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台北市萬華區漢口街和中華路口西南隅,正在建構中的西門町最高建築(地上28層)已經成型,將於2023年夏天完工。(張哲生 攝)
這棟新大樓的前身是1977年落成的台北中華大樓,最初是國泰集團設立的國泰百貨公司,國泰百貨於1985年轉讓給豐群集團後,沒多久便結束營業,之後這裡開過「龍太外銷成衣商場」、「弗頓星球」、「HANDS 台隆手創館」(2000年開幕,2004年遷移至微風廣場)、美華泰流行生活館(2004年開幕、2018年7月15日歇業),其餘樓層則是國泰集團的辦公室。最後,進駐其中的國泰集團辦公室在2018年6月底全數撤出,而在一、二樓營業多年的美華泰流行生活館也在2018年6月21日至7月15日舉行出清特賣後歇業,然後台北中華大樓於2018年11月12日開始進行拆除工程。
日本九州的私營鐵路巨擘「西日本鐵道株式會社」(西鐵集團)在2017年12月與業主達成協議,並於2018年3月簽署為期20年的租賃協議,由西鐵集團以旗下的飯店品牌「Solaria」經營,公開宣布將在台北市西門町以6億日圓(約新台幣1.6億),打造一座地下5層樓、地上28層樓,擁有300間客房的「Solaria西鐵飯店 - 台北西門」旅館,預計在2023年的夏天開幕,其地點就在已拆除的台北中華大樓所在地。
先讓我們來回顧44年前,台北中華大樓的開始~國泰百貨公司。
1977年10月6日上午10時,由國泰集團設立的國泰百貨公司正式開幕,開幕典禮由國泰集團創辦人之一的蔡萬霖(1924-2004)揭幕、基隆顏家的顏欽賢(1902-1988)剪綵,現場還請來百人大樂隊演奏,聲勢浩大。
國泰百貨公司在行銷上強調「不以打折為噱頭,不打折比打折便宜」,並以「新的風格、新的氣派、新的服務、新的滿足」為經營宗旨,力求不斷推出各式新穎服飾百貨,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當年國泰百貨公司所在的台北中華大樓,位於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8號(中華路與漢口街口),由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起造、蔡柏鋒與陳昭武設計、三井工程負責營造;於1976年3月15日開工、1977年8月20日竣工,工程造價約為新台幣5,394萬元,是一棟11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
國泰百貨公司在台北中華大樓內的營業樓層為地下一樓以及地上一至四樓,共有五個樓層。
地下一樓包含三個營業部分:備有各式流行服裝飾品的「繽繽服飾」、供應各種物美價廉的日常用品的「半價廣場」與供應各式冷熱飲的「甜蜜走廊」。
一樓為「集錦大街」,設置各式華洋百貨;二樓為「芙蓉女裝街」,備有各式新穎女裝;三樓為「新潮摩登街」,供應高級男裝、玩具、唱片,與手工藝品等;四樓為「福泰酒樓」,供應正宗粵菜與港式飲茶。
1977年10月6日開幕的國泰百貨公司,是國泰集團史上跨足百貨業的第一間據點;同年,國泰集團與大來關係企業合作,在同樣位於西門町的武昌街與昆明街口,籌設「來來名店百貨公司」(後改名來來百貨),國泰集團創辦人之一的蔡萬春(1916-1991),還出席了來來百貨所在的台北西門大樓之動土典禮。
位於台北市武昌街二段77號的台北西門大樓,由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起造、羅維東設計、樹德工程負責營造;於1977年3月8日開工、1978年6月10日竣工,工程造價約為新台幣6,369萬元,是一棟10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
1978年11月25日,國泰關係企業「來來名店百貨公司」正式開幕,以「讚美的焦點、流行的焦點、歡樂的焦點」為營業主軸。
當年,國泰集團在台北百貨一級戰區的西門町,一口氣設立了兩間百貨公司,象徵百貨事業開始起飛。但是好景不常,1985年2月,爆發十信弊案,嚴重影響國泰集團的經營,亦令其將旗下的百貨公司,轉讓給豐群企業集團。自此之後,國泰集團不曾再涉足百貨事業。
台北中華大樓的國泰百貨公司在1985年轉讓給豐群集團後,沒多久便結束營業,後來有「龍太外銷成衣商場」、「弗頓星球」、「HANDS 台隆手創館」(2000年開幕,2004年遷移至微風廣場)、美華泰流行生活館(2004年開幕、2018年7月15日歇業),其餘樓層則是國泰集團的辦公室。
