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你聊聊一個火紅的話題:「吉他A/B test」
所謂的吉他A/B test,指的就是在同樣的收音設備和環境下,由同一個彈奏者彈奏兩把吉他做比較,很多外國的YouTube頻道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影片
我以前也是很迷這種吉他A/B test,也很希望自己手上的琴可以跟名琴來個A/B test,一較高下,有個四六開我也開心。
但是當我開始拍影片,錄製吉他開箱、cover,還有跟製琴師交流,了解一些吉他發聲的原理以後,就發現A/B test並沒有想像中來的那麼科學和客觀
其中有兩大因素,一個是吉他本身,一個是彈奏者本身
/
A.吉他本身
首先我們來討論吉他本身,木吉他是一種原聲(acoustic)樂器,你耳朵所聽到的木吉他聲音其實很複雜,但還是可以簡單的分成三個部分:
1.吉他弦本身振動所產生的聲音
2.吉他木頭部分振動所產生的聲音
3.以上聲音傳遞到空間後所產生的reverb
第1點和第3點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第2點卻有很大的不同
你應該彈過一些吉他,你自己彈的時候覺得很好聽,但是別人聽覺得還好,錄音的表現也不怎麼樣
你應該也碰過一些吉他,自己彈的時候覺得普普,可是聽的人覺得很棒
你可能會以為,吉他的聲音是從響孔那個位置發出來,但其實不是,響孔只是空氣進出的位置,聲音主要是從面板發出來的
而吉他不只面板會振動,背板也會振動,所以背板那邊也會有聲音
一把木吉他,你站在它的前後左右上下,其實都可以聽到聲音,聲音是向四面八方傳遞的,不會只有往正前方
有的吉他,聲學設計主要是讓聲音往正前方投射,這樣會讓聽眾覺得非常好聽,我們姑且先稱之為「表演琴」
而有的吉他,往正前方的聲音投射可能不多,但是往四面八方的投射很多,這會讓聽眾覺得普普,但是彈的人會覺得非常愉悅好聽,我們就先稱之為「自爽琴」
你應該有發現到,網路上做A/B test的時候,幾乎都是把麥克風架在吉他前面,很少有架在彈奏者位置的,這樣等於是用「表演琴」的角度去評斷一把琴,而沒有考慮到「自爽」的成分
你會說,自爽重要嗎?
如果你彈過自爽琴,就會覺得真的要來一把,那種被琴音包圍的感覺,你可以宅在家彈一整天吉他都不會累
吉他自己彈跟聽別人彈,真的是不太一樣的
/
再來,每把吉他用麥克風收音的最佳位置都不太一樣,絕對不是照標準對準琴格12格收音就好了,那只是一個參考點、一個起點
很多時候,你把麥克風對準12格,監聽耳機一聽就知道那個聲音跟真實差很多
前面說過了,因為吉他很多部位都會發出聲音,如果你把麥克風對準12格,等於只收到部分的聲音,很多部位的聲音都沒有收進去(或是很小聲),當然跟實際耳朵聽到的會有落差
我自己在拍開箱影片時,我會把麥克風盡量調整到收出來的聲音和實際彈奏時聽起來是最接近的,而不是堅持使用相同的麥克風擺放方式來收音,因為我想要傳遞的,是我當下彈奏的感受
當然,在一些同廠牌但木材不同的吉他比較,換弦前後差異、弦釘比較等等A/B test時,還是會使用固定的收音方式
但在不同廠牌吉他的A/B test時,就算使用同樣的收音方式,其實也只是測到部分的聲音資訊而已,不能代表整把吉他完整的聲音表現
/
B.彈奏者本身
再來我們討論彈奏者本身
你應該聽過一種暗黑說法,黑心樂器行的店員會故意改變觸弦把你的琴彈得難聽,然後把店裡的琴彈得很好聽
我想講的不是這個,而是反過來⋯
一個有一定水平的彈奏者,可能會在彈奏時,下意識地把兩把琴的聲音彈得很接近
這也就是所謂的手tone,彈奏者會讓吉他的聲音趨近他腦中熟悉的音色
手Tone可以調整的東西真的很多,
例如bass不夠,你彈根音時就會撥大力一點,撥到你覺得ok的程度,如果根音不夠,你會有一種不安全感
聲音太薄,就多用一點指肉
聲音太霧,觸弦就往下弦枕靠一點,增加一點punch和顆粒感
六條弦的聲音不平均,靠彈奏直接解決
