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時光機】你看《#天橋上的魔術師》了嗎?
👉這裡看更多:遠見時光機
🥳IG追起來:https://bit.ly/3lf85ii
播出至今已引起無數話題和回憶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即將在下週六正式邁向 #精彩大結局,在導演 #楊雅喆 的巧手下,他彷彿將觀眾帶回到 #1980年代 的 #時光隧道──連綿的 #八連棟 和 #光華陸橋、鐵路軌跡、流行元素,無一不是勾勒出那年代最獨特的歲月。
而這些 #劇照,是否有激起你年輕時,滿滿的回憶和感動?
《天橋上的魔術師》最引人入勝的地方除了 #場景 外,對 #劇情 追求的完美和每一段篇章背後的意義和價值,更是它扣人心弦的關鍵,你我似乎都能從中嗅出屬於自己的謎題,再一一從人生的迷惘中追尋解答。
#影集 故事講述,1980年代,#西門町 天橋上來了一個神秘的魔術師,與他相遇的人們不只看見了絢麗的魔術,也會遇見自己人生中最初的愛戀、青春期的困惑甚至是家庭的決裂。最終,魔術師讓人們相信了自己的心,成就了生命的奇蹟……
其實一開始,#公視 便已經請編劇寫好《天橋上的魔術師》劇本,再邀請楊雅喆執行導演任務,但他花了半年時間重新調整劇本,結果被監製說改得並不好。
「後來,我又花了至少三、四個月重新寫大綱,再帶著編劇重寫了一年,因為原本的劇本是80年代和現代時空交錯,後來考量到拍攝成本問題,決定只把重心著墨在當年。我們認為觀眾其實就是現代的人,並透過影集來回憶。」
楊雅喆分享,劇本延續了原著的核心,雖然原著講的是消失,但影集蛻變成「#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像是 #中華商場、初戀、童年正是因為消失,所以人們才會回想當年愛過的東西,「如果不曾愛過它、它就不曾存在。」
他說,這幾年下來,原著根本早就已經翻到爛,有時候寫到最後甚至會懷疑究竟是自己寫的還是原作者 #吳明益 寫的,「每一部作品對我來講,都要很能夠體會主角心底的感受,影集特別長、所以更是辛苦,我必須經歷故事裡的一切。」
楊雅喆說,《天橋上的魔術師》整齣戲的成本高達 #2億,這當中光是 #布景的搭建 就花了 #8000萬,而整個後製、特效的成本更是可觀。
「那年代的中華商場是八連棟的建築物,但其實我們只搭了半棟、還有一座天橋,其餘的背景全部都是用特效、電腦繪圖搭建回來,那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
觀眾們也許不知道的是,在搭景時,劇組甚至要求建築物的方位要和當年一模一樣,才不會有太陽光線不同的問題──光是這點就不難發現整個團隊有多麼認真。
相關報導:http://bit.ly/3eqEyCm
圖片提供/公視、傳影
關於【遠見時光機】
《遠見》全新企劃,以劃時代的歷史照片,勾勒當年你我已漸漸淡忘的時光——那些年的報導、那些歲月的回憶,相信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抓住一絲絲美好的感動。
天橋上的魔術師劇情大綱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沒有劇本的狀況下,埋首於回憶裡,搭配鬆散的敘事大綱,代表這部電影的真實性,全都是由這些感覺所打造出來的。」
/
榮獲奧斯卡十項提名的《羅馬》,究竟是怎麼拍成的?Netflix紀錄片《羅馬:幕後紀實》,請來 Alfonso Cuarón 導演現身說法,暢談拍攝《羅馬》時的心情與創作過程。
/
「我以前的劇本以敘事為主,我弟弟卡羅斯和我稱之為”敘事探索法”代表故事的架構、資訊的流動,還有各個角色的戲劇比重,但在這裡不是,我們先決定拍攝什麼時刻,再由這些時刻衍生出故事。我覺得這樣很漂亮,故事由真實生活油然而生,夾帶著本身和蘊含其中的鏡頭事件。」
