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來的人寄語:去外面享受自由的氣息吧!
這個夏天,香港再次掀起移民潮,機場的送機大堂幾乎每天都上映著一幕又一幕的離別戲...「離別」仿佛變成了香港人的日常。今集佩儀帶大家一起探討各階層人士對移民潮的看法!到底有多少港人決意離開?留下來的人又有什麼原因?老一輩對移民又有什麼看法?
👇Follow我哋成員啦!
佩儀 https://www.instagram.com/ppui.yee/
曉欣 https://www.instagram.com/hhiuyyan/
---------------
Follow埋我哋港實測IG睇最新搞作啦! Instagram.com/testhongkong/
#港實測 #testhongkong #挑戰 #移民 #移民潮 #機場 #離別 #移民英國 #移民加大拿 #移民台灣 #移民攻略 #留下來的人 #新移民 #老人家 #長輩 #港男 #港女 #海外升學 #時事 #熱話 #社會 #探討 #後生仔 #年輕人 #街訪 #感動 #洋蔥 #hongkong #香港 #YouTuber #香港youtuber #HKYouTuber
---------------
小測試、大反思,《港。實測》為你實測民生大小事。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8歲老貓—流浪貓變貓界何鴻燊活到人類過百歲 主人推遲移民結婚陪走最後一程 貓生短暫,一般壽命只有十多年,活過20歲算長壽,能活得到28歲更是難得。貓的28歲,算起來已等於人類的124歲了,老人家少不免機能退化,外表和體能均不復從前。主人看在眼內,心酸欷歔在所難免,但能相伴相依多年,終究是福氣。 ...
「帶老人家移民」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帶老人家移民 在 港。實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帶老人家移民 在 櫃子小姐愛旅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帶老人家移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帶老人家移民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帶老人家移民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帶老人家移民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帶老人家移民 在 [問題] 帶爸媽出國語言問題- 看板Japan_Trav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帶老人家移民 在 純粹好奇,依到帶最老既長者黎英國係幾多歲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帶老人家移民 在 【籽想重溫】獨女帶78歲爸爸移民英國|老人家點樣捱過冬天封 ... 的評價
帶老人家移民 在 櫃子小姐愛旅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在 #飄洋過海的移民故事 社團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很感動。
「這是幾年前教會裡一位老弟兄發生的親身經歷:
伍先生尋友記--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伍老先生,九十三歲了,之前在溫哥華開了個小店舖,賣賣手工餃子和大餅之類的,是台灣移民過來的山東人。
老先生前幾年的某個舊曆年回台灣過年,臨要回溫哥華的前一天,他突然想起一位四十年沒有聯絡的老同袍,跟家人拗了起來:沒有找到這位老朋友,他不上飛機!家人問:老朋友的電話、地址呢?都沒有!
都沒有?那不是空話嗎?人海茫茫怎麼找?
「有位趙大姐跟他有聯絡,找到趙大姐,一定就能找到他!」
那,趙大姐電話、地址呢?
也沒有!最後一次聯絡是二十年前。
這不是刁難人嗎?
「不管,沒找到這位老朋友,我不回溫哥華!」
總有個蛛絲馬跡?
哦,有!她住在南機場附近!
家人把他帶到南機場,那兒早已大樓林立,那家那戶都不認得了!
家人半哄半賭氣:「那你就隨便挑棟大樓在樓下喊吧,沒準趙大姐能聽見!」
老人家還真喊起來了:「趙大姐!」,「趙大姐!」....鋼筋水泥的,別說聽不見,能聽見也未必有這人!
可就偏巧,正喊著,一位路過的中年人,走過去,又走了回來:「請問,你們喊那位趙大姐啊?」
老先生連忙報上姓名,中年人說:「那是我媽!」
於是,透過趙大姐,老先生真找到那位失聯多年的老同袍。老同袍原來住院去了,這一天剛出院。兩老一見面,哭啊:「這輩子只怕是最後一面了!」!
念念不忘,果然必有迴響!」
人生總會有一些人是我們念念不忘,想再見個面聚一聚的!
