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間信仰展
#客家好神
#關於義民爺信仰
廣義來說,
先民為了生存,
在移動遷徙過程,
因族群械鬥、民變、戰爭中犧牲。
為了追念亡者,
安撫在世的人,
族群群體為這些死去的先民建廟供奉,
有了義民爺的信仰。
而“義民爺”是清代官方的褒賜,
身份多元,
並不限於客家族群,
這期中有一些複雜的祭祀、族群關係,
是我無法輕易釐清的。
我對義民爺的認識是很粗淺的(如有不足,歡迎在下方留言補充)
怎麼詮釋義民爺的形象?
對很多畫家來說,
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我也同樣有此困擾。
在與三明治工團隊聊義民爺信仰時,
黑令旗是一可見的特徵,
早年在拓墾一地之前,
會先請義民爺令旗鎮場。
而現在,
文史工作者黃有福曾說,
「黑令旗的作用就在神明出門遶境時,前導去晦氣用的。」
好啦,
畫圖需要關鍵元素,
『黑令旗』的意象就成為圖畫中不可或缺的元件。
義民爺有群體信仰的儀式,
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先民團結的氛圍,
拓展生活圈時,
相互支援的關係。
龍成為了繫緊關係的團結意象,
由各個族群一同揚起黑令旗,
就成為我繪畫此圖不二的表現。
---------------------------------------
👇展覽資訊看這裡👇
✅時間|2021/08/28 – 2021/10/24
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地點|#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客家工藝館
(桃園市觀音區學府路350巷120號)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桃園市議會
✅協辦單位|#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執行單位|#三明治工有限公司
✅角色插畫|#角斯
✅客語翻譯|#林家貴
-
不能到現場沒關係~
本局貼心準備了線上資源
讓你宅家也能看的到👀
👉https://reurl.cc/1YA7Dp
-
#客家文化 #客家信仰 #客家好神
#燈猴 #觀世音菩薩 #神農大帝 #三官大帝 #義民爺
#桃園景點 #桃園崙坪 #親子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
族群關係 在 愛德華FUN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了解《#斯卡羅》角色人物與各族群關係?愛德華依角色的背景,大致分為6個類別,供你在觀看《斯卡羅》時可以參考。
https://edwardmovieclub.com/seqalu-character/
族群關係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上週看完《斯卡羅》後,是否覺得族群好多好複雜呢?
今天就讓故事來簡單介紹,生活在這塊大清官方所稱的「化外之地」—瑯嶠,有哪些人吧!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瑯嶠在哪裡。瑯嶠是恆春的舊稱,所以指的就是今日恆春的這一帶。
由於恆春半島的地理位置,是早期人們通往後山必經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有著多樣的族群們在此生活及交流。
1⃣原住民族
居住在此的原住民族,有部分原本是屬於臺東卑南族系統的族人,沿著東海岸移居到瑯嶠,被當地人稱為斯卡羅人。
在那之後,斯卡羅的四大頭目家族,分領瑯嶠的住民,其中包括阿美族、排灣族、馬卡道族,也包括後來移墾的閩、客漢人。
其中,又以豬勞束社大頭目garuljigulje家的勢力最大,即後來代表談判的卓杞篤,被稱為「大股頭人」。
2⃣福佬人
福佬人,是移墾至臺灣的閩南裔漢人,原先居住在中國南方一帶。
比起其他族群,福佬人較早來到臺灣, 因此他們不只是分布在瑯嶠一帶的平原而已,臺灣其他地區也有他們的身影。也因為擁有時間優勢,所以他們掌握了相對多的資源。
瑯嶠的柴城最早可以追溯到明鄭時期,是士兵屯墾的重地之一。清代以後,柴城一直是福佬人的主要居地,也形成了龐大的勢力。
3⃣客家人
客家人移墾至瑯嶠的時間已經比較晚了,因此海岸的平原地區幾乎都為福佬人所開墾,他們只得往靠近原住民地區的山腳地帶發展。
雖然起初客家人和原住民有不少衝突對立,但後來兩個族群似乎達成共識,開始有通婚、租地、交換資源的關係。