光是撥空弦音,當你撥下第六弦的E,手tone就開始運作了,因為你給了吉他一個力道,吉他也給了你聲音的反饋,你會憑過去的經驗、肌肉的記憶,去決定下一弦A要彈多大的力道,而且你會下意識地想把兩條弦的音量都彈一樣大聲
只要彈奏者聽得到他在彈什麼,手tone就會造成些許偏誤,除非把彈奏者的耳朵摀住,或是用機器彈奏,才能移除這種手tone造成的偏誤
但這又有點矯枉過正了,畢竟每個彈吉他的人,都會想要聽到自己當下彈奏的聲音對吧?
/
所以要怎麼解釋特定彈奏者的吉他A/B test影片呢?
你只能說,這兩把琴在他手上,表現會是那個樣子,但這不能直接推論說,在你手上也會有相同的表現
/
總結
講到這邊,希望你對吉他A/B test有更深的了解,當你了解這項測試的限制和極限,才能正確的解讀這些測試的結果。
有時候A/B test在比的其實不是吉他本身,反而是讓聽眾更清楚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樣的音色,這樣就能更輕鬆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吉他囉!
(這篇文沒有提到半個人名和吉他廠牌,應該很政治正確吧🤣)
#吉他 #木吉他 #共鳴 #音色 #吉他音色 #吉他PK #吉他AB #AB #ABtest #abtesting #彈吉他 #聽吉他 #表演琴 #自爽琴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Wen吉他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這裡開始學吉他:https://wenguitar.teachable.com/p/guitarbasic 👉輕鬆彈奏演奏曲的方法:https://wenguitar.teachable.com/p/fingerbook/ 吉他的弦釘對音色多少會造成一些影響,這次我嘗試將之前舊的旅行吉他換上「...
「弦釘鬆」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弦釘鬆 在 WenStudio吉他教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弦釘鬆 在 丁怡文 Nicole D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弦釘鬆 在 蔡小雀宅妖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弦釘鬆 在 Wen吉他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弦釘鬆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弦釘鬆 在 Pei-Chuan Ts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弦釘鬆 在 [問題] 吉他換弦完怪怪的- 看板guit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弦釘鬆 在 小陳琴坊- 最近很多人的弦栓都容易,鬆掉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弦釘鬆 在 大提琴弦栓鬆脫一 - Facebook 的評價
弦釘鬆 在 丁怡文 Nicole D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維修古箏實例~【桐順古箏】現場維修
中秋已過,最近有許多箏友從倉庫找出那塵封已久的老古箏。🤶
老古箏通常較常發生以下情況:
1.潮濕導致木頭受潮變型、開裂。
2.弦線生鏽不堪使用。
3.弦釘(弦軫,鎖弦的配件)氧化及鬆脫。
建議大家準備把古箏收藏起來不使用了,可以讓您的古箏防潮、通風、恆溫。🌡