至於武昌街的台北西門大樓,在來來百貨於2003年2月10日歇業後,則由誠品進駐,以「誠品武昌」之名在2004年12月1日開幕;2010年,誠品將武昌店閒置的高樓層(5至10樓)出租給國賓飯店,委由國賓開設平價旅館「台北西門町意舍酒店」,於2012年2月開幕。
看完它的歷史之後,我們緊接著來瞧瞧這裡的未來。
這個都市更新案名為「國泰一號中華大樓都更案」,其更新單元位於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以西、漢口街二段以南、漢口街二段20巷以東及漢口街二段20巷以北所圍之街廓;範圍包含臺北市萬華區福星段二小段149地號等1筆土地,面積共1,720平方公尺,為台北市「修訂臺北市萬華區都市計畫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所載「實施都市設計地區-中華路林蔭景觀區」範圍內,更新單元內建物屋齡已達30年以上,結構設計不符現今耐震救災等公共安全需求,原始空間規劃及結構設計亦已不敷現今商業使用需求,希冀藉由都更推動健全商業機能並改善都市景觀。
辦理進度如下:
2015/5/25 核准自劃更新單元
2015/10/20 自辦公聽會
2015/10/30 申請事業計畫掛件
2016/5/11~25 公開展覽
2016/5/24 公辦公聽會
2016/8/11 都更幹事會
2017/5/9 都更幹事會複審
2017/7/5 環評審查會議
2017/9/6 都更聽證會
執行此案之團隊:
更新規劃: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建築設計: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鑑價機構:麗業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個案概要:
所在地 | 萬華區福星段二小段149地號
面積 | 520.30坪
使用分區 | 第四種商業區
實施方式 | 協議合建
以下為負責建築設計的潘冀聯合建築師對「國泰一號中華大樓都更案」之說明:
基地座落於萬華區,西門商圈人行徒步區的北端,周邊歷史文化舊街區以及活躍商業活動形成豐富的都市紋理。為提升都市環境良好品質,如何在高密度的商四用地中充分發揮土地強度、創造都市更新最佳效益成為本案最關鍵之設計課題。
基地四面臨路,為順應原有都市街廓紋理,於主要臨街面留設騎樓;南面留設開放空間步道系統與既有西門商圈人行步道串連。建築量體發展受限基地形狀,呈現瘦高之細長量體,分為底部裙樓、中部塔樓、上部塔樓三部分;裙樓的高度與周圍老舊街區高度相互呼應,中部塔樓的高度可與周圍新建築物相比擬。這樣的量體分配也呼應了內部使用機能,裙樓為零售商場、塔樓為旅館,其房型以面積6-7坪的雙人房為主。燈光設計依照商場及旅館各自機能設計,揮灑豐富的夜間表情;商場燈光採參數式色彩漸變設計饒富變化,旅館則強調垂直帶狀燈光簡約之美。
本案成功解決了細長比例的挑戰及高層建築空地留設之限制,將土地利用最大化,期能滿足複合式商業空間最高使用之坪效,並創造尊重環境和諧與都市紋理的西區建築焦點。
座落地點: 台北市萬華區
基地面積: 1,720m²
建築面積: 899 m²
總樓地板面積: 38,640㎡
層數: 地下5層,地上28層
設計時間: 2014.11 迄今
房間數: 314
類別: 旅館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黑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 路線概要 00:53 環狀線的誕生 02:02 信義輕軌與南北線計畫 04:32 西環段的轉乘 05:27 環狀線南北環段 06:58 東環段 08:56 環狀線全環總結 影片素材來源:自行拍攝、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新北捷運、環狀線南北還段細部設計、環狀線南北環段綜合規劃報告、環狀...
東環段細部設計 在 我可是生活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廚房 #開放式、#有中島 很難清???油煙很多???
