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告別】
練習告別是今時今日每個香港人必修的一課,除了熟識的人、慣讀的報紙,還有代表香港的山頂纜車。今個周末過後,行駛 32 年的第 5 代酒紅色纜車便會退役,值此之際,不妨趁機了解一下纜車的種種。
全長 1,365 米、以 2 條直徑達 4.4 厘米粗鋼纜拖拉的山頂纜車歷史悠久,是全亞洲第一條纜索鐵路。1880 年代,山頂酒店開業、住宅開發,增加了對山頂的交通需求。蘇格蘭商人 Alexander Findlay Smith 看準機會,提出建造纜車計劃,取代當時常用的轎,計劃獲得政府首肯。山頂纜車終於 1888 年 5 月 30 日起正式開始營運。
當時,殖民地政府對山頂發展有嚴格規定,例如不准許華人居住於山頂,山頂儼如富商權貴的後花園。在纜車營運初期,亦秉持這種社會分層的做法,設有頭等座位供殖民地官員和太平山居民使用,二等座位予英國軍人和香港警務人員,三等座位讓一般市民和動物乘坐。
而在 1908 至 1949 年間,纜車首排的 2 個座位預留給時任港督夫婦乘坐。座位背後亦有特製銅牌,印上「此座位留座予總督閣下」(This seat is reserved for His Excellency, the Governor.),足顯其地位尊隆。當然,港督不會無時無刻都乘搭纜車,但為表尊重,只在開車前 2 分鐘仍未見港督身影,其他乘客才可佔用座位。
經過逾 130 年時間,纜車不斷推陳出新,改善設計、增加座位容量,來到現在,已是第 5 代列車系統。這款即將退役的列車有不少設計巧思,如增設波浪形地台,以便乘客在傾斜路段仍可站穩;引入微型計算機控制電力驅動系統,將全程行駛時間縮短至 7 分鐘等。
不過,酒紅色車身緩緩滑行山巒之間的景象,早成香港的代表形象之一。不知翻新過後的新一代山頂纜車,又能否延續這一份香港情懷?
#茶杯社會萬象
#茶杯你不知道的古事
#香港 #太平山 #太平山頂 #山頂 #山頂纜車 #纜車 #歷史 #交通 #ThePeak #PeakTram #ThePeakHongKong
太平山開發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是一隻老鼠,吱吱。
這是一個老鼠與香港人,從好友變成世仇的故事。
一切要從持續了三十年的「鼠疫之戰」說起…吱吱!
在1894年5月在太平山街發生的鼠疫,導致二千多人類死亡,大量香港人逃離香港,令當年人口從23萬跌至9萬。
當然這不是我的親身經歷,是我的祖祖祖祖祖…隨便啦,總而言之就是我們鼠族留傳下來的故事。
從1841年香港開埠以來,熱病便一直流行,當年剛進駐香港進行殖民,以及東印度公司派來香港的外國人,很多人都因不適應香港潮濕的氣候而患上熱病,甚至死亡。
哈哈吱吱!活該啊人類!
我們鼠族適應能力強,在潮濕的環境更有利於我們生長,對我們來說,香港反而是個天堂。
同一時間,鼠族的第一個敵人出現了。他叫哈蘭醫生(Dr. William A. Harland)是香港第一次進行截肢手術的醫生。1853年,他受聘來香港為殖民地醫官。
他到埗後,視察過香港的環境,曾多次向當時港督寶寧要求,香港的衛生必須大力改善,包括垃圾清理和污水排放的問題。
我們鼠族最喜歡在污水渠裏玩耍覓食,要清理污水就等同把我們的水上樂園拆掉!可惡的人類!吱吱!
我一開始也說過,香港人曾經是我們的朋友。在1858年,哈蘭醫生因為替華人診症而患上熱病,最後不治死亡。
1859年,港督羅便臣意識到環境衛生是引發疫病有莫大關聯,加上當時香港人口急增,他為了解決食水的問題,興建香港第一座水庫「薄扶林水塘」,在這之前,香港飲用水主要靠水井和溪流。
薄扶林水塘在1863年建成並多次擴充,一直沿用至今。
呸!吱吱!才死了一個人,有什麼了不起!
鼠族的第二個敵人,正是後來上任的港督寶雲,更成立「潔淨局」改善各方面的環境問題,這簡直就是向我們宣戰。
不過他也只是個孱弱的人類,才上任兩年便因為抵受不住香港的環境,因健康問題回鄉。
吱吱!活該!(舉中指)
潔淨局名存實亡,香港衛生環境依舊惡劣,又到了下一任港督德輔,一到港便收到數萬人簽署的請願信,要求改善環境問題。
政府便推行舊區重建清拆政策,亦對受影響居民賠償,還是受到當時許多華人極力反對,但最後政策還是成功通過了。
正所謂狗改不了吃屎,人類改不了自私。
在港的華裔商人開始收購洋樓,改建成唐樓租給華人居住。在洋人華人混居的情況下,由於生活習慣不同,使洋人的地區衛生變得惡劣。
政府有見及此,在1889年頒佈一條法例叫《歐洲人住宅區保留條例》,使洋人與華人分開區域生活。
西環、上環一帶變成華人聚居的地方,亦因為這個原因,今日的香港,你會發現灣仔、中環、金鐘全都是商業大廈,而上環卻保留傳統味的海味店。
由於華人的居住環境進一步受到限制,第一代的「劏房」也出現了!一個家庭住在約6呎 x 5呎的地方,更會在床下底養豬養雞,在大廈的地牢養牛。
這樣的居住環境,自然吸引了大批鼠族進駐及繁殖。在人鼠混居的情況下,鼠疫終於在1894年的5月,在太平山街一帶爆發了!