/
《羅馬》不側重劇本,而更專注讓畫面可以呈現出逼真的時代感與氛圍,幕後團隊耗費心力重現70年代的墨西哥風華,除了搭建街景與借助電腦動畫輔助外,劇中出現的物品、服裝、配件、打扮等,都非常地考究,就連片中臨演的挑選,也是超乎我想像的嚴謹,不是隨便路上找人演出,而是要進行「#人口學分析」。
/
導演說:「不光是決定要多少男性和女性,還要決定各個社會階級的人數,每個社會階級、各種族的人又要幾位。有原住民,也有混血兒,還有墨西哥白人。過程很複雜,但完成之後,我就用很大張的紙,呈現選定的結果,根據人口學安排各種臉孔。我這時才開始挑人,我沒有面對面挑演員,而是看照片挑人,每張照片會選擇特定的戲服,特定的髮型或鬍鬚,甚至他們穿戴的配件,連遠到看不清楚的臨演也不放過。」
/
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才讓電影更有說服力。當初看《羅馬》覺得這部片很有實感,#看完紀錄片才明白這個實感的背後付出了多少的心力。此外,《羅馬:幕後紀實》也聊了為何會選用黑白攝影、影像的畫素、攝影機運動等技術問題,並且談到電影讓我淚崩的一幕:克萊奧與死嬰。
/
當時覺得飾演克萊奧的 Yalitza Aparicio 未免演太好,聽見剛產下的嬰兒是死胎時,她的淚水以及緊抱孩子不放的反應,都非常地有說服力,看了紀錄片才知道,導演刻意不讓 Yalitza Aparicio 知道故事發展,因此演員是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獲知劇中生下的孩子是死胎,加上飾演醫生和護士的演員,現實生活就是醫生和護士,他們的對話與反應都非常的自然( #事先綵排多次就是希望能一次完成),使得 Yalitza Aparicio 更能投入表演中,各方面搭配的完美,水到渠成,完成《羅馬》真摯動人且令人難忘的經典好戲。
/
「我們沒有主觀跟拍某個角色,連克萊奧也沒有,她不過是這個大世界中的一個角色,這則故事講的是這個世界,電影角色不過是穿梭其中而已。」
/
《羅馬:幕後紀實》除了劇情與技術面的分析,導演也聊了自己如何看待這個故事以及影片之於他以及墨西哥的意義(談起墨西哥民主運動帶給他的震撼),而電影片末播放工作人員名單時,另外收錄 Alfonso Cuarón 導演對年輕工作人員的提點與教導,則讓人感受到導演努力將其創作經驗傳承下去的心願與努力。
/
「我可以說《羅馬》是我的第一部電影,這是我的第一部,讓我能真正展現我渴望拍的電影。」
/
若要說《羅馬:幕後紀實》讓我覺得稍稍可惜的部分,大概是沒有多談片中的環境音效,當初看《羅馬》,讓我完全沉浸在影片氛圍中的主要功臣就是環境音的處理,無論是叫賣小販的哨音、遠處的狗吠聲或車子的喇叭聲響等,都有讓人彷彿置身南美城市的錯覺。
/
#非常非常好看的紀錄片感動到不行
#魔鬼就在細節裡
#羅馬是我2018年最愛電影第一名其實放在2019年它應該還是我的年度第一
#天橋上的魔術師應該要拍一部幕後紀實電影記錄創作的過程
天橋上的魔術師劇情大綱 在 [心得] 天橋上的魔術師:給我一個好故事。 - 看板Taiwan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上週播完前兩集的時候,我的心情是憤怒的,兩億燒得如此愜意,應該只有跨年晚
會的煙火可以比擬吧。我對前四集的評價,就是「本土A片」四個字。注意,在這裡A
片這個字與污穢下流無關,我所謂的A片,就是當一部片它的劇情、布置、人物、動作
,完全只為了一件事觀眾「爽」的時候,我就會說,他是A片,所以復仇者聯盟是
不是A片?我會說是。
A片好不好,看手段與目的是否相合,換言之要是導演成功讓他想爽的人爽到了,
那大概沒什麼問題,但我會這麼憤怒就是因為,我感覺自己明明應該是受眾(事實上以
他緊鑼密鼓的網路宣傳部署還有各種廣告來說,大概全臺灣人都應該是預設受眾),可
是看完前兩集,我只覺得這部A片到底要賣給誰?