我可以講句公道話嗎
#不見得
以前我的廚房不開放、沒中島也要清蠻久啊,因為只要動到廚房我一定當天清那種人,對我來說除非完全不動爐灶只吃沙拉那種輕食,否則是不可能不清的。
以前的廚房我很喜歡,以居家角度看是絕對夠用,但是要搭配我的工作是超級不便,因為光線不足、隔音不佳、無法安裝冷氣,所以我總是煮完快要熱昏、有很多料理步驟跟成品要端到足夠光照的房間去拍攝,常常都是汗都滴到眼睛內在辛苦的工作。
而且我是獨立作業,一個人煮完、拍完、來來回回端來走去之後再清潔收拾。
有時候偶爾有人不禮貌的傳訊給我: 好閒喔可以整天弄這些、誰有時間耗在那邊擺盤啊。
我先講,悠不悠閒是靠自己掌控的一種心理狀態,只要個性跟習慣無法定下來就永遠不會悠閒。我又不是天生千金命或閒人貴婦型的,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沒有扮演這種角色的興致,但我對自己感興趣或喜歡的生活方式一定是超用心經營。
就算不在工作,我的日常就是這樣,我就是天生煮吃弄喝一定要有 #儀式感 的個性,#這就是我啊!
我熱衷把家整理成心中想要的樣子,希望每天家人在裡頭無論是休息、吃飯或是想事情都能放鬆,在家永遠是最安心的。所以我每天都是忙到不行但忙的很快樂,就算擦洗完檯面要花不少時間,最後一個洗澡要刮水擦乾把毛髮全抓淨,中間有很多工作要來回洽談跟思考,但我覺得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是會把"忙"轉化成喜悅、收穫,而不是成天只抱怨自己做了多少。
就像前幾天,廚房全都清好後,我點了一款廚房蠟燭讓它燃香一段時間才熄滅,男人問我發什麼瘋?!
我:「因為清好我想讓自己聞著不同於油煙的香氣
這是代表 #我收好了 的儀式」
因為我喜歡
有何不可呢
我們這輩子總是有很多生活上的不如意,但我們也有很多方式讓自己常保持在心靈平靜或愉快的狀態。這都看自己怎麼想、怎麼看待。
如果一直堅持生活一定必須怎樣怎樣才是對的,這輩子活著是不是太無聊了點。
我覺得廚房開不開放、有沒有中島、大不大小不小都無所謂,重點是你對他放多少感情。
我一直認為 #只要老娘待的地盤就是最好的,因為我會把它整頓成我喜歡的樣子。
上一個廚房,除了沒辦法裝冷氣、連電風扇放進去都不便這點最惱人外,其實我從來不嫌棄,說了無數次我很愛他,因為他陪我日夜度過很多時光。
現在的廚房,是很多人喜歡的開放式、有中島,所有一切都是照我過去經驗跟習慣改成理想的樣子,我覺得非常順手,環境更是比以前寬敞許多,但我愛的程度都是一樣的。
最近很多人常問我怎麼還不介紹,其實是因為我們除了整理物件外還在調整細部跟動線,另外就是我跟另一半彼此工作都忙,每天在工作跟小孩間轉之外才有時間一點一滴打理,不需要急,或許花的時間比較多,但是我覺得很值得。
一定會找時間跟大家好好分享滴
你心中的理想廚房必須要有哪些條件?
我先說我很堅持水槽要大,哈哈哈
裝廚具的老闆跟設計師聽到這句都蠻傻眼的,包括我先生,哎呀你們都不懂啦,因為洗東洗西常是我當然我說了算啊,水槽大洗起來多爽快啊你說是不是!
#娜塔家
#全世界我最喜歡的地方大概就是廚房 吉本芭娜娜說得真對啊
#廚房
東環段細部設計 在 一大粒小台客-Noemi Giulio Ev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開學倒數第二發!孩子們的書包準備好了沒?
選擇孩子的書包,我發現自己最在意兩個很容易被忽略的重點✌️-
👉一個是要有分隔,但是可不可以不要太複雜!
👉一個是容量夠裝,但是不要大到不知不覺裝過重!
坊間標榜護脊的書包一大堆,功能也都越做越多,但是我發現,要不是分隔過度複雜,就是容量大但其實支撐不足,反而造成小孩負重上的負擔。
分隔與容量,過度與不足都不行,觀望了一輪,今年我還是決定繼續給孩子使用我心目中的第一名 - ✨#niizo超輕量護脊書包✨!
我真的堪稱是他們最忠實的愛好者了吧😆!
沒辦法,我真的很認同這個品牌!
超質感帆布包,全系列採用台灣生產的高級純棉帆布製作!做工精緻,設計原創!有逛過誠品的朋友應該不陌生,niizo之前好長一段時間在誠品也有設點。
只要我用喜歡的東西,都很難再被取代,這個書包之於我就是這樣😌!
