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立陶宛時刻」是否即將來臨?》
1991年2月4日,紐約時報刊了一篇讀者投書,標題是 “Iceland Puts the West to Shame on Baltics” (在波羅的海,冰島讓西方國家感到羞赧)。
投書第一段很感人,寫著:
Square miles do not measure the greatness of a nation. Integrity does. And in granting formal diplomatic recognition to besieged Lithuania, tiny Iceland has become a giant.
(平方英里無法衡量一個國家的偉大,正直卻能。當給予備受威脅的立陶宛外交承認時,小小的冰島成為了巨人。)
立陶宛在1990年宣布成為第一個脫離蘇聯獨立的國家,冰島在1991年年初成為第一個承認立陶宛的國家,這個「冰島時刻」(Iceland moment)對立陶宛而言至臻重要。對抗極權壓力,不願姑息,冰島展現令全世界敬佩的勇氣。可以這麼說,沒有「冰島時刻」,90年代的國際政局會如何發展,或有變數。
台灣會迎接屬於我們的立陶宛時刻(Lithuania moment)嗎?
***
立陶宛跟中國之間針對台灣設處的這波外交駁火,相當罕見地由歐盟會員國政府親上火線。歐盟國家在過去針對台灣議題,過去多由國會部門(包括各國國會及歐洲議會)通過挺台或友台決議案。這次在立陶宛,除了國會議員之外,我們看到的是立陶宛總統跟立國外交部的強力表態。
理解這個細微層次的差異,是台灣外交工作的重點。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歐洲,一般而言國會議員代表民意,對於民主及人權價值向來勇於發聲,對台灣的國際處境也較能體諒。相較之下,各國行政部門受限於地緣政治、軍事安全及經貿等各層面因素,往往發言時談到台灣議題會趨於保守。
立陶宛政府決定跟台灣政府相互設處,而且讓台灣駐立國代表處使用Taiwanese這個名稱,這個政治決定背後的勇氣來源是什麼?是單純愛台?或是現實利益考量?而中國為何反應如此激烈?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得先將白俄羅斯因素帶進來。
立陶宛全國當前最重要的國安議題,並不是台灣,而是來自鄰國白俄羅斯的大批非法或非常規移民,據說人數超過四千名。歐盟執委會在日前剛宣布將提供立陶宛高達3670萬歐元緊急援助,作為立陶宛與白俄羅斯邊境的移民居留相關設施用途。
立陶宛對於白俄羅斯刻意讓大批非法移民來到立國感到不滿,而白俄羅斯的背後影武者即是中國。
中國近年來大力拉攏與白俄羅斯獨裁者盧卡申科已是不爭事實,盧卡申科掌權27年,面對國內大規模抗爭仍不願下台。就在今年五月份,發生了震驚歐盟的劫機事件。一架自雅典起飛原訂降落在立陶宛首都Vilnius的Ryanair班機,竟然離奇掉頭改降落在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接著一名白俄反對派記者Roman Protasevich在眾目睽睽之下遭到警方逮捕。Ryanair執行長稱這是由國家搞出來的劫機行為。
立陶宛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戒心,除了體現在對白俄羅斯之外,另外還有加拿大。
同樣是在這幾天,中國宣佈了兩起有關外國人士在中國遭到判刑的新聞,苦主是加拿大。
首先是中國遼寧省高級法院針對加拿大籍被告Robert Schellenberg毒品走私案維持原死刑宣判。向來支持廢死的歐盟外交事務發言人Nablia Massrali對此表達反對,並呼籲中國法院從寬量刑。
另一起事件是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加拿大籍Michael Spavor因為間諜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這起所謂「兩個Michael」事件始自2018年,當時咸被認為是中國政府對華為公主孟晚州的人質外交報復。另一位Michael Kovrig預料也將在近期宣判。
有趣的是,上述這兩起事件,立陶宛都在社群媒體上大力聲援加拿大政府。
簡言之,要觀察立陶宛近來對台灣的支持或友善態度,必須將白俄羅斯及加拿大這兩個國家也拉進來看,才能更準確理解立陶宛抗中的外交脈絡及縱深,而絕不是僅呼口號地一味說立陶宛挺台愛台那般淺層。
回到這次風波,對中國及立陶宛來說,下一步會怎麼走?外交是按照劇本走的,發動第一步時得想到後面三個步驟,否則難免讓自己難堪或自曝其短。
