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嘉義縣及屏東各新增1例本土病例,其中,嘉義是泡茶群聚專案延伸個案,而屏東則是之前的台東旅遊團專案、其中一確診者的太太。另外,高雄市府為避免像苗栗一樣出現移工群聚感疫,也決定在路竹、楠梓及前鎮3個科技產業及科學園區設快篩站,預計9日開始要採檢1萬380人。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自由高雄-即時火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經濟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2022/01/27「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環境影響說明書」及 ... 的評價
- 關於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揭牌〔 記者邱毓江/屏東報導〕 高雄前鎮 的評價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品味生活】
屏東在地企業全力朝著泵浦界節能領導品牌目標前進!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經濟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加強防疫,經濟部加工處與各縣市政府合作,拚一週內完成科技產業園區內逾萬名國際移工的快篩作業,希望能有效控管群聚染疫風險,同時為國內高科技產業防堵疫情。
感謝高雄市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屏東縣潘孟安縣長、台中市盧秀燕市長,還有民間醫療團體的協助,高雄楠梓、前鎮及屏東科技產業園區的國際移工快篩站已經設立完成,而且在 6/9 就開始進行篩檢作業。而台中潭子、台中港科技產業園區,也配合台中市政府規劃分別設置快篩站或由鄰近醫院支援快篩工作。
除了以最快速度完成快篩站的設置,加工處也會全面加強環境消毒,提供園區廠商疫情與防疫資訊,並且輔導廠商建立管理機制、落實防疫,共同守護園區跟企業員工,也確保產業能夠正常營運。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嘉義縣及屏東各新增1例本土病例,其中,嘉義是泡茶群聚專案延伸個案,而屏東則是之前的台東旅遊團專案、其中一確診者的太太。另外,高雄市府為避免像苗栗一樣出現移工群聚感疫,也決定在路竹、楠梓及前鎮3個科技產業及科學園區設快篩站,預計9日開始要採檢1萬380人。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971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起來屏東,牽手愛森林!》
〜高金素梅 2020.6.17-18 屏東萬巒
今年2月18日,台糖公司在萬巒鄉舉辦「砍樹種電」說明會,表示要將185號沿山公路旁、200公頃森林砍掉,改成太陽能板的「光電園區」。這項只顧發展綠能、卻讓二十年造林毀於一旦的作法,引發了萬巒鄉長林國順和地方環保團體與在地鄉民的反彈和質疑。
屏東縣是我們原住民人口集中居住的大縣,將近占了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住在這裡的族人同胞大多數都從事農業,所以屏東縣的氣候、土壤和水源議題,自然會引起我和族人們的關注。
3月20日,我在立法院對行政院長蘇貞長做了總質詢,我對屏東縣這種砍百萬棵樹來發展光電的離奇手段,質問了蘇院長:「砍樹種電,還算是綠電嗎?」
儘管蘇院長回應說:「台灣要多種樹,少砍樹」,但農委會還是要繼續推動它的「農營型光電計畫」,要繼續砍樹種電的計畫。這讓我感到:台灣森林,岌岌可危。我應該要和族人同胞一起用行動來阻止這場台灣樹木的生態浩劫!
6月,就在立法院要休會之前,萬巒鄉的林國順鄉長邀請我到萬巒鄉走走看看,我很高興地答應了,俗話說得好:「德不孤,必有鄰」,我很想和這位反對砍樹種電的鄉長,一起聊聊保護森林的未來。
來到萬巒鄉公所的時候是下午4點,可是炙熱的陽光一點都沒有黃昏該有的柔和,36度就好像是中午一樣。藍色東港溪保護協會的周克任理事長說:「台糖在屏東平地造林二十年,讓屏東的氣溫平均降低了兩度,如果政府執意要砍樹種電,那未來屏東夏天的溫度不就逼近攝氏四十度了嗎?」
這會造成什麼樣的災難性後果呢?我們要留給我們的子孫什麼樣的氣候和景觀啊?林國順鄉長說:「我是九品芝麻官,但是頭上頂著一個大問號?」
屏東20年平地造林,茁壯的不只是樹木而已,它還帶動了人民的環保意識和在地的多元產業風格。看著在地小農介紹栽種一草一木的用心,就能夠體會到這裡的小農守護那一百萬棵樹的堅定和不捨。這些和我一起為樹請命的戰友,給了我溫暖、鼓舞和感動。
清晨,林國順鄉長、莊景星鄉長、周陳文彬議員、華李立民主席,我們ㄧ起在平地森林中慢跑。誰能想像,20年前,這條沿山公路邊,曾經只是一大片的甘蔗田。每逢甘蔗收成之後,這裡就會是一片燒掉甘蔗葉的大火,火燒之後,只剩荒蕪的灰燼而已。如今,這片造林二十年、微風徐徐的森林風景線,真的非常美麗。在這個陽光掩映的森林晨跑,你會感受到綠意盎然森呼吸。
我很想在這片森林舉辦親子路跑,舉辦攝影比賽,為我們的世代留下為樹請命的見證,用生動的影像,吸引所有愛樹的同志,一起來屏東,牽手愛森林!
