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美國人積極避孕真相
一般民間經驗認為,人們在無所事事的情況下就會做愛,被稱為「停電生娃理論」(blackout babies theory)。這種理論常在災難發生後出現,但理應由此引發的嬰兒潮卻從未出現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曾催生有關預測,認為居家令最終會帶來一波嬰兒潮。然而美國人預期孩子的數量並非比平時多得多,而是少得多。
事實將證明,在美國各地的睡房裡,夫妻們正在作出的決定,其重要性如同政府政策制定者的決策,對我們經濟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今天的孩子數量越來越少,意味著將來的消費者、上班族和納稅人也越來越少。換句話說,經濟規模將會減少——當然,環境足跡也會減少,這也是一種好處。
聽起來平淡無奇,規劃一個家庭是否需要增加成員人數,需要考慮準媽媽的年齡、負擔到照顧子女的費用與否、完成大學課程費用、收入和職業穩定性等多種因素。與經濟大蕭條相比,在如今這個疫情所造成的經濟危機中,為人父母的好處已不再具有吸引力。古特馬赫研究所(Guttmacher Institute)在4月底、5月初對大約2000名美國婦女進行了調查,發現34%的人因疫情想推遲懷孕或減少生兒育女,表示很快就會要孩子或想生更多孩子的比例只有17%。
而且,避孕產品供應商報告說,疫情之下,他們的銷售出現增長,因為人們為防範供應短缺而開始囤貨。一些消息來源也表示,市場對長效避孕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美國醫療保健公司Pill Club發現,在6月份,人們對Annovera子宮環的需求增長了65%(Annovera的避孕效果長達一年)。在美國,一般需要避孕的人都可以得到避孕服務,與貧窮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情況相反。在那些國家,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4月份的估算,無法獲得避孕服務可能會在半年內導致多達700萬宗的意外懷孕。
美國計劃生育協會(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of America,PPFA)醫療服務高級總監迪安(Gillian Dean)博士說,該公司墮胎藥的市場需求有所增加。她說,有幾名婦女向她求助,以終止懷孕,「若非疫情影響經濟環境,她們本來希望將孩子生下來。」
即使疫情結束,許多降低美國生育率的因素也仍然存在,例如因生育孩子而對婦女的職業生涯造成的傷害,以及較高的托兒、教育和健康保險費用等。古佐說,托兒服務對已經有了孩子的夫婦尤為重要,因為他們更能意識到這是有問題的:「在某些州份,托兒費比上大學學費還貴。」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家史蒂文森(Betsey Stevenson)告訴《政客雜誌》(Politico Magazine),與托兒服務一樣重要的是,聯邦政府撥給該領域的疫情救助要少於對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的救助。——Peter Coy、Alexander Tanzi、Maeve Sheehey;譯 永年
#生育率下降 #避孕 #經濟衰退 #新型冠狀病毒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01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子宮托費用 在 慌太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記得坐月子時
月嫂阿姨曾經告訴我:
「以後妳要加油了,我有下班時間,
但是媽媽沒有。」
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人們才會開始意識到
其實「#家務勞動」也是一份工作?
我們同意保母、幫傭或者是家教都能領薪水,
我們外帶三餐或者延托孩子時
總是願意支付出額外的費用
但是我們卻覺得一個認真持家的媽媽所做的事情
都是 #理所當然的 !?
很多男人常常一句 #我要加班
然後就什麼事都不管
不得不說上班工作真的真的很辛苦
但難道只有賺錢的人最偉大?
在背後持家的人,只能默默扮演配合的角色嗎?
當爸爸在公司加班的同時,
媽媽不也是在家裡 #加著無止盡的班嗎?
公司裡有開不完的會
家裡也有做不完的家事
盧不停的小孩、 數不清的突發狀況……
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呀。
一樣在為這個家努力
那為什麼下班後很累的男人
能癱在沙發上滑手機不發一語
而一整天都沒有完整休息時間的女人
還得替他張羅晚餐、端茶水 ?