想一想,能賣的只有兩種人,第一種人,就是他真混過中華商場,你可以看有一類
評論的確抱持如此論調,從自己/親人角度出發,談佈景設計,談那個時代的人物互動
,談各種小細節的營造,他們的盛讚來自於那個時代的再現,像是參與一場觀落陰;另
一種人就是他把這齣戲當博物館看了,這什麼情況,就是你走進去,然後「WOW是珍
妮佛賣鞋店」、「你剛剛攻擊我(魔術師)的行李箱?」、「(那個時代的人物)酷耶
」的這種感嘆,他們並不曾活在那個時代,但這場戲說服他們那個時代真的就是長那個
樣子。
可影評絕口不提故事。
對啊,一集五十分鐘,你問我怎麼可能沒有故事呢?我問你,第一集劇情貫穿之的
核心衝突是什麼?第二集呢?第三、四集的問題後面再談,但這怎麼回事?這個時代要
吸引受眾,你最好確保角色一出場他的球就能直接砸在觀眾臉上,甚至在角色投球之前
,觀眾就感受到「喔喔那個風吹起來了」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導演,你今天這個風也未
免吹太久了吧,你吹了整整兩集啊,令人難過的是第三集投出去的球簡直比王建民出軌
之後還軟,告訴我,這真的可以吸引到所謂的「主要受眾」嗎。
我並不是什麼寫作專業,或是整天拿著教材晃來晃去「故事吸引人最重要」之類的
人,但很遺憾我今天大概是得跟他們站在一起了,電視劇我不是沒看過,缺乏劇情的玩
意也不少,庸俗且氾濫的劇情更是罄竹難書,但故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似乎天生有
種特性,能讓人產生超越理解的共鳴,能讓人在情感上彷彿與故事裡的人走了一遭,所
以我想問:天橋上的魔術師,你把故事變到哪裡去了?是在一篇篇吹捧的評論裡嗎?還
是跟著臺灣人四百年史一起被燒啦?這裡讓我替大眾代言一下,我認為能吸引普羅大眾
的藝術創作,一直都是很講求「故事」的,所以我最火的一點就是,一部A片,居然不
能滿足他的預設受眾,而是那一撮可以滿足於辦博物館跟搭時光機的人,這,有點本末
倒置了吧。
前兩集最後的霓虹燈寶來塢也救不了劇情破碎到不行的事實,到了三、四集,套個
支那用語,我是真的「懵了」。我要花好大一番力氣才能理解到說,哇,原來這是個有
點GAY里GAY氣的故事要不是那幾個同志在那追人我搞不好根本GET不到。
到了第四集,我又不費吹灰之力就理解民族的偉人一點都不偉大,而是個愛拿相機拍老
百姓的雞八混蛋,問題是這件事並不被包裹在故事裡頭。看起來前兩集塑造的種種在唏
哩嘩啦過水之後,像是最後一間商場廁所裡的東西,都消失了,導演很享受細細描繪黨
國痕跡,好像拿著催眠用具在觀眾眼前晃蕩:這是黨國機器喔,很可怕喔。
你罵我我怎麼這樣講話,首先,拍黨國痕跡不代表你要讓故事再次消滅,我可以幫
導演解釋,要是使用故事去描繪那個時代的話,會讓觀眾先意識、專注於個人的道德得
失,而不是整個體制無微不至的滲入,但很可惜的是,你說第三集我還可以理解,但第
四集你顯然插入了一個故事嘛。你插入了一個抄禁書的故事,你插入了一個那時代有抓
耙子的故事,你插入了一個小孩子天真地把真理用拗口的國語說出來的故事,問題是:
這個故事為什麼,又有什麼必要和石獅子嘎在一起?我看完之後完全感覺不到那什麼ㄓ