讀我了解古箏保養 https://reurl.cc/8nD32X
弦釘鬆 在 蔡小雀宅妖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未時•瑟瑟》
──而此時此刻,高挑清秀蒼白的陸遠在音樂大樓(海樂樓)的3樓教室裡,目光溫柔地凝視著靜靜坐在古箏前的白洋裝女孩兒,秀手玉指靈巧翩翩如飛,指尖下弦音錚錚如幽然流水,纏綿悱惻不絕……
白洋裝女孩有著一頭烏黑如瀑的長髮,眉目如畫,低首時笑容淺淺,恍似一首款款流動美麗的詩。
校方為了營造出古人高山流水韻味,古箏教室內一貫布置得古色古香,有絹繡屏風,牆壁上懸著美人拈花畫卷……平常上課或練習時,還會用小香爐焚上一爐幽幽檀香。
陸遠不能自己地走向她,心裡融化蕩漾成了一汪春水,只想永遠沉浸在她的笑顏和琴聲裡。
「阿遠,我彈得好聽嗎?」白洋裝女孩小指勾抹完最後一抹弦音,顫顫悠悠,彷若嘆息。「是不是比你還好?」
「是,比我還好。」陸遠忍不住伸手撫上了她微涼的秀麗小臉,「很好聽……這是我聽過最好聽的古箏了。」
白洋裝女孩抬起頭,甜甜一笑。「那你願意聽一輩子嗎?」
陸遠沒有察覺四周靜悄死寂,牆壁上的畫卷卻無風自動地微微一飄……痴痴地看著她。「願意,我願意。」
白洋裝女孩緩緩站了起來,喜悅地投入了他的懷抱裡,雙手緊緊環攬著男孩年輕勁瘦的腰,可若仔細瞧,卻能看見女孩左手呈現一種古怪的微微彎曲姿勢,她甜美的笑容也漸漸詭異地往上勾……
牆壁上的畫卷一拍一拍地動得越發激烈了,好似要掙脫釘勾飛墜而落。
「這是你自己承諾的,一輩子。」白洋裝女孩偎在男孩懷裡,左手慢慢自腰際游移到男孩肌肉緊致的胸口,倏然五指暴長成黑紫色的鉤爪就要往下掏挖,眼看就要血濺當場──
危險……
畫卷激烈地脫鉤疾飛撞向了白洋裝女孩,狠狠地劃破了那黑紫色如鋼鐵般的利爪,也讓深陷迷障的陸遠猛然打了個機靈,瞬間醒了過來,不敢置信地看著面前死命纏上女孩的畫卷……
畫怎麼會動?這畫成精了……還是有鬼?
「妳竟敢──」白洋裝女孩驚怒交加,眸光一閃,立時面露楚楚哀憐,害怕至極地朝他求助。「──陸遠救我!」
他雖然震驚駭然不已,聞聲心下大急,想也不想地衝上前想救人,修長大手一把抓住那緊緊包覆纏繞住女孩左手,彷彿要將之吞噬的妖異可怕畫卷,不知哪來生出的巨力,頃刻間左右開弓狠狠凶蠻地撕扯了開來!
而悍勇強韌的畫卷卻霎時變得異樣脆弱,恍惚間像是被只被捉住、撕碎了羽翼般的蝴蝶,破裂粉碎,輕靈黯淡……紛紛墜落,漸漸萎靡……
陸遠沒來由地心臟劇痛地一緊縮,他緩慢鬆開自己左右掌心內緊捏著的畫卷殘片,怔怔地看著攤在上頭的……原來眉目柔和笑靨靦腆,羞澀天真的美人拈花,那畫中人的墨色漸漸地蒼白,變淡褪色……
危險……公子小心……
倏忽之間,他腦中往昔記憶歷歷重現──
無數次獨自留在古箏教室練琴,高大清秀男孩專心撥弄箏弦,練得累了,習慣性地抬頭望向牆上那幅美人拈花畫卷,看著那微微泛黃絹紙上,女子眉眼舒展,天真稚嫩……手拈著花瓣繁複舒捲的嫣紅山茶,卻是人比花嬌,靦腆可愛。
不知怎地,每當看著這幅畫卷,他心頭就莫名地寧靜柔軟起來。
他就能把累積在肩頭的沉重課業和競賽等等壓力釋放一空,面對全國器樂古箏大賽,也不再是必須一路保持金獎新秀的頭銜,不讓學校和教授、姊姊失望的陸遠……而是單純的,喜歡彈古箏,喜歡這飄逸空靈、悠悠千古風雅二十一弦的一個大學青年。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冥冥中,他總有種奇妙的感覺,她是懂得的。
「是……妳嗎?」陸遠不知不覺問出聲。
弦釘鬆 在 Wen吉他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這裡開始學吉他:https://wenguitar.teachable.com/p/guitarbasic
👉輕鬆彈奏演奏曲的方法:https://wenguitar.teachable.com/p/fingerbook/
吉他的弦釘對音色多少會造成一些影響,這次我嘗試將之前舊的旅行吉他換上「奧昇弦釘」,一起來聽聽看更換後的表現吧!