中國政府一開始的要求是:「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及「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
中國駐立陶宛大使的確被召回了,但立陶宛駐中國大使因隔離21天因素,人仍然在中國境內。這個隔離期間,恰巧成為中國及立陶宛兩國的外交斡旋空間。
有三點必須特別指出。
第一,中國並未宣布立陶宛駐中國大使為「不受歡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某個程度上是預留空間,也保持了彈性。中國政府此舉翻成白話的意思是,「我給你立陶宛政府一點顏面,這位大使自己走吧,不要讓我趕你出門」。
第二,立陶宛外交部長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週三表示,立陶宛會努力讓這位已經離境的中國大使返回立陶宛。Landsbergis言下之意是,「場面不需要搞這麼難看吧!如果中國駐立陶宛大使可以返回立國,那立國駐中大使也不用離境了」。
第三,立陶宛外交部在週二的官方聲明中寫著:立陶宛會依照中國的「一中原則」。這句話暗藏伏筆,算是一種隱性的橄欖枝。一般而言,美國及歐盟有「一中政策」,並不會用「一中原則」這個詞彙,因為「一中原則」是中國政府所使用。立陶宛外交部用了「一中原則」,我們無從得知是否為筆誤,但背後訊息是安撫中國。(備註:立陶宛外交部網頁上新聞稿已將「一中原則」改為「一中政策」)
我們非常期待台灣的「立陶宛時刻」能早日出現。中國忌憚的是,如果不強硬處理立陶宛事件,恐怕立陶宛會引發後續的骨牌效應,造成中國的外交危機。
未來台灣如果順利在立陶宛設處,首要之務是強化雙邊的經貿合作。不要忘記,立陶宛在今年退出以中國為首的17+1,主要理由即是立國認為「加入17+1後,立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持續顯著,顯示加入後效益不高」。台灣必須在經貿層面擴大與立國的合作,否則難以說服立國國內政要持續友台。
立陶宛事件會如何落幕,端看雙方如何下台階,目前各種可能選項包括:
維持原案,中國低頭,雙方互不派大使。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名稱被迫不能使用Taiwanese一詞,改為Taipei。我國在歐洲許多館處名稱目前的確使用Taipei。中國與立陶宛維持互派大使。
中國與立陶宛斷交。
台灣與立陶宛建交。
以上只是列舉一些可能劇本,究竟後續會如何發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本文刊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大正民主意思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你還不熟悉,李登輝所說「臺灣人的悲哀」是什麼意思的話,這篇很值得看。
簡單說,就是臺灣歷經日本殖民、中國國民黨殖民,臺灣人為了存活下來,不敢明確表達自己、不敢在政治涉入太深、在活出自己與在殖民政權下取得機會之間,幽微而反覆的擺盪。
在生活中,就是那些叫你不要管政治,但其實他們心裡對政治都有自己想法的長輩;就是那些遇到強大權力就會不發一語低下頭吞忍下去,但其實腦子一邊在思考怎麼繼續生存下去的長輩。
李登輝也是其中一員。
「李登輝的內心究竟主張什麼?其實會回到一個古老命題,亦即「台灣人的悲哀」。
大正晚年出生的李登輝這輩,一生經歷三種政權狀態。年輕時受大日本帝國的殖民地統治,戰後盟軍接管的無「國」狀態,以及國民政府的外來殖民。他這輩的台灣人經歷不少思潮心境的轉變。
但李登輝是打從接任總統的80年代開始就想推動「漸進式台獨」,還是直到近20年來才走向台獨,將是後世研究的題目。而這段歷程也反映出李登輝一生小心謹慎、趨吉避凶的信念。以政治的立場,如果支持台獨的人不夠多,只會造成社會動盪與外敵入侵,不能說他錯,也很符合他「寧靜革命」的個性。
就目前各界的評語來說,李筱峰老師的看法,比較貼近我的感覺。李登輝有他的矛盾,具有他生命經驗的雙重性。他有身不由己的處境:「⋯⋯一個是發自本性的李登輝,我稱之為『台灣人李登輝』,也可說是『自由的李登輝』;另一個是身為中國國民黨主席、中華民國總統,必須遷就他的周遭環境的李登輝,我稱之為『中國人李登輝』,也可說是『不自由的李登輝』。」
說到底,就是台灣人至今仍被外來政權殖民的悲哀。」
大正民主意思 在 蔡筱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習主席等等,不對啊,這投票結果怪怪的,有人跑票阿!!