可能是你的老戰友,可能是幫助過你的人,可能是你放在心裡深處的一個人。
記得那年父親走後不久,有位朋友從南投山上帶了很多他自己種的農產品來家裡拜訪父親,一進門,他知道父親走了,老淚縱橫的哭了起來!覺得他沒有即時來見到父親的一面非常難過。
這位朋友,是幾年前父親接到的一個代書的案子,因為他們的經濟狀況真的很不好,父親幫忙辦完之後沒有收費,對方一直放在心上,直想說要來謝謝父親,但是沒辦法見到他最後一面!
我聽到母親說了這事,覺得這樣的人生風景好美!
原來這一點點善意的支持,讓對方感受到了溫情,對方一直記在心裡!
帶老人家移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sian condition":「種族和亞裔處境的反思」,隨著全球疫情後出現的反華情緒,和特別在美國發生襲擊亞裔人士個案數目大幅上升,令亞裔美國人身分認同成為熱門話題,而這書在今年初推出了 paperback,過去只讀沉悶的政經書籍的我,本來近期集中睇小說,但 Hong 的這書,再也避不開。
本書名列去年多個年終書評十大名單中,只不過是短短二百多頁、七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作者以自己第二代韓裔美國人的身分和個人經歷,包括自己和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探討了種族、結構性種族歧視,和在白人社會主導下成長的影響等題目,也因為她是詩人和藝術家,特別討論了小時學習英文為第二語言,從而讓她對這語言有更敏感了體會和應用,和一些在藝術社群中亞裔面對的問題。
Hong 成長家庭環境中上,住在白人居住地區,甚至家有私家泳池,但不忘提醒讀者小時候住在洛杉磯Koreatown的「基層」地區,不過在1992年當地發生的黑人與韓裔種族衝突前,父親生意有成,已經搬走。與我之前介紹美國越南裔詩人/作家 Ocean Vuong 不同的,是後者以難民身分移居美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一直貧苦地工讀,Hong 讀的是私立大學,但二人對英文為第二語言的體會,在他們作品中,可見相似的地方。
尋找一起走過的經歷
兩人相似的經歷,還有是一個刻苦、堅強但對子女十分嚴厲的母親,就像我們在流行文化中阿信再加「虎媽」的印象。Hong 提及,小時到白人孩子朋友家中玩,覺得很和平和安寧,父母慈祥,小狗可愛,但回到自己家中,父母總是吵吵鬧鬧,沒有寵物,但老人家總有些古古怪怪的習慣(像祖母親用咖啡罐裝自己的尿去後花園種蔥),我想如果拍成電視處境喜劇,應該嚇壞白人,但反過來,只會令他們對小數族裔 stereotyping 的印象定型,更根深柢固。
Hong 的文章中,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她作為藝術家,作品是否被困在白人社會對亞裔的印象的框框內,要遷就他們怎看我們,才能有機會出版?甚至她透過於1982年在紐約姦殺被害的美國韓裔女詩人 Theresa Hak Kyung Cha 的事跡,質問為何媒體甚至她的藝術界同僚和朋友,分別都淡化報導或低調處理,難道亞裔面對的暴力,白人社會都不想提,不想知道太多,亞裔在他們眼中,最好是隱形?這狀況,也與黑人面對的問題和歧視,有所異同。
Hong 所提出的問題,未必有答案,卻能另我們反思自己的經驗。無論在那裡生活,或曾經在那裡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抑或「別人的國家」,是多數是少數,不要說沒有歧視,要是這樣說,肯定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包括在中國和香港。我也想,我曾經在美國留學和打工十多年,回到香港,種族上少數分子變回多數,但身分認同又在種族層面上增加變數,回歸後香港身分在國家全面管治下又不一樣了。但至少回想自己十多年在美國的經驗,究竟當時是怎樣的?
誰是「亞裔美國人」?