趕快告訴我你聽起來有哪些差別吧!
🌟
有問題或是想學什麼可以到我的IG私訊我喔
Instar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wenguitar01/
🌟
劇本/Wen
導演、講師、剪輯/Wen
合作請洽: wen@wenguitar01.co
個人網站: https://wenguitar01.co
#奧昇弦釘 #奧昇裝置 #AweSom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iam9xwbg2Y/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t0giC29YxffLXyciTVXrjRqT5pw)
弦釘鬆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學習黑膠的調校細節,了解各式各樣名詞,從中知道怎樣安裝黑膠唱盤,我就是這樣開始進入“黑社會”行列。相對起今天上網找資料和看影片,要獲得調校黑膠唱盤的知識可謂容易得多,不過有時網上資訊太多,亦不是全部正確,不像書本和雜誌始終經過校對才出版,所以大家想玩好黑膠還是親身接觸,落手落腳調校來得實在。
提到黑膠唱盤相關名詞,我和大家先分享以下這些:
硬盤:當然這個不是電腦上的儲存資料的硬盤(hard disk),這是指黑膠唱盤沒有任何懸掛,是用轉盤本身的重量來對抗外來的振動,這類設計的唱盤一般稱為硬盤。
軟盤:在黑膠唱盤發展初期,軟盤是比硬盤早發展,軟盤是指唱盤的摩打、轉盤和唱臂承托部份是有懸掛結構承起,目的是阻隔外來的振動,而這些懸掛結構就包括彈弓、橡筋等物料。
帶動:驅動摩打經皮帶帶動轉盤轉動。至於這個皮帶,不同廠家會用不同物料。
直驅:這是指帶動轉盤的摩打是直接驅動轉盤轉動,摩打往往就是轉盤軸承的一部份。
世界首個直驅軟盤
為何要在這篇試聽報告之前大費周章與讀者們溫故知新?因為今次為大家介紹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它的設計是相當獨特,這是一個直驅軟盤(懸掛式)。可能大家會問這個設計有何特別?不也是上面提到這些設計嗎?大家沒有錯,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表面上也是傳統方式設計,不過當大家再細想一下,我們一般認識的黑膠唱盤當中,是沒有一個以直驅轉盤來結合軟盤設計的(如果讀者們知道有這樣設計的黑膠唱盤,請告知小弟),通常直驅唱盤大都採用硬盤式設計,這個就是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最大特色,直驅軟盤可能是世界首個!
