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轉身不看的,可能是我們的傷,或是害怕成為的樣子】
⠀⠀
念諮商所時,我記得有次上課的一個練習,老師要求我們要扮演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
大家哀鴻遍野:「這也太難了,老師~~」
⠀⠀
但當開始扮演時,我們才發現,原來要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真的很容易。
⠀⠀
後來知道,這就是榮格所謂的「陰影」,但當時對於這個概念,仍然有一些模糊。
⠀⠀
⠀⠀
這時心裡就開始出現各種掙扎:
⠀⠀
「所以我討厭這個人,是因為我有這個部分嗎?這也太崩潰了....」這是我第一個念頭,努力否認。
⠀⠀
「難道不是因為,我就是討厭這個樣子嗎?」
⠀⠀
甚至會有:「為什麼心理學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回到自己的內心,難道不是因為那個人太討人厭嗎?」防衛就開始出現了。
⠀⠀
⠀⠀
在我後來又經過一些分析、學習,以及自己的工作經驗,慢慢理解一件事:
⠀⠀
⠀⠀
有時候,那些我們轉身不看的東西,可能是我們過去的創傷:
⠀⠀
我們害怕自己再回到那樣的境地,變成那樣被傷害、可憐的自己,所以我們把這樣的自己拋諸腦後,想要變得更好、更強壯,可以不再重演那樣的受傷、不必再感受那樣的羞愧感。
⠀⠀
我拋棄了那個不夠好的自己,往更好的自己邁進,但心理上,我可能很害怕這個自己會再出現,而我並不允許自己出現這個樣子。
⠀⠀
於是有可能,我在別人的身上看到,我覺得恐懼與害怕,因為我無法接受自己有這個部分,所以我也討厭別人身上的這個部分,忍不住想攻擊他。
⠀⠀
⠀⠀
但也可能,有些時候,我甚至覺得困惑:
⠀⠀
為什麼他可以用這個樣子活著?那個被我捨棄的樣子?
⠀⠀
為什麼他用這個樣子活著,可以活得那麼好?
⠀⠀
那現在這個如此努力的我,算是什麼呢?
⠀⠀
⠀⠀
在談《 #過度努力》這本書時,我用很多案例,討論了羞愧感與恐懼對我們的影響。
⠀⠀
我們如何拋下脆弱、拋下那個不夠好的自己,只是希望能夠讓自己不再受傷。
⠀⠀
希望這麼努力的自己,有一天可以不再這麼痛。
⠀⠀
我停不下來,因為我不允許自己停下來,我害怕停下來的自己,就會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
那個懶惰不努力的、不會進步的、不夠有用的、會被社會淘汰也不被大家接納的,那個自己。
⠀⠀
我們被追著,停不下來,卻也沒有勇氣往後看一看。
⠀⠀
是不是那個曾經受傷、覺得羞愧的自己,其實並沒有做錯什麼?
⠀⠀
「不夠努力就不夠好」,是誰的標準?
⠀⠀
會不會我們努力了一輩子,得到所有我們要的東西,但內心永遠有個小孩,在原地不停哭泣著。
⠀⠀
拋下他的,不只是那時候他身邊的人、整個社會,甚至包含你自己。
⠀⠀
也許他身上其實擁有一些力量,可以幫助你生活得更有彈性,甚至更有效率地做到你的目標?
⠀⠀
⠀⠀
我想,不管是《過度努力》,或是我在podcast 《作家的靈魂腳本》討論著作家們的傷,想要跟大家分享的,都是這個概念:
⠀⠀
「是否我們一輩子想逃離的,其實是對我們好珍貴的東西?」
⠀⠀
他等著我們的接納與愛。
⠀⠀
我想,這是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的部分。
⠀⠀
⠀⠀
也有朋友說,「我討厭某些人,是因為他真的沒有做到一些事。」當然,當他沒有做到的事情造成你的麻煩、或甚至你需要去收拾,你大概也很難喜歡對方。
⠀⠀
而這,的確是界限的問題。但或許我們也生氣,氣他可以是不管的那個人,而我總是那個收拾善後的人。
⠀⠀
如果我們能夠停下來,問問自己的情緒是為什麼,我們可能會因而更了解自己,在許多事情的選擇上,也有機會更有彈性。
⠀⠀⠀⠀
當我們有選擇,我們就有機會更自由。
⠀⠀
跟大家分享~~~
⠀⠀
⠀⠀
另外今天有兩個節目上線:
⠀⠀
我的podcast《 #作家的靈魂腳本 》最新一集 #芥川龍之介 上線了。這次談到的是「當孩子被迫成為大人」,歡迎收聽~~
⠀⠀
今天晚上六點,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醫師的節目 《 #心事有人知 》,我和鄧醫師一起聊聊 #情緒勒索,非常精彩,歡迎收聽!!
