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恐懼不是你的笑話
#分不出追求與跟騷的差別請趕快補修性別平等教育
星期四行政院院會通過 #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這是一部婦女團體推動多年,讓許多受害人等待已久的法案。
沒想到,這兩天,這法案,卻成為某些社群媒體大開玩笑的笑料。
他們能說出這些冷嘲熱諷,應該是因為,他們不曾聽過受害人所經歷的痛苦。
從我進入立法院以來,這就是我的團隊所推動的重點法案之一。在我們持續與婦女團體討論法案條文時,就聽過以下幾個真實故事:
😭「我被前同事持續跟騷多年,就算臉書或LINE封鎖,他還是用其他帳號騷擾,還跟我說『我知道你現在的工作、你昨天穿什麼』,這種我在明、對方在暗的恐懼,讓我變得疑神疑鬼, #沒辦法好好過生活……」
😭「他每天下課都在我們班門口一直看我,我去哪他就跟到哪,每次回頭他都在我身後看我,真的很可怕,我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對我做什麼事,我真的快要崩潰了, #我甚至因此不敢去上學……」
😭「這一年來,每天上學總會有個戴口罩、穿帽踢的男生跟在我後面,他甚至會趁我在路口等紅燈時,跑來摸我頭髮,或突然在我後面吹氣,真的很噁心,換路線也沒用。我回家洗頭髮時都會很想哭,我真的不知道 #會不會有一天被他強暴或抓走……」
😭「每天我桌上都會出現一份早餐及畫著笑臉的卡片,不知道是誰放的,某次偶然我發現是老闆,我就請他不要再這樣做。他說他只是照顧我,卻依然故我。 #更恐怖的是,在我反應後,我便開始持續收到不知誰寄來空白簡訊,和不說話的不明來電,換手機號碼也沒用……」
😭「這兩年來,每天我都會收到幾十封學長說很愛我的簡訊,可我真的對他沒感覺。我和他說明好幾次,請他不要這樣,但學長說這樣堅持不懈才是真愛、我才會感動地跟他在一起,所以反倒愈寄愈多,用黑名單封鎖也沒用。最近甚至連我的伴侶,和身旁同事都開始接到學長向我示愛的簡訊……」
😭「我前伴侶分手後還想要復合不成,就常在我家樓下、我公司、我常去的咖啡廳出沒。還會故意停我的車位、跟我鄰居攀談只為了詢問我的近況。他沒直接跟我接觸,警察也沒辦法處理,但, #我一直生活在恐懼裡……。」
😭「有一名陌生男子,每天都挑我上班時間來我工作的商場徘迴,一直盯著我,且時不時衝過來對我大吼,或各種胡言亂語。他甚至連我上廁所都一直跟,還問我要不要去他家, #我真的很害怕,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過來對我做什麼事,誰來救救我……。」
😭「有一個工作上接觸的客人不斷騷擾我,我跟他說我已經有長期交往的伴侶,且即將結婚。但,他還是不斷以「追求」的名義騷擾我,到處堵我。我受不了換到別家店,結果他居然還到門口盯梢, #我真的很害怕……。」
以上這些都是曾經發生過的活生生跟蹤騷擾案例。其中的受害者都是女性,但也有男性有遭遇過類似經驗。我想多數朋友也都同意 這些會令當事人心生恐懼卻又無法擺脫的痛苦, #並不是洽當的追求 #更缺乏對人的尊重,重要的是,#不該被玩笑話冷血嘲弄💢
這兩天網路上對這法案的批評,有些是基於對女性的偏見歧視,多數則是對此法案的曲解及誤解。《跟蹤騷擾防制法》從來就不是只保障女性,而是保障所有遇到重複出現,讓人心生恐懼、影響正常生活、與性以及性別有關的跟蹤騷擾行為時,都能夠到警政體系尋求協助。
至於有人說此法通過後
「母豬自以為多情,怎辦」
「阿宅連追女生都會被抓去關了」
「不能要求約會,只能直接要求打炮了」
「真愛就是要持續堅持追求,連這都要被視為罪犯,那都去當同性戀算了」
「要求約會不行,請問要怎麼結婚 白癡喔」
「台女之後賺錢更方便嘍」
這些說法除了帶有許多性別偏見外,,對於曾經歷過跟蹤騷擾傷害的人來說,更是在 #傷口上撒鹽!
許多人可能認為自己的人格與動機,絕對和 #屏東通訊行女員工遭擄殺、 #長榮大學外籍生遭擄殺、 #台大畢業生殺害前女友、 #世新男大生砍殺學妹、 #持刀進校園搶心儀女學生手機 等案件中的加害者不同。
這些人因為覺得自己不會做出這類傷害暴行,所以,不該立法對他們「追求」、「表達好感」的方式加以管制。
我相信提出這些想法的人,多數也不願見到殺害、擄人、性侵等 #跟蹤騷擾常見衍伸暴力 的發生。但我想進一步說明的是 #追求當然不等於跟蹤騷擾!