在未開始介紹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我先簡單介紹這家來自德國的STST廠家,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和設計師是Mr. Stefan Strohmetz,而公司的名稱STST就是取自他的姓氏和名字的頭兩個字母,原來Mr. Stefan Strohmetz年青時已經醉心研究黑膠唱盤,並於1985年創立STST這家公司,而且開始設計及製造黑膠唱盤、唱臂等黑膠相關的產品。
如果大家只憑肉眼去看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外觀只是上圓下方的傳統黑膠唱盤,而廠方可提供不同木紋的唱盤外框給買家選擇,可是當用手輕按轉盤時,會發覺轉盤在上下晃動,原來轉盤與臂板是懸浮設計,當然這個也沒有什麼特別,一般軟盤也是這樣,不過當把Motus II DQ的外框拆開,這時看到一個非比尋常的內部結構,坦白說當我首次看到時,我也嚇了一跳,真的從未見過一個黑膠唱盤內面會這樣複雜。
開始試聽
這次試聽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是在寒舍進行,唱盤是放在CMS Black Diamond承板上,配合的唱臂和唱頭是我的參考組合,這包括Thales Simplicity II唱臂和Lyra Atlas動圈唱頭,唱頭放大是Burmester 808MKV前級內的MC II模組咭,經Burmester 808MKV前級以Burmester平衡線接到Burmester 909MKV後級,再以Burmester Silver喇叭線接到TIDAL Contriva G2揚聲器,而近期在Contriva G2每邊其中一隻釘腳上接了一條ASI Static Cable,據講這條線有導走振動的作用,接了之後發覺聽多了揚聲器發出的細節,今次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正好表現出這個唱盤的寧靜度。
疑問重重
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是充滿著疑問,一般說法直驅唱盤不及帶動唱盤寧靜,不過根據廠方的資料,Motus II DQ唱盤內的摩打溢散出來的抖動能量只有0.5 Watt,比起傳統帶動唱盤的5 Watt低了10倍,所以產生出來的噪音和抖動會比帶動唱盤更低。還有我也試聽過不少帶動唱盤,很多時噪音和音染的來源就是來自帶動的皮帶,到底這個直驅唱盤是不是完全可以克服以上問題?另外一個疑問是Motus II DQ唱盤採用軟盤設計,傳統說法軟盤是偏向音色的取向,還有當調校好後,經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再調校,不過據STST廠方說法,就以上問題Motus II DQ唱盤採用一些嶄新的方法來處理軟盤,首先軟盤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就需要調校,最主要原因是三個受力的彈弓承托的力量不均,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三個彈弓就自然各自有不同的變化,而Motus II DQ唱盤就是採用砝碼來平衡唱臂這邊比較重和受力的問題,使到各個彈弓平衡受力,還有所採用的彈弓不是傳統的彈簧,是廠方特製品來避免以上問題。最後的疑問,直驅與軟盤結合,這是我從未接觸過,是不是如理想中兩種設計的好處也發揮出來,還是各自的缺點反而表現出來?既然是這麼多疑問,單憑外表也不能知道,最好就是親手試聽來取得結果。
寧靜度超級優異
在寒舍開聲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第一個給予我的聽感是相當寧靜,當唱針落在唱片上沒有音樂的位置時,在揚聲器好像完全聽不到有半點聲音,正常是有一點點底噪,就是因為這樣,我有好幾次落下唱針後也不奇然要看看唱針確認是否已經落在黑膠上,這是我試聽過所有帶動唱盤從來沒有的經驗,有這樣的優勢,音樂播放時自然更能播出音樂中最細微的細節,使我有點好像聽CD的感覺,大家不要誤會這個不是貶義,我想表達是這種寧靜度和安定感真的有如聽CD一樣,有以上的感覺,我相信是直驅盤免卻了皮帶,還有以浮盤設計來抵消外來振動有關。經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我發覺這個唱盤沒有特定的音色取向,這是偏向中性,盡量還原出唱片上記載著的音樂和情感,Motus II DQ沒有外加任何渲染。至於低頻的表現絕對聯想不到這是軟盤設計,低頻是充滿量感和細節,下潛力強,比起同級硬盤也絕不示弱,還有當播放大爆棚音樂這種規模感,絕對估不到是這等大細的唱盤可以做得到。另一樣優點是播放管弦樂的深度和闊度也相當理想,我估計這個與軟盤設計有關,聲音是相對寬鬆一點,而且來得穩定。
