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8-08-15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典藏 ARTouch.com
本集主題:「巨神連線」攝影作品集介紹
專訪藝術家:姚瑞中
內容簡介:
「欲」、「神」之間的連線與距離──
「若將巨大神像比擬為超級電腦,筆記電腦可視為小尊神像供奉在家,電腦主機需要與伺服器連線才能展現其神通廣大,神像透過法師念咒開光就像電腦需要開機密碼,分神出去的眾多神像需要與主神連線……」
臺灣宮廟文化獨步全球,舉凡奇人異士、文人騷客、販夫走卒皆在此叩首,善男信女、黑白兩道、三教九流無不跪拜。本書以地毯式搜索,拍攝三百餘尊中、大型神偶,全面呈現臺灣民俗文化中獨特的人文地理景觀,展現超越宗教建築、民俗活動或信仰儀式的「欲力具體化」。
《巨神連線》攝影集,是藝術家姚瑞中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在臺灣與金門、馬祖、澎湖各處田野走尋,以底片拍攝、銀鹽相紙沖洗,然後再委由老師傅一張張掃圖,而後設計接手又花費半年多的時間,一張張修圖去髒點、討論並編排而成,無關信仰,但神偶雕像底下,是一重又一重的意念、執著與行動所鋪就而成的欲力呈現。
作者簡介:姚瑞中 YAO JUI-CHUNG 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4年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
●曾代表臺灣參加國際展覽:
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橫濱三年展、2009年亞太三年展、2010年台北雙年展聯動計劃、2012年上海雙年展、2013年北京攝影雙年展、「集群藝術獎」得主、2014年深圳國際雕塑雙年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英國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新加坡「亞太藝術獎公眾獎」、2015年亞洲雙年展、2016年雪梨雙年展。
●曾任職務:
1992年曾擔任天打那實驗體團長、1994年楊德昌電影美術指導、2006-2009年非常廟藝文空間執行長等工作。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實踐大學、台北教育大學;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以及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
●藝術創作:
專長為攝影、裝置及繪畫。其作品涉獵層面廣泛,主要探討人類一種荒謬處境,其代表作品包括探討台灣主體性問題的《本土佔領行動》(1994)、顛覆中國近代史政治神話的《反攻大陸行動》(1997),以及探討後殖民主義的《天下為公行動》(1997-2000),與「行動三部曲外一章」的《萬里長征行動之乾坤大挪移》(2002)等等。
自2005年起整理過去十五年在台灣各處踏查所拍攝的廢墟照片,歸納了包括工業、神偶、建築及軍事廢墟四大部份,呈現台灣在全球化潮流與特殊歷史背後中,所隱藏著的龐大意識形態黑洞,延續「人類歷史的命運,具有某種無可救藥的荒謬性!」的創作主軸。
2007年後開始繪製《忘德賦》(2007)、《世外塵》(2008-2012)、《如夢令》(2008-2011)、《恨纏綿》(2009)及《甜蜜蜜》(2010-2012)……改寫並挪用中國美術史經典畫作,再將其轉化成個人生活或真實故事,試圖將宏大史詩文本轉化為私微自傳敘事,以「偽山水」策略對所謂的正統性進行篡位。
2010年至2016年帶領二百二十餘位同學返鄉進行《海市蜃樓I、II、III、IV、V-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拍攝計劃,以「微型文化行動」概念提醒社會大眾並提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出版品及展覽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http://xn--www-yn9d63dt77j1fe.yaojuichung.co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巨神連線」攝影作品集介紹 專訪藝術家:姚瑞中 內容簡介: 「欲」、「神」之間的連線與距離── 「若將巨大神像比擬為超級電腦,筆記電腦可視為小尊神像供奉在家,電腦主機需要與伺服器連線才能展現其神通廣大,神像透過法師念咒開光就像電腦需要開機密碼,分神出去的眾多神像需要與...
本土佔領行動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見神見廢墟,#專訪姚瑞中:藝術家只是個信差 ▏
《巨神連線》開展後他後腦勺隱隱作痛了一個月,算命的說他得罪三尊神明。原來嘉義醒善堂的關公照片裡,前景是間阿公店,招牌上小姐笑得甜蜜蜜。還有,另外兩尊神明是因為沒被拍到也不開心。他把展覽裡關公照片撤下然後立刻南下補拍,頭痛不藥而癒。
姚瑞中並沒有宗教信仰,但相信有力量控制宇宙:「我不敢說有沒有神,我只能說有某種無形力量在主宰,但以人類微不足道的能力,我覺得目前沒辦法了解。」所以當藝術家以為自己「有意識地在創作」,可能也不知道這個作品在宏觀世界裡可能有更大的意義:「像我做《巨神連線》,就深深感覺到我只是一個傳達訊息的媒介而已,其實就是一位信差。」
--
[ BIOS 通訊 ] 佛系電子報:時間到了,自然收到:goo.gl/84rYsD
--
#BIOS專訪|#姚瑞中|#巨神連線|#台灣廢墟迷走|#攝影訪談輯|#本土佔領行動|
http://www.biosmonthly.com/interview_topic/9675
本土佔領行動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您常參觀台灣的當代藝術或是攝影展,姚瑞中老師的「海市蜃樓」系列你一定不陌生,長期針對台灣蚊子館與廢墟的田野調查紀錄,帶我們看到了真正屬於「民間」的敘事。
【報導者】訪問了姚瑞中老師,分享了他的創作心路歷程,也讓我們從藝術家/攝影師的心靈,也看到走入民間長期進行田野調查的力量與必要。
-----------------
周:所以田野調查的檔案化脈絡,一直是你有興趣的方式嗎?