ˋ的玩意的便宜象徵(就是把他是什麼作用的神獸念一遍,我還以為在看寶可夢)到底
想做什麼,一般觀眾可能比我懂得更多,但你覺得他們關心嗎?這是一齣在NETFL
IX上映+受眾為普羅臺灣人的電視劇,換言之你要理解到他的限制是什麼,就是大家
其實都沒有很專心啦幹!你看我打髒話也沒差,因為都不會有人讀到這裡,你還覺得臺
灣人可以盯著一部電視劇「喔這邊的構圖很細心喔」、「挖這個分鏡跟取景很巧妙耶」
、「這裡的內心戲好棒」?醒醒吧導演,一個觀眾進不了故事的電視劇,這劇本沒在垃
圾桶裡,那是臺灣人善良,臺灣人善良了四百年啊。
而且這麼一繞,三四集又繞回A片了,這次A的不是觀落陰、觀光客,這次A的…
…其實我也沒很懂,這真能滿足到想看國家機器殺人於無形的A片粉絲嗎?我的意思是
,連一個故事都攪的比藻礁的地形還破碎了,我們到底要從哪裡去切入這齣劇,又從哪
裡感覺到隨時被盯著的戰慄感?從罰你做伏地挺身的死外省腔那裡?還是從那個把小孩
抱在膝蓋摩擦又拿著相機到處拍拍拍的情色狗仔隊大叔那邊?(不過這裡要說句公道話
,把攝影機的快門比喻成槍的扳機,也算是簡潔明快又少數能讓觀眾意識到「黨國視線
」威力的畫面了。)這些政治碎片跟若有似無的愛情碎片還有奇特的夢遊碎片拼在一起
之後,乍看之下還真是一個故事,可是細看之後,每條故事的軸線彼此之間的關係比臺
灣文化產業的氣息還稀薄,雖然並不那麼無藥可救。
我前面還只談美學問題,也只想停在美學問題,但在這裡我只想稍微指出兩個政治
問題。第一、都把白色恐怖攤出來了,都把《臺灣人四百年史》攤出來了,為什麼,為
什麼「那個人」的名字這麼難講出來?到底是講出「QQㄋㄟㄋㄟ好喝到咩噗茶」比較
害羞,還是「蔣中正」比較可恥?我真的不是很懂,這麼這麼多已經明白到不行的關鍵
場景,然後你在這邊突然一個後退,像是國小生一樣喔不好意思我超線了對不起我只會
說「民族的偉人」,我不很瞭解這到底能用什麼美學考量來解釋它的明白。
第二、我想問一下,所以你們說的要讓台劇站出來,或是所謂好的台劇「基本功」
,就停在這裡了嗎?我想要替一些政治上腦的人問一下,這玩意真的能「戰勝韓劇」嗎
?就算今天不拿最高等級的《怪奇物語》來比較,請問這齣戲能不能幹得過一票公式化
得一塌糊塗的韓國奇幻劇?不要跟我說《天橋上的魔術師》比較寫實比較WIN,寫實
是你的美學追求,但下班的追劇時光只是安慰臺灣人沒有累得像狗,而這針安慰劑的效
果實在很無力。
在前兩集剛播畢時,我就在自己的社交網站批評過一次,《天橋上的魔術師》拿了
這麼多錢沒花在刀口淨買刀鞘,可還是很希望它可以在後面的表現狠狠地打我一巴掌,
順道還噴我兩句「再說細節不重要啊」之類的垃圾話,但已經四集過去,這玩意還能怎
麼搞,我是一點期待心理都沒有了,只希望下次打開五六集的時候Uber eat可
以準時些,不要讓我一門心思淨在挑人家毛病,給不了外送員的負評導演也只能概括承
受。
--
[當仁不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109.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614626224.A.86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