延伸閱讀:
《砍百萬棵樹種電 這算綠電嗎?》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1822357066/posts/2866158226760733/
《發展高科技!還是跌入進步陷阱?》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1822357066/posts/2872380842805138/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凌子楚最清楚直播】說清楚,嘉義科學園區(1044)
從嘉義市和新竹市城市發展的比較,談嘉義市沿途老化,青年外移的發展困境,一次講清楚科學園區對嘉義市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首先,我從移民社會的文化角度,介紹宗教文化。
300年前,第一代移民,披荊斬棘,跨過黑水溝,來到嘉義的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有一句台灣諺語:十去, 六死 ,三留,一回頭,成功的比例只有30%。
第一代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輕車簡從,就只帶著土地公,來到嘉義。所以,1664年成立的東城門的東安宮,並記錄了第一代嘉義移民的歷史。
第二代的泉州移民,帶著保生大帝的信仰,來到嘉義開墾,1701年成立,仁武宮大道公廟,反映了這一段移民的軌跡。
1715年成立的城隍廟,見證了第三代移民,跟著政府官員和家屬,來到台灣的歷史軌跡。
因此,御賜皇帝帽的城隍爺,也代表清朝政府,巧妙地運用民間信仰,象徵了政府合法統治。
1815年,武當山玄天上帝廟的成立,見證了最後一波,漳州移民在嘉義的文化縮影。
所以,嘉義市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只要有好的停車場,和公共運輸政策,就可以讓全台各地的遊客,在三個小時內,暢遊嘉義市的四大百年古廟,見證台灣300年來,移民社會,特別是最早期的泉州和漳州移民,仍然透過宗教保存完好的文化縮影。
整個台灣西部走廊,只有嘉義縣市和屏東縣,沒有科學園區,雲林縣有96公頃,台南是有1043公頃的科學園區。
工業區,是縣市政府主導,經濟部核准,各種不同類型,內外銷產業兼具的工業生產基地,開發時間長,要不是碰到這一次的中美貿易大戰,台商回流,可能到今天都會乏人問津,暴露地方政府,有土地開發能力,欠缺招商規劃的短處。
科學園區,是由中央政府科技部主導,全程規劃,從土地徵收、道路開發、污水下水道,到水資源中心(污水處理廠),到國際招商,都是由中央規劃買單,無論在執行效率,和招商能力上,都是地方政府望塵莫及的所在。
對於財政貧乏的嘉義市縣而言,這應該是缺乏科學園區的我們,改變城市發展,彎道超車的最佳選項。
透過新竹市和嘉義市兩個城市發展的比較,可以了解嘉義市,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真正原因。
37年前嘉義市和新竹市的人口概略相同,37年後的今天,嘉義市人口仍然維持26萬左右,但是新竹市已經發展成有45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
每年人口出生率的比較,嘉義市,從37年前的4722人,下降到1886人,新竹市,雖然也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從6100人,下降到4019人。
嘉義市,因為青年外移,出生人口腰斬,一半以上,直接影響未來15年後,六所國立高中,員額嚴重不足。
嘉義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37年前11,385人,驟升到39,737人。
雖然,新竹市也受到人口老化的影響,從37年前的13,775人,增加到53,428人,但因為人口增減不同,嘉義市人口老化的比例,已經超過15%,新竹市只佔了11%,這為青年外移和人口老化,互為因果的關係,找到了證據。
另外,從國家稅收作比較,新竹市目前的國稅收入,每年高達1067億元,嘉義市只有31億元,不到新竹市10位數,零頭的一半。
但是,嘉義市,因為有三百年發展的歷史基底,也有許多富超過三代的家族在此。
所以,在國稅的細項比較中,嘉義市可以足堪告慰,可以和新竹市相比,就是證券交易稅,見證了嘉義市百年移民歷史的百年移民財力。
另外,反映在自籌款的比較上,嘉義市自籌款的比例是27%,新竹市自籌款比例52%,幾乎是嘉義的兩倍。
所以,從城市發展比較的角度,可以清楚的知道,嘉義市目前發展的困境,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就是缺乏科學園區。
由於,嘉義市在100年前,日治時代,就是以26萬人口,作為都市計劃的上位概念,37年前我們就已經達到標準,如果沒有中央政策改變,都市計劃變更,將遙遙無期,進無步,退無路。
總之,解鈴仍須繫鈴人,沒有中央政策改變的科學園區投資,造成嘉義市的人口停滯,和都市計劃的法令限制,使得嘉義市政府,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雖然擁有1500公頃農地,卻不能像沒有都市計劃的嘉義縣政府,可以大刀闊斧,自主的變更農業區為工業區,解決老農經濟困境,增加投資,提高就業機會,讓青年返鄉。
爭取牛稠溪科學園區,可以讓青年返鄉,讓人口不再外移,讓三代同堂,成為嘉義人共同的選項。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揭牌〔 記者邱毓江/屏東報導〕 高雄前鎮 的推薦與評價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揭牌〔 記者邱毓江/屏東報導〕 高雄前鎮、高雄楠梓、台中潭子、中港及屏東加工出口區於28日同步舉辦揭牌儀式,將正式改名成科技產業園區,屏東縣長 ... ... <看更多>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在 2022/01/27「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環境影響說明書」及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01/27「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 (擴區)環境影響說明書」及「屏東縣六塊厝農場設置加工出口區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五次變更內容對照表」專案小組聯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