近年使用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一詞,原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反越戰和民權運動示威浪潮最火紅的加州柏克萊(Berkeley)所創作出來的,今天最「建制」的形容詞,當年卻已是最「前衛」的。即使在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大學時,對亞洲人的形容詞,很多人仍然以 "Oriental"(東方人)這個顯然極為殖民主義的詞語稱之。至近年,如果要向一些美國機構有需要填表,在種族一欄往往會以「亞裔美國人及太平洋島民」(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統稱,我都會不禁想,亞裔都夠包羅萬有了,怎麼把太平洋島民都打成一片?
反觀英國,近年在這些回應表格分類,都變得比較仔細了,會分為「中國人」、「華裔英國人」或甚至「香港人」,當然也有些「混血」、「其他」或「不想或選擇不回應」給選擇,始終,說是種族但其實也是身分認同的選擇問題。然而,是否美國人就是比較懶惰,還是白人主導思想下分不開,不想分?他們分不開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等等,這都罷了,就是兩個東亞裔人的不同面孔,都總是分不開,我們分辨白人面孔卻沒這問題,是否我們看荷里活電影太多,他們看亞洲片太少?
自去年起,亞裔在美國因種族歧視遭受襲擊個案大增,亞裔美國人團體因而加強聯繫,作出回應,我曾經聽過當中他們舉辦的數個網上論壇,華日韓越還有印度、菲律賓等主要社群的參與都有,他們都會指出,一般美國人社會和白人主導的理解,甚至在不同亞裔之間,其實都未必完全了解「亞裔美國人」所包含的複雜性,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語言,分隔了他們的互相了解,還有不同國家之間的政治和歷史的紛爭、新仇舊恨,在美出生的日韓中/港/台人後代,可能感受不深,但如果是新移民或者留學生,不幸地可能根本互相敵視,另一方面,新移民與否、教育程度、社會階層不同,對種族歧視的體會也不一樣。
我比較深刻印象的,是有一位講者曾經提出過,在媒體甚至官方的描述,不宜再簡化地以"China"或"Chinese"形容中國政府或官方的事宜或行為,中國餐說是"Chinese food"沒問題,但如果是政府的行為,就應該在內容和標題說明是"Chinese government",的確,任何政府也不能代表所有人,批評一個政府不應把不滿投射都該國的人民,這個建議,可圈可點!
黑暗的歷史
另外,他們在討論中提出的典型應對,必定包括在美國教育中加強亞裔在美過去面對的歧視歷史,由美國內戰結束後,失去了黑人勞動力後,美國於1860年代輸入數而萬計的中國勞工以參與興建鐵路,可說是美國鐵路尤其是開發大西部的,當初都是以中國人的血汗,甚至用上平均每公里幾條中國人命搭建出來的,但美國政府「打完齋唔要和尚」,之後卻因恐怕大量亞洲移民,通過了「排斥華人法例」(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中國人甚至其他亞洲人,甚至包括前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人,都難以移民美國,直到1960年代才真正開始改變。
今天亞裔美國人提出應該放進中小學歷史教材的,當然還有二次大戰時的日裔美國人的遭遇,他們無辜地被視為間諜,財產土地被充公,失去自由,年輕男丁卻被徵上戰場,保衛美國這「家園」,其他家人就關押在集中營多年,直到戰後才放出來,這段黑暗歷史。至於韓國和越南人,無論是否同意美國當年應否介入他們國家的內戰,阻止共產主義擴張,大概都會同意,美國接收不少來自兩國的難民或移民,多少都為贖罪。
然而,在今天美國的本土政治環境,種族主義反而更為抬頭,在部分州政府出現共和黨人大力打壓黑人投票權利和鼓吹白人至上主義,要提出亞裔美國人歷史觀,把這些美國帝國主義的黑暗歷史,放進教科書,談何容易!反過來說,政權用作政治宣傳教育的話不算,就是過去在華人社會和教材又有多少談論「賣豬仔」和美國反華移民法案?就是我這一代香港人,對這些事的印象,只有「華英雄」和黃飛鴻電影(但這些故事內容卻反而只較多描述中國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多於受白人的歧視),難道這歷史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想再提?