就以其中幾張用來試聽的黑膠來表達出以上聽感。先來超強的寧靜度,這張Ida Haendel《A Classical Recital》最能表現出來,Ida Haendel的拉奏力量可剛可柔,強弱之間的對比是最考驗器材,好多情況下強音是容易播得好,弱音是來得不易,而這個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這張黑膠是給我從未如此興奮,聽多了很多從前未聽過的小提琴輕微抖動的細節,小提琴泛音豐富,營造出一個非常立體的空間感,聽到小提琴發聲位置牢固地釘在空間中,與伴奏的鋼琴一高一低,比例適中,而鋼琴琴音清晰之外,這種琴腔衍生出來的低頻,給予我很少能在黑膠上感受得到這種穩定的感覺。
中性還原
Amanda McBroom的《Dreaming》黑膠可謂女聲名盤,一般聽到這張黑膠內Amanda的歌聲都是婉美、溫柔,這次經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下,使我有種不一樣的感覺,伴奏音樂同樣細緻、鮮明,不過Amanda的歌聲就如唱片封面她所穿著的絲質外套一樣,表面是滑不溜手,不過細看之下原來是暗藏皺褶。就像她的歌聲表面是甜美溫柔,不過Motus II DQ唱盤帶我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可以聽到歌聲帶點沙啞,表現出更為細膩和深切的情感,可能大家熟悉這張唱片的發燒友未必知道我所表達的含義,這個我也明白,因為未用Motus II DQ唱盤聽這張黑膠之前,我也未曾有以上的聽感,我知道Motus II DQ唱盤不帶任何音色上的修飾,這是完全表露出黑膠內蘊含的情感,所以才可以有這樣不同的體會。
低頻表現力超乎預期
另一個疑問是浮盤一向是低頻相對較弱,所以找來這張《Adagio Albinoni》45轉黑膠來試試Motus II DQ,這是Gary Karr負責低音大提玩,Harmon Lewis負責管風琴,收錄了兩件低頻至超低頻同樣凌厲的樂器,這張黑膠我稱為踢館碟,如果帶去家訪,機主隨時會面黑黑望住你。看看Motus II DQ唱盤可否通過這個低頻考驗,坦白說浮盤播低頻,我之前聽過不少,可以達到那一個程度早已心中有數,所以也不會有太大期望能與重型硬盤相提並論,可是今次聽到播放這張《Adagio Albinoni》出來的效果比我預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兩樣樂器同樣清晰分明,低頻毫無混濁,可聽到低音大提琴嗡嗡的低頻滾動下仍可聽到拉弦的線條,管風琴的低頻震至褲管打振,亦可清楚分辦出的管風琴的位置比低音大提琴後,還有就算播至天崩地裂的音量,也沒有半分凌亂的感覺,不知這個是否與浮盤設計有關,聽到這樣宏亮,規模感豐富,還有迫力強橫的聲音,Motus II DQ唱盤處理低頻的能力高分過關,我找不到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最後,聽聽這張羅文的《情繫佛羅內斯》45轉雙黑膠,這個錄音是向顧家煇和黃霑致敬,當年是羅文飛到佛羅內斯以管弦樂團伴奏下演繹兩位大師的金曲。播放這首《明星》至中段有一些Bass Drum輕力敲打下的聲音,這個是極難播得好的低頻暗勁,而STST Motus II DQ毫無保留地播放出來。《今晚夜》開始時羅文引頸高歌的清唱段落,清晰聽到音樂廳的迴響,非常有現場感。還有樂團各樣樂器從近而遠,從左至右營造出色彩燦爛的場面,羅文千變萬化的情感,頌放出氣韻醇厚的歌聲,好像把他畢生歌唱的功力就在這個錄音展露出來,今次聽這個Motus II DQ唱盤的發揮,完全沒有辜負羅文的一番心機。
結語
不知道閣下選擇黑膠唱盤要有什麼條件?如果是以威猛外型先行,又可能以聲音甜美,播任何錄音都一樣靚聲為先決選擇條件,或者又以可裝得愈多唱臂就愈好。要符合以上選擇黑膠唱盤的條件,我相信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未必合閣下杯茶。可是如果閣下是以播放聲音準確為先,要找一個可以靜心欣賞音樂,不要每天左調右校的玩具,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必定列入閣下選單之中,還有當我詳細試聽過Motus II DQ唱盤的聲音表現,我相信同價位的唱盤中,以聲論價這是其中一個最突出的黑膠唱盤,所以我已經把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列入我的目標。