中國人大正式表決香港國安法的立法決議,以2878票贊成、1票反對、6票棄權的詭異比數通過。
中國式的假民主果真是個笑話,有沒有很像學生時期作弊,不好意思直接拿滿分,怕被別人說話,於是故意寫錯幾題,讓自己的分數看起來比較合理,套句台灣俗語,就是「夭鬼假細禮(iau-kui` ke`-seʟ-dzi⊦)」貪吃假裝客氣。
近日民眾廣傳鄧小平及李嘉誠日前談話的影片,訪談中鄧小平向李嘉誠談及「一國兩制」說,「不會變、不可能變、不是說短期不變,是長期不變…就是說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更沒有變的道理」。
香港回歸僅過了22年,中國承諾的50年不變正式破局。
未來中國將可在香港成立國安機構,中國式的白色恐怖將成為香港的日常,同時更對區域的和平穩定造成衝擊。
中國直接不演了,台灣更要謹慎面對接下來的變局,民主得來不易,我們應盡全力去守護,這不只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
大正民主意思 在 【新聞大解讀】大正民主崩壞日本軍國主義意識型態與社會基礎 ...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大解讀】 大正民主 崩壞日本軍國主義意識型態與社會基礎2019.09.11(下).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
大正民主意思 在 Re: [假設] 明治天皇的在位時期橫跨史實的明治和大正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tony160079 (La vida de un idiota)》之銘言:
: 史實的大正民主會不會發生?
: 明治本身壓不壓得住那些少壯派軍官
: 或是會比史實更早偏向後來昭和初期時代的發展?
: (建立在明治沒有老歡顛的情況)
大正民主其實並不是真的建立了甚麼民主, 會稱為大正民主, 是因為
在二十世紀初日本有一段時間社會和政治都有一種走向開放的景像,
而正好那段時段是「大正」時代, 所以才叫作大正民主.
而大正民主之所以產生, 是日本在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經濟
上受惠, 而驅使了社會的變化. 同時期產生的並不只大正民主, 例如
潮男潮女, 日本憤青, 也是在這時期產生的.
日本經歷了經濟的增長, 之後經濟慢慢的衰退, 感受過升落的同一世
代的人產生的各種不安和反應, 才是大正民主的催化劑. 畢竟當年的
日本在經濟增長下, 同時也產生極度貧困的貧民和不公, 使當時的日
本人民開始意識到要爭取自己權利的問題.
大正民主是一個經濟體成長後, 有了經濟基礎後, 所產生那種對未來
方向的摸索時期. 那不是因為大正或者明治天皇有甚麼特殊的政治行
為導致的東西, 大正民主的條件早在大正之前就已經完全成熟. 觸發
的也只是歐戰導致的景氣, 而不是日本國內的事情.
至於說昭和初期的發展, 昭和初期和大正民主並沒有切割, 就像之前
說大正民主時期也是日本憤青的孕育期, 就是在大正民主的時期, 昭
和初期的問題是一直存在的. 即使在大正民主期間, 日本首相像原敬
還是會被天誅, 政治暴力和腐敗還是一直都有, 大正民主只是看不出
誰會成功的混沌狀態.
大正民主的結束, 其實只是證明, 這個混沌狀態的最後勝利者是憤青
而已.