種族暴力未停止過
這兩年在美國發生多宗亞裔面臨種族暴力事件,特別在三藩市灣區和紐約市等地,以及在今年三月發生的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中的受害者,回想我接觸這些仇恨罪案(hate crime)的報導,始於1982年的陳果仁案。案發於我入讀美國大學前的幾個月,案件和之後數年關於的審判的報導,在我讀大學時訂閱的星島日報(記住當年未有蘋果甚至world-wide web!),應該一直看到這案件的發展。
陳果仁在中國廣東於1955年出生,六歲被被同來自廣東的養父母從孤兒院收養,帶到美國長大,於1982年二十八歲之齡,在美國底特律一家脫衣舞會所與朋友慶祝八日後將舉行的婚禮時,與在場人士起爭執,後來被兩名白種人追打,以棒球棍擊至腦死亡,四日後正式離世。這是否種族仇恨罪案?有證人表示,聽到兇徒曾經說:「都係因為你班XXXX令我哋無工做」(It's because of you little motherfuckers that we're out of work.),兩名被告當然否認說過。
歷史背景,當年美國因日本經濟起飛,尤其美國汽車業面對日本進口車競爭,節節敗退,三大汽車廠大量裁員,而底特律正是美國汽車業傳統重鎮,失業情況嚴重,雖然陳果仁是華人,相信很可能是被錯誤當作為日本人而被害。然而,州政府的審判,竟然輕判兩名兇徒罰款三千美元,守行為三年了事,華人團體說,等同公告天下,三千大元可以買起一條中國人命。
之後,有華人律師和記者介入,根據侵犯死者公民權利把案件推上聯邦法庭,原本把兇徒當中一人成功入罪判監廿五年,另一人就脫罪,但在兩年後上訴判決,兩人獲無罪釋放。最終,家人僅能以民事訴訟控告兇徒,獲判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還要分期每月幾百元地給被告慢慢還,慢慢玩!因此,今年的亞特蘭大槍擊案,社會爭論是否應該以種族仇恨罪行控告兇徒,但歷史告訴我們,在美國,要如此入罪,十分困難,結果,恐怕又是不了了之。
當然,與當年中國人被當作日本人不同,這兩年如果說有人因疫情而仇視華人,但不少在美國街頭被襲擊的,卻是其他族裔的亞裔人士,可謂諷刺,並且,這也不是因為認錯,不少襲擊者顯然沒打算再理會他們是華人或是其他亞洲人,就是發洩要叫他們「滾回家」,即使他們不少根本是土生土長美國人。可幸的是當年陳果仁案只有美國華人稍為關心,今天可能因為所有其他亞裔都一同受害,亦相信因為社會始終有少許進步,不同族裔的亞裔人士總算更大程度地合作起來。
選擇忘記的歧視?
回望我在美國生活的那些年,究竟有沒有受到種族歧視?要說出具體例子的話,我說不出來,但說沒有遇上,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定有。小的事情地方,面對過的白眼,服務上當我隱形,言語上的欺凌,必定有,但很奇怪,雖然說已經過了廿多年,是真的完全記不起來,還是我潛意識要忘記這些事、那些人?相反,像 Hong 書中形容,美國人對亞裔有些既定形象、行為模式,作為「乖乖」的「模範少數族裔」,我們只要「fit」進這些模式,自然大體上「相安無事」。當時,不自覺下,受害者也成為了種族歧視的幫凶。