他們每年推出的新款書包看起來都大同小異,但其實都是改良過功能最完整的版本。每年都只少量生產,賣完就趕快投入研發,朝更輕量、透氣,人體工學減壓、護脊等功能上更加推進,所以雖然跟以前的外觀雷同,新款在小細節上還是有許多不一樣!
像今年的新一代,在布料上就更創新,防潑水更持久,色度更牢,支撐更挺,重量更輕,來到只有750g,耐用度更強。肩帶的版型非常合身,磁性胸扣非常實用,容量精心計算,收納分隔簡明不複雜。他們還研發出可拆的獨家專利減重腰帶設計,讓各種體型的孩子用起來都更舒適,更加實用貼心,還有同系列的便當包、筆袋等,以及超實用的專用雨套可搭配!。
我家Eva今年也要上小一了。只要是家長一定都經歷過那種孩子剛進入小學的忐忑,內心充滿祝福與期許。一邊叫自己要堅定地放手,一邊在孩子身邊默默守護。
niizo的第一個書包,正是源自於品牌創辦人,本身也是手作職人林素年Amy(叫得好像我們很熟一樣!😆),為自己的孩子親手製作的書包。
一個媽媽的心情,在這樣一個簡單得很不簡單的書包裡,一針一線,表露無遺!❤️
如果會的話我也想自己幫孩子做書包啊~~😑!
不會做就只好讓專業的來😌!
我會大推niizo的書包就是因為它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源於母親的心情,台灣職人的堅持,工藝與實用的結合。從選材堅持用對地球無負擔的天然純棉,到印染的無毒環保…要最大化書包的功能,又同時兼顧舒適、美觀與輕量。
包包前方的蓋板有32種花色可替換,無印中又帶點活潑。書包也有許多可吊掛配件的小細部,孩子可以依照喜好自己去妝點。每年都回應使用者的意見做出改良,從收納分隔到容量都超級理想!在媽媽族群裡面做過最多田野調查才生出來的書包就是這麼強大!給自己的每個孩子用起來我很放心。
之前看過網頁介紹,為了對完美的堅持,每一個環節都經過很多次的失敗及嘗試。這樣不妥協的書包,讓同為手作魂,同樣身為媽媽的我…很擔心他們不賺錢啊~~😂!寫到這邊就很想鞭策大家一人一包幫Amy(又來!)支持起來💪!認真耕耘的台灣在地原創手作職人,就是需要大家不手軟的手感支持啊👏👏👏!
要像這樣可以讓我對產品死忠的理由不用多,只要為每個孩子考慮得比我自己想到的更多,就是值得我大推的理由👍。
除了書包他們也設計了很多超實用美觀的時尚包款喔!想購買或看更多介紹及書包細節,可以上niizo官網逛逛 - https://bit.ly/3y1lD7j
書包全系列優惠中,滿額再加碼,活動到8/31號止!
Go get nuts, ladies😘😘😘!
#BackToSchool #開學好物 #niizo
東環段細部設計 在 黑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0:00 路線概要
00:53 環狀線的誕生
02:02 信義輕軌與南北線計畫
04:32 西環段的轉乘
05:27 環狀線南北環段
06:58 東環段
08:56 環狀線全環總結
影片素材來源:自行拍攝、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新北捷運、環狀線南北還段細部設計、環狀線南北環段綜合規劃報告、環狀線東環段可行性研究書、環狀線東環段綜合規劃公聽會簡報、環狀線東環段環評簡報、台北捷運年刊
東環段細部設計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疫情減緩,高雄觀光被報復了嗎?
新冠疫情不能出國,國外觀光客也不能來。今年8月來臺旅客只有1萬8,536人次,其中由高雄國際機場入境者只有645人次。疫情減緩後使,國內報復性旅遊興盛,許多縣市耕耘多年有全國知名度的景區和活動都吸引大批人潮前往,結果觀光人潮反而比去年還要多 。和其他縣市比起來,連臨近的台南尖山埤都成長76%,高雄8月和去年相比卻出現衰退,並沒有搶到報復性旅遊的觀光財。從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出,除了壽山動物園,英國領事館、蓮池潭、旗津,甚至連駁二、佛光山都出現了衰退。高雄的觀光吸引力為何就是建立不起來?面對未來,觀光局到底要辦哪些活動,推哪些政策,才能真正打造高雄的觀光魅力?
林園缐2年動工,選前騙票秀?