姚:我們先談台灣早期的藝術樣貌,比較多的是一種橫向移植,就是西方美學及形式的移植或挪用,這種「拿來主義」往往缺乏在地脈絡,加上長期的戒嚴管制,所以很多的文化脈絡與歷史檔案是被抹去或被掩蓋的。所謂的機密檔案被抹去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加上白色恐怖造成知識份子噤若寒蟬,因此台灣大部分的常民缺乏自我建構的史觀,幾乎都是依賴官方說法的檔案形塑自我認同。
所以外來的東西進到台灣,單單挪用其形式,等於是重複演練國外的現代藝術發展,對我來講是不夠的,因為那只算是歐美的流行形式,無法與我的生命經驗有關。所以當時回頭去找一些檔案,是隱沒於民間、不被官方說法所證實的檔案,之所以去拍攝蒐集廢墟,是對於非正典檔案的某種個人說法。
廢墟基本上是被遺忘或權力鬥爭的失敗痕跡,少有人會去正視它。可是它裡面有很多線索,我們之前所說的冷戰、黑金、地緣政治…等,其實都包含在裡面。
我拍的頭10年並沒有什麼太強烈的概念,就只是靠直覺去拍。可是當我到2000年左右發現已拍了好幾萬張底片,隱約有一些脈絡出來了。因為本土佔領行動、反攻大陸行動,都跟身體政治有關,但是光談政治性的身體是不夠的,因為身體在空間裡面,若只談身體不談空間,基本上還是很虛無。
所以我就把廢墟作品整理出來,分成4個範疇去談。
首先是傳統工業的外移與沒落,其次是冷戰下的特殊地緣政治留置的大量軍事遺跡。再來是一些傳統家屋,因為移民的因素而荒廢,譬如近30年的台商外移或是更早期的華僑移民,1949年後的三波移民潮分別是1971年退出聯合國、1975年蔣介石過世以及1980年中美斷交,很多人舉家移民到歐美等國去了。最後是談信仰的失落,我拍了很多廢棄神偶,2009年集結出版了《人外人》攝影集。
這個階段屬於比較個人式的田野普查。我在唸大學的時候被一個案例啟發,就是「FSA」的農民檔案,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政府召集了一些沒有工作的攝影師,下鄉拍攝了很多鄉間的紀實照片,作為農業發展的參考。FSA這個檔案計畫就漸漸促成我去思考「失落社會檔案室」(LSD)的概念。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本土佔領行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巨神連線」攝影作品集介紹
專訪藝術家:姚瑞中
內容簡介:
「欲」、「神」之間的連線與距離──
「若將巨大神像比擬為超級電腦,筆記電腦可視為小尊神像供奉在家,電腦主機需要與伺服器連線才能展現其神通廣大,神像透過法師念咒開光就像電腦需要開機密碼,分神出去的眾多神像需要與主神連線……」
臺灣宮廟文化獨步全球,舉凡奇人異士、文人騷客、販夫走卒皆在此叩首,善男信女、黑白兩道、三教九流無不跪拜。本書以地毯式搜索,拍攝三百餘尊中、大型神偶,全面呈現臺灣民俗文化中獨特的人文地理景觀,展現超越宗教建築、民俗活動或信仰儀式的「欲力具體化」。
《巨神連線》攝影集,是藝術家姚瑞中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在臺灣與金門、馬祖、澎湖各處田野走尋,以底片拍攝、銀鹽相紙沖洗,然後再委由老師傅一張張掃圖,而後設計接手又花費半年多的時間,一張張修圖去髒點、討論並編排而成,無關信仰,但神偶雕像底下,是一重又一重的意念、執著與行動所鋪就而成的欲力呈現。
作者簡介:姚瑞中 YAO JUI-CHUNG 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4年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
●曾代表臺灣參加國際展覽:
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橫濱三年展、2009年亞太三年展、2010年台北雙年展聯動計劃、2012年上海雙年展、2013年北京攝影雙年展、「集群藝術獎」得主、2014年深圳國際雕塑雙年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英國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新加坡「亞太藝術獎公眾獎」、2015年亞洲雙年展、2016年雪梨雙年展。
●曾任職務:
1992年曾擔任天打那實驗體團長、1994年楊德昌電影美術指導、2006-2009年非常廟藝文空間執行長等工作。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實踐大學、台北教育大學;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以及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
●藝術創作:
專長為攝影、裝置及繪畫。其作品涉獵層面廣泛,主要探討人類一種荒謬處境,其代表作品包括探討台灣主體性問題的《本土佔領行動》(1994)、顛覆中國近代史政治神話的《反攻大陸行動》(1997),以及探討後殖民主義的《天下為公行動》(1997-2000),與「行動三部曲外一章」的《萬里長征行動之乾坤大挪移》(2002)等等。
自2005年起整理過去十五年在台灣各處踏查所拍攝的廢墟照片,歸納了包括工業、神偶、建築及軍事廢墟四大部份,呈現台灣在全球化潮流與特殊歷史背後中,所隱藏著的龐大意識形態黑洞,延續「人類歷史的命運,具有某種無可救藥的荒謬性!」的創作主軸。
2007年後開始繪製《忘德賦》(2007)、《世外塵》(2008-2012)、《如夢令》(2008-2011)、《恨纏綿》(2009)及《甜蜜蜜》(2010-2012)……改寫並挪用中國美術史經典畫作,再將其轉化成個人生活或真實故事,試圖將宏大史詩文本轉化為私微自傳敘事,以「偽山水」策略對所謂的正統性進行篡位。
2010年至2016年帶領二百二十餘位同學返鄉進行《海市蜃樓I、II、III、IV、V-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拍攝計劃,以「微型文化行動」概念提醒社會大眾並提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出版品及展覽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個人網站www.yaojuichung.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f40CDQBnh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