我的大學處於中西部非常保守的印第安納州(Indiana),白人絕對佔最多,黑人也少,不過,可能因為屬於理工科目較强的學校,來自分布大量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算多,我大學第一年時,宿舍同房被分派了一個美國人,他來自本州的中型城市,從未踏足外國,甚至連美國本土可能只去過少數鄰近的州分,我這個香港仔同房,對他可能已算是個衝擊。我們相處不錯,但我相信他也覺得,他潛意識下覺得自己是主,我是客,他是大,我是細,而我都是用最典型的亞裔方式,用學科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得回多些尊重,尤其因為我們主修科目一樣。不過,不自覺下,這也許又已墮進「模範少數族裔」的stereotype 了。反而我有印象的,是他初時常笑我寫中文信給家人朋友(我1993年在入學第二學期才拿到電腦戶口,學識用互聯網和電郵,減少了手寫信),寫的中文字是"chicken scratch",如果以今天標準來說,算是有點歧視成分了,不過,當年,算了。
與 Hong 描述她的大學生活比較(我比她約早十年入大學),我們都是在中西部的保守州分(她在艾奧瓦州 Iowa),不過她讀藝術,我讀的是工程,也許在亞裔的模範形象中,數學、理科能力較佳,讀這些科目的話白人接受,問題較少,只要是繼續在這些方面發展,可謂各取所需,當年就算是畢業後要在當地找工作,拿工作簽證留在美國,入籍,都不困難。後來我碩士畢業後進入大型電腦公司,先後在東西岸,前後兩家公司工作,回想起來,都是走不出這亞裔模範形象。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聘請我的是一位台灣人,從一開始,我真的有想過,他是不是因為我是華人而挑選了我?結果我都沒有問過他,當時組中除了我倆沒有其他華人,而我們也從沒有在工作內外講國語。當年我讀的是電腦工程,但第一份工作卻是在電腦公司生產硬碟的製造工程部門寫相關控制機械的程式,老實說,並不十分「夾」,大學學的都不一樣,要重新學過,而硬件製造可說是比較「悶」,結果兩年後在公司轉職到西岸矽谷的前線部門,才擔上較接近軟件顧問和諮詢的工作。矽谷在科技人才上即使當年已經是個大溶爐,我的同事幾乎來自世界各地,說什麼種族歧視?雖然最終大老闆,基本上全是白種人。
後來我在1994年返回香港工作後,無論是朋友討論或是媒體訪問,問及我為何回流,我的答案都會說,在香港可以更快踏上更高的職位,事業發展更好。當然,也許在一刻是那樣,不過,我也會補充說,如果留在矽谷多一會,等及互聯網 dotcom 泡沫吹起,留在美國也許發展更好也說不定。不過,當時在美國大公司所見的,的確是即使科技行業也有這個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上面的職位望得到,但不會能上到去。我沒有詳細數據,但即使至今,大家印象中仍會覺得,除非自己創業,在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最高層,華人等亞裔的不多,除了印度人。
Minor Feelings
Hong 書中說的 minor feelings,是指當「美國式樂觀主義被置於你的身上,與自己種族實況面對呈現矛盾,導致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人家告訴你,一切在改善中,自己卻覺得,都是一樣;人家說,亞裔多成功,自己卻感覺失敗。」相反,當我們覺得,「受夠了」,要對自己誠實一些,即使要令其他人覺得「難相處」,卻會被視為「敵意、忘恩負義、妒忌、令人沮喪、好戰」,就像白人社會覺得我們走出模範樣式,出了軌。
想起來,當年離開美國,的確有點兒這些感受。不過,奇怪的是,今天在香港,如果嘗試把種族部分,自己選擇用一樣你感受到的東西代替,這「認知失調」和「被當作出了軌」的感覺,同樣出現。這,又是什麼?
