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天使 Gone for Good》
By Mr.V
逃離雖然是種鴕鳥心態但卻可以獲取更多的時間,做好準備面對得以看見的危險和挑戰
然而拖延是種裹著糖衣的毒藥,即使再多充分的計畫和預備的心態建設
始終無法面對真實情況下產生的插曲
多年的遺憾成為最後的遺言擴散到每位身在其中的人們
到底可以看做救贖抑或絕望,也許只有真相可以解釋
但不等於誰都能認同陰影之後的模樣
作者在這本書裡依舊融入了家庭、懸疑、浪漫和驚悚等常見元素
同時延伸觸及家人的和諧、衝突和犧牲
為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可以忽略醜陋多久?
為了緩和產生的悲劇,可以隱瞞真相多久?
為了延續快樂的生活,可以逃離親人多久?
這些問題的答案建設在家人之間的羈絆和誠實
但過往經驗告訴所有世上所有人到頭來都無法完全認識一個人
作者一再的翻轉事件,接二連三的娓娓道出當年悲劇背後深埋的實情
一去不返的主因究竟是畏罪潛逃的恐懼或無法昭雪的陷害驅使
直到無法迴避後才得以看出
家人是無法割捨的痛楚和存在,陪伴著自己、保護著自己,同時也傷害著自己
魔鬼中的天使同樣的駭人,因為同樣代表死亡
但表面永遠都無法輕易的說明全部
尤其最後的反轉,讓每個角色的動機更加強烈且震撼
同時書名含意也在浮出檯面,給予整本書恰如其分的結局
----------~分隔線~----------
書名:幽靈天使 Gone for Good
作者:哈蘭.科本 Harlan Coben
譯者:謝佩妏
出版社:宏道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4月1日
【內容介紹】
改編影集【幽靈天使 Disparu à jamais】原著小說
現在他不再左右張望,因為幽靈來了……
「你該帶花的,菲力。」輕輕柔柔且有點含糊不清的聲音讓他血液凍結。
這名被邁高視為幽靈的男人走向墓碑,邁高僵立不動。
幽靈經過他面前時,氣溫彷彿剎時掉了三十度。幽靈的皮膚有如白內障,乳白色,像片沼澤。青色血管橫過他幾乎可算美麗的臉龐,有如乾掉的淚痕。
一雙眼睛有如頁岩,幾乎沒有喜怒。
當你跟死亡面對面,你才確定上帝並不存在。
所以你才奮力求生,才拚了命撐下去,才看到活人就大喊救命,因為你不想死。因為你內心深處知道死亡就是終點,沒有以後,沒有天堂,沒有上帝。
什麼都沒有!
天使的張望 在 udn.com 聯合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不認為我是天使,我只是想要給這些人的生命中帶來一點光亮。」
陳思從2003年開始自發成為「巡橋人」,只要發現橋上有可能輕生的人,就會上前談心勸阻,近18年來已經成功挽救了412條性命🙏
天使的張望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橋上的中年天使 🇨🇳
「一個人,拯救了超過400條人命。」在中國的南京長江大橋,有一位總是騎著機車的中年大叔,反覆在橋邊巡守張望;他是被人稱做「大橋守護天使」的陳思,從2003年開始自發成為巡橋人,只要發現橋上有可能輕生的人,就會上前談心勸阻。將近18年的反覆不輟,陳思已經成功挽救了412條性命,重新開啟他們的人生。隨著陳思《大橋日記》的紀錄曝光,引起了中國海內外的輿論關注;南京長江大橋為何會成為事故高發的地點?在陳思善行的背後,也是中國社會人間悲涼的縮影故事。
.
陳思現年53歲,是長年生活在南京市的外地打工人。年輕的時候,2000年在一次偶然機會在南京長江大橋邊,救下一位試圖輕生的女孩。也就在這幾年,從大橋一躍而下的自殺者新聞越來越多,讓陳思起心動念,自願每個周末都到橋邊擔任巡守人,希望挽救更多寶貴性命。
.
