那裡不能動完成功課,是一樣的感覺。
這些情況,都要我們去忽略自己的感受、無視於外界的誘惑,再辛苦也要完成目標的決心,這些都很消耗意志力的。
所以呢,內向的人在參加完聚會之後,他回到家會覺得累翻了,會比他寫一個禮拜的程式還要更累。
而且人的意志力很有限,不可能隨傳隨到啊,一旦需要自我控制的時間太長,就會讓我們感覺到精疲力盡。
而第三個,很容易讓人身心俱疲的因素,就是「過度的負面思想」。
什麼叫做「過度的負面思想」呢?打個比方喔,當你在工作上不順利,遇到挫折、心情很糟,回家想要跟你的家人,或伴侶傾訴的時候。
結果沒想到你的家人卻跟你說:「早就跟你說那個工作很爛,你偏偏要去做,就不聽!」請問這句話講完,你聽到這裡,是不是會覺得更悶、更賭爛?
同時呢,你也會因為這樣的回饋,繼續留在挫折感裡面,說不定你心裡喔,還真的會責怪自己;就是像這樣的對話:「對呀!別人都看得出來有問題,我竟然看不出來,真是白痴,我這輩子完蛋了!」
像是這樣的信念,都叫做「災難化的思考」。它只會不理智的讓我們認為,世界末日就要來了,因此呢,把所有的心力都花在焦慮跟擔憂上面。
於是呢形成很大的內在壓力,讓人光想就覺得累,最後你根本就沒有任何行動的能力,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那當我們純粹因為身體的因素而感到疲倦,要恢復體力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休息」就好了!
但麻煩的是喔,當我們筋疲力盡的原因,是來自於我們內在的時候,因為不容易覺察。所以這樣的心理狀態,很容易就會形成一個「黑洞」,讓我們的內在能量,無止境的流失,休息再多你也補不回來。
那你一定會好奇,如果是你,或者是你身邊的朋友,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在這裡喔,跟你分享一個唯一的解方,它很簡單,兩個字叫「平靜」。
雖然「平靜」多數時候,會讓人有一種被動、懶惰、無作為的刻板印象。但事實上,平靜的真正功效,跟大家認為的是完全相反的。
因為平靜是一種低強度的情緒,所以不會刺激你的生理機能,你的心跳不會加速,你的掌心不會冒汗,呼吸也能夠保持規律,身體的狀態是相對感覺到安全,而且平穩的。
所以呢,平靜它其實不會降低你的產能,也不會讓你變得消極。反而啊,能讓你更順利的完成工作;同時呢,它消耗的能量,也會比你急躁、焦慮的時候來得更少,讓你更省力。
在職場上面,有很多「完美主義」的經營者,他們成功的原因,也往往是導致他們過勞的原因。雖然追求完美這樣的一個「自我控制」,可以使人進步,但過分追求完美,會把人逼瘋的啊!
讓人在每天的工作結束的時候,因為能量用光,而彷彿虛脫一樣,長期活在高壓的狀態裡,會越活越累的。
又或者你有一場重要的簡報,或是正在洽談一筆大交易,但你從接受到任務的那一刻開始,整個「強烈的情緒感受」,會讓你一顆心七上八下。
除了要做工作上的準備,還要應付心裡不斷跑出來的擔憂跟緊張,處在這種「強烈的情緒感受」和「負面思想」,爉燭兩頭燒的內在情況裡。
那麼我邀請你想一想,在這種內外煎熬的情況底下,你覺得自己能夠撐多久,又能夠如何把事情做好呢?
說到這裡喔,如果你有以上這些議題或困擾,我有一門課,叫做【CIA通達力】,它會用循序漸進的步驟引導你,達到從容不迫、泰然自若的平靜狀態,幫助你更靠近你自己,覺知到自己內心的感受。
當你開始注意到焦慮,和躁動的情緒的時候,你就能夠有意識的調整自己,保持在清明而平靜的狀態,讓你能夠用對內在的能量,就能夠避免累到厭世的狀況發生。
我們的文化長久以來,在道家和《道德經》裡面,都強調「無為」這個詞彙,他們把「無為」說成是一種「生命之鑰」,認為呢「無為」是力量的來源。而「無為」最直白的說法,其實就是「平靜」。
當你能夠平靜,你就可以安住在當下,保持淡定沉著,自然就能夠更專注,而且做出更明智的決定,處在一個能量正常流動的狀態,擺脫長久以來的疲倦感。
祝福你能夠透過今天的分享,活出「寧靜致遠」的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在內容最後提到的【CIA通達力】課程。
我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CIA通達力】課程,是在10月26號開課。這也是我這一門課經營這麼久以來喔,第一次開在禮科拜六,所以呢它的名額很有限,而且機會很難得。
希望對於想要更認識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調整的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希望我能夠在10月2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因此這樣壓抑的狀態 在 討好別人的背後,是壓抑的自我和失控的憤怒!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憤怒的目的是去改變別人的行為,並且通過 這樣 做讓自己感覺更好。 ... 換句話說,一個需要去討好的人總是處於緊張 狀態 ,焦慮是他的常伴。 ... <看更多>
因此這樣壓抑的狀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如果你想要跟長期壓抑感覺的人溝通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你想要跟長期壓抑感覺的人溝通,可以這樣問:「我曾經讓你覺得不尊重你嗎?」或是「我曾經讓你感覺懶得聽你說話嗎?」 對於對方可能會因此產生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