#真正的追求與表達好感應該要尊重雙方意願
不是在對方都已 #表達拒絕,甚至為此 #恐懼不安時,還 #單方面 #持續性地執意作出會造成對方不舒服的跟蹤騷擾行為。
尊重對方、表達好感的追求方式,都不會違反《跟蹤騷擾防制法》!
沒有人會因為單純喜歡一個人就被抓去關,也不會有人只因在樹下說出一次「我喜歡你」就被警察帶走!
至於那些說 #不能跟蹤騷擾 #我就不會追求 的人,我真心建議,可以自我加強情感教育。以免將來因為不瞭解關係界線或不當追求,造成他人,也造成自己受傷。
這也是我的版本特別列出「跟蹤騷擾防制教育及性別平等教育落實」的原因。
下周我將在立法院內慎重審查這部台灣社會等待已久、對防制性/性別暴力極為重要的法案。
作為關心女性人身安全與性別平等的立委,我一定會努力讓這部法律更加完善,讓台灣社會少些歧視與暴力、多些守護與同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議題今天重新在立法院被提出,我相信這是一個持續公共政策討論非常重要的過程。 我曾經在2006年與其他立委同仁,包括林淑芬委員等人,共同提出同性婚姻合法草案,只是很遺憾當時未能進入委員會討論就被封殺。 今天即使法案尚未列入委員會的議程,但能有機會以一個正式列入紀錄的委員...
有關 性別平等的 法律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性別平等 #修法保障配偶親職假
#雙親都有育兒的權利和義務
#平等親職假還能減低對女性的懷孕歧視
🇫🇷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今年9月23日,在推特上發了一張男性抱著幼兒的圖,上面寫著「28天 為了陪伴我們的孩子的最初時刻」。因為法國修正了法律,明年7月1日開始父親的陪產假要從14天提高到28天。正是跟我所提出性別工作平等法的修法理念一致。😄
昨天立院社福衛環委員討論《性別工作平等法》裡第15條跟 #親職假 有關的修法。
【雙親都有育兒的權利和義務】
好幾個版本關注的是台灣少子女化的問題,因此要延長母親的產假,讓女人更有意願生育。
但我的提案重點在 #性別平等,現在已經是 #雙薪家庭 的時代,唯有當台灣整個社會對於生產與育兒責任不是只放在女人身上時,才可能有愈多女人有意願生育。
只單方面延長女人的產假,大概很難提升女人的生育意願。(大家可以隨機做個調查,問問身邊的女性們看看。)
因此,我在今年父親節時已經提出我的修法重點:
1⃣ 新增配偶 #陪產檢假5天
2⃣ 將現有配偶陪產假5天增加23天,改為 #陪產暨親職假28天。
這樣的修法關注的就是性別平等,雙親的 #義務 和 #權利 都要平等。
小孩只有女人能生,但照顧新生兒雙親都可以!這是義務。
小孩是雙親一起養育的,親密的育兒過程,沒道理只有媽媽獨享,配偶也能擁有!這是權利。
👉詳情可以看我父親節的發文 https://www.facebook.com/daan4fanyun/posts/3841754319187839
【平等親職假還能減低對女性的懷孕歧視】
台灣的職場長期存在對女性的 #懷孕歧視,雖然早就立法禁止。但是雇主在聘用新人時,就算表面不敢說,對於年輕女性還是常常會擔心她之後要結婚生小孩請產假請育嬰假,比較想聘男生;或是在女性員工懷孕後,怕她之後要請產假產檢假請育嬰假,想方設法把她趕出公司。
生養孩子明明是雙親的共同義務與責任,但職場的壓力卻都不平等的由女性來承擔。
如果我們修法將配偶的「陪產檢假」和「陪產暨親職假」和女性盡量拉齊;這樣雇主在聘用年輕人時,就會知道年輕人不分性別,接下來都有可能會結婚生小孩會要負擔育兒責任。這樣會直接降低雇主對女性的懷孕歧視,這將是職場性別平等的一大推進。
【勞動部部長獲得新觀念 承諾研析】
昨天對於📣各委員的提案,勞動部原本的立場是這樣:
📣媽媽產假延長
❌會影響雇用女性意願,所以不修。
📣配偶陪產假加長
❌請家庭照顧假就好,所以不修。
📣爸爸有薪陪產檢假
❌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所以不修。
原本,勞動部對於委員的提案都不想同意修法。
但是許部長在聽了我提出親職權利義務及職場性別平等的論述後,承諾會好好研析,並在一個月內提出報告。
我希望勞動部不要只停留在口頭保障女性就業權,而是真正站在台灣年輕父母的角度想想,提出符合台灣職場脈絡的法律及政策。讓女性留在職場,也讓爸爸們平等享受育兒權利。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有關 性別平等的 法律 在 林易瑩 台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際女孩日
#傾聽女孩聲音,開創平等未來(My voice, our equal future.)