從2003年開始至今,將近18年的時間陳思完全沒有停歇,工作之餘便是來此反覆巡邏張望,累計到現在已經阻止412名自殺者,並且盡力協助這些人重拾生活。多年來關懷性命的陳思,也整理歸納了許多自殺者的人間悲涼故事:有人欠債上千萬、有人婚姻觸礁、有的是被家暴而滿身是傷的婦女、也有人是外地來打工,卻被騙光所有積蓄。
.
這些人的身心捲入了外人難以看清的深淵,而來到大橋邊試圖一了百了;但也在陳思的同理善心和勸說之下,有了人生轉機。一個一個的傷心故事,被陳思記錄寫成「大橋日記」,因而引發中國新聞和社會輿論的關注。
.
「我不認為我是天使,我只是想要給這些人的生命中帶來一點光亮。」
.
陳思在今年4月《法新社》的專訪中,謙稱自己「其實沒有獨特的說服技巧」,只是在聆聽對方的過程中同理他們的感受與經歷。
.
儘管陳思的義舉,被中國官媒當成了樣板式的暖心救人主角,但也不是沒有引起爭議,特別是在社會互信度低的情形下,還有網友質疑陳思是「大橋做秀」別有居心、或反對陳思救人,「真慘,在中國連死的權利都沒有」、「救上來也改變不了他們遭遇到的痛苦」。
正反評論,也突顯了背後問題:中國從2000年後逐年高升的精神健康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高自殺率問題。
.
南京長江大橋是南京著名的地標之一。因為從頭到尾都由中國自己設計建造,更被官方讚譽為「自力更生的典範」、「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不過,近數十年來,它已經超越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成為世界上自殺人數最多的地點。
.
「有時候,當我們早上檢查橋樑欄杆時,會發現橋畔遺留了一雙高跟鞋,或者是一支行動電話,上面附有遺書的紙條。」一個NGO組織告訴法新社:「到後來,我們甚至沒辦法正確計算到底有多少人自殺,只知道目前為止已經有將近3,000多人在這裡喪生。」並且實際數字可能還更高,因為當中有許多屍體至今仍沒被打撈上岸。
.
儘管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字,中國的自殺率從90年代每10萬人有20人自殺的高自殺率、到2016年左右下降到每10萬人中有8人,儘管趨勢而言逐年減少,但因為相關數據的調查僅能仰賴中國官方提供,而自殺問題始終是政府相當在意的「社會安定」指標;因此是否存在低估與隱蓋的可能,外界除了質疑實際上也沒有直接證據。
.
但是減少的數字之下,對陳思而言這些都不只是數據,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的故事都不相同。陳思除了勸阻自殺之外,也曾經租下房子當作「心靈驛站」,收容這些無處可去的試圖自殺者。他也開始招收其他志願者與他一起在橋邊提供服務,包括來自附近大學的心理學系學生,讓他們也開始試著與其他試圖自殺的人交談。
.
「這些人如果有人能拉上他們一把,他們就能挺過來了,我有這個能力,不能不幫忙。」
.
不過這樣的「自殺防治」是否真的有效?對陳思而言,也只是盡到做為社會一份子所能做的最大努力,解決社會的高壓問題與精神資源的援助,並不應該全部壓在陳思一個身上。陳思的事蹟,後來也被拍成了紀錄片《南京天使》,當中也有追蹤那些背陳思救起的人們,後來的生活去向。
.
另外一個「自殺熱點」,韓國的漢江麻浦大橋,就曾經出現過政府為了防止人們跳橋自殺,將整體改成溫馨風格的「生命大橋」計畫,試圖洗刷「自殺大橋」的污名。
.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當時更有廣告公司邀請民眾在橋的護欄上方的LED發光板上提出問候。當人們靠近欄杆時,面板就會亮起來問候行人,例如:「我知道這對你來說很辛苦」、「你今天過得還好嗎?」希望能給想自殺者更多的支持。然而,當加上這些暖心警語一年後,麻浦大橋的自殺率卻反而高出6倍。 「生命之橋」運動沒有阻止自殺,反而吸引了更多人自殺。直到2019年,政府才將這些設計拆除。
.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自殺 #自殺防治 #長江 #長江大橋 #中國 #南京 #陳思 #韓國 #麻浦大橋 #漢江 #心理 #China #Nanjing #YangtzeRiver #轉角國際 #udn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