因為「要上班」 所以 孩子晚上不睡妳來顧
因為「要上班」 所以 回家就是等著休息下班
因為「要上班」 所以 家裡的事就是女人的事
因為「我賺錢」
所以 我能大聲地說
「房貸是我繳的,餐費是我付的」
而負責拖地、買菜、接送、
甚至為了孩子而失去工作的你……
就是 #我養的 簡稱 #米蟲
這樣的定位,對無怨無悔付出的女人來說
公平嗎?
當男人不停地升遷,女人卻停留在原地
人們常常會說
「你是媽媽,這本來就是你的責任」
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孩子是媽媽生的
絕對是媽媽 #一輩子的責任
那麼爸爸的責任呢?
難道只要拿錢回家 就能當爸爸了嗎?
這樣的你,跟單身有什麼兩樣?
更別說那些連錢都沒拿回家的男人了
除了當捐精者以外
真的不知道你哪個地方配得上爸爸這個身份?
擁有子宮而懷孕 是女人的天職
養育小孩 卻不單單只是女人的事
我可以忍受你工作很忙,無暇處理家裡的事情
我可以幫你扛下所有該扛的擔子
我可以永遠沒有完整的休息
但我不能接受
#你沒有心
只有夫妻雙方彼此支援 互相體諒
才是一個家最完整的樣子。
#女人別再當類單親
#累久了還不如真正單親
#感謝我的老公工作超忙但是回家後還是很體諒
子宮托費用 在 林易瑩 台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想在母親節這天快過完的時候,談一些比較不同的看法,大家都在說「母親節快樂」、「謝謝辛苦的媽媽」,我們也應該趁今天思考一下,母親要如何才能快樂?成為母親是女性快樂的要件嗎?
上任以來無論是處理幼托還是勞動政策,都更加了解「不敢生」的女性適何處境,但除了「不敢生」,適婚年齡的女性也常常面對「不敢不生」的社會期待,所以在母親節,我想再次談談另一種性別角色——那些並未計畫成為媽媽的女人。
#生育是一種選擇
和年輕的女孩們聊到各自的未來規畫時,有些人說她想結婚,有些人則不想,也有人問,不想生小孩不行嗎?
原來,大家在畢業、踏入職場或唸研究所後,常會發現親友問候的話題變得跟以往不同,開始圍繞著「有沒有交往對象」、「要不要結婚」或「要不要生小孩」打轉。一旦透露自己沒有踏入婚姻或生育的意願,便得不到支持或鼓勵的回應,甚至被貼上「自私」、「不負責任」、「孤老」的標籤。彷彿,來到適婚年齡之後,女性的身體成了一種公共財;彷彿,一個女人存在的意義,只在孕育下一代而已。
但是,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屬於自己的吧!既然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身體自主權,生育的選擇也該如同我們其他的選擇一般受到尊重,不是嗎?成為母親、孕育自己的孩子的確是一個很棒的人生選項,卻不是義務。除了母親這個角色之外,女人的生命還有各式各樣的可能。選擇不生育,是因為我們有權想像與實踐自己所期望的未來。
#政府有責任打造一個能夠提升生育意願的環境
去年,兒福聯盟曾公布「2019年台灣女性生育意願與育兒現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46%的育齡女性認為沒有一定要生孩子,影響生育意願的原因包括「經濟狀況不允許,無法負擔育兒費用」(63.8%)、「無法保證給孩子理想中的生活」(41.1%)等。而今年的調查也特別注意到年輕女性的生育意願更加低落,許多未生育女性表示「不想現有的自由和較寬裕生活被影響」(55.2%),認為生育得不到工作職場(34%)和政府政策(42.3%)的支持。另外,職業媽媽飽受工作與育兒失衡之苦(75.4%),全職媽媽則苦於經濟無法自主(72.1%)或疲累導致健康亮紅燈(72.1%)。
看了這份調查,心情非常沈重。如同我一再強調的,房價、收入、勞動環境都是影響生育意願的主要原因。當年輕人的現實生活是每天下班都累得像條狗,收入卻只能勉強糊口,而房價更是高不可攀的時候,成家立業與生兒育女會變得遙不可及,真的一點也不奇怪。當人發覺自己的經濟與生活條件完全不足以給孩子夠好的生活時,不生育便成為一個理性的選擇。
生育是一種選擇,而非壓迫。與其歌頌母親的偉大,不如給母親們更完善的社會支持與托育政策。要提升生育率,政府有責任消除那些影響生育意願的負面因素,打造一個能夠提升生育意願的環境。而我也會持續在住宅、勞動、托育等政策為大家把關,努力帶給每個家庭更好的生活!