#妳的聲音我來守護!
今天是國際女孩日,緣由為希望為女孩提供更多的機會,並提高全世界對於女孩面臨的不平等待遇的認知,以期提高其在教育、醫療、營養、法律和安全等待遇。
身為一名生理女性,我們在成長過程裡,或多或少都皆曾經歷過,可能是來自熟人間無預警的碰觸身體,或是投射在身體體徵的異樣眼光,又或是有關女性特徵的言語玩笑。不免遺憾的是,我們往往都是在事件發生之後,才開始學著理解與辨識這段經驗中的不適之處。
其實早在1994年,許多女性及婦女團體選擇站出來,舉辦了「522女人連線反性騷擾大遊行」,這是台灣首次女性上街反抗性騷擾,亦影響了後續俗稱性平三法的性騷擾防治法之立法。
而做為一名代議士,我認為,如果我們持續迴避談論性教育,將更難落實性騷擾防治。去年,我與 勵馨基金會 The Garden of Hope Foundation 合作,舉辦《蝴蝶朵朵》繪本導讀的活動,透過《蝴蝶朵朵》的故事,我們更認識身體自主權、更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跟溝通,不只是保護孩子,更是教孩子如何求助、保護自己。
2020國際女孩日的主題為「傾聽女孩聲音,開創平等未來」,旨在透過傾聽,並配合行動實踐,創造性別平等的環境。未來我也會持續推動與監督台南市的性平教育,#女孩的聲音,#我來守護!
【去年與勵馨合作的《蝴蝶朵朵》繪本導讀活動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linyiyingnpp/posts/586100801933107?comment_id=586488181894369&reply_comment_id=587796261763561
有關 性別平等的 法律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議題今天重新在立法院被提出,我相信這是一個持續公共政策討論非常重要的過程。
我曾經在2006年與其他立委同仁,包括林淑芬委員等人,共同提出同性婚姻合法草案,只是很遺憾當時未能進入委員會討論就被封殺。
今天即使法案尚未列入委員會的議程,但能有機會以一個正式列入紀錄的委員會公聽會的形式來做討論,我相信都是另外一步的進展。
只是,今天看到法務部等行政部門,對於這個這麼重要、涉及到這麼多人基本權益的議題,立場居然還是保守、封閉,甚至還說要繼續研究,即使委外進行的研究報告內容都已朝支持同性伴侶制度的方向,我不了解法務部有什麼立場繼續迴避這個問題。
同志的存在是社會事實,政府部門不但不積極去回應,對於已經發生、衍生的問題,包括很多數據顯示,尤其是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憂鬱症、自殺傾向的比例都特別高,所以這已不僅是涉及公民權益的問題,更涉及到公民人格發展的過程。
如果社會可以用更開放、更包容、更尊重的態度,其實社會是能夠更多元、更豐富的。
我自己非常幸運,我在念書的期間,學校本身做非常好的教育,讓大家都能夠對不同性傾向,或對性傾向的觀點不同的人,或是與社會互動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我們都能夠更包容、尊重與了解,甚至也能欣賞不同的性傾向對這個社會多元化所能夠帶來的貢獻。
所以我非常遺憾,現在的行政部門還是採取一個迴避、保守、抗拒的心態。
今天我們重新再提出同性婚姻合法的修法的方向,呼籲行政部門與立法院的同仁能支持,還有民間社團提出的伴侶制度,這都是可以同時來討論的。
現在是2012年,距離我第一次提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版本的2006年,到現在也經過了6年的時間,我們看到每一年同志遊行的參與人數越來越多,現在社會不管是在媒體的公開討論,或者是在各個領域,包括已經通過在教育以及工作權益有關性別平等的相關法律,都已經開始有一些進展。
民調也顯示,社會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共識達成。我們看到各種民調都有過半的支持,甚至有高達六成左右的民眾接受、支持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我相信這樣的進展不是沒有意義的,它應該要能夠反映在台灣司法的進步性上面。
我們再看其他國家,德國前副總理(現任外交部長),和柏林市長都是公開出櫃的同性戀者。他們進行國事訪問時,在正式的國際場合、國際會議上,能夠正式帶著他的伴侶,受到祝福跟尊重,已經慢慢的形成世界的潮流。
我希望台灣可以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立法,能尊重不同性傾向,讓每個人享有應有的公民權益。我希望台灣能讓不同性傾向的人能免於歧視,享有基本尊重,能夠有更進步、更開放的社會空間。我相信這對台灣整體的國際形象也是正面的。
所以我再次呼籲,不只是行政部門,還有在立法院屆時必須參與修法程序的其他委員,即使是反對意見的呈現,但是我們總是希望這樣一個重要的公共政策,涉及這麼多民眾的基本的公民權益的議題,能夠進一步獲得共識,能夠真正的推展,讓台灣真正符合國際人權的基本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