陳其邁市長說2年後林園捷運就要動工,捷運要動工,要完成可行性評估、綜合規劃、施工前基本及細部設計三階段。照以前大小工程的進度,每個階段最少2年,最多拖十年以上的都有。尤其綜合規劃又有環評、都市計畫變更兩大難關,不是施工單位說快就能快的。林園捷運就更誇張了,連可行性評估都還沒過關,就喊出2年動工的口號,這不是在欺騙市民,就是做了「假動工」的打算。
進度最快,捷運黃缐反而慢動工?
捷運黃線在108 年 5月就獲行政院核定可行性研究報告書,今年8月就送綜合規劃報告給交通部,現在已經完成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作業,預定11 月底前提送中央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作業。
林園線還沒完成可行性評估,岡山二階目前還沒有完成環評、綜合規畫、都市計畫變更。而捷運黃線進度甚至比起岡山二階都還要快,然而陳市長只說林園線和岡山二階在2年內動工,捷運黃線反而不在2年內動工範圍內,這是為什麼?黃線地方要負擔 636.8 億元,這筆錢捷運局能從捷運開發基金籌多少出來?還是全數由市庫舉債來因應?
捷運旗津線要加速期程
捷運旗津線已經納入捷運局報告裡,去年1月開始做可行性研究,預定今年109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期末報告,並且提送交通部審議。
旗津本來要設第二過港隧道,但是交通部現在認為旗津的貨物運輸沒有成長,所以只打算做過港隧道的改善「延壽」工程。這個政策如果成定局,那麼旗津線就更有必要,更不能等。希望局長能克服困難,盡快完成可行性評估、啟動相關作業,否則15年後還做不起來的話,旗津真的會發展不起來。
尤其旗津線沿西臨港線鐵路,經過港隧道之引道段,以地下型式轉入旗津二路佈設引道段,在廟前路口以新闢輕軌過港隧道連接新濱碼頭。如果新闢的輕軌過港隧道能同時共構汽車道,這多少能取代不建新過港隧道的運能。
高鐵南延應建請中央採小港潮州線
去年蘇貞昌院長拍板,高鐵南延屏東決定採造價最低的左營方案,這個決定雖然最省成本,也是最沒效益的。因為外縣市民眾到屏東大多是要去更南邊的東港、墾丁,而不是到屏東市區。此外,屏東市區離高雄市區根本沒有多遠,從高雄火車站到墾丁跟從屏東火車站到墾丁,時間距離根本差不多,因此高鐵如果要發揮南延的經濟效應,應該直接南延到潮州或是東港。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高鐵南延4方案中應該是「小港潮州案」最有效益,也就是從左營高鐵站穿過高雄市區至「小港機場高鐵站」,再穿過高屏溪進入屏東。這樣一來,南部民眾能最方便到達小港機場,機場利用率會大幅提昇,這是對高雄、屏東都有利的方案。
有關高鐵南延案,在做決定前有沒有問過地方意見?交通局給了中央哪些建議?未來還有沒有翻案空間?
東環段細部設計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北門市場大改造❓打造沒有車位和排水的時尚空間😲
擁有 55 年歷史的北門市場,如今終於有了重建的機會,不論是當地攤商或附近居民都相當期待。我也一直都很關注,希望改建之後真的能活化公有市場空間、帶動地方繁榮。
然而,我跟市府要了市場的設計圖來看(電子檔在文末),發現裡面問題重重。詢問攤商和里長後,才發現設計的過程中,完全沒有找他們討論,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市長在臉書上和新聞上一再強調:「傳統市場也可以很時尚」,未來北門市場外觀會是灰白色系的現代風,市場將不再只是採買購物的地方,更是集合傳統與創新的社區優質空間。
#真的有市長說的這麼好嗎❓
上周我拿著設計圖詢問北門市場的攤商,結果他們給我的回饋是不符合需求。
到底怎麼回事呢?
1⃣ #沒有整體排水系統規劃
排水做得好是讓市場環境衛生又不會產生臭味的關鍵,所以攤位周圍通常有排水溝。
結果不只圖上沒看到,翻遍整個設計簡報,也完全沒有任何關於排水系統的說明,連「排水」兩個字都沒出現。
2⃣ #沒有放冰箱和冷凍櫃的空間
不論是賣肉的或是賣熟食的攤販,都很需要有放冰箱和冷凍櫃的地方,因為東西放在外面很容易壞。
但是目前的設計,只是勉強把 64 個攤位擠進一樓的空間,完全沒有額外的地方可以擺放儲存設備。
3⃣ #沒有考量到多元販售的需求
目前的北門市場,除了傳統賣肉、菜、水果和熟食的攤販外,還有服飾店、理髮廳和修改衣服的工作坊。
然而在設計圖上,幾乎所有的攤位都長得一樣,只適合傳統物品的販售。那改建之後,上面原有的這些店,要何去何從呀?