📖 兒福聯盟「催生政策大除錯:友善企業 合理房價 支持全職媽媽 補助從二寶開始」
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2190
#我的子宮我做主
#婚育與否是隱私不要一直問
--------------------------------------
📌 http://bit.ly/易瑩的Instagram
📌 http://bit.ly/易瑩的Youtube
📌 http://bit.ly/易瑩的開放資料平台
子宮托費用 在 子宮托的這些問題,你一定困惑過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盆腔器官脫垂的治療可以分為手術治療方式和非手術治療方式,但手術治療存在著風險大、費用高、禁忌多、效果不理想、併發症多等缺點。 近些年來,非手術 ... ... <看更多>
子宮托費用 在 BabyMother - [生產] 子宮脫垂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推薦與評價
大致上這些看完你大概可以有個頭緒接下來則是煩惱要手術還是用子宮托以及要找哪間 ... 安和婦產科鄢源貴建議腹腔鏡以人工韌帶修補費用十萬以上術後兩個月不可提重物3. ... <看更多>
子宮托費用 在 [生產] 子宮脫垂-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版上其實相關能參考的資料不多
但相信遇到脫垂的媽媽們不少
(只是有苦難言...)
產後要坐月子、照顧新生兒、產後憂鬱
以及夫妻關係的轉變
這時又來個器官脫垂...
真的會讓人心力交瘁
身為過來人(其實也還沒過去...)
簡單分享當初找的資料供參考
什麼是子宮脫垂
脫垂程度
子宮及陰道脫垂之保守性治療
https://reurl.cc/7dzEN
子宮脫垂怎麼治療?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3618
30多歲就子宮脫垂 體質惹的禍
https://reurl.cc/ZVL23
骨盆腔鬆弛_直腸脫垂&子宮脫垂
https://www.peiyulinmd.com/2017/05/pelvicprolapse02.html
婦女尿失禁微創性手術治療新趨勢 –人工韌帶(吊帶)
https://reurl.cc/dy4pM
骨盆鬆弛.子宮下垂?試試"子宮托"吧
https://www.knh.org.tw/news/4/23
中山醫院:子宮托的介紹
大致上這些看完你大概可以有個頭緒
接下來則是煩惱要手術還是用子宮托
以及要找哪間醫院哪個醫生
我的部分就是雖小體質
求診過:
1.林口長庚林益豪
判定2.5度脫垂,建議先自行復健做凱格爾
復健效果不彰,十個月後不適感越來越明顯
2.安和婦產科鄢源貴
建議腹腔鏡以人工韌帶修補
費用十萬以上
術後兩個月不可提重物
3.輔大陳欽德
其實陳醫師專長是產科,但朋友建議可以給他看看
被告知骨盆大
雖然不是去產檢但陳醫師很認真地回覆我的問題
4.榮總洪煥程
認為是體質關係,全身韌帶可能都比較弱
試戴子宮托需事先跟廠商約
5.輔大呂彥鋒
也是以產檢為主的醫師
因方便回診故在此試戴子宮托
但很蝦的是護理師跟我說錯尺寸
(還是我自己發現= =")
換較合適尺寸後
還要我把試戴的自己留著
再到杏一買一個新的還給他們...
問題是試戴的那個也不是新的好嗎!!(上面還有汙漬)
(後來聽廠商說各家醫院作法不同
有的會要病人買新的,有的不必)
讓人覺得傻眼
所以建議還是找專業點的醫院醫師
裝子宮托後生活品質好很多
但最終還是要開刀的
提醒大家一旦發現有脫垂狀況
最好盡快處理
另外謝謝之前來信給我分享的版友
也歡迎同病相憐的媽媽們分享病況
祝福大家都能早日康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128.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53706204.A.4C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