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活動】【#型男老總愛說書】
有人從小喜歡讀書嗎?
或許很多人聞書色變,但對於成功企業家甚至總統來說,閱讀卻是充滿樂趣。
這星期,從歷任美國總統的愛書成痴,重溫你所熟悉的書單。
👉 也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覺得閱讀最大的樂趣是什麼?學習?釋壓?增廣見聞?是否能替代上網的樂趣?」
🎁 回答方式與贈獎內容:讀者只要在2021/03/08 (一)下午15:00前,於本貼文按讚、公開分享,並於「活動貼文下方」留言,型男老總將會親自選出二名讀者贈送精選好書1本!
🎧 聽廣播,型男老總慢慢說《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
🎧 大家記得每週四晚上10:00~11:00 打開BRAVO FM91.3 收聽唷~https://goo.gl/GucHCw (每週六下午 4:00 重播)
🎧 型男老總愛說書經典重聽已新增至上周進度,快來重新回味吧~https://goo.gl/D2GNfe
📢 小編提醒:
※ 得獎名單將於2021/03/08 (一)晚上20:00前公布於粉絲團
※ 精選好書隨機贈送,不一定會與貼文內容有關哦
※ 得獎名單會直接在原贈書活動貼文上,以「留言」方式公布
※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 城邦讀書花園粉絲團擁有變更活動內容的權利
有人 喜歡讀書嗎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喜歡讀書嗎?當你完全投入時的感受是什麼?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only-reading/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的作者是日本作家齋藤孝,他的作品涵蓋教育、學習、閱讀與思考領域,同時也是一位熱愛閱讀的愛書人。致力提倡「讀書習慣」的他,對於網路和數位化帶來的資訊爆炸,他在這本書的開頭這麼評論道:
「網際網路雖然有大海之稱,但十之八九的人都像在淺灘上撿拾貝殼,鮮少有人潛入深處。明明只要潛下去,不但可能遇見不曾見過的深海魚,還會發現一望無際未曾見過的世界。所以即使面對同一片海洋,但會怎麼做卻因人而異。」
他認為觀看說書影片、閱讀網路文章都無法取代讀書,因為讀書最大的作用,不在於吸收資訊,而在「體驗」。只有當我們投入閱讀一本書的「過程」,才能深刻體驗到書本作者的思想,進一步鍛鍊自己的思考力和人格素養。
追蹤IG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語錄 #名言 #格言 #閱讀 #勵志語錄 #書評 #讀書筆記 #名言佳句
有人 喜歡讀書嗎 在 游祥禾-人生使用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陣子重新翻閱了心理學名著《少有人走的路》,書中有兩個故事讓我頗有感觸。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美軍軍官,這個隨美軍駐紮在沖繩島的軍官,酗酒成癮,非常嚴重。
作者斯科特問:「你喜歡讀書嗎?」
軍官:「喜歡。」
斯科特:「那你晚上可以用讀書取代喝酒啊!」
軍官:「營房太吵,沒心思讀書。」
斯科特:「那可以去圖書館啊!」
軍官:「圖書館太遠了。」
斯科特:「難道圖書館比酒吧還遠嗎?」
軍官:「唉,其實是我不太愛讀書。」
斯科特:「你喜歡釣魚嗎?」
軍官:「當然啊,我太喜歡釣魚了。」
斯科特:「那你可以用釣魚取代喝酒啊!」
軍官:「我白天得工作。」
斯科特:「難道晚上不能釣魚嗎?」
軍官:「當然啊,上哪兒釣魚去!」
斯科特:「這裡有好幾家夜間釣魚俱樂部,我介紹你去吧!」
軍官:「唉,其實我也不太喜歡釣魚。」
斯科特:「感覺唯有喝酒才是你喜歡的。」
軍官:「你說得沒錯。」
斯科特:「可你總是喝酒過量,違反軍紀。」
軍官:「有什麼辦法呢?駐紮在這個該死的小島,只有靠喝酒打發時間。」
這個軍官沒有做出任何的改變,於是繼續酗酒,最後被開除了軍職。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另一個軍官的妻子,這個軍官的妻子想自殺。
斯科特:「妳為什麼想自殺呢?」
妻子:「這裡太無聊,我無法忍受了。」
斯科特:「無聊主要指什麼?」
妻子:「我在這裡沒朋友,很孤獨。」
斯科特:「你為什麼不去交朋友呢?」
妻子:「我住在居民區,沒人說英語。」
斯科特:「那你可以駕車去美軍家屬區,或者參加軍人妻子俱樂部,去那裡結交朋友啊!」
妻子:「我丈夫白天得開車上班。」
斯科特:「反正你白天也沒事,可以開車送他上班,送完再去啊!」
妻子:「車子是手動擋的,我不會開。」
斯科特:「你可以學開手動擋啊!」
妻子:「這條路很爛,我不想在這學。」
妻子不想做出改變,於是只好繼續無聊,無聊到難以忍受了,就用刀片割了手腕。
我為什麼要講這兩個故事呢?
因為太多太多人,就是這樣一步步搞砸人生的。
我之前還在上班的時候,有個同事的電腦反應比較慢,可能是電腦舊了、檔案滿了跑不動,常常30秒都沒反應。
我跟他說:「你可以試著把資料、垃圾桶清一下啊!」
他說:「你確定一定有效嗎?」
我說:「不然你可以請其他同事看看啊!」
他說:「覺得太麻煩了!」
明明一個小動作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但他就是嫌麻煩不願去做,於是電腦只能繼續慢著。
老闆經常問他:「你怎麼還沒處理好啊?」
他說:「電腦太慢了,我也沒辦法。」
後來,他失去了這份收入還不錯的工作。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就是明明做出一點改變,忍受一點改變的麻煩,就可以獲得巨大回報的事情,但我們就是不願意去做,結果把工作和生活搞得非常糟糕。
什麼叫生活的負循環?
就是你當下的生活狀態、所作所為,是一種惡性循環,對你自己是透支的,而不是增值的。
就像上面的幾個例子一樣:
「你為什麼要酗酒?」
「因為太無聊。」
「你可以去讀書啊!」
「圖書館太遠了。」
「可酗酒過量會違反軍紀啊!」
「有什麼辦法呢?駐紮在這個該死的小島,只有靠喝酒打發時間。」
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困境或者苦難,其實都來自於「忍忍吧,以靜制動,懶得改變」。
於是我們就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裡,周而復始,不得解脫,直到最後把工作搞砸、把生活搞砸、把人生搞砸。
人的變化有這麼幾種:見識帶來的變化;體驗帶來的變化;理解帶來的變化;領悟帶來的變化;智慧帶來的變化;改變習慣帶來的變化。
唯有改變習慣帶來的變化最為徹底。
要改變生活的負循環狀態,要想不搞砸自己的人生,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現在的壞習慣,去養成另外一種好習慣。
過去以為遇見某一個重要的人,或是某一件重大的事,人的命運會得以改變。其實並非如此,唯有徹底改變某種習慣,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控制脫鉤
#與自己的頭腦脫鉤不受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