所謂少壯派軍人, 並不是那些天皇可以接觸到的高級將官, 而是那些
才二十歲出頭的盲頭少年... 這些人根本無權無勢, 就和一個剛從軍
校畢業的小軍官沒兩樣, 天皇也不認識這些小人物, 自然也談不上「
壓住這些人」.
他們的行為簡單來說, 就是說政治家很腐敗, 政府又治不了他, 天皇
又被這些奸臣迷惑, 我唯有犧牲自己, 跑出來替天行道, 自己親自動
刀槍, 來個「暴力解決不了問題, 但暴力可以解決你」. 做得出來就
預了被處死, 還要來個堂堂正正跑去警局自守, 坦然來個「妖孽已除
, 吾神去矣」, 再高呼自己是為了愛國愛天皇而坦然和那些政壇妖孽
同歸於盡.
天皇能對他們做甚麼呢? 那是一群連自己命都不要的傢伙在幫一直恨
政治腐敗的鄉民為民除害, 鄉民自然拍手稱快, 及同情這些英雄好漢
, 整件事都是他們自己自嗨, 但後面有一堆感同身受的人和他們一起
嗨.
最後日本的理性部份屈服於感性部份, 去到五一五事件時, 已經不敢
殺這些肇事者, 而予以輕判. 之後憤青就得了殺人許可證, 只要舉起
忠君愛國除奸的招牌, 你可以愛國無罪, 為所欲為------你能明白田
中芳樹為何要寫憂國騎士團了吧?
你想像一下, 如果今天有隊軍人衝進郭冠英家把他殺掉, 然後大家要
判這些軍人有罪時, 這些軍人一副正氣的自首認罪, 說「我是為了愛
臺灣的, 另外我反對廢死, 所以我願意被槍斃」, 然後就有個信從花
蓮寄過來, 有個甚麼花蓮十一壯士寄十一個手指頭來, 說願意代替他
們被槍斃. 你說大家會嗨到甚麼地步?
那就是當時的日本了.
是的當時日本真的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因此昭和初期的發展, 也不是因為昭和天皇自己想怎樣, 我們的時代
一堆怕死的憤青都那麼難搞, 他們的時代面對的可是一群不怕死的憤
青呀.
--
基於思源的概念, 而宣傳的的香港 BBS:
telnet://hkday.net
民國無雙更新 v1.21 抗戰篇 - 蘆溝曉月:
https://sites.google.com/site/kowloonia/home
--
就算是六四, 也沒有人像日本一樣割十幾個手指頭寄給鄧小平.
所以我覺得要憤到像當年日本那麼徹底也不容易...
※ 編輯: chenglap 來自: 222.167.25.80 (06/08 00:16)
郭冠英就只是一個「很討厭的傢伙」, 句號.
你說的東西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看香港傳媒的人會知道郭冠英才有鬼...
那是真的風馬牛不相及.
如果一看到郭冠英三隻字就必須起乩的話, 把這三隻字換成陳進興
, 文章意思也是完全一樣的.
那是過度腦補了吧.
你哪隻眼睛看到哪隻字看到我拿郭冠英來嘲弄了誰?
請你清清楚楚的指出來, 不要一廂情願覺得自己一眼看穿全
個地球, 看甚麼都對.
我問你哪隻眼睛看到哪隻字看到我拿郭冠英嘲弄了誰?
不要答非所問.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為每個詞語賦與一堆政治敏感的, 不就是自己患有政治敏感的人. 別扯我
的身份, 我本來就最討厭這些政治敏感病患.
我看不到這樣的人哪裡嚴肅.
不斷製造關鍵字起乩的, 根本就是那些扯上政治就以為自己很偉大的小人
物才會做的事情.
※ 編輯: chenglap 來自: 222.167.25.80 (06/08 09:25)
我看想的感想是.
妄想症算是嚴肅的一種嗎?
我從來只聽過愛國是「怎樣要求自己」的問題.
沒聽過說愛國是「怎樣去規制別人」的問題.
有些人割包皮的時候連小弟弟也割掉, 然後別人吃麵包想要撕開包
皮, 就觸動了他的背景情感.
※ 編輯: chenglap 來自: 222.167.25.80 (06/08 09: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