STST 《Motus II DQ》規格:
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提供18V外置式電源供應
轉速:33 1/3 和 45
耗電量:5 W
呎吋:48 x 22 x 40 cm (WxHxD)
重量:20 Kg
定價:HK$98,800
另設Facebook群組Hi Fi 發燒圈,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4356881290493/
#黑膠 #粵語youtuber #黑膠唱盤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WcFhrFR0fI/hqdefault.jpg)
弦釘鬆 在 Pei-Chuan Ts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小指姿勢>
1. 伸直
2. 指節為一整體
3. 指尖接觸琴鍵的面積(小吸盤的位置)約莫半個第一指節那麼多。
4. 與手掌側邊成120度
<練習一>
伸直,抬高時是動掌關節,教學生請他照口令與節拍,才表示有控制,不隨意亂甩。上下動時不變形,像指節裡裝了一支鋼釘,小心伸直抬高後下鍵時又彎了。
<練習二>
握拳,只伸出小指(這動作小指比較容易穩定),左右兩旁來回走路移動。變換順序。
*往下放手不折到,像支小冰棒
*不移動太多,並非在練移動多快多遠,會讓學生不小心一直拿起來,也亦讓學生變成focus在「移動」與「彈正確音」,而減弱了維持「指節穩定架好」的專注度。
*當作練琴前手指練習,搭配科譜學堂第21課:U型磁鐵練習。
<練習三>
其他手都伸出,整支小指與手掌側邊成120度。一樣練習左右兩旁來回移動。
*先不求音量,求能夠維持穩定不變形
<進階>
前期浪漫以後的作品常有低音與和聲間的大跳,移動時維持形狀。好處一、和弦小聲輕放不會漏音,注意手腕手臂不鎖死
好處二、大聲時他支撐的住
平移是最近距離,若要上跳亦盡量不變手型,或在空中將落下的手型準備好。避免手突然變鬆軟落鍵來不及準備。
/
Pianist/ Pei-Chuan Tsai 蔡佩娟
www.pianistpei.com
www.facebook.com/pchuan18
/
#鋼琴教學 #教師研習 #科譜學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W939b4rojc/hqdefault.jpg)
弦釘鬆 在 小陳琴坊- 最近很多人的弦栓都容易,鬆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很多人的弦栓都容易,鬆掉,反彈!是因為天氣太熱,吹冷氣溫差太大嗎?這種情況其實在冬天也很容易發生,其實很多人知道一種叫弦栓臘的東西, ... ... <看更多>
弦釘鬆 在 大提琴弦栓鬆脫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提琴弦栓鬆脫一 by 艾伯納提琴工作室 關於弦栓,組裝的部分. 5 Likes. Wen Sung and 4 others like this. Loading... Try Again. Cancel. Loading... Loading... ... <看更多>
弦釘鬆 在 [問題] 吉他換弦完怪怪的- 看板guit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買了新吉他第一次換弦
把弦釘拔出來裝好弦後發現不知道為甚麼變得很鬆
弦會因為張力一直彈出來
當下真的有點不知所措
因為之前吉他換了兩年的弦都沒問題
但是新吉他第一次換就發現這種問題
我只好應急先塞一點衛生紙在弦釘旁邊
勉強ok但是撥弦會有明顯的雜音
不知道怎麼辦,要去買一套新弦釘和一套新弦嗎?
Elixir紅銅好貴阿QQ 全新的換掉好心疼
請各位給我一點建議,謝謝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1.52.2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uitar/M.1511849999.A.CE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