4⃣ #沒有規劃熟食座位區
有攤商提到,希望未來北門市場可以像現在的東門市場一樣活絡,白天賣菜、晚上賣餐飲。
我在之前的市場報廢會勘也有提議,未來改建應該要規劃熟食區,吸引人來用餐,刺激消費,但顯然市府認為沒必要。
5⃣ #汽機車停車位嚴重不足
目前的基本設計只有規劃汽車位 18 個、機車位 40 個,加起來連 64 個攤販停都不夠。
甚至在簡報中,直接秀出機車停在人行道上的設計圖,根本是鼓勵機車騎上人行道,人車爭道。
#沒有停車位誰會願意來消費❓
原本社區居民一直很期待市場改建的同時可以增加停車空間,市府也回應說將會跟中央來爭取。
去年第 3 次臨時會,我在議會上要求產發處和交通處務必要做好橫向溝通,確保市場的設計保留未來能夠有加蓋停車場的可能性。
結果從設計圖來看,根本沒有預留加蓋的可能。昨天在議場上,市長才說確定沒有停車場了,但這樣的決定,攤商和社區居民卻還絲毫不知情。
他們還在期待著。
我進一步問市長,如果市場沒有停車場,這樣來購物消費的民眾車要停在哪?
沒想到市長居然回答說,機車可以停在 150 公尺外(實際上為 250 公尺)的棒球場停車場。
市民真的會願意在大太陽底下,提著大包小包走 250 公尺?況且市場旁的小巷子寬度才 7 米,也完全沒有人行道。
更令人意外的是,市長鼓勵民眾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到市場購物,但最近的公車站點遠在 400 公尺之外,且一個半小時才一班車。這樣完全不切實際。
假如沒有停車場,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北門市場附近,要嘛是汽機車違停亂象不斷,要嘛就是民眾乾脆不來消費,導致市場變成蚊子館。
#沒有集會所如何保障社區權益❓
不論是在 2018 年的新聞,或是在我質詢前一天市府發的新聞稿上,市府都一再強調市場改建之後,將會提供給社區居民集會的空間。
然而,目前市場的設計完全沒有獨立的集會空間。雖然產發處長會後跟我說明,所謂的多功能市集就包含社區居民的集會功能。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市長會認為有獨立集會空間的緣故。
不論叫多功能市集,或是叫集會所,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讓社區居民能夠有固定可使用的集會場所。
感謝市長在議會上答應新竹市民,北門市場將來一定會有讓社區居民集會的空間,這樣就讓人放心了。
#土地利用率低浪費精華地段
北門市場的基地面積約有九百多坪,以市場用地容積率 240 % 來計算,可開發樓地板面積約有 2 千 2 百坪,但目前的規劃設計只用了 450 坪左右,等於容積利用率約是 20 %。
即使扣除 3 百多坪作為道路使用的土地,尚還有 450 坪左右的土地容積沒用到,若以實價登錄上土地一坪 30 萬來計算,等於市府浪費了約 1.3 億元。
可惜市府因為希望將市場盡快重建,所以市長也很明確表示未來不會繼續爭取其他經費,增建停車場或是其他空間。
#北門市場應該重新檢討設計
很感謝市長表示會來修正市場的設計,邀請攤商、里長和里民來參與討論,並將他們的建議和需求盡可能放進設計中。
停車問題,雖然市長表示可以停在棒球場或是搭公車前往,但我想在市長改善公車之前,這樣的解方一點也不實際,市府還是要想辦法來解決。
既然好不容易北門市場要改建了,而且預計要花費四千多萬元,那就更該蓋一個真的符合在地需求、能夠為地方帶來繁榮的市場,不要只是成為拍照打卡的時尚空間而已。
#第三次定期會總質詢
#北門市場 #市政公開透明
#二創向市長粉專設計致敬
新竹市北門公有零售市場拆除重建細部設計及都市設計審議簡報
https://reurl.cc/7XqKxy