瑯嶠的客家人大多居住在保力一帶,但為了要養活大家,頭人林阿九便向原住民租用了統領埔的土地。
4⃣土生仔
土生仔,字面上是指的是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人,實際上則是用來稱呼漢人與原住民通婚後生下的混血兒。
以劇中的水仔、蝶妹、阿杰為例,他們都有一半的漢人血統、一半的原住民血統,因此被泛稱「土生仔」。
在瑯嶠這個充滿多元族群的地區,土生仔的身分與認同便更為複雜,遭受歧視的同時,卻又是各族群溝通的橋樑。
📺深度解讀!「斯卡羅」背後的那些故事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這個星期日晚上九點,故事 StoryStudio 邀請了三位鑽研臺灣史的年輕學者,從他們各自專業的角度,與我們一起解析「斯卡羅」背後的故事:府城、瑯嶠、番界、羅妹號,到所有你想知道關於十九世紀臺灣的一切。
▶時間
8 月 22 日星期日 21:00
▶來賓
陳冠妃(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蘇峯楠(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
賴英泰(政大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主持
涂豐恩(故事StoryStudio執行長)
▶Zoom報名連結(按:報名人數已經遠遠超過zoom可容納人數,建議大家從臉書觀看直播)
https://bit.ly/3B2PA8z
#斯卡羅 #瑯嶠 #瑯嶠十八社 #屏東 #恆春 #卑南族 #排灣族 #原住民 #戲劇 #羅妹號事件 #李仙得 #必麒麟 #蝶妹 #魁儡花 #陳耀昌 #曹瑞原
感謝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提供劇照
本文主要參考高加馨,〈面對歷史在地發聲—牡丹社事件對牡丹社群之影響〉之第二章第二節「族群關係」。
族群關係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方式,介紹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面向,包含族群關係、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建築文化、兩性與親屬、海洋文化、會所制度、生計方式、祭儀、精靈觀念、分合與連結等。展廳中除了呈現原九族文化,亦介紹近年歷經民族識別過程的七族,以完整呈現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的重要發展歷程,及其族群文化,並且延伸介紹世界南島語族跨越海洋的文化連結。觀眾參觀所有的展示廳之後,對於南島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可以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並且做為更進一步探討的基礎。
社會人群關係:
本展示室為南島民族廳的第一廳,介紹了世界南島語族的範圍以及可能擴張的途徑,試以說明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的關係。透過多媒體的互動,一覽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概況,同時在展廳內迴廊上,還有多媒體觸控語言學習機,以真人發聲,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問候語。本展示室另呈現族群之間的人群關係,諸如透過契約的展示介紹平埔族與外來族群的互動關係。泰雅族與周邊族群的多元文化融合,在文面與織布文化上,又擁有在地的文化獨特性。排灣族的聚落與建築是以大型繪圖介紹部落的選址與空間佈局,而建築生活空間,則是以石板屋立體模型呈現。此外,在族群人群關係中,還介紹了阿美族重要的兩性分工的互動模式。
工藝、生計與社會:
本展示室的主題為雅美族(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工藝技術、卑南族會所制度的社會組織、魯凱族現代的生計方式等。縮為「工藝、生計與社會」作為展示室的標題。本展示室最醒目吸引人的,即是放置展廳中間的三艘雅美族拼板舟,並採用多媒體播放方式介紹整體架構的組成。展示中有十二人座的大型刻紋的拼板舟,也有小型無紋飾的拼板舟,它各具什麼特性,邀請您來參觀討論。在卑南族會所制度的介紹是運用多媒體播放,同時也放置了少年會所的模型,並且透過大型繪圖介紹了會所內學習的內容。此外,為了讓大眾瞭解臺灣原住民的現代生活情況,特別將魯凱族散布在各行各業的工作照片,製作成大型百工圖呈現在展示室的挑高牆面上。
