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FANs潮流–扶養比👶👴
📢「扶養比」是指每一百名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所需負擔的依賴人口數,包含14歲以下幼年人口及65歲以上老年人口,可進一步區分為「扶幼比」及「扶老比」;而「潛在支持比」則是「扶老比」的倒數,就是青壯年扶養一位老年人所需的人數。
🔎扶養比越高,潛在支持比越低,代表社會負擔程度越高。但這個指標僅是反映人口結構的相對比率,並非從經濟角度觀察實際的撫養情況,若延長受教育或延後退休時間,均會影響實際具有生產能力者及所需扶養的依賴人口數。
🔎受到少子化影響,我國扶養比已於2012年達最低點34.7,潛在支持比為6.7;2018年扶養比增加為37.9,潛在支持比為5.0。未來受高齡人口快速成長的影響,扶養比將持續攀升,社會負擔也將日益加重。
📍想知道更多資訊,歡迎參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2065年)」專區👉https://goo.gl/1QoaAA
#國發會 #NDC #國發會FANs潮流 #扶養比 #扶幼比 #扶老比 #潛在支持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的網紅高閔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雄.議會】社政部門質詢 閔琳針對市府社政部門提出質詢,摘要及影片如下: 一、扶養比(扶老比、扶幼比) 二、老人長期照顧 (一)長照預算繳回、前瞻計劃提案少:執行力差 (二)65歲以上人口 vs 照顧人力缺口 (三)照服員待遇與勞動條件、勞工局職訓獎勵 三、育兒環境與兒童福利 (一)釐...
扶幼比扶老比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抗老…縣市攜手整合資源
2017-03-12 02:19聯合報 王順民/文化大學社福所教授(新北市)
全國與六都2月老化指數 圖/經濟日報提供
台灣的老化指數在二月首度破百,除敲響老化警鐘外,對此人口學的重要變遷指標,要有不同關照層面;老化指數更關係扶幼比、扶老比、扶養比,到勞動人口生養能力等考察。
老化指數破百,是嚴肅的國家安全議題,要就其人口結構的演進歷程,以思索停損、止損到減損的各項配套,涵蓋人口、教育、勞動、經濟、衛福、科技等跨域的整合性照顧體系。
老化指數關係從老少「個體」,到家庭「集體」,以至於高齡社會「整體」之不同層面、層次的考察論述。
思辨重點不在於推估描繪人口圖像,或人口發展模式預測,而是要如何因應鋪天蓋地而來的人口海嘯,提出分階段的人口減壓、抗壓與紓壓的對策措施。
台北市老化指數居六都首位,嘉義縣是全國最老縣市,自當有如公衛水準、醫療資源、養護照顧、教育流動、經濟安全的配置與流動議題;而從雲林到嘉義,或是高雄延伸到屏東等串聯出來的老化區域,也表示抗老作戰,應由單一縣市政府,擴及到生活共同圈。
國家資源的運用,不應該只是地方政府爭食的紅海策略,各地方政府競相推出婚生津貼或福利,有全面檢視探究的必要。
扶幼比扶老比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發會小知識-「扶養比」和「潛在支持比」是什麼?》
常常在人口高齡化、少子化的相關報導中,看到「扶養比」和「潛在支持比」這兩個名詞,您知道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嗎?
「扶養比(Dependency Ratio)」是指每100位有生產能力者(即15至64歲人口)所需扶養的依賴人口(即14歲以下幼年人口及65歲以上老年人口),扶養比愈高,代表社會所需負擔的依賴人口愈多。其中,根據依賴人口的年齡,又可將「扶養比」區分為「扶幼比」及「扶老比」。受少子化、高齡化因素影響,我國扶幼比持續減少、扶老比持續增加,總扶養比在101年降至最低點後開始逐年增加。
「潛在支持比(Potential Support Ratio)」則是另一種用來衡量高齡化對一國經濟負擔的影響程度,它是將上述的「扶老比」改以倒數來呈現,用來表示每1位老年人口可由多少位有生產能力者扶養。根據「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5至150年)」報告,105年我國約每5.6名青壯年負擔1位老年人口,推估至150年,將減少為每1.3名負擔1位老年人口。
必須注意的是,以上兩種指標僅反映人口結構的相對比率,並非從經濟角度觀察的實際「撫養」情況。若延長受教育時間或延後退休時間,均會影響實際具有生產能力者及所需扶養的依賴人口數。
想進一步瞭解未來我國扶養負擔程度嗎?本會最新一版人口推估報告,提供105年至150年「扶養比」及「潛在支持比」推估結果,請參考:http://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4223C65B6F94D72
#國發會 �#NDC #國發會小知識 #人口推估 ##扶養比 #扶幼比 #扶老比 #潛在支持比 #高齡化 #少子化
扶幼比扶老比 在 高閔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高雄.議會】社政部門質詢
閔琳針對市府社政部門提出質詢,摘要及影片如下:
一、扶養比(扶老比、扶幼比)
二、老人長期照顧
(一)長照預算繳回、前瞻計劃提案少:執行力差
(二)65歲以上人口 vs 照顧人力缺口
(三)照服員待遇與勞動條件、勞工局職訓獎勵
三、育兒環境與兒童福利
(一)釐清與教育局的分工
(二)2歲以下人口 vs 專業照顧人力
(三)公共托育、育兒資源中心:服務能量不足
(四)居家式托育服務(保母)制度問題
(五)兒童早期治療資源及補助:城鄉不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Ti4eyD3yY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