所以,我說這書避不開,是因為有些事,有些感覺,是避不開的。《Minor Feelings》最成功之處,最另我覺得是所讀最佳的書之一的原因,是因為它出奇地令讀者反思。不只是共鳴,更加是反思。
#CathyParkHong #MinorFeelings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帶老人家移民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8歲老貓—流浪貓變貓界何鴻燊活到人類過百歲 主人推遲移民結婚陪走最後一程
貓生短暫,一般壽命只有十多年,活過20歲算長壽,能活得到28歲更是難得。貓的28歲,算起來已等於人類的124歲了,老人家少不免機能退化,外表和體能均不復從前。主人看在眼內,心酸欷歔在所難免,但能相伴相依多年,終究是福氣。
長壽貓小白與主人Christine的故事始於27年前。Christine的家在走廊盡頭,家門就在後樓梯旁。當時還是小孩的Christine會跟哥哥在後樓梯玩,就在那裏邂逅了流浪貓小白,看着貓咪可愛忍不住帶牠回家,從此就被小白俘虜成為貓奴。
說是貓奴沒有誇張,執屎抹尿、進貢罐罐,而且小白不走嬌嗲路線,心情不佳會喵喵叫罵人,但主人罵牠卻愛理不理。小白惡,但想起跟小白的生活往事,Christine依然甜絲絲,「有時冬天醒來發現牠在被窩,甚至爬上枕頭做了頸巾,暖暖的。牠就是那種不聲不響,靜靜陪伴的類型。陪着我由細玩到大,是我的貓朋摯友,看着我由小孩子變少女,到出社會工作賺錢;我又看着牠由一個後生仔變叔叔,變老伯。」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何鴻燊 #貓奴 #老貓 #流浪貓 #移民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帶老人家移民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基本上我在《飲食男女》示範的菜式,都是我喜歡吃的菜式。這個瑞士雞翼,可算是我不特別喜愛的少數,但還是經常整,因為是大小T的最愛。
尤其是當年他們兩個上學還要帶飯的日子,為了帶甚麼餸菜,日日菜式都要不同,都夠他們的婆婆頭痕。講開又講,大小T的飯餸,一打開全個班房都聞到,永遠都引來艷羨目光,坐他們旁邊的同學有口福,因為有得一齊食!知道同學們欣賞,婆婆更加樂此不疲,一定多做一點餸菜,希望大家食得開心。
這個傳統,傳到我這一代依然保留,來我家作客的好友,都會自備食物盒,因為我一定會整多一點讓他們帶回家和家人分享。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家或者小朋友的,都會特別得到我的眷顧。不為甚麼,只為秉承我的宗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之所以不特別喜歡這個瑞士雞翼,是因為瑞士汁偏甜,大T最愛味道偏甜的食物,小T自細就最鍾意食雞翼,而且方便帶飯,所以佢哋細細個食到大。我呢,同樣是細細個食到大,不過是去太平館食的豉油西餐。除了瑞士雞翼,還有焗牛脷焗海鮮飯,最出名的乳鴿,那個梳乎厘超級無敵大,不過似蛋糕的口感,不是我的那一杯茶。
這個瑞士雞翼其實很容易做,而且瑞士汁可以保留越煮越好味。除了做雞翼,做雞髀雞腎甚至腸仔,或者乳鴿都好好味。最近我試過做鵪鶉胸和腿,一樣好得!如果喜歡食辣的朋友,可以試試在瑞士汁中加辣底麻底油一同浸,別有一番風味。
整這個瑞士雞翼,我一定買全翼,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一磅雞中翼的價錢夠買兩磅雞全翼。而且跟我示範的方法做,雞翼浸好之後除了入味,還非常多汁鮮嫩。突然想起,瑞士汁浸雞腳一樣好味,不過記得一定要先出水,然後沖水過冷河將雞腳膠質完全沖走,再浸冰水,之後才放入瑞士汁浸至入味。
每次朋友到我家中食飯有這個瑞士雞翼的話,那汁一定會被帶走,可想而知幾咁受歡迎!心動不如行動,不用覬覦我家中的瑞士汁,跟我這個簡單食譜,地獄廚神都搞得掂。當一諗起出去食幾隻雞翼百幾蚊,百幾蚊可以買差不多10磅雞全翼,派街坊都夠。所以話家中煮食,真正平靚正,記住睇我嘅SON姐煮場,日日都有新煮意。
材料:
雞全翼4磅
草菇老抽3碗
油膏1小碗
水3碗
黑片糖或蔗糖2碗
玫瑰露少許
八角、桂皮、香葉各幾片
薑 少許
做法:
1.急凍雞翼徹底浸水解凍
2.煮一大鍋滾水,加入雞翼中慢火浸熟,取出過冷河,然後浸冰水備用
3.鍋中加入老抽、水、糖、香料、玫瑰露,煮至蔗糖徹底溶解
4.加入雞翼,瑞士汁滾起後熄火,焗至入味即可
Chicken Wings in Swiss Sauce
Ingredients:
Whole chicken wings 4 lbs
Mushroom dark soy sauce 3 bowls
Soy ghee 1 small bowl
Water 3 bowls
Black slab sugar or cane sugar 2 bowls
Mei Kuei Lu Chiew Wine A little bit
Star anise Several pcs
Cinnamon sticks Several pcs
Bay leaves Several pcs
Ginger Some
Steps:
1. Defrost chicken wings in water.
2. Boil a big pot of water, cook chicken wings in low heat. Once cooked, remove from pot and rinse with cold water. Soak in ice water bath and set aside.