人類與老鼠的30年戰爭也開始了!
當時單計一個月已有400多人死亡,英軍與警察協力進行了一次名為「清洗之旅」的滅鼠運動。
進入疫區進行大清洗,更發現多具已經患鼠疫死去多時的屍體,最後政府將華人聚居的384棟房屋全部清拆,徹底進行消毒。故有「清洗太平地」之稱。
(現時該處為卜公花園)
將患病的人至一艘叫「海之家」的船上進行隔離及治療。然而,說好聽點是治療,難聽點就是等死,鼠疫的死亡率高達95%以上。
鼠疫當然沒有這麼容易被打倒,我們鼠族也四散到其他居住的地方。
政府為了撲滅老鼠,更公開懸賞鼓勵市民捉老鼠,每捉到一隻老鼠,便會得到2仙至5仙酬金。
人類總要犯同樣的錯誤,為了賺取報酬,不惜到外地找來老鼠,甚至養殖老鼠銷售給政府。
於是,政府很快就取消了該政策,哈哈!
敬酒不吃吃罰酒,政府決定對家居進行強制檢查,定期對地區進行清潔消毒,若住屋不合衛生規格便收取罰款。
政府大力宣傳「過街老鼠 人人喊打」,更在每條燈柱加裝鼠箱,給市民放置打死的老鼠。
就因為這樣,我們鼠族便由朋友關係轉化成敵人。鼠疫最終在1926年在香港絕跡。
「懂了吧?臭人類!快放了我!我們是朋友啊啊啊~」
「別看我長得像老鼠,其實我是貓!快收養我吧,喵喵喵~」
我不慎中了陷阱,被困在鼠籠內。可是,那人類好像沒有放過我的意思。
你以為故事這樣就完了嗎?
雖然鼠疫被消滅了,但日本人卻計劃培殖300萬隻老鼠、2噸跳蚤。
進行一次細菌戰!
有興趣看嗎?給我一個Like & Share吧!
在香港被消失前,我想用故事將歷史留住。
我想眾籌一本書《屬於香港人》
也許你覺得歷史很悶,但我對寫故事有100%信心。
香港人亦有義務瞭解香港歷史!
全書以故事讓你瞭解歷史,用手繪地圖使你明白當時狀況!
《屬於香港人》六月出貨。
為避免這本書「被消失」,唯一方法是「沒存在過」。
所以只接受預售,有多少預訂,就印多少本。
不會公開發售。
預售網址:(可寄海外)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i/Xqe2DogAA
太平山開發史 在 林姿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重建太平山森林鐵道歷史軌跡
#再造太平山林業發展史
#土場至太平山可行性研究經費獲核定
#感謝交通部的大力支持
宜蘭太平山林業開發歷經日治時期、光復前後至轉型為森林遊樂區,不只是臺灣林業發展的縮影,對臺灣經濟發展亦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太平山森林鐵道在歷史記憶、產業發展及地方生活上,具有之重要的意涵與價值,在去年8月及12月時姿妙帶領團隊出席中央會議,極力爭取,感謝公共工程委員會吳主委澤成協助,最終促成中央與地方達成共識!
因山地線資料較為缺乏,先行的平地線可行性研究目前進入期中審查階段,為完整太平山林業開發史並提高計畫效益,縣府更積極爭取山地線可行性研究經費,並於日前獲得交通部核定!
經山地線納入平地線一併研究評估之完整方案,不僅是重建太平山運材軌跡,更希望能完整重現宜蘭在林業、紙業、糖業及電力發展的過往歷史,賦予鐵道旅遊更多的文化意涵,提升軌道運輸之文化與旅遊魅力,創造軌道系統之附加價值,吸引更多國內、外旅遊人潮到訪宜蘭,體驗宜蘭好生活!
太平山開發史 在 福爾摩沙的呼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太平山 名貴的木材生產,不論是在日本時代還是在光復後,它對我們整個台灣的經濟建設貢獻相當大,像這樣有貢獻有 歷史 的 太平山 ,後來沒有人去注意, ... ... <看更多>
太平山開發史 在 太平山開発史(日本語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太平山 開発史(日本語版) · Page · Book · 中山路3段291號 · +886 910 141 413 · [email protected] · See more about 太平山開発史(日本語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