⠀⠀
⠀⠀
題外話,有些人問我說,對這些作家不熟,適合聽《作家的靈魂腳本》嗎?
⠀⠀
其實我這個podcast,就是希望讓大家了解:這些作家也是人,可以用一個比較親近的角度切入,而不至於覺得這些作家那麼遙遠,所以即使你不熟這些作家的作品,也很適合收聽喔~~
⠀⠀
或許你會在這其中,聽到一點點你自己。
⠀⠀
(收聽連結請參考留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0的網紅MrMishyfis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勒索》 你曾為安撫別人的快樂,不惜犧牲自己的尊嚴嗎?情緒勒索並不只局限於戀愛關係中;勒索者利用恐懼、愛、內疚感控制著渴望得到認同的被勒索者,其實兩者皆缺乏安全感。唯有認清真相,才能逃離不斷循環著的漩渦。 《勒索》 曲:李昭南、壞仁 詞:李昭南、蘇曉琳 編:Ryan Lam 若衣不稱身 就早該脫...
情緒 勒索 逃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篇文章我想把劇情類比內在的心靈世界
成年以後,你心裡曾經有這樣的感覺嗎?
1.每次過年過節回家,都會害怕
2.面對父母,總是有很多糾結無法開口
3.待在家裡覺得焦躁,但離開家又放不下家人
4.有時候真的很想一了百了,但又怕家人難過
5.害怕面對某一個家人的情緒,但太久沒回去又會擔心
6.憎恨某一個家人,但如果他真的走了,心裡又會有捨不得與後悔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你就會明白,回家真正的困難並不在於和家裡面的人相處,而是在你內心的世界當中空出一個位置,找回你跟家人之間的認同、接起你和他們之間真實的連結。
那該怎麼辦呢,在這之前,我想先談談跟我一起追斯卡羅的朋友,Amy的故事。
「我從21歲那一年開始逃離家裡,對我來說,那裡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一個被詛咒的地方。10年以來,我靠著自己在外面賺錢生活,每天工作的時候都戴著面具,過年過節我都主動說要留下來加班,有些同事說我是貪戀那兩倍的薪水,但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我真正要的不是薪水,而是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Amy在看完《斯卡羅》「福爾摩沙公主」那一集的時候跟我說,我認識的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一路從公司小職員做到主管,大小事都一手包辦,一個人可以當十個人用,我都覺得自己已經是工作狂了,沒想到有人還比我更嚴重。於是我把我的治療師跟我說過的話送給她:「會不會你透過拼命的工作,真正想要的是逃避某一些,你不想碰觸的傷口?」她點點頭,表面上這句話好像是對她說,但實際上是對我們兩個人說。
11歲那年,Amy的父親就跟媽媽口中的「外面的女人」跑了,那天以後,媽媽開始變得歇斯底里,各種情緒勒索,Amy是家裡面的大女兒,只能夠一個人承擔炮火,年幼的弟弟還不懂事,甚至在媽媽聲淚俱下的時候吵著要吃養樂多冰,她也只能夠一邊安撫媽媽的情緒,一邊到冰箱冷凍庫拿養樂多冰給弟弟,一湯匙一湯匙地餵——重點是,她自己都沒吃半口。
「後來媽跟叔叔在一起,一開始叔叔對我們很好,後來每天打我們罵我們,我從一個人的出氣筒變成兩個人的出氣筒。只是叔叔比媽媽更過分,還會罵一些很難聽的話,說我是媽媽跟別人生的賤貨、下三濫、妓女等等⋯⋯重男輕女的他,對弟弟卻是呵護有加,弟弟要什麼科學用具、湯瑪士小火車,叔叔都買給他。有一天晚上我趁大家都睡著,跑到弟弟的房間把他床鋪底下的湯瑪士小火車拿出,來想說要把它折成兩半,可是看到湯瑪士火車的臉,就覺得可怕,好像看到我自己一樣,一張想要復仇、充滿怨恨的臉,卻用微笑來掩飾。」她說,於是那天晚上,她又把貨車玩具放回床底下,這是,整個晚上她都再也有沒有睡著⋯⋯。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聽完Amy的故事,我想起上面這句話,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面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是,Amy雖然逃家逃得很遠,遠從屏東上來台北,可是是內心的某一塊還是留在家裡;她想在心裡面努力的抹掉那條回家的路,但是同時又很想想起這條回家的路。
就像《斯卡羅》的蝶妹一樣。
#心理治療就是找一條回家的路
(以下小雷)
「心理治療一定要這麼痛苦,去挖過往的傷口才能夠痊癒嗎?」我曾經問我的治療師這個問題,他沒有給我答案,而是跟我說,這可能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解答。我那時候想可惡沒回答我的問題還要收我錢!