3. In a pot, add dark soy sauce, water, sugar, spices, and Mei Kuei Lu Chiew wine. Cook until sugar has completely melted.
4. Add chicken wings to the sauce. Once the sauce comes to a boil, off the heat, cover and set aside until the chicken wings are well-marinated.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5SaTft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瑞士汁雞翼食譜 #張慧敏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帶老人家移民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5歲乖孫照顧85歲失智嫲嫲:代爺爺十指緊扣走下去-香港本地菜脯鹽田梓海鹽炮製蒜香醬
「有時候我們單方面認為老人家做不到或需要被照顧,換個角度看,我們究竟有沒有花心思讓老人家覺得自己可以做到呢!」爺爺三年前過身後,25歲的陳睿浵以及23歲的妹妹陳海晴肩負起照顧有認知障礙、85歲嫲嫲的重任。有一日忽發奇想讓嫲嫲剝蒜頭,改善嫲嫲因認知障礙而日夜顛倒的生活時間,把蒜頭加入本地農產品,調配出香港製造的蒜茸醬。之後阿浵索性成立了「蒜頭婆」計劃,讓社區老人家一起剝蒜頭,發揮所長。
「爺爺及嫲嫲舊時都是十指緊扣,現在我取代爺爺的位置與嫲嫲走下去,希望給嫲嫲一種安全感。」阿浵的爸爸在他念中學時過身,由細到大兩兄妹主要由嫲嫲照顧。爺爺離開後,妹妹接近一年沒有工作,全天候照顧她,直到近日才請了工人姐姐幫忙。2003年,嫲嫲已出現認知障礙病徵,初時忘記拿鎖匙、買太多餸、煮餸落太多糖。目前屬於中度程度,影響記性、對人及環境的認知,甚至時間觀念。「有時連我們兩兄妹都認不到,一些與妹妹同年齡的人,嫲嫲同樣稱為妹妹。去年嫲嫲曾在尖沙嘴公園走失,然後坐地鐵由尖沙嘴回將軍澳,最後有途人把她帶回警署。」現在基本早午晚三餐及日常生活,每個細節都要被照顧。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菜脯 #認知障礙 #尖沙嘴 #將軍澳 #鹽田梓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帶老人家移民 在 純粹好奇,依到帶最老既長者黎英國係幾多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去政府醫院申請“查閱資料”(唔係醫生紙),只需手續費$70, 填寫老人家在政府醫院哪科哪年月的複診紀錄,頭10頁免費,之後每頁$1。 需時40個工作天,呢D複診記錄會有當時 ... ... <看更多>
帶老人家移民 在 【籽想重溫】獨女帶78歲爸爸移民英國|老人家點樣捱過冬天封 ... 的推薦與評價
【籽想重溫】獨女帶78歲爸爸 移民 英國| 老人家 點樣捱過冬天封城?自己去超級市場講英文買餸|一家四口LOTR入境|逃走他鄉的故事果籽香港Apple Daily 原 ... ... <看更多>
帶老人家移民 在 [問題] 帶爸媽出國語言問題- 看板Japan_Trav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我想要帶爸媽去日本自由行,但很怕語言不通的問題
我會英文,日文只會幾個單字,有歐洲自助旅行經驗
但是爸媽是完全不會英日文的
有看到有人說,去日本不會日文也沒關係,只要功課做好即可
但我比較擔心的是過海關,以前過海關好像都是一個一個人問,
如果說我湊過去充當父母的翻譯這樣可以嗎?
還是說如果以這樣情況,就跟團會比較好?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70.212.11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72897352.A.191.html
而我又不能上前幫忙翻譯,那就很麻煩了,怕被懷疑或拒絕入境等等
※ 編輯: Ertkkpoo (61.70.212.118), 09/03/2016 18:15: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