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選Monday』 每週一早上咖啡時間配上專論小文章。五分鐘一個觀點,深入思考新竹生活。
【0927主題】#交通是最大的痛:頭前溪兩岸的塞車悲歌與未來
交通問題一直是新竹園區周邊的熱議話題。妍選專欄之前討論到 #新竹縣市之交 的日夜通勤路徑,今天,我想與各位聊聊,跨越頭前溪兩側的交通孔道-橋樑-與我們之間的距離。
👉跨縣市頭前溪三大橋
以嚴格意義來看,跨越新竹縣市的橋樑總共有三條,分別是中華路連接竹北的 1.#頭前溪橋 、收費道路 2.#國道一號,以及連接慈雲路的 3.#經國大橋。這三條橋經常在各大版面被戲稱為「#新竹停車場」,固定在每天上下班時間塞個不停,短短一兩公里,可能要花上十幾分鍾才能通過。
舉經國橋為例,新竹縣市兩端分別為關埔重劃區以及竹北自強南路幹道,從慈雲路到十興社區都是密集的住宅,加上台68線交流道貫串大橋,還有開往千甲里的岔路,路面複雜,不同方向的駕駛人因為號誌與車流塞成一團,是大新竹居民心中的痛。
更別提新竹縣市中華路串連南北新竹主要聚落,車流回堵更為嚴重,經常在新竹市經國路口開始擁擠,沿著興隆路、光明六路,蔓延到台地南端的新豐、湖口之交,伴隨新竹工業區人口下班潮,塞車實在是讓人頭疼。
👉其他的跨河大橋呢?
除了跨越新竹縣市的橋之外,事實上,三條橋的東側還有南寮地區的 4.#竹港大橋 與 5.#舊港大橋、湳雅地區的 6.#舊社大橋;另一端的新竹縣側還有興隆大橋、中正橋與新中正橋連接兩岸。
以新竹市三座橋來說,均位於幹線靠西處,不僅平面道路狹窄,跨越頭前溪後,還需要往東移動到主要住宅區,一來一往時間所費的時間,可能與塞車在三座大橋的時間相差不多。
另一頭的新竹縣竹北市、竹東鎮與芎林鄉周邊的三座大橋,若從新竹市通勤,將會遇到公道五路、公道路的下班人潮、光復路與中興路的園區下班潮、更別提到了新竹縣後仍要面臨東西向移動的時間耗費。怎麼說,這幾條橋的狀況雖然不如新竹縣市交接三大橋擁擠,但仍有客觀條件上的不利之處。
👉大新竹合併,有利於頭前溪兩岸交通系統整合
新竹市的用路狀況有車多、大眾運輸弱、道路狹窄三大問題。若縣市合併,將能更有通盤的規劃,以大眾運輸降低車輛數目、活絡市區個大節點的移動方案。
既然三大橋通行屬於硬需求難以調整,那 #活絡替代道路 將成為最重要的第一步。首先,可以針對舊社大橋周邊的 #上下班時段設立更有效率的號誌規劃,疏散公道五路、經國路以及湳雅街周邊的北向車潮。此外,#台68線武陵路高架橋已預留接往竹北段的開口,中央也已經編列預算,若順利完工,將可以降低經國橋、頭前溪橋南側的通往快速道路的車流,更有效解決東西向問題。
最後的最後,還是要回到整體的 #大眾運輸路網規劃。新竹縣市討論輕軌、捷運、甚至是竹竹苗輕軌路線已經超過二十年,具體的路網雖然未明,但仍以新竹市區、竹北市區、高鐵站與科學園區四大節點為輸送目標,大新竹合併之後有單一的行政體系提高效率,才有可能走入環評、主管機關核可,以及漫長的徵收與興建流程,滿足新竹民眾行的需求。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3的網紅高雄市議員-林于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城市要轉型,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市民整體的共識;以用路習慣來說,如果要絕對的方便,就會冒一些安全風險;如果要率性,就會失去一些秩序; 高雄需不需要大眾運輸?這個問題有很不一樣的回答,有人說,大眾運輸不方便,自己開車比較快;有人說,當高雄公共路網都完成了,那就可以像台北一樣不用騎車頭髮被安全帽壓扁了。...