一直到我和Amy在一起追斯卡羅這過程當中,才慢慢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我也才明白,這個答案真的是要靠自己慢慢摸索才會漸漸明朗的。
原來,我們不一定要去挖過往的傷口,但不論我們想要採取的自我探索和治療方式是什麼,這一輩子其實都是在找一條回家的路。就像片中的蝶妹與阿杰一樣,會歷經下面幾個過程:
—忘了回部落的那條路
—想起這條路但是不敢踏上
—踏上這條路覺得後悔了,可是進退維谷
—有幾次回了家,卻被趕出來、不被接納
—有幾次回到家,被綁架,無法離開
—有幾次終於離開了,告訴自己再也不要回去了,但心裡還是有疙瘩
—在回家的路上,和同行的人起衝突
—回家的路上,覺得不知所措,甚至自我厭惡
這裡的「回家」,有可能隱喻的是回到過往的記憶,去探索原生家庭的傷口;也可能是「踏出一段改變的路」,做和過往不一樣、不熟悉的事情;更可能是直接指涉整個心理治療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在接受治療的時候,會面臨失望、恐懼、害怕、不舒服、退縮、甚至想要放棄。
#心靈的自我防衛系統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要回到讓你曾經感到痛苦的地方(想一想那個曾經被燒掉好多次的房子),自我防衛機轉很快就會跳出來,就像是駐守在山林間的斯卡羅勇士,任何外人只要就要進入這座山,就會慘遭射殺。
「有些事情是連祖靈都不知道的。當年祖靈拿這把山刀開疆闢土的時候,瑯橋還沒有那麼複雜。現在洋人的槍炮和武器都那麼先進,我們如果只是困守在山裡,是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的。」大股頭卓杞篤曾經講過類似的話,他知道分隔的心靈是無法存活的,所以一直沒有放棄和漢人交流。
把這段話平行到我們的內在心靈、把斯卡羅的這座山頭想像是我們的內在世界,其實就是:受傷的心靈會自我保護,心靈會用過去自己「成功抵禦外敵」的方法來保護自己(例如過度警覺、解離、負面思考、人際焦慮等等⋯⋯),儘管這個方法現在已經不敷使用或者是過時,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仍然在所不惜。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改變太痛苦了,可能要面對各種未知的後果。如果維持現狀還可以苟活,為什麼要冒險去嘗試新的東西?
可是就像大股頭所說的,其實你內在有一個很清澈的聲音知道: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只是知道跟做到時間仍然有距離,一直到兵臨城下,被漢人包圍,這個痛苦無法再忍受那一刻的時候,戰火一觸即發時,內在世界的18個部落會議才會召開。危機就是轉機,會議召開的時候可能會引起很多衝突,但你也可以藉由這個機會看見那個「自我防衛」的自己是如何保護你。
#對自己的內在慈悲為懷
舉例來說,如果你小時候曾經經歷過一些傷口,那麼你應該最常面對的就是「自我批評」的聲音。當你出現這種聲音的時候,你可以問問那個「自我批判」的自己:「你現在幾歲?」
然後憑直覺在第一時間內回答。
或許你會發現,「他」所回答的那個歲數發生了很多你生命當中關鍵的事,所以「他」被滯留在那個時刻保護你,一直到現在。可是當你再進一步的問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可能會告訴你說:「我好累了,我想要休息,可是我沒辦法,我放心不下,內憂外患,我無法讓剩下不同『部分』的自己來管理這個身體,我怕他們會把這個身體搞砸。」(有沒有聯想到卓杞篤一直不敢放手大股頭,暫時不辦五年祭的那一幕?)