祭儀與精靈觀念:
臺灣原住民族的原始信仰相當地特殊,本廳採用大型繪圖、文物與看板介紹賽夏族、鄒族、布農族的祭儀與精靈觀念。 並以多媒體播放賽夏族、鄒族的祭典紀錄片。賽夏族的矮人祭是南島民族之中相當特殊的祭典,祭祀中述說著族人與矮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族人展現傳統祭儀、服飾與
社會型態的重要祭典:
戰祭與小米祭是鄒族的重要祭典,呈現部落與家屋的結構關係。近年來鄒族積極走出部落,進行以傳統儀式為基礎的文化展演,1997年演出舞台劇《Tsou伊底帕斯》。 布農族的巫術具有除病消災或使人身陷災厄的效果。巫術多由巫師進行,成巫儀式、法器以及每年增強法力的祭典是巫師力量的來源。但巫術絕非巫師的專利,而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嘗試學會的一種能力。
分合與連結:
近年臺灣原住民族的民族意識逐漸提升,2000年後政府識別出七個民族。本主題除了用圖文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概況,以及識別出的七族傳統文化,同時也呈現七族強化的文化特質。如噶瑪蘭族的香蕉絲文創產業;撒奇萊雅族的重現火神祭;太魯閣族語言文字化的族語詞典;賽德克族文化展演的多媒體運用產物;邵族的觀光在地發展的神話商品;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祭;卡那卡那富族的米貢祭。此外,臺灣原住民族的發展,已跨越到世界南島語族的視野。在最後,以大量的活動照片(包括南島語族文化特徵,以及在臺灣與海外舉辦的各項交流活動「南島文化節」、「世界原住民廣電聯展」、「南島語族至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探尋」、「臺灣原住民族海外南島文化交流」等),呈現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族的重要關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族群關係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1: 南澳武塔國小介紹、白淑淓校長、韋文豪獵人老師專訪
2016/06/25-26,台北市明湖國小363童軍團舉辦了武塔國小原住民文化體驗交流夏令營的活動,主持人全程採訪這次二天一夜的活動。也因為有這樣的採訪行程,所以也訪問了南澳武塔國小和泰雅族南湖大山學區部落學校,介紹這二間學校的特色讓大家知道。
武塔國小原為台北州蘇澳郡武塔蕃童教育所。後改為武塔國校。1954年合併於南澳國校。1956年設南澳國校武塔分班。1969年獨立為校。目前全校學生人數僅有30人,為宜蘭縣人數最少的小學,但校地廣達3.5公頃。
本集主題2: 泰雅族南湖大山學區部落學校介紹、漪踠笆尚專任老師專訪
「泰雅族南湖大山部落學校」最重要的目標是用泰雅族的傳統教育方法培養真正的泰雅族人,讓傳統的Gaga Tayal深根在新世代泰雅族人身上依循傳統的腳步培養Tayal泰雅族人全新的世界宏觀。因此課程規劃以活動、體驗為主,有族語與文學、傳統生活技能、社會組織、藝術與樂舞、環境生態保育、部落倫理與禁忌、部落歷史與族群關係及傳統信仰與祭儀等八大領域部落課程,將課程與生活緊密結合,所以教學的場域多在戶外,例如在山林、河流、農地、獵場、祭場及部落家戶等,由耆老帶領著青少年實作傳統技藝及文化,並結合其他部落特色之文化祭典作為共同的學習內容。
族群關係 在 族群關係期末作業第五組/ 從採訪看族群認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組別:第五組片名:從採訪看 族群 認同成員:施宛伶、黎書岑、沈彥妤影片簡介: 從採訪長期任教於客家學院的鄭曉峯以及涂政強,看關於 族群 認同的議題。 ... <看更多>
族群關係 在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系學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粉絲專頁 · 組織 · +886 3 890 5792 · erc.ndhu.edu.tw/bin/home.php · 查看更多有關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系學會的資料 · 置頂貼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