大眾運輸路網 在 聯合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時最大的爭議點為施工造成交通黑暗期、路邊停車空間遭壓縮、輕軌噪音及輕軌速度慢且運量低等。
林欽榮認為,輕軌能讓大眾運輸路網完整,這些站點會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包括市府大力推動的捷運聯合開發案,目前高雄的首宗捷運聯合開發案O4站已簽約。
#會員
大眾運輸路網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城市要轉型,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市民整體的共識;以用路習慣來說,如果要絕對的方便,就會冒一些安全風險;如果要率性,就會失去一些秩序;
高雄需不需要大眾運輸?這個問題有很不一樣的回答,有人說,大眾運輸不方便,自己開車比較快;有人說,當高雄公共路網都完成了,那就可以像台北一樣不用騎車頭髮被安全帽壓扁了。
以上都是有選擇、能選擇的人,但是,如果我們今天是不方便/不能騎車、開車的人 ,大眾交通工具就是必要的了;而我們都有可能老去,在某一天,行動不再像年輕時一樣便利,所以一個完整的大眾運輸路網,一條好走的人行道,就是一個城市轉型的指標。
市民的態度,決定城市轉型的速度;人行道的舒適度,會決定旅人對城市的好感度。
大眾運輸路網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城市要轉型,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市民整體的共識;以用路習慣來說,如果要絕對的方便,就會冒一些安全風險;如果要率性,就會失去一些秩序;
高雄需不需要大眾運輸?這個問題有很不一樣的回答,有人說,大眾運輸不方便,自己開車比較快;有人說,當高雄公共路網都完成了,那就可以像台北一樣不用騎車頭髮被安全帽壓扁了。
以上都是有選擇、能選擇的人,但是,如果我們今天是不方便/不能騎車、開車的人 ,大眾交通工具就是必要的了;而我們都有可能老去,在某一天,行動不再像年輕時一樣便利,所以一個完整的大眾運輸路網,一條好走的人行道,就是一個城市轉型的指標。
市民的態度,決定城市轉型的速度;人行道的舒適度,會決定旅人對城市的好感度。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shkai.lin
大眾運輸路網 在 黃香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年10月19日交通部門業務質詢重點整理】
▲ 完善的整體大眾運輸路網
▲ 針對捷運局長輕軌二階因韓市府而延宕之言論提出質疑
▲ 輕軌二階評估方案何時完成
▲ 交通整體性的評估(大順一路貫穿博愛路、自由路、民族路口)
▲ 龍德新路拓寬整體評估
▲ 中博高架橋拆除與周邊交通整體規劃
▲ 站西路開闢與部分路段服務水準檢討
▲ 報復性旅遊消費高雄有無受益
▲ 愛河觀光發展討論
▲ 愛河指定觀光地區發展討論
大眾運輸路網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05 佳龍提出全國首創「台中山手線」政見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說:『提出這有遠見的看法...讓我們眼睛都為之一亮』
【大台中競選總部】成立大會
時間:9月14日(日) 上午9點30分
地點:南屯區惠文路361號(大墩七街口)
電話:04-2382-9229
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rpeople
2005年,佳龍首次參選合併前的台中市長時,即率先提出大台中山手線的政見,規畫要串連原有台鐵的山線及海線鐵路,並將之高架捷運化,形成一個環狀的大台中山手線。當時胡志強市府的交通局長正是林良泰,在2005年11月28日市府主管會報中曾說,林佳龍的構想只能「紙上畫畫、牆上掛掛」,過了7年,2012年6月13日在市府召開的「大台中大眾運輸路網願景說明會」中,林良泰變成公開推崇佳龍對於山手線的貢獻,林良泰說,從原來的「發想」到現在的「推動」,其實林委員給我們非常大的幫助;山手線成胡志強競選連任的政見,今年的7月30日,胡志強於國民黨中常會中報告指出,如果他當選市長後,最優先要做的是蓋「大台中山手線」。十年來胡志強團隊的轉變,令人感慨,但也欣慰山手線成為台中跨越藍綠的共識。
十年來,不論在朝或在野,推動大台中山手線的堅持始終不變,擔任立委期間,更曾多次安排現場考察及質詢交通部長。我認為,從一條山手線可以看出兩個政治人物的表現,如果十年前胡志強和林良泰不是訕笑,而是認同並且執行,現在大台中的山手線早已完成,大台中的交通建設也不會落後十年,應該還佳龍一個公道。
十年前,佳龍喊出要規畫要串連原有台鐵的山線及海線鐵路,並將之高架捷運化,連結起大甲到后里的鐵路,形成台中環狀交通網,並連接山海屯及市區,讓大台中不管是由哪一區到另一區,都不會超過一個小時,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謝長廷,也曾親自南下為佳龍的政見背書。這項政見不僅在2010年提供給蘇嘉全作為競選台中市長的主要政見,也是謝長廷及蔡英文分別於2008及2012競選總統時的重要政見。
謝長廷強調,十年前擔任行政院長時,在場來賓都曾來此為山手線背書,也深信佳龍要為台中改變的夢想與堅持始終如一。謝長廷說,台中的氣候、地理條件是全國第一,但交通問題尚待解決,改變除了要有理想也要有方法,而林佳龍的方法就是以建構大台中山手線來實現。依台中得天獨厚的條件,未來若能串聯起山海屯線,相信發展的機會將以等比級數增加。
而當年有著共同的願景,和佳龍分別參選台中縣市長的邱太三表示,大台中將會在整體的規劃下更有發展,也相信山手線建構完成後,不論原縣區或市區,都能縮短到達目的地所需時間。邱太三說,林佳龍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心中掛念的是為大台中改變的理念,也希望能獲得市民的認同與支持。
何敏誠指出,過去在議會質詢時,也曾請胡志強建構大台中山手線,當時胡市長也承諾好的建設他都會做。十年過去了,只看見民進黨對山手線的堅持是始終如一。未來當然要不分黨派,為台中帶來更大的助益。何敏誠表示,身為民意代表也非常樂觀林佳龍當選市長後,能一同為大台中的建設打拼。
近年來不斷地邀集學者專家、相關部會等進行考察,也在立法院質詢,甚至到日本與JR東海會長及鐵道專家交換意見,十年來一直朝著這項大台中交通建設的願景努力,都是為了讓這個願景可以真正實現,相信也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十年來不論在朝或在野,推動大台中山手線的堅持始終不變,也相信市民會將市政交給真正有心、有行動力的執政者,用選票形成改變大台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