上面這一段,是我前陣子我參加「內在家庭系統理論」(IFS,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初次課程印象最深的段落,當我問自己那個內在批評的聲音是幾歲的時候,第一個冒出來的聲音是: 13歲。原來, 13歲那一年是我人生第一次減肥成功、因為功課好開始嚐到甜頭、也是我因此脫離被霸凌的第一年。從那一刻起,這個自我要求的自己就不斷鞭策砥礪,所以才能夠有今天的我。
蝶妹也是一樣的。她一路在各個不同勢力當中穿針引線、輾轉斡旋,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拉攏、又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討厭,可是到最後最終沒有一個人可以信任她,就連她的主子李仙得都開始懷疑她說的話。其實她要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部落和瑯橋的各個勢力之間不要打仗,能夠開啟談判,可是努力了一大圈,最後還是發生了很多自己都不願意看到、令人傷心的事情。所以最後她累了,病倒了,身體沒有辦法承受這麼多複雜的事情,這一刻開始,她才可以真正休息。
也像是我一樣,那個不斷自我要求的自己,到現在還在一直燃燒,也難怪耳鳴會一直沒有消失,焦慮都跑到肚子的肥油和晚上的啤酒裡面。但是那個自我要求的自己,也好想要休息(所以我九月底要去台東渡假了不要攔我)。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內在世界就像是一個斯卡羅的世界,你現在的疾病、瘟疫、困境、焦慮、恐懼、憂鬱,是不是正在提醒你身上有一個「過分努力的自己」,一直以來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卻從來沒有被看見,從來沒有被愛?到嗎,她就像是蝶妹一樣,像是Amy一樣,像是那個一直不斷努力的我一樣,要的其實不多,只是希望可以被愛,可以有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我們一家人不能夠像山胡椒一樣,各自分裂四散」阿杰、蝶妹腦袋裡面都印象很深刻媽媽瑪祖卡說的這句話,可是造化弄人,一路經過各種分分合合,生離死別,大家的命運似乎在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分別。不過,我跟瑪祖卡有不太一樣的想法,我反倒是覺得,有些時候分開是為了回來,遍地開花,是為了在每個地方都滋養茁壯。如果不是這一家人跨了不同種族的血緣,如果不是阿杰、蝶妹的活躍,這場心靈的戰爭可能永遠都會被壓抑下來,永遠不會開打,內在世界看起來風平浪靜,可是卻在潛意識裡面分裂。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那該怎麼整合這個紛亂的內在世界呢?其中一個整合自我的方法,就是對自己慈悲(self-compassion)。我想用前陣子我在課堂上面到了這首詩《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的一個段落,來呼應整部斯卡羅的劇情: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
你能否愛內心的勇士
那個披荊斬棘的自己
你能否愛你的瘋狂
你能否愛你的清醒
你能否愛你的愚昧
你能否愛你的混亂
在你之內有個苦悶的自己
有個緊張焦慮的自己
你可否兩個同時都愛
還有那個不斷盡力的自己?」— Leah Pearlman
發現了嗎,你內在住著斯卡羅勇士,一路披荊斬棘,也住著一個愚昧的道台,瘋狂的必麒麟(或水仔),有時清醒有時混亂的李仙得。更重要的是,你能否看見內心有一個緊張焦慮、非常苦悶,還有不斷經歷的蝶妹,她正在找一條回家的路,而你可以給她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這個家並不在山的深處,也不在統領埔,而在你的慈悲裡面。當你能夠慈悲地愛那個你所討厭的自己,像是用一雙厚實的大手把風中的花瓣掬起來一般,細膩敏感地呵護自己;當你能夠愛那個苦悶、不斷努力、瘋狂、混亂、愚昧、披荊斬棘、甚至這一路以來都已經很累,得了熱病的自己,你就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
把自己深深擁抱起來,
你可以帶自己回家。
#斯卡羅 #內在家庭系統 #IFS #蝶妹
#湯瑪士小火車真的很可怕
#全文與參考書目見此
https://reurl.cc/l5RdeY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情緒 勒索 逃離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土校」的音樂、粗口、自由和他們的春天】
在「土校」裡,老師就像孩子們的同學,一起聽Beatles聽Pink Floyd,學習正確的性知識,民主地投票決定校規,甚至學生通過議事規則廢除了「禁止說髒話」。
除了自由地學習愛情、美學、社會、哲學等知識,很多被公立學校放棄的孩子,又或者不斷「情緒勒索」孩子的家長,他們都在這場創新教育中找到了「最珍貴的東西」
談起脫離應試教育的創新學校,對於不少人來說還是有些陌生,在中國大陸,創新學校數量少、規模小,多在法律灰色地帶生存,無法獲得官方認可的學歷證明,甚至有些時候授課到一半還可能被教育局衝進教室叫停……https://bit.ly/3t16SjX
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是否真的能緩解內卷、降低育兒成本,又觸及到中國應試教育系統的哪些痼疾?這個9月,端傳媒推出「中國教育專題」,試圖從教培行業、職校教育、創新教育等領域回答上述問題。今天是專題的第一篇,講述一群人逃離應試教育系統的故事。
#相關閱讀
【華德福教育可以「療癒」中國嗎?】https://bit.ly/3t7xtvx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深度 #應試教育 #中國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
情緒 勒索 逃離 在 MrMishyfis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勒索》
你曾為安撫別人的快樂,不惜犧牲自己的尊嚴嗎?情緒勒索並不只局限於戀愛關係中;勒索者利用恐懼、愛、內疚感控制著渴望得到認同的被勒索者,其實兩者皆缺乏安全感。唯有認清真相,才能逃離不斷循環著的漩渦。
《勒索》
曲:李昭南、壞仁
詞:李昭南、蘇曉琳
編:Ryan Lam
若衣不稱身
就早該脫下
如忍痛可賺到傷疤
要緊握你手
要拋得開我 自由
無知到 拱出手 上鎖
要深得你心
半分不出錯
別逃離反抗 最後循環戰禍
看不到曙光 自欺差一線希望
絕到 自我都放下微笑附和
由你決心説放開我 我慶幸 擺脫你設計漩渦
曾為安撫你快樂卻 不惜摧毀我
寧願你痛快撇清楚 但你竟 說你會等我
成就你欺騙我 其實你怎會怕 一個
難過自卑心不安交錯都讓我負荷
如威逼到我迫我承認我是錯
求再別折磨
由你決心説放開我 我慶幸 擺脫你設計漩渦
曾為安撫你快樂卻 不惜摧毀我
寧願你爽快撇清楚 但你竟 說你會等我
成就你欺騙我 其實你怎會怕 一個
望清真相吧
還奢想 等一天變化
-- --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ishy.fish / https://www.facebook.com/mishyfish.officia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shyfish/
-- -- --
Composed by 李昭南/ 壞仁
Lyrics by 李昭南/ 蘇曉琳
Arranged by 壞仁
Produced by 壞仁/ Logout Fan @ FreshLife
Backing Vocals by Logout Fan @ FreshLife / 李昭南
Mixed by Logout Fan at Pool Music Production
--- --- ---
Videography:
Directed and Edited by 小樽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Danny Fo
Production Assistant - Roy, Ming
Wardrobe - MC Mercishop

情緒 勒索 逃離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年最值得一看的其中一本書!直接改變價值觀和思考方式,把我帶離很長一段低潮的救贖之書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919@gmail.com
#情緒勒索 #負能量 #熊仁謙 #快樂大學 #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
作者: 熊仁謙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9/05/0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https://adcenter.conn.tw/2V0ZR
📚延伸閱讀📚
佛系世代,先從放棄開始《人生七成的事情放棄也無所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hQDQLN5gM
對生活失去熱情或目標了?! 《我們終將告別那些揮之不去的痛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jD93uOOvU
別活在自我錯誤評價裡《反芻思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1TfwwVj8A
===== About 會員福利 =====
每個月75支持我繼續創作(不同國家youtube的可能收費會不太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byKhmFHIRptrAJMSwS-dw/join
1. 會員限定的FB社團 https://reurl.cc/qGk7q
可以優先挑選我的二手書
不定時會發布影評類的文章
會有說書額外的延伸閱讀
可發文跟其他人互動,類似小型讀書聚會
2. 直播時有特殊貼圖可以使用
3. 每個月會搶先看到我的當月書單
4. 不定時有深夜廣播的影片可以聽
5. 滿周年會有額外小福利認證(規劃中)
===== About Neko嗚喵 =====
使用設備
Canon EOS M6
Canon PowerShot G7X Mark II
RODE VideoMicro 指向性麥克風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Pro CC
NeKo嗚喵 部落格▶